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或与睡眠质量差有关_第1页
老年痴呆或与睡眠质量差有关_第2页
老年痴呆或与睡眠质量差有关_第3页
老年痴呆或与睡眠质量差有关_第4页
老年痴呆或与睡眠质量差有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老年痴呆或与睡眠质量差有关2015年06月03日新华网老年痴呆症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脑细胞损伤,淀粉样蛋白在大脑过多沉淀。美国科学家1日报告说,他们发现,睡眠不好会促进该蛋白沉淀,加剧大脑损伤。这一发现为通过改善睡眠缓解老年痴呆症症状带来了希望。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选取26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脑成像技术和其他诊断工具,检测研究对象睡眠时的脑波、淀粉样蛋白在其大脑中的含量以及他们在执行记忆任务时的大脑活动。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发现,睡眠质量差、记忆力差与淀粉样蛋白沉淀之间存在关联。内侧额叶皮质的淀粉样蛋白沉淀最多的研究对象,其睡眠质量最差,记忆测试的表现也相

2、应最差。研究人员认为,如果通过干预改善睡眠,或许可以打破这种关联。根据研究报告主要作者、加大伯克利分校神经学教授马修·沃克的解释,睡眠有助于在夜间清除淀粉样蛋白,阻止这种有害蛋白沉淀和损害脑细胞。大脑某个部位的淀粉样蛋白越多,深度睡眠就越少,记忆力就相应越差。同时,深度睡眠越少,人体清除淀粉样蛋白的效果就越差,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但最初引发这个恶性循环的因素究竟是睡眠差还是淀粉样蛋白沉淀,研究人员还不清楚。沃克表示,令人欣慰的是,睡眠质量差可以通过锻炼、行为疗法甚至电刺激等方法得到改善。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1日出版的自然·神经学月刊上。人类智商越来越高吗2015年6月6日

3、新华网人类正在变得越来越聪明吗?从智商测试分数(IQ指数上看,答案是肯定的。一项新研究分析了约100年来涉及全球31个国家约400万人的多项研究数据,结果发现,人类平均智商每10年提高3分,也就是说比100年前提高了30分。是什么因素促使了人类智商扶摇直上呢?1983年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弗林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趋势: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所有发达国家年轻人的IQ指数都出现了持续增长。这一发现被称为弗林效应。弗林效应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当时主流理论认为,IQ指数主要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而人类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获得如此快的“进化”。为了解释弗林效应,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分析研究了19

4、09年至2013年的271项相关研究数据,涵盖全球6大洲31个国的约400万人。他们接受的IQ测试的问题项目几乎没有变化。研究发现,智商测试平均分每10年提升3分,100年来平均提高了30分。这项发表在心理学杂志心理科学透视上的综合研究发现,弗林效应不仅确实存在,而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呈现一样的趋势。但这项研究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类智商平均值在20世纪20年代提升很快,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提升速度变缓。到了战后经济景气时,人类智商的平均值再次大幅上升,到了20世纪70年代再次变缓。现在虽然也在提升,但增速已变缓。关于人类智商有如此大提升的原因,维也纳大学研究人员的分析是,基因不可能有

5、如此快的变化,营养和健康状况的改善应该发挥了一定作用。经济发展也是一个原因。IQ指数的增长和一个国家的GDP增长有很大关联。此外,入学率的上升和在校时间的增加可能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教育的普及与IQ指数的增长也有很大关联。最适当的解释可能要把几种理由综合在一起。弗林教授也用社会乘数理论来进行阐述最初的小小变化能够产生良性连锁效应,最终带来大的效果。教育、健康、收入和营养等方面的小小改善能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可能有助于其更愿意学习,从而成为接受进一步教育的动机如此形成良性的连锁反应。这些研究充分说明,智商并非硬伤,IQ可以“充值”。重视教育、增强营养、改善环境都有助于提高IQ指数。况

