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喷灌溉技术在大棚灌溉系统中的设计应用_第1页
微喷灌溉技术在大棚灌溉系统中的设计应用_第2页
微喷灌溉技术在大棚灌溉系统中的设计应用_第3页
微喷灌溉技术在大棚灌溉系统中的设计应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微喷灌溉技术在大棚灌溉系统中的设计应用点击:603 日期:2012-11-7 15:01:12李家振徐州市山区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徐州,摘要:微喷灌溉技术是节水灌溉的主要灌溉形式,大棚灌溉采用微喷系统非常普遍,微喷技术在大棚灌溉系统中应如何进行设计应用,才能达到要求,笔者通过铜山县王庄温室大棚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实施,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关键词:大棚微喷灌节水灌溉 应用 1 基本情况 微喷灌是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以小的流量将水喷洒到土壤表面进行局部灌溉,微喷灌的特点是灌水流量小,一次灌水延续时间较长,灌溉周期短,需要的工作压力较低,能够较精确地控制灌水量,能把水和养分直

2、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去。该系统具有:灌溉均匀度高;施服方便;省水;适应性强;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等优点,该技术特别适合于蔬菜大棚、苗圃、花卉等灌溉。 王庄温室大棚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位于徐州市铜山县王庄村境内,整个大棚灌溉区南北长198米,东西宽190米,总面积55亩,该灌区共有日光能温室大棚36栋,主要种植蔬菜等高经济作物。大棚沿东西方向布置,每栋棚长90米,宽7米,棚内蔬菜沿南北方向种植。灌区地势平坦,土质主要为砂壤土,区内交通便利,供电有保证。考虑到大棚蔬菜灌水较为频繁,同时为方便种植和灌溉,灌区设计拟采用微喷节水灌溉技术模式。 2 工程设计方案2.1 设计技术参数根据经验,结合当地实

3、情,该系统设计采用如下设计参数:工程设计保证率85%;蔬菜设计日耗水量Ea=6mm/d;土地湿润比P=90%;设计灌水均匀度Cu=90%;灌溉有效利用系数=0.9。2.2 灌水器选择 灌水器选用北京绿源产悬挂式微喷头。微喷头在20m工作水头时的流量为40l/h,喷头流态指数X=0.5。2.3 工程规划与布置2.3.1 水源及首部工程。设计灌溉水源取自灌区内的机井,水泵采用潜水电泵,进出水口主要设有闸阀、止回阀等控制保护装置。2.3.2 管网布置。东西向主管道铺设长度为95m,从水源处向西沿地块中间布设;南北向支管道沿生产路东侧,对称布设在主管两侧,南北两根支管总铺设长度为176m;南北方向相邻

4、两个大棚共用1个供水通道,即通过40UPVC短管与支管相接取水。2.3.3 棚内微喷灌布置。设计棚内喷头间距1.5m,行间距为2.3m,每座大棚沿东西向各布设三条毛管,单根毛管铺设长度为90m,毛管采用32PE黑管,微喷头与毛管之间采用直径4mmPE管相连接。 3 微喷灌溉制度的确定3.1 设计灌水定额 I=(Fd- Wo) Z P式中:I:一次灌溉用水量,mm; :土壤中允许消耗量,以占地土壤有效含水量的比例计,取40%; Fd:田间持水量,占土体12%; Wo:土壤凋萎含水量,占土体4%; Z:计划湿润深度,取0.3m; P:土壤湿润比,为90%。代入数据求得:I=40×(12-

5、4)×0.3×90/1000 =8.64(mm)3.2 设计灌水周期计算 T=I/Ea式中:Ea - 微喷灌日耗水强度,Ea=5mm/d;T - 轮灌周期,d将I 、Ea值代入公式算得 : T=8.64/5= 1.73(d) 取T=2d3.3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计算 t=ISeSL/q式中: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h; I:一次灌溉用水量(mm),取8.64mm; Sl:毛管间距(m),取2.3m; Se:灌水器间距(m),取1.5m; :灌溉水利用系数,=0.9; q:灌水器(微喷头)流量(l/h),取40 l/h;代入以上数据算得:t=8.64×1.5×

6、2.3/(0.9×40)=0.83h 取t=1h3.4 轮灌组数的确定 为了使每个轮灌组灌水时水泵出水量基本相等,压力比较均匀,缩小管径,降低工程投资,本系统设计采用轮灌工作制度。即根据实际毛管布设情况,对毛管实行分组轮流供水,即每次灌溉有2条毛管同时工作。轮灌组数计算如下: N = CT / t 式中:C 每天灌溉时间,取C=9h; 将以上数据代入上式,则轮灌组数目: N = 9×2 /1 =18(组) 4 灌溉系统流量推算4.1 毛管流量推算 一条毛管的进口流量为 : Q毛 = qL毛/S 式中:q毛管出水口流量,q=40L/h;L毛毛管长度,L毛=90m;S毛毛管上出

