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近代经验论哲学的逻辑走向_第1页
英国近代经验论哲学的逻辑走向_第2页
英国近代经验论哲学的逻辑走向_第3页
英国近代经验论哲学的逻辑走向_第4页
英国近代经验论哲学的逻辑走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英国近代经验论哲学的逻辑走向t熊天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0摘要在英国由培根首创的经验论哲学,从洛克经贝克莱到休谟经历了一个内在的逻辑发展过程。而其演化的实质是逐步使经验论原则彻底化。关键词经验论的基本原则唯物主义怀疑主义中图分类号:B5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88(200512-258-02近代哲学继承了古代和中世纪哲学的思辨精神,同时也表现出前人所没有的实践精神和探求经世致用的智慧。培根被誉为英国近代经验论哲学的始祖,他反对古代权威和空洞无益的经院哲学,强调思想独立和知识的实用目的,倡导/知识就是力量0,表达了近代科学的基本精神。他提出人类的一切知

2、识和观念起源于感觉和经验,而感觉和经验又是客观世界的物质实体作用于我们感官所形成的,并把此作为经验论的基本原则。他突出了有步骤和有系统的观察与实验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要为经验和理性建立/合法婚姻0,制定了科学的实验方法归纳法。霍布斯是继培根后的英国又一著名唯物论者,他基于经验论原则之上丰富了还显得笼统和不细致的经验论理论。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霍布斯根据当时仅有的科学材料描述感觉的发生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带有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得经验论原则和机械论合流。在经验论哲学发展承袭关系上,霍布斯起到了培根和洛克之间的中介桥梁作用。洛克是唯物主义经验论的集大成者。在培根和霍布斯的基础上,他把经验论哲

3、学发展到成熟的程度。随着这个体系的成熟,它自身包含的优点及局限性也就必然充分显露出来。一、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洛克对经验论哲学的推进首先表现在他对/天赋0观念进行了批判。他反对先验论,指出人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0人的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这就是近代哲学史上著名的/白板说0。在这里,他明确地表达了他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立场。洛克对经验论原则的发挥还表现在他把经验区分为感觉(外部经验和反省(内部经验。他认为知识的对象是观念,所有的观念都来源于经验。感觉是观念的外部来源,通过外物对感官的刺激,人的心灵产生的一切可感物的观。反省则是观念的内部来源,心灵通过感

4、觉而对取得的观念进行反思,从而得到新观念。这种区分实际上是试图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分开来。同时,洛克也注意到了二者的联系,指出内部经验晚于外部经验,并以外部经验为基础。这是一个经验论者在认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显然,洛克在唯物主义立场上把经验论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经验论本身的局限性必然使它走向反面。换言之,在洛克的哲学体系里仍然表现出一种与他要坚持的经验论基本原则相矛盾的观点。从经验论的基本原则可推出一条逆反命题:凡是不来自人的感觉和经验的事物,就不可被认识。洛克按观念的构造区分了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在复杂观念中,/实体0观念最为重要,洛克说:/实体0是一些简单观念的集合加上/一个假

5、定的、并不认识的支撑物,支撑着那些我们发现的存在着的性质0。/物质实体0是在他谈到感觉时提到的,在洛克看来,感觉固然可以提供给人的心灵关于外物的各样的知识和观念,但是感觉只能反映外物的某些属性或性质,心灵并不能直接认识、感觉到这个事物本身借以依托的那个/基质0。同样,/精神实体0是在他谈到反省时提到的,反省固然是对人的心灵的各种活动的反省,但是这些活动总得有个/附性的支撑0在承担着,而这个载体本身则是不可能被反省到的。至于/上帝实体0也是他不得不承认的那个作为传统宗教和道德观念的支撑。如此以来,按照经验论的基本原则及其逆反命题,就会对洛克承认关于实体存在的理由发出质疑。可见,洛克既想坚持经验论

6、的基本原则,又没法丢掉那种朴素实在的常识。他一方面从经验论的基本原则导出白板说,另一方面他又假定了在本质上不可认识的三个实体的存在,从而导向了实在论。二、贝克莱的非物质主义经验论贝克莱是英国经验论由唯物主义向唯心主义转化的第一人。他从经验论的原则出发,否定了洛克的物质实体存在的可能性和假定它的必要性。贝克莱论证说:/即使你既不能说出你相信它存在的任何理由,又不能指出,假设它存在,它又会有什么用处。我想,只要你的意见有一点点真实的可能性,我都可以认它是一个说明外物存在的论据。0在他看来,物质的存在连这/一点点真实的可能性0也没有,物质只不过是虚无。首先,贝克莱将实物观念化了。他因袭了洛克的经验论

7、,认为观念就是人类知识的对象。贝克莱指出/观念只存在于这个东西之中,或者说,被这个东西所感知;因为一个观258理论新探台声#新视角2005#12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0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作为人的感知对象应该是可感的,而可感的事物则是由一系列的可感性质所构成。由于这些可感性质是离不开感知它们的心灵,或者说是离不开必然联系到主观观念的人的感觉和经验,因此,断定事物的存在就是在断定观念的存在,断定观念的存在就是它们被心灵感知。从这一经验论的前提出发,贝克莱就合乎逻辑地得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0的结论。同时,从这个命题可推出它的逆反命题:不被感知就不存在。如此以来,贝克莱也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这个逆反命题

