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研究现状75332_第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75332_第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75332_第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75332_第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7533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在悬臂施工中墩顶 0 号块的的混凝土浇筑量较大, 且多采用高强混凝土 , 发热量较大基本符合大体积混凝土的相关 规定, 产生的水化热并有可能由此产生温度作用的裂缝。温度裂缝引 起的大量工程质量问题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 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近年来 , 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早期约束应力的计算 , 以确定出现开裂的 危险性。依据材料的性质水化热的发展。 刚度的增大与松弛能力的减 小、抗拉强度的增长、 热膨胀系数与化学反应对变形的影响建立了许 多计算机程序。所有这些参数主要取决于龄期、温度、水泥类型与混 凝土拌合物的组成实际上只有可能大致估算这些参数的影响。然而 , 在建立近似材料性

2、质模型方面 , 已经有了很大进展。这样的模型需要 假设现场的温度与约束条件。 日本与法国开发出在现场测定约束应力 的新方法 , 实验室与现场的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比较 , 使该领域获得 了显著进展。1989年,RILEM成立了混凝土早期温度裂缝委员会,并于 1998年出版了避免混凝土早期热裂缝的论文集 。 2002年又创 建了关于早期混凝土温度变形与开裂的技术委员会(RILEM-DTD)O各国学者对温度裂缝与控制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来自中国范文网转载请保留)Michael Staffzur 在 90 年代初对基础底板上墙体与底板交接处由于 混凝土水化热而产生的裂缝进行了分析。其论文探讨了如何防止

3、这些 裂缝, 她提出了对底板进行预冷却 , 同时对墙板采取预加热的技术措 施, 应用建议的理论方法进行计算 , 论文最后通过一个实际工程队实测的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Gerd Thielen,Horst Grube 在 1990 年发表文章介绍了几种防止裂缝 的方法 , 其中包括了由于荷载产生的裂缝 , 文中介绍了试验设备与几 个试验 , 其中试验包括温度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 , 开裂框架的温 度与拉力受时间的影响、温度引起的拉力试验等。Rupert Springgenschmid,Rolf Breitenbucher 等在 1990 年针对早 期混凝土 , 用裂缝温度关系来对混凝土框

4、架开裂趋势进行估计 , 并 给出了一个近似的公式 , 在公式中考虑了搅拌混凝土、水泥、外加剂 等对温度的影响。Enrique Miraambell,Antonoi Agudo 提出了一个分析模型 , 来对箱梁 大桥的温度与应力分布进行预测。 模型考虑了环境影响、 物理与材料 性质、桥的地点与桥的截面几何形状的影响 , 她将该分析模型推导的 结果与其她作者试验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瑞典律勒欧理工大学的MatS Embo ng,Stig Bema nder等几位学者对早期混凝土的热应力与热裂缝作了很多试验 , 试验包括徐变试验、自由 热体积变化试验、松弛试验等 , 通过试验提出了理论模型 , 该模型

5、编为 计算机程序 , 能进行混凝土不同情况的分析。从几个列子得出结论 , 即为了控制结构的开裂 , 仅仅考虑早期温度场的分布就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考虑结构不同构件中的不同轴向与环向约束、 早期混凝土的短时 力学性能的影响等。上世纪 40 年代至 70 年代, 美国垦务局 , 前苏联水工研究院 , 日本京都 大学森忠次教授等对大体积与内容的实际设计与施工技术、 温度控制 标准、温度控制措施等都做了深入研究 , 如浇筑块的合理分缝分层 , 适当减少水泥用量 , 选择低热水泥 , 各种骨料预冷方法 ( 由各种单独冷 源冷却到水冷、真空气化法、风冷的几种方法的综合冷却方法 ) 与对 温度场、温度应力与温

6、度裂缝发生的设计计算等。 其重点在于防止大 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 , 即抗裂。同时也探求对已出现的裂缝进行有效 地补救与加固等各项措施。在温度应力计算方面 , 首先就是 Frit Leonhardt 对德国几座预应力的混凝土箱梁发生严重裂缝的情况进行 分析 , 提出了横向温度应力估算值 , 定量的讨论的厚壁箱梁的温度应 力问题 , 认为温度应力就是预应力箱梁发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河海大 学张子明教授对不同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的绝热升温进行的研究 , 采用 化学反应速率描述时间与温度对混凝土绝热升温的影响 , 探讨化学反 应速率与养护温度之间的关系 ; 丁宝瑛等在温度应力计算中考虑材料 参数变化的影响。

7、上世纪 50 年代以后 , 随着我国筑坝工程的开展 , 我国对大体积混凝土 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问题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 取得了很大成就。 潘家铮、朱伯芳等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整套设计理论 , 解 决了浇筑温度计算 , 结构温度场的差分解与有限元解法 , 提出各种边 界与初始条件下的板梁、圆管、浇筑块、拱坝、支墩坝、重力坝等温 度应力分析方法。 这些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 结构温度以防止其开裂 , 过去, 水利水电工程由于施工工期长、 施工环 节多、影响因素复杂 ,尤其就是缺乏有效的工程管理与控制手段 , 特别 就是当各种不利因素发生时 , 很难及时发现这些因素对工