7、水口(微喷头)间距,S=1.5m。 将以上数据代入上式,计算出各条毛管的流量为: Q毛 = 40×90/1.5 = 2400(L/h) 4.2 连接管、支管流量计算 根据设计灌溉制度可知,1条支管仅控制1条连接管,因此其流量相同,每条支管为单向控制3条毛管(即一次灌溉一个大棚)。故Q支 = Q连=3Q毛=3×2400=7200(l/h)。4.3 干管流量推算 干管流量Q干 =2Q支 =2×7200=14400(L/h)。5 管网水力计算5.1 毛管水力计算5.1.1 毛管管径的选择 根据规定,毛管选用柔性好的PE黑管。根据经验,本设计大棚微喷毛管选用32PE黑管。

8、5.1.2 毛管进口水头计算 毛管进口水头根据下式计算 ho=hmax+ka(Nqd)mso式中:hmax - 灌水器最大工作水头; s0 - 毛管进口到第一个出水口距离,0.75m; a-系数 , a =1.006×10-5D-(0.123lgD+4.885)=0.32×10-7; L-灌水器与毛管连接管的距离,取0.3m; m=指数, m =1.753(D/2.5)0.018 =1.761;k -局部损失加大系数,取1.1; s-出水口间距,1.5m; qd-微喷头流量,取40l/h; N- 一条毛管出水口数量,N=60个; hd -微喷头设计工作水头,取20 m; q

9、v - 流量偏差率,0.2; x- 流态指数,0.5;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 hmax =(1+0.62qv)1/xhd+8.45×10-4qd1.696L+1.34×10-5qd2 =(1+0.62×0.2)1/0.5×20+8.45×10-4×401.696×0.3+1.34×10-5×402 =25.3+0.09+0.02 =25.41(m) ho =hmax+Ka(Nqd)mso =25.41+1.1×0.32×10-7×(60×40)1.761×

10、;0.75 =25.43(m)5.2 连接管水头损失 将Q棚=7.2m3/h代入经济管径计算公式,计算连接管经济管径应为:D连=13×Q棚0.5=13×7.20.5=34.9mm,故设计连接管选用40UPVC管,由于连接管沿程多孔出流,其沿程水头损失用下式计算: h干= KfSqdm/db(N+0.48)m+1/ (m+1) - Nm(1- So/S)式中:h干等距多孔管沿程水头损失,m;S孔口间距,m,为2.3m;So多孔管进口至首孔的间距,m,取1.2m; N分流孔总数,取3个; qd单孔设计流量l/h,取2400L/h; m流量指数,取1.77; b管径指数,取4.7

11、7; f摩阻系数,取0.464; d管内径,mm,取d=36mm。 把以上数据代入上式计算得: h干=1.1×0.464×2.3×24001.77/ 364.77×(3+0.48)1.77+1/(1.77+1)- 31.77(1-1.2/2.3)=0.34(m)5.3 干、支管水头损失计算5.3.1 支管水头损失计算假定支管用63PVC管,则支管内径d=58mm,用下式计算支管水头损失。 h支=1.1f×Q支m/db×L式中:h支支管水头损失,m;Q支支管设计流量l/h,取7200L/h;m流量指数,取1.77;b管径指数,取4.77

12、; f摩阻系数,取0.464;L支管最大长度,m,取L=95mm。 把以上数据代入上式计算得: H支=1.1×0.464×74001.77/ 584.77×95=1.33(m)5.3.2 干管水头损失计算 假定干管用90PVC管材,则干管内径d=84mm,干管水头损失计算如下: h干=kf Q干m/ db L式中k=1.1,f=0.464,m=1.77,b=4.77,Q干=14400L/h,L=95m。 将以上数据代入上式计算得: h干=1.1×0.464×.77/ 844.77×95=0.74(米)5.4 系统总扬程 H总=h干+h支+h连+ho+H+h动水位式中:H总 -系统总扬程 H-水泵、吸水管及首部设备的水头损失,假定5.0m; h动水位 -水源动水位,取7m代入数据得: H总 =0.74+1.33+0.34+25.43+5+7=39.84(m)5.5 水泵选型及动力配套 根据系统扬程H总 =39.84m,流量14.4m3/h,查水泵性能表,拟选用200QJ20-54/4型潜水泵,配套功率为5.5KW。6.小结工程设计方案结合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