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课堂PPT)_第1页
中考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课堂PPT)_第2页
中考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课堂PPT)_第3页
中考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课堂PPT)_第4页
中考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课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 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符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 思想健康思想健康 见解新颖见解新颖中考作文命题的常见形式中考作文命题的常见形式 1 1、命题作文、命题作文 2 2、话题作文、话题作文 3 3、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345 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适合做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这样就不会因为头脑发热,处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什么。这样就不会因为头脑发热,处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位置上。也要清楚自己在怎样的位置,在这样的位置上该位置上。也要清楚自己在怎样的位置,在这样的位置上该干什么,才不会本末倒置,造成自己人生的失败。除此之

2、干什么,才不会本末倒置,造成自己人生的失败。除此之外,还要多听旁人的意见,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尤外,还要多听旁人的意见,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尤其是自己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在何方时,旁人的意见无疑是其是自己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在何方时,旁人的意见无疑是黑暗路途的明灯。比如唐太宗听从魏征的谏言,励精图治黑暗路途的明灯。比如唐太宗听从魏征的谏言,励精图治开创贞观之治;宋太祖听从赵普的意见,杯酒释兵权维护开创贞观之治;宋太祖听从赵普的意见,杯酒释兵权维护宋朝长治久安;康熙听从他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意见,智宋朝长治久安;康熙听从他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意见,智擒鳌拜开创康乾盛世,这些人都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而实

3、擒鳌拜开创康乾盛世,这些人都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成就了一番伟业。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成就了一番伟业。 愿每个人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愿每个人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实现,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自己的人生价值。67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如果材料的如果材料的中心内容中心内容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我们在审题中最要注意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象,我们在审题中最要注意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列举的列举的现象中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现象中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例: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概

4、括出最佳观点。例: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概括出最佳观点。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君子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但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兰、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但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美艳动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美艳动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有人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则带刺。有人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则带刺。审题分析:审题分析:本则材料围绕着一个内容,但由两部分组成:本则材料围绕着一个内容,但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列举现象;第二段以第一段列举现象;第二段以“有人说有人说”的形式对

5、上文进行总的形式对上文进行总结概括。综合整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第二段已结概括。综合整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第二段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最佳观点,即经为我们提供了最佳观点,即“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西”。8 把握隐含信息法把握隐含信息法 许多人对显性信息能注意,而对隐含信息却容易疏漏。许多人对显性信息能注意,而对隐含信息却容易疏漏。例: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例: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儿子说:“我们来比赛,看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我们来比赛,看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儿子儿子听了就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

6、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听了就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到,他另一只脚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吃惊。原来父亲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吃惊。原来父亲明白要走成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明白要走成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着前方的大树。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着前方的大树。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审题分析:审题分析:在材料中在材料中“脚脚”、“大树大树”都是隐喻。都是隐喻。“脚脚

7、”可以是具体的第一件事,是眼前的得失可以是具体的第一件事,是眼前的得失,“大树大树”可以可以看作是人生或阶段的方向、目标等。在我们一生中,我们有看作是人生或阶段的方向、目标等。在我们一生中,我们有时得小心注意自己的脚下,但更多时候,要知道自己往哪里时得小心注意自己的脚下,但更多时候,要知道自己往哪里去。去。9关键词句法关键词句法推敲词句,找出材料的突破口,即抓住材料中推敲词句,找出材料的突破口,即抓住材料中能够揭示内容的关键词句能够揭示内容的关键词句反复推敲。这些词句是材反复推敲。这些词句是材料中的料中的“眼眼”。例:科学家罗素的故事例:科学家罗素的故事半个多世纪前,英国著名的数学家罗素曾经给

8、他的学生出半个多世纪前,英国著名的数学家罗素曾经给他的学生出过过“1 11 1?”这样一道题。题目写在黑板上,济济一堂的高这样一道题。题目写在黑板上,济济一堂的高材生竟面面相觑,没有一人作答。罗素见状,轻轻巧巧地在等材生竟面面相觑,没有一人作答。罗素见状,轻轻巧巧地在等号后面写上了号后面写上了2 2,并且说:,并且说:“1 11 12 2,这是真理,面对真理,这是真理,面对真理,我们有什么犹豫和顾忌的呢?我们有什么犹豫和顾忌的呢?”审题分析审题分析:科学家罗素的话是值得推敲的关键。科学家罗素的话是值得推敲的关键。“面对面对真理,我们有什么犹豫和顾忌的呢?真理,我们有什么犹豫和顾忌的呢?”概括成