6、且,人的成功要素中并不只有智商。孕期抑郁可致后代抑郁2015年06月05日新华网英国研究人员4日报告说,一项调查显示如果女性患有孕期抑郁症,她们的后代在成年后患上抑郁症的几率也会大增。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对伦敦103名怀孕女性以及她们后代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这些后代大多在1987年出生。结果发现,在这些被调查者中,有35名孕妇曾患有孕期抑郁症,他们的子女成年后有57%的人出现了抑郁症状;而未患抑郁症的孕妇,其后代成年后出现抑郁症状的比率则仅有28%。参与研究的国王学院研究人员苏珊·帕尔比说,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女性出现产后抑郁症与其后代是否患抑郁症的关系反而不大。此前有研究发现,怀孕

7、期间,母亲出现抑郁等症状会导致体内的压力激素升高,从而影响胎儿的脑部发育。研究人员说,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女性怀孕期间,一旦出现抑郁症状就应及早进行治疗,以降低其对后代的影响。新方法可提高乳腺癌用药准确性2015年06月04日新华网英国爱丁堡大学新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通过对人体组织样本内基因活跃度的分析,可准确判断乳腺癌患者使用某一类药物后的效果。未来,根据这一方法有望为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疗法。据爱丁堡大学发布的公告,该校研究人员观察了乳腺癌患者对一系列常用药物的反应。比如一种名为来曲唑的药物常被用于治疗乳腺癌。研究人员在患者接受这种药物治疗前后采集了组织样本,分析显示,在那些对药物反

8、应良好的患者所提供的组织样本中,有4种基因表现非常活跃。因此,通过分析组织样本中这些特定基因的活跃度,便可以预测患者用药的效果。研究显示,其成功率在96%左右。为进一步验证,研究人员还利用相同方法对使用另一种药物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发现成功率同样很高。研究人员说,这种方法能大幅提高医生对用药准确性的判断,可帮助医生预测患者用药后两周内的反应,从而为患者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黑猩猩也会生火做饭专家称熟食促进人类大脑发育2015年06月04日新华网一直以来,生火做饭被视为人类的专利。但是,研究人员发现,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因为我们的近亲黑猩猩似乎也有这种技能。虽然黑猩猩不会生火,但这并没有阻碍它们

9、对熟食的热爱。在最新一期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上,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专家费利克斯·瓦内肯说,如果给黑猩猩热源,它们就可能会“烹制”食材。研究人员在非洲国家刚果(布一个黑猩猩保护站做了9个实验,其中一些验证了先前的研究结论,比如相比生红薯,黑猩猩更喜欢吃熟的。另一些实验则显示,它们还具有自己动手“做饭”的意识,而且不惜花时间等待,只为吃一口热乎的。实验研究人员给黑猩猩们两个容器,一个能把食物弄熟,另一个则不能。他们发现,黑猩猩几乎总是选择把食物投入前一个容器,显示它们懂得食物的性质发生了改变。而且,对于喜欢把到手的食物立即送到嘴里的黑猩猩而言,在实验中,它们得到食物后通常愿意走

10、到屋子另一端去“做饭”。瓦内肯说,起初,研究人员以为这只是个别“天才”黑猩猩的独有行为。但是实验结果显示,其他黑猩猩也这么做,表明它们有“做饭”的意识,并且不惜推迟享受食物的时间。另外,如果研究人员给黑猩猩木头而不是食物,它们则不会把木头投入“锅”中,表明它们懂得只有食物才可以加工。哈佛大学教授、灵长类动物研究学家理查德·兰厄姆曾提出一个理论,即烹制食物加快了人类进化,原因是熟食更易消化,从而促进了人类祖先的大脑发育。兰厄姆说,如果黑猩猩有“做饭”意识,人类祖先也可能有。从而,人类祖先可能凭借“些许脑力优势”,发现了生火方式,进而开始加工生食。美将启动“开创性”精准医学临床试验201

