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蜗杆的方法_第1页
车蜗杆的方法_第2页
车蜗杆的方法_第3页
车蜗杆的方法_第4页
车蜗杆的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蜗杆的车削一、蜗杆的主要技术要求。1.蜗杆的轴向模数和与之啮合的蜗轮的端面模数必须相等。2.蜗杆的轴向齿距必须准确。3.蜗杆的轴向齿厚或法向齿厚必须准确。4.蜗杆两齿侧面的表面粗糙度要小。5.蜗杆齿形应符合图样要求。6.蜗杆齿槽的径向跳动应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二、 蜗杆的车削(一)工件的装夹车削蜗杆工件应采用一夹一顶方式装夹。车削模数较大的蜗杆,应采用四爪卡盘与后顶尖装夹,使装夹牢固可靠。工件轴向应采用限位台阶或限位支撑定位,以防止蜗杆在车削中发生轴向移位。(见图1)图1 蜗杆工件的装夹(二)车刀的装夹1.水平装刀法车削轴向直廓蜗杆时,为保证齿形正确,必须使蜗杆车刀两侧切削刃组成的平面与蜗杆轴

2、线在同一水平面内,且与蜗杆轴线等高,这种装刀法称为水平装刀法。(见图2 a) 在装夹车刀时一般用样板找正装夹。图2 蜗杆装刀a)轴向直廓蜗杆水平装刀 b)法向直廓蜗杆垂直装刀装夹模数较大的蜗杆车刀,容易把车刀装歪。可采用万能量角器来找正车刀刀尖角位置(见图1)。2、垂直装刀法车削法向直廓蜗杆时,使车刀两侧刃组成的平面处于既过蜗杆轴线的水平面内,又与蜗杆齿侧齿面垂直的状态,这种装刀法称为垂直装刀法。(见图2 b)由于蜗杆的导程角比较大,为了改善切削条件和达到垂直装刀要求,可采用可回转刀杆(见右图)。刀头可相对刀杆回转一个所需的导程角,然后用螺钉紧固。这种刀杆开有弹性槽,车削时不易产生扎刀。图3

3、可回转刀柄1-头部 2-刀柄 3-紧固螺钉 4-弹性槽(三)车削方法蜗杆的车削方法与梯形螺纹的车削方法基本相同。由于蜗杆的导程(即轴向齿距)不是整数,车削蜗杆时不能使用提开合螺母法,只能使用倒顺车法车削。车削前,先根据蜗杆的导程在车床进给箱铭牌上找到相应手柄的位置参数,并对各手柄位置进行调整。蜗杆因导程较大,一般采用低速切削。蜗杆应分为粗车和精车两道工序进行。粗车时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左右切削法粗车时为了防止三个刀刃同时参加切削而造成扎刀现象,蜗杆的轴向模数mx3mm时,一般可采用左右切削法。(见图4 a)图4蜗杆的粗车方法a)左右切削法 b)车槽法 c)分层切削法 2.切槽法蜗杆的轴向模

4、数mx3mm时,一般先用槽刀车槽至齿根处,然后用蜗杆车刀左、右切削法精车。(见图4 b)3.分层切削法如果蜗杆的轴向模数mx5mm时,先用粗车刀采用分层切削法粗车出牙型,两侧留有精车余量。(见图4 c)精车时,用两侧带有卷屑槽的蜗杆精车力,分左、右单边切削成形,最后用刀尖角略小于两倍齿形角的精车刀精车蜗杆齿根圆直径,把齿形修整清晰。(见图5)图5蜗杆精车四、注意事项1.车削蜗杆第1刀后,应检查蜗杆的轴向齿距是否准确。2.车削蜗杆时,应减小机床床鞍与导轨之间的间隙,以减小轴向蹿动。3.应尽可能提高工件的装夹刚度,适当减小床鞍与导轨之间的间隙,以减小窜动。4.粗车蜗杆时,每次切入的深度要适当,并经

5、常检查齿厚,以控制精车余量。5.精车蜗杆时,应采用低速车削并充分加注切削液。6.车削大模数蜗杆时,应尽量缩短工件的支承长度,提高工件的装夹刚性。7.精车蜗杆时,可以采用两顶尖装夹工件,以保证工件的同轴度和精度。8.由于蜗杆的导程角较大,蜗杆车刀的两侧后角应适当增减。 9. 车削轴向蜗杆时,车刀应水平安装,但是其中一侧后角变小。为了切削顺利,粗车时可选用垂直装刀法。但精车时,一定要水平安装车刀,以保证牙型正确。10. 由于蜗杆的齿距大,齿型深,切削面积大,车削时比梯形螺纹困难些。一般粗车后留精车余量0.20.4mm,在精车时,采用均匀的单面车削。切削深度不宜过深,否则会发生“啃刀”现象。所以在车