9、一个正确的主概括成一个正确的主张(观点)是:要勇于坚持真理。当然,张(观点)是:要勇于坚持真理。当然,如果从如果从“高材生高材生”们角度出发们角度出发,分析一下,分析一下“面面相觑面面相觑”的原因,也可以得出另的原因,也可以得出另一观点:先入为主往往影响人的判断力。一观点:先入为主往往影响人的判断力。10求异法求异法如果几项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那么在审如果几项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那么在审题时,首先,就应找出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题时,首先,就应找出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关联关联点点),从正反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观点,立,从正反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观点,立意成文。意成文

10、。例例1 1:下面两段话反映出两种对立的观点,请联系实际,自:下面两段话反映出两种对立的观点,请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600字的文章。字的文章。甲: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一个人都节约一根火柴的钱给甲: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一个人都节约一根火柴的钱给我,那我就成了百万富翁了。我,那我就成了百万富翁了。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一个人作出一根火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一个人作出一根火柴的贡献,那我一生就很有价值了。柴的贡献,那我一生就很有价值了。审题分析:审题分析:这两种人的观点是对立的,进一步分析,这两种人的观点是对立的,进一步分析,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的

11、问题。所以,两者的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的问题。所以,两者的“关联点关联点”就是就是人生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人生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是奉献还是索取。,是奉献还是索取。11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800字。字。在美国阿拉斯加温利钦自然保护区,为在美国阿拉斯加温利钦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区内的鹿群,人们射杀了狼。十几年后,保护区内的鹿群,人们射杀了狼。十几年后,鹿群从鹿群从40004000只发展到只发展到4000040000只,但它们体态只,但它们体态笨拙,没有了昔日的灵秀,并且因为体质衰笨拙,没有了昔日的灵秀,并且因

12、为体质衰弱,开始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弱,开始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鹿又开始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昔日的勃勃鹿又开始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生机。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示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示例12材料内容前后是因果关系。应该立足材料内容前后是因果关系。应该立足材料所述事物的材料所述事物的 果果 去追溯事物的去追溯事物的 因因 ,然后就其然后就其 因因 立意立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议论。消灭了狼,鹿无忧无虑,一方面展开议论。消灭了狼,鹿无忧无虑,饱食终日,数量大增。人们似乎达到了保饱食终日,数量大增。人们似乎达到了保护鹿的目的,但鹿没有了天敌

13、,也就消除护鹿的目的,但鹿没有了天敌,也就消除了生存的压力,于是导致体质衰弱而大批了生存的压力,于是导致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死亡。联系实际,我们不难想到人类的生活。联系实际,我们不难想到人类的生活。如果像材料中的鹿群那样,没有生存的压如果像材料中的鹿群那样,没有生存的压力,人的意志就会消沉,精神就会空虚。力,人的意志就会消沉,精神就会空虚。可见,可见,竞争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条件竞争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条件。以果溯因法以果溯因法: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压力才有动力伴你奋斗到永远伴你奋斗到永远提炼观点提炼观点(结合课内

14、外用发散性思维结合课内外用发散性思维):14内涵挖掘法内涵挖掘法。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首先对材料要有深刻的理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首先对材料要有深刻的理解,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解,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请看下题:。请看下题:例:例:20022002年发生在北京动物园的一起年发生在北京动物园的一起“人伤熊人伤熊”事件曾激事件曾激起了人们的愤怒和思考,起了人们的愤怒和思考,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刘海洋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刘海洋用硫酸伤用硫酸伤害了五只狗熊和棕熊,他说:害了五只狗熊和棕熊,他说:“我觉得好奇,因为是兑在饮料我觉得好奇,因为是兑在饮料里,看它能不能辨别出里面有东西。里,看它能不能辨别出里面有

15、东西。”请就这则材料进行分析,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请就这则材料进行分析,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审题分析:审题分析: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人的公德、修养问题。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人的公德、修养问题。这样写,当然可以,但只停留在材料表面不会深刻,当然也难这样写,当然可以,但只停留在材料表面不会深刻,当然也难得有新意。往深层次看,得有新意。往深层次看,刘海洋是有知识的刘海洋是有知识的“文化人文化人”,应该应该懂得这些起码的常识,由此看来,懂得这些起码的常识,由此看来,“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不等于“有公德有公德修养修养”,这就牵涉到,这就牵涉到才与德的关系才与德的关系:知识不等于德操知识不等于德操

16、。这样论。这样论述,就避免了人云亦云。述,就避免了人云亦云。15小结:小结:第一、第一构思第一、第一构思 阅读材料或话题时首先阅读材料或话题时首先“冒冒”出来的出来的“第一构思第一构思”,在通常情况下是为大家所普,在通常情况下是为大家所普遍认知、一再提起的,也是考场上绝大多数遍认知、一再提起的,也是考场上绝大多数考生在第一时间想到的。考生在第一时间想到的。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要求考生能在芸芸众生中脱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要求考生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在写作方面就应当注意立意的新颖与深刻,颖而出,在写作方面就应当注意立意的新颖与深刻,有别于有别于“众生俗论众生俗论”,因此,应当注意避免,因此,应