8、所带来的困境,那就是/唯我论0。为了解决这个恶劣的后果,贝克莱又将观念实物化了。在洛克那里,他区分了两种性的质的观念。第一性的质的观念指物体大小、形相、数目、位置、运动和静止,是/实在的性质0,其对象是客观的,是凭借物体的第一性的质的能力在人的心灵引起的观念。第二性的质的观念则是指物体借第一性的支在人的心灵中产生各种感觉的那些能力,是/可感的性质0,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客观对象,如物体的颜色、声音和气味。在人的心灵中,第一性的质的观念是由第一性的质所引起,并与第一性的质相符合;第二性的质的观念,虽然也是由第一性的质所引起,但在物体中没有相应的/原型0,它只是第一性的质作用于人的感官所留下的主观/印

9、象0。而贝克莱认为,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观念是不可分的,且都依赖于人的心灵的感觉。他对洛克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人们不可能设想一个物体只有广延和运动而不涉及别的可感性质。那么,基于第二性的质的观念是来自人的主观印象,而第一性的质的观念又不能离开第二性的质的观念,因此,第一性的质的观念也应当是源于人的主观印象。由此,他推出:可感性质就是感觉本身的观念。贝克莱那里,他只是否定洛克的那个物质实体,并不否定物本身。在他看来,物本身就是一大堆观念的复合,是与可感性质、与人的主观观念相对应的。所以,他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0与/存在就是被感知0其实并不矛盾。即使没被我感知,也有其他的人感知;即使无人感知,

10、在上帝那也被感知到了。这就是他试图避免唯我论,搬出了上帝来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作辩护。正是这样,贝克莱在前面把事物观念化,在这里又把观念给神化了。一方面,他坚持了经验论的基本原则,否定了洛克的物质实体;另一方面,他又承认了一个最大的精神实体上帝。其实贝克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他正是用自我的感知、他人的感知、乃至于上帝的感知为前提,保障了世界的存在。可见,贝克莱是利用经验论原则的缺陷把它引向了非物质主义。也不能排除这样的一个因素:贝克莱与洛克有着不同的目标,他的经验论不是为了给科学知识提供认识论基础,作为大主教,为维护宗教信仰和上帝的观念是他竭力为之的目的。三、休谟的怀疑主义经验论休谟与以往的

11、经验论者一样,坚持经验论原则,强调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洛克把经验的对象统称为观念,休谟则把它们称为知觉。知觉分为观念和印象,其中,印象又可分为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他把观念的来源归结为印象,把反省印象的来源归结于感觉印象,从而取消了洛克的双重经验论。休谟主张人的一切观念都来源于感觉印象,彻底地贯彻了经验论原则,进而把它引入了不可知论的境地。在观念或知觉的来源问题上可以看出,洛克和贝克莱都放弃了自己的经验论原则。洛克没有感觉经验到物质实体就独断了它的定在,而贝克莱以存在就是被感知的逆反命题论证了物质实体是虚无,这看似站在经验论立场的观点实则亦是独断了物质实体的不在。对此,休谟说:/感性知觉是否

12、为与这相似的外物所产生,这是一个事实问题。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当然要凭借经验,和其他性质相似的问题一样。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经验是没有什么话可说的,也必须完全保持沉默。在心灵面前呈现,除了知觉以外,是根本没有别的东西的,它决不能经验到知觉和对象的联系。0可见,在这个来源问题上,休谟采取了批判的怀疑论的态度。他没有断言实体是否存在,而是说,关于超出人的知觉之外有无实体存在的问题,无论是物质实体、精神实体还是上帝,那都是不可知的。因而,既不能说其有,也不能说其无。通过怀疑实体的存在,认定实体的不可知,休谟的怀疑主义经验论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现有的知识。他对经验知识的基础的考察集中在对因果关系的

13、探索上,因为/一切关于事实的推理,似乎都是建立在因果关系上面0。然而,休谟却对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提出了疑问。在他看来,人的知觉是不能够提供关于客观事物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的。当人的心灵去感觉经验事物时,不可避免的会注入理性的东西。并且,人的心灵只能认识到两个事件的先后发生、经验到两种现象。人的知觉实际上是印象和观念间的联系相似性、时空接近和因果联系。这三种方式是人心理上的习惯联想,是通过经验才能被察觉的,并非客观世界本身所具有的联系。所以,人只能知觉到因与果在时空上的关系而不是因与果的客观性。同样,人的知觉能提供的关于因果关系的充分理由和证据也是有限的。人对因果关系的联想是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的,那么企图用经验知识来证明因果关系的前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就会陷入循环论证和超越经验知识范围的错误。于是,休谟也否定了因果关系的必然性,认为建立在经验归纳基础之上的科学知识只具有很高的或然性而已。可见,休谟就是这样彻底地坚持了他的怀疑主义经验论。一方面,他对实体进行的解构,让传统的形而上学失去了作为知识或知识基础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他对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和必然性的摧毁,从根本上动摇了科学知识的根基,也使得以经验作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体系的企图化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