11、5年06月02日新华网美国政府卫生机构1日宣布,一项“开创性”的精准医学临床试验将于今年7月启动,它将给那些有特定基因异常的癌症患者带来利用靶向疗法治疗的新希望。这项名为NCI-MATCH的试验将包括20多种药物或药物组合,每一种都针对一种特定基因突变,其中一些药物已获准上市,另一些仍在试验阶段。试验启动阶段分为两步,首先是对3 000名癌症患者进行基因组测序,以弄清楚驱动肿瘤生长的基因突变;其次,从这些患者中挑选出1000名试验对象,他们的基因突变都可用上述药物或药物组合治疗,然后把他们分配到不同的研究小组中,每个小组最多35人。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代理所长洛伊在一份声明中说,NCI-MATC

12、H是一项“独特的、开创性的试验”,“有着变革癌症治疗的潜力”。据该研究所介绍,符合试验条件的必须是18岁以上对至少一次标准治疗无反应的实体瘤或淋巴瘤患者。按照设计要求,这些人中还要有至少四分之一是罕见癌症患者,比如患有眼睛、输尿管、脑下垂体等部位的癌症。试验有两个目标,一是观察对药物是否有反应,即肿瘤是否会有厚度、宽度或长度中的某一指标缩小至少30%。如果研究小组中有16%至25%的患者对药物有反应,则药物被视为有希望;如果只有不到5%的患者有反应,药物将被视为失败。二是观察药物是否会使病情保持稳定至少6个月时间,如果不到15%的患者达到这一要求,药物将被视为失败;如果35%以上的患者达到这一

13、要求,药物将被视为值得进一步评估。目前,大多数药物都是为“一般病人”设计的,用药都是“一刀切”,其结果是,对有些患者有效而对另一些人无效。为改变这一局面,美国政府于今年1月推出“精准医学计划”,目标是按照患者的基因匹配特定的疗法。美国总统奥巴马认为,精准医学将能“引领一个医学新时代”。通过药物来协助体内免疫系统对癌细胞发动攻击免疫疗法有望成抗癌新“标配武器”2015年06月03日新华社英国癌症研究会1日发布公告说,一系列临床试验表明通过药物来协助体内免疫系统对癌细胞发动攻击具有不错疗效,如果进展顺利,研究人员说免疫疗法甚至有望取代化疗成为癌症的标准疗法。据英国癌症研究会介绍,这类免疫疗法使用的

14、药物主要针对癌细胞一种能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监测的“特异功能”。相关药物能让这种功能失效,从而帮助免疫系统对癌细胞发动攻击。相关疗法能运用在多种癌症上。这一系列临床试验的其中一项由英国研究人员主导,主要针对945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开展。试验过程中,使用了两种免疫疗法药物易普利姆玛和nivolumab。研究人员说,那些同时使用两种药物的患者中,超过一半的肿瘤得到控制,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没有再恶化。这期间患者的肿瘤基本保持稳定,有的甚至缩小了。相比而言,单独使用易普利姆玛治疗的患者效果要差不少。尽管效果不错,但试验也显示超过一半同时使用两种药物的患者出现副作用,包括腹泻和结肠炎,许多患者由于这一现象不

15、得不停止用药。英国癌症研究会的科学信息官员艾伦·沃斯利说,这两种药物同时使用让癌细胞在人体免疫系统面前“原形毕露”,从而引导免疫系统开足火力消灭它们。不过,“鉴于这种疗法具有较大的潜在副作用,研究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判定哪些病患更适合使用这种疗法”。这项研究已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周刊上。胖墩学习差或因老师偏见对女生影响更明显2015年06月05日新华网小胖墩儿们不仅面临健康风险,有些研究还显示,他们的在校表现也较差。真的是这样吗?英国伯明翰大学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安杰拉·梅多斯在澳大利亚独立学术网站 上撰文说,她在分析多项研究后发现,胖墩儿的智力水平其实跟其他孩子差不多,不过由于