17、当注意避免“第一第一构思构思”。“一见钟情一见钟情”式式的第一构思?的第一构思?中考作文的立意中考作文的立意16第二、运用发散思维提炼观点第二、运用发散思维提炼观点 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索,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索,为自己提供多种立为自己提供多种立意,便于从中选择意,便于从中选择,确保自己的写作具有开阔的视,确保自己的写作具有开阔的视野和高质量的立意。野和高质量的立意。 从话题的不同角度来立意从话题的不同角度来立意通过分析、归纳提炼观点通过分析、归纳提炼观点 通过比较、鉴别提炼观点通过比较、鉴别提炼观点 小结:小结: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

18、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考作文的立意中考作文的立意17第三、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写作角度第三、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写作角度 发散思维为你的立意提供了多种选项,但动发散思维为你的立意提供了多种选项,但动笔写作毕竟只能选取某一方面或角度。在众多的笔写作毕竟只能选取某一方面或角度。在众多的选项中,你应当选取最适合于你的那一个。选项中,你应当选取最适合于你的那一个。 新颖的,有别众生俗论能吸引读者新颖的,有别众生俗论能吸引读者正确的,立论稳妥而不会走火入魔正确的,立论稳妥而不会走火入魔可写的,能够从道理上深入阐述的可写的,能够从道理上深入阐述的熟悉的,平时有积累、手头有材料熟悉的,平时有积累、手头有材料

19、小结:小结:喜欢的,有写作灵感和创作欲望的喜欢的,有写作灵感和创作欲望的 蓦然回首,那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却在灯火阑珊处。中考作文的立意中考作文的立意18“千古文章意在先千古文章意在先”,主题是文,主题是文章的核心、灵魂、统帅,直接影响章的核心、灵魂、统帅,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文章的成败。谁的文章立和决定着文章的成败。谁的文章立意好、立意深、立意巧、立意新,意好、立意深、立意巧、立意新,谁的作文就能胜人一筹。谁的作文就能胜人一筹。 1920作文材料作文材料 一片树叶从树上向下跌落。一片树叶从树上向下跌落。 “我想落到大地上。我想落到大地上。”树叶说。树叶说。 西风刮起并改变了树叶的方向

20、,树叶说:西风刮起并改变了树叶的方向,树叶说:“其实我正想向东飞。其实我正想向东飞。” 转眼东风刮起并把西风压倒,树叶说:转眼东风刮起并把西风压倒,树叶说:“向西飞其实正好。向西飞其实正好。” 接着势均力敌,西风对抗东风,树叶说:接着势均力敌,西风对抗东风,树叶说:“理智告诉我悬浮在空中。理智告诉我悬浮在空中。” 东风西风都停了,树叶猝然跌落,树叶说:东风西风都停了,树叶猝然跌落,树叶说:“我已决定径直飞向地球。我已决定径直飞向地球。”211 1、整体阅读,确定材料中的主要描述对象、整体阅读,确定材料中的主要描述对象 树叶树叶 东风、西风东风、西风2 2、分析所有描述对象的主次关系,确定主角、

21、分析所有描述对象的主次关系,确定主角 树叶树叶3 3、分析所写对象的主要特点。、分析所写对象的主要特点。 随风而动,无风落地随风而动,无风落地4 4、加以联想和想象,将主角的特点对应生活中的、加以联想和想象,将主角的特点对应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理现象和事理 生活中有些人善于适应环境,能顺应潮流而生活中有些人善于适应环境,能顺应潮流而动;或者说有些人没有主见和固定的目标,面对动;或者说有些人没有主见和固定的目标,面对生活左右摇摆。生活左右摇摆。5 5、确定文章论点并联想材料。、确定文章论点并联想材料。要顺应潮流,爱我所有,乐观处世,随遇而安;要要顺应潮流,爱我所有,乐观处世,随遇而安;要坚定立场坚定立场, ,逆流而上,选择自主,选择倔强。逆流而上,选择自主,选择倔强。22 示例:示例: 电学天才梅因泰斯有一段为人乐道电学天才梅因泰斯有一段为人乐道的轶事:的轶事: 某电气公司的大型发电机运转不正某电气公司的大型发电机运转不正常,于是他被请去常,于是他被请去“会诊会诊”。梅因泰斯。梅因泰斯围着机器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