8、程的影响程 度,更难于进行科学的决策 ,造成工程拖期与建造费用的大幅提高 , 而 计算机模拟系统模拟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 , 计算出混凝土温度场及 温度应力 , 不仅可以全面、周密的反映各种影响混凝土施工的因素 , 而且比较容易改变施工参数、 修改方案与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及敏感性 分析, 可完全弥补传统工程类比法的缺点。 因而采用计算机模拟施工 , 不仅可减少技术人员的计算强度、难度与缩短施工方案的制定时间 , 同时也能提高施工方案与机械利用率等定量指标的准确性 , 指导工程 设计与施工管理。在现浇混凝土早期裂缝控制问题上 12, 朱伯芳(1976) 、王铁梦(1987) 等人就开始了大量的温度

9、应力与温度裂缝控制的实验研究。 从理论计 算的基础上得出了很多控制温度裂缝与防止裂缝的技术措施。 王铁梦 (1987) 对各种工程裂缝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 提出了温度计算理论与收 缩预测的公式 ,提出取消伸缩缝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 并在工程中的应 用。根据有关工程 , 陈志明等对不同厚度的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在高温 下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了施工全过程的跟踪与实测 , 统计整理出混凝 土的中心部位的温度升降变化的全部曲线。 在大量的工程实际的整理 与统计基础上 ,考虑各种施工因素 , 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在高温情况 下的最高温度值得经验计算公式。 天津大学研究了大体积混凝土二维 温度场的机理 ,建立了大

10、体积混凝土的二维温度场的数学模型 , 并使 之程序化。YanZhoNuiu(1995)对早期混凝土热力学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并考虑了大体积混凝土中的水化热分布与环境温度变化温度变化就是热应力与温度裂缝的起因。每克水泥水化约释放 500J 的热量,混凝土的热传导性能低 , 使得热量难以扩散到环境中去。 导致 了大体积的混凝土构件早期温度升高。 混凝土还会与环境发生热交换 如从太阳辐射或者热养护中得到热量 , 温度的变化必然导致应力与变 形, 甚至引起结构的破坏。静定结构的温度变化不会产生支座约束应 力 , 但就是 , 实际上结构往往就是超静定的。或受外部多余约束, 或受内部的限制 , 尤其对于混

11、凝土成型早期 ,温度的变化不均匀 (在结构不 同位置不同时刻 ,温度就是不相同的 ), 会导致不同的约束效应。 因此, 预测温度变化及其分布对分析应力与应变 , 防止温度裂缝就是重要 的。与所有化学反应类似 ,水泥在较高温度下水化热较快 , 特别厚的构 件内部温度较高。根据成熟度的概念 , 构件内核的强度发展就比表面 快。因此, 现场精确确定不同部位的温度发展对施工组织有很大的价 值。近年来,基础、桥梁、隧道衬砌以及其她构件尺寸增加 , 水化热以及温 度变化已经成为素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约束力与开裂的主要原 因。受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快容易受到业主与开发商青睐并给其带来 利益的驱使 , 水泥生

12、产商将水泥当中的 含量不断增加、 矿粉磨细度不 断提高。Mehta曾说:20世纪30年代前,美国普通硅酸盐混凝土的 含量在30%以下,材料试验学会标准(ASTM允许22%勺颗粒大于75 m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含量超过了 50%,而且基本上没有大于75 m的颗粒。西方工业国家于 20世纪40 70年代曾经因为早期强 度很大的混凝土问世 , 而当时结构设计强度尚不高 , 于就是出现将混 凝土以大水灰比、低水泥用量的方式生产 , 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 易于施工操作 ,然而这给混凝土接哦古耐久性带来后患, 尤其就是暴露于侵蚀性环境条件下工作的时候。根据英国 Wischers 的报道 : 在I9

13、60年配制30 35MPa混凝土时,用水泥量350kgm3、水灰比0、 45来达到。在1985年,同样的混凝土只需250 kgm3水泥、0、6的 水灰比制备。对于进行结构计算的设计者而言 , 两种混凝土的强度时 一样的。然而从两种混凝土的微观组成角度瞧 , 二者就是不同的 , 水灰 比较大的混凝土碳化速度要快于水灰比低的混凝土 , 对冻土与化冰盐 的耐久性也不如后者。国内的情况与国外有些差异 , 但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度由小变大的趋 势就是很明显的。 各方为加快施工速度 , 缩短工期并加快模板的周转 , 水泥 的含量增高、粉磨细度大、混合材掺量少的高早强水泥备受市 场欢迎; 散装水泥的运送方式 , 在简化工地操作、 降低售价、 均化产品 方面的优势使其迅速的推广 , 但就是水泥温度居高不下 , 已成为影响 拌合物浇筑温度高、水化快、塌落损失大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混凝 土设计等级也在不断提高 , 促使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迅速增长 , 高强 混凝土的推广应用 , 进一步加剧的上述趋势。但就是随着低水灰比 (又称水胶比 )高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