6、削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切削情况,控制切削用量,防止“扎刀”。最后再用刀尖角略小于齿型角的车刀,精车蜗杆底径,把齿型修整清晰,以便保证蜗杆齿面的表面粗糙度和精度要求。五、车削蜗杆对产生振纹的原因及控制方法车削蜗杆时,由于机床间隙、刀具刃磨及切削用量等方面的原因,而产生振纹,从而影响加工质量,产生振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机床运动部分间隙的影响及控制 1.机床主轴间隙过大:机床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机床主轴轴承的内圈发生磨损,而产生间隙,使机床主轴跳动,在切削力作用下主轴间隙发生变化而产生振纹。 CA6140车床主轴前、后轴支撑采用的是双列短圆柱滚子轴承,其内圈内锥孔与主轴轴颈处锥面配合,当轴

7、承磨损致使其径向间隙增大,则可以通过调整主轴轴颈相对内圈间的轴向位置来调整主轴的间隙,提高主轴的旋转精度、刚度和抗振性,以减小蜗杆车削过程中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2.床鞍与床身导轨的配合间隙过大:车削蜗杆过程中,在切削力作用机床床鞍在平移过程中发生窜动,而在蜗杆表面产生振纹。如果在车削蜗杆过程中,床鞍发生窜动,应调整床鞍下方的调整垫铁,使床鞍与导轨之间的配合间隙减小,以增大床鞍移动时的摩擦力,减少床鞍窜动的可能性。注意,调整此间隙时不能调整的过紧,以用手能够平稳摇动床鞍为宜,此时能有效提高床鞍与床身导轨之间的联接刚性,减小由于床鞍窜动而引起的振纹。 3.中、小滑板丝杠与丝杠螺母配合间隙大:在蜗

8、杆车削时,出现时而车削时而不切削的现象(断续状态),这是由于丝杠与丝杠螺母间存在间隙产生让刀,如果这种现象不及时消除,易引发振动从而导致振纹的出现。 在车削蜗杆前应调整中、小滑板的丝杠与丝杠螺母的间隙,调整时以转动滑板每圈有0.5mm的间隙量为宜,同时调整滑板的镶条,以增强滑板与导轨的联接刚度,调整量为以手动转动手柄能够感觉到间隙量的存在为宜。 通过对机床主轴、床鞍与导轨间隙及中、小滑板的间隙调,可以有效的提高机床运动部分的刚性及运动精度,能够有效的减小蜗杆车削加工中产生振纹的情况。 (二)工件系统刚性的影响及控制由于蜗杆的导程大、牙槽深,切削面积大,则要求工件安装在机床上要有足够的刚性,来抵

9、抗切削力的作用,否则,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工件系统刚性差,易产生振动,而在蜗杆表面出现振纹。因此在蜗杆粗加工过程中常采用一夹一顶的方式来装夹工件,以保证工件系统具有足够的刚性,防止工件发生旋转和振动。同轴度要求较高的蜗杆轴若选择两顶尖装夹时,在切削过程中注意背吃量要很小,以防止工件在切削力作用工件系统发生振动或变形、脱落。 (三)刀具刃磨与安装的影响及控制在车削轴向直廓蜗杆时,由于蜗杆的导程角大,蜗杆刀具安装到机床上后,参与切削的刀具各角度由原来的静止角度转变为工作角度,各切削刃的前角和后角发生变化,如果在刀具刃磨时没有充分考虑蜗杆导程角的影响,则在切削蜗杆的过程中,蜗杆刀具的后刀面与蜗杆齿壁将发生巨烈摩擦,而产生振动,在蜗杆齿壁上出现振纹。 为防止在蜗杆车削出现刀具与蜗杆齿壁发生摩擦的现象,在刀具刃磨时即要保证各切削刃平直、锋利,同时也应考虑导程角()的影响。因此,在刀具刃磨时,应使进给方向的后角增大,加上一个导程角(),即进给方向后角变为(35)+,以减小进给后面与蜗杆齿壁的摩擦,防止出现振动;为提高蜗杆刀具的刚性,减小蜗杆背离进给方向后刀面与蜗杆齿壁发生摩擦,而在背离进给方向的后角应减去一个蜗杆的导程角(),即背离进给方向后角变为(35)-。 蜗杆车刀在车削过程中,由于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