16、有些老师对肥胖人群的偏见,孩子体重越是增加,老师对他们的表现评估越低。梅多斯说,老师的这种偏见会给孩子造成长期影响,而且对女生的影响更为明显,而这可能令孩子缺乏自信、焦虑、抑郁,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大学升学率。她呼吁教师们真正做到一视同仁。葡萄球菌或可引起糖尿病肥胖者体表含量更高2015年06月05日新华网患上型糖尿病是因为遗传还是吃得太多?美国艾奥瓦大学研究人员提出一种新说法:型糖尿病也可能由葡萄球菌引起。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可能引起皮肤感染、食物中毒、医院交叉感染等。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环境下发现,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使兔子出现胰岛素抵抗、葡萄糖耐受不良、全身炎症等型糖尿病症状。这一发现

17、也可以解释肥胖为何是型糖尿病的致病因素之一。研究人员发现,肥胖人群的微生物环境与体重正常者不同,肥胖者体表的葡萄球菌更多,所产生的超抗原毒素作用于脂肪细胞和免疫系统,引起慢性全身炎症,从而引发胰岛素抵抗等型糖尿病症状。研究报告发表于美国微生物学会的网络学刊微生物学 。研究人员希望,这一发现有助用抗 菌疗法或疫苗来防治型糖尿病。 科普:肠道菌群会影响大脑 2015 年 06 月 02 日 新华网 德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肠道菌群会影响到大脑的免疫系统,可能还与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 森氏症等脑部疾病密切相关。 德国弗赖堡大学医学院日发布新闻公报说,研究人员首次在动物试验中发现,实验鼠肠道 细菌可控制

18、大脑内小胶质细胞的成熟过程及其功能。 小胶质细胞具有修复受损脑组织的特殊功能,被称为“脑内医生” 。多项研究表明,小胶质细 胞在帕金森氏症及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然而, 科学界目前尚不清楚小胶质细胞 的成熟及激活过程。 研究人员在动物试验中发现, 无菌环境中长大的实验鼠大脑中可见萎缩、 不成熟的小胶质细胞, 其对大脑内的炎症刺激几乎没有反应。同样,给普通实验鼠喂食四周可杀死肠道细菌的抗生素后, 实验鼠脑部免疫应答受到抑制。 研究人员普林茨认为, 这说明肠道细菌与大脑中的小胶质细胞间存 在持续的信息流。 研究人员发现,在肠道菌群分解膳食纤维、奶制品等食品时,会产生一种短链脂肪酸。

19、这种脂 肪酸会作为信使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大脑,帮助小胶质细胞快速有效地应对炎症反应。 试验表明,肠道菌群会影响小胶质细胞的生长,这体现出均衡膳食对大脑健康的重要性。研究 人员表示,这种作用机理也可能适用于人类,但肠道菌群对人类大脑究竟有多大影响,还有待进一 步研究。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 家中养猫 孩子变笨? 2015 年 06 月 03 日 新华网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 “喵星人”身上常见寄生虫弓形虫可能有损孩子的认知水平,尤其是 记忆力和阅读能力。 艾奥瓦大学和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研究人员采集了 1755 名 12 至 16 岁孩子的血样,发现 135 人感染弓形虫。认知

20、水平测试结果显示,受感染者的算术和逻辑推理能力未受影响,而阅读得分则 比未受感染者低,男女生受影响程度不同,受感染男生得分低 7,女生则低 11.3。 此外,受感染者的记忆力测试得分也较低。研究人员在寄生虫学杂志发表报告说,弓形虫 对大脑的损害可能比先前认为的更严重。先前研究显示,人感染弓形虫后行为会更鲁莽,精神分裂 的风险也有所增加。 虽然弓形虫有害, 但不等于说养猫就会感染弓形虫。 人类感染弓形虫的常见途径为食用不熟的 肉类或未清洗的果蔬、接触猫咪等弓形虫最终宿主排出的粪便。 家有猫咪,只要注意卫生,就可有效降低感染弓形虫风险。此次研究负责人、艾奥瓦大学流行 病学家安杰利科·门迪说,维生素 E 可以减轻弓形虫对人体的损害。 健康专家建议每天站 2 小时减少“久坐”危害 2015 年 06 月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