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作业专题一:3宋明理学_第1页
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作业专题一:3宋明理学_第2页
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作业专题一:3宋明理学_第3页
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作业专题一:3宋明理学_第4页
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作业专题一:3宋明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一:3宋明理学1.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2.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A汉朝B魏晋南北朝C隋唐 D宋朝3.儒家学者倡导仁爱,但无法回避“仁缘何贪”。朱熹对此解释为仁善之人秉性温和慈爱,不够刚硬耿介,因此常在钱财等方面缺乏足够的严谨、理性与自制。由此可见,朱熹将“贪”归因于()A监察制度的

2、缺失B人性的复杂微妙C社会经济的发展D社会风气的污浊4.“双凤亭”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北43公里处的黄陂区鲁台镇鲁台山上,为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而建。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A“克己复礼”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5.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3、6.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理学代表朱熹曰:“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而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认证二人都主张()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6.答案:B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本质相同,即都承认天理是万物的本原,追求天理7.有学者认为,理学“骨子里渗透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理学内容中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坚守忍耐与关注现实人生B哲学思辨与对宇宙自然的思考C因果轮回与注重气节品德D积极入世与探寻宇宙万物本原8.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4、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9.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陆九渊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发明本心。由此可见二者争执的关键是()A穷理的方法问题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C理气的关系问题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10.关于“天理”和“人欲”,朱熹有一段论述:“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存天理,去人欲 B人的欲望都是合理的

5、C正当需求是符合天理的D天理和人欲是统一的11.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12.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含义时产生分歧。有位同学上网查到了朱熹的一段言论:“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据此分析,该同学最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灭人欲”就是消灭人的一切欲望B“灭人欲”就是消灭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C“灭人欲”就是消灭人的一切私欲D“灭人欲”的有效方法是“致良知”13.王守

6、仁认为,“良知”包括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有别等伦理,亦包括人们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道德观念。据此可知,王守仁的良知论()A已经成为官方哲学B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C融合了佛、道等理论D有助于提升人伦道德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张子语录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材料三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

7、良知”也。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二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宋朝理学家们创立理学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理学家们怎样的思想追求?(3)材料三反映的思想与材料二有何不同?1.答案:B 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是在魏晋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说明统治者通过政治手段推进思想影响,故B项正确;此时儒学地位受到冲击,故C项错误;D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排除。2.答案:B “三教殿”同时出现释迦牟尼(佛教)、孔子(儒家)、老子(道教)反映了“三教合一”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时间最早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故选B项。3.答案:B根据题干材料“在钱财等方面缺乏足

8、够的严谨、理性与自制”可知,朱熹将“贪”归因于人性的复杂微妙;A、C、D三项题干材料都不能反映。4.答案:D二程的思想核心是“理”,即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理,故D项正确。5.答案:C 依据“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可以得出朱熹比较注意推广儒学,并使其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所以选C。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必须摒弃欲望才能够实现对天理的感悟,所以答案选B。A、C两项只是陆王心学的主张,D项只是程朱理学的观点。7.答案:B 理学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等,增加了思辨性,故B

9、项正确。8.答案:A根据材料“六经皆我注脚”,结合所学,意指陆九渊“心即理也”,强调内心的作用,故A项正确;宋明理学,主张“理”,在社会的体现是“三纲五常”等级秩序,并不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故B项错误;“心即理也”,并不是强调随意性,而是“良知”,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C项错误;题干意在借用儒家经典的内容,与“本心”处处相通,并非否定经典的地位,故D项错误。9.答案:A本题考查朱熹与陆九渊的思想主张,即理学和心学。朱熹的观点是客观唯心论,主张以物穷理;陆九渊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论,主张以心穷理。二者的区别在于如何认识世界。故A项正确。10.答案:C 材料分析了在人的要求中正当的要求(饮食

10、)与超出正当的要求人欲(美味)的关系,反映了朱熹对“天理”的理解正当的要求、人应该遵守的规范,故C项正确。11.答案:B 宋明理学的核心内容是理,即社会中的伦理道德,故B项正确。12.答案:B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根据材料“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可以看出,朱熹并不反对人们正常的欲望,“灭人欲”就是消灭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能正确反映材料的主旨,故错误。13.答案:D王守仁主张的“良知”包括各种伦理道德,这有助于社会中的伦理道德建设,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材料没有涉及王守仁良知论的世界观,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王守仁的良知论对佛、道等理论的融合,故C项错误。14.答案:(1)继承和发展圣人的学说,创立人世间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从而达到国家昌盛、社会安定的目的。(2)朱熹肯定了“理”的绝对性和神圣性,而实际上就是“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