加工误差统计分析_第1页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_第2页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_第3页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_第4页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加工误差统计分析一、 实验目的1 通过检测工件尺寸、计算,画出直方图,分析误差性质,理解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2 掌握加工误差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1 外径千分尺。2 工件200件。三、掌握要点数据的分组,正态分布曲线的绘制。1 本和样本容量: 采用调整法成批加工某种零件,随机抽取其中一定数量进行测量,抽取的这批零件称为样本。样本的件数称为样本容量,用n表示。2 尺寸分散与分散范围: 由于随机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的存在,这些零件加工尺寸的实际数值是各不相同的,这种现象称为尺寸分散。样本尺寸的最大值Xmax与最小值Xmin之差,称为分散范围。3 分组及组距d: 将样本

2、尺寸按大小顺序排列,分成k组,则组距d为:d=(Xmax-Xmin)/k。4 分组数k的选定表如下:样本容量n50以下 50100 100250 250以上 分组数k 67 610 712 1020 5 际分布曲线(直方图):以工件尺寸(或误差)为横坐标,以频数或频率密度作纵坐标,即可作出该批零件加工尺寸的等宽直方图。再连接直方图中每一直方宽度的中点(组中值)得到一条折线,即实际分布曲线,见右图。6 实践和理论分析表明,当用调整法加工一批工件时,其尺寸误差是由很多相互独立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其中没有个因素起决定作用,则加工后零件的尺寸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曲线(又称高斯曲线),见右图。式中 Y

3、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正态分布曲线的均值正态分布曲线的标准偏差 (均方根偏差) 特点:1).均值决定正态分布曲线的中心位置,且在其左右对称。    当X=时,是曲线Y的最大值,即:;在X=±处曲线有拐点;曲线以X轴为渐近线,曲线成钟形。2).标准偏差是决定曲线形状的参数。   值增大,则Ymax减小,曲线将趋于平坦,尺寸分散性越大;相反,值越小,则曲线瘦高,尺寸分散性越小。故值表明了一批工件加工精度的高低(值小,Ymax值大,加工精度高)。  3).分布曲线下所包含的全部面积代表一 批加工零件,即100%零件的实际尺

4、寸都在这一分布范围内。    如右图中,C点代表规定的最小极限尺寸Xmin,CD代表零件的公差带,在曲线下面C、D两点之间的面积代表加工零件的合格率。曲线下面其余部分的面积(图上无阴影线的部分)则为废品率。在加工外圆时,图上左边无阴影线部分相当于不可修复的废品,右边的无阴影线部分则为可修复的废品;在加工内孔时,则恰好相反。四、实验内容1 在车床上连续加工一批试件(约100件),按加工顺序在测量其尺寸,并记录之。把测量所得的尺寸大小分组,每组的尺寸间隔为0。002毫米。2 实际分布曲线(直方图):以工件尺寸(或误差)为横坐标,以频数或频率密度作纵坐标,即可作出该批零

5、件加工尺寸的等宽直方图。再连接直方图中每一直方宽度的中点(组中值)得到一条折线,即实际分布曲线。五、测量与处理数据分组尺寸范围(mm)实测尺寸(mm)实测尺寸(mm)实测尺寸(mm)实测尺寸(mm)实测尺寸(mm)实测尺寸(mm)实测尺寸(mm)每组数量(个)六、心得体会二、车刀角度测量一、实验目的1 加深对车刀角度标注方法的理解。2 掌握万能角度尺的使用方法。3 了解车刀几何角度对加工质量的影响。二、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1 万能角度尺2 外圆车刀三、掌握要点了解车刀的结构,加深对车刀几何角度的理解,了解刀具的几何角度在加工中的作用。车刀的种类很多,结构也有所不同。车刀的基本角度:前角o后角o

6、主偏角r 副偏角r刃倾角s 刀尖角r 刀具的几何角度在加工中的作用(1) 前角的作用:影响刃口的锋利程度、切削力的大小与切屑变形的大小及刀头强度等。(2) 后角的作用:减少后刀面与工件表面之间的摩擦,也影响车刀强度和锋利程度等。(3) 主偏角的作用:主要影响车刀的散热条件、切削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等。(4) 副偏角的作用:主要减少副刀刃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的摩擦,影响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及车刀的强度。(5) 刃倾角的作用:主要是控制排屑方向和影响刀头的强度。 正值刃倾角(+s):刀尖位于主切削刃的最高点时。 负值刃倾角(s):刀尖位于主切削刃的最低点时。 零值刃倾角(s=0):当主切削刃和基面平行

7、时。(6) 刀尖角的作用:影响刀尖的强度和散热性能。(7) 楔角的作用:影响刀头的强度。在我们了解了刀具几何角度的作用后,再了解一下几何角度的选择(1) 前角的选择:常用值 o5°35° 车削脆性材料或硬度较高的材料,选较小前角; 粗加工时应选较小前角; 车刀材料的强度、韧性较差,前角取小值。(2) 后角的选择:常用值 o=5°12° 车削脆性材料或硬度较高的材料,选较小后角; 粗加工时应选较小后角; 车刀材料的强度、韧性较差,后角取小值。(3) 主偏角的选择:常用值 45º、75º、90° 工件刚性差,应选较大的主偏角。

8、加工阶台轴类的工件,取r90°。 车削硬度较高的工件,选较小的主偏角。(4) 副偏角的选择:一般取r=6°8°。精车时副偏角选稍小些。(5) 刃倾角的选择: 车削一般工件,则取s=0º 粗加工和断续切削时,取负值s。 精车时,取正值s。三点注意事项:(1) 任何车刀角度的选择必须遵循选择原则。(2) 工作过程中,车刀不能磨负后角。(3) 车刀主偏角永远为正值。四、实验内容1. 绘制车刀图。2. 在基面Pr内测量主偏角Kr、副偏角Kr3. 在主剖面Po内测量前角o、后角o4. 在切削平面Ps内测量刃倾角s:5. 测量刀尖角r。6. 记录测量数据。五、心得体

9、会车床静刚度测量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车床静刚度测量的基本方法。2. 绘制车床静刚度的特性曲线。3. 分析影响车床静刚度的主要薄弱环节。4. 比较车床部件不同位置对车床静刚度的影响。二、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1 普通车床C620一台。2 载荷传感器一只。3 数字测力仪一台。4 轴50×500MM一根。5 千分表及磁性表座4套。三、实验原理及掌握要点1. 了解车床静刚度测量,掌握车床静刚度测量的方法。2. 机床部件静刚度:3. 机床综合静刚度:载荷及变形(或位移)的计算:项目载荷变形及位移刀架FyY1头架Y2尾座Y3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移FyY1+Y4-Ye或四、实验内容1. 装工件,测直径。2. 装螺旋加力器,载荷传感器,数字测力仪。3. 刀架移至中间位置,安装千分表。4. 测l1、l2。5. 增量加载Fy2000N,Max Fy2600N,读Y1、 Y2、 Y3、 Y4。6. 逐级卸载,读Y1、 Y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