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1、 天人合一: 或称天人合德、“天人相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儒、道、释三家均有阐述。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生理、伦理、政治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2、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制下实行的一种继承原则(制度),是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就是所谓的嫡长继承制3、 宗法制度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
2、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则是周朝的事情,分封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也是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因王位而引发的纷争甚至战乱,稳定国家。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宗法制在春秋时期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留存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宗法制的特点:宗法制的特点在于,一方面用自然血缘关系来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又用自然血缘关系将人们紧紧连在一起,从而限制着人们社会关系的发展。4、 四书五经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和
3、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5、 我国的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同时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6、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源起于先王之学,经思孟五行阐发,历汉朝,盛于宋、明、清三代
4、。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最早渊源于孔子。“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1、广义文化: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
5、和精神创造的全部。2、狭义文化: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3封邦建国是一种社会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狭义封建制指分封制,而广义封建制度,也就是常说的封建社会。二试析“西学东渐”和“东学
6、西渐”的文化功能。西学东渐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汇时间:粗略言之应该在晋唐间,事实上从汉代开始,便进入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汇期。所谓外来文化,是西域(中亚、西亚)文化和南亚次大陆文化,后者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要深刻得多。佛教文化:南亚次大陆的佛教文化是汉唐时期输入中国的外来文化的主体。中国人对于佛教哲学不是不加改造地照搬,而是把中国传统哲学融入佛教,使佛学本土化。传统儒学与外来佛学互相影响,产生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宋明理学。这是文化交流史上创造性转化的一个范例。这一范例形象地揭示了文化史上的,一个普遍规律:文化交流,绝非单向的文化移植,而是一个文化综合创新的过程。中国文化系统不仅吸收消化了南
7、亚次大陆的佛教哲学,还在再创造的基础上,反输给其他文化系统。例如:8至10世纪,印度佛教开始衰微,13世纪回教入侵,印度佛教遭到毁灭。而7、8世纪,佛教在中国得到长足发展。大量的佛教译著和论述输出到东北亚、东南亚。唐代艺术因吸收佛教文化而更为瑰丽堂皇。举例:绘画(吴道子宗教壁画、阎立本金银加强色彩效果的手法创金碧山水画、云冈敦煌等石窟艺术都有印度艺术的影响)音乐:天竺乐古代建筑:宝塔总之,在中国艺术家的改造下,佛教艺术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成分。其他:回教、景教、摩尼教相继传入。中亚、西亚的科技知识丰富中国科技宝库。总结:汉唐时期,是中国文化兴隆昌盛的黄金时期。大规模的文化输入是重要原因之一。而中
8、国文化仍然是堂堂正正的中国文化,这种稳定性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 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时间:明朝万历年间即16世纪末开始,绵延四个世纪,至今仍在继续。这一次中国人面对的是水平超过自己的欧洲,后来还包括美国、日本。东西文化的强烈反差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系统造成的震撼,程度大大超过以往。明代万历年间:耶稣会士来华,确立“学术传教”的方针。通过介绍西洋科学、哲学、艺术,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敬重,以此扩大耶稣会的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传入欧洲的古典哲学、逻辑学、美术、音乐、自然科学(最主要)。徐光启等文化界的先进人士采取开明态度。晚明的数学与天文学等面目为之一新。16
9、44,明亡清兴:满洲贵族统治集团主张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康熙帝是引进西学的杰出人物。(几何、测量、代数、天文、物理、乐理、解剖学)18世纪:封建生产方式趋于没落,统治集团锐意进取,乐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精神衰减“西学东渐”在雍正以后戛然终止。乾隆帝认为天朝大国“无所不有”、“从不贵奇妙”。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此后,欧洲近代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汇具有强制性质,规模与速度大大超过明清之际。东学西渐秦朝至清约2000年间,中国是亚洲历史舞台的主角。日本、朝鲜、后来独立的越南,均以中国为文化母国,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上联成一气。影响世界文明的进程:科技:指南针、造纸术
10、、火药、活字印刷。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印刷术变成新教工具。炼丹术传入阿拉伯,直接推动阿拉伯炼丹术的生长,阿拉伯的炼丹术又影响欧洲炼丹术,现代化学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十进位计数法推动印度数学产生了位值制数码。中国瓷器在15世纪后半期传到意大利威尼斯,为欧洲造瓷史开辟了新纪元。文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金瓶梅哲学:启蒙运动中,需要先驱的思想作为出发点,而欧洲中世纪的思想传统和宗教神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中国古代文明成为出发点。举例:中国儒教是“理性宗教”的楷模,为英国自然神论者提供思想资料。法国大革命,中国哲学中的德治主义对雅各宾党人
11、发生影响二 试析 “西学东渐”和 “东学西渐”的文化功能一种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时代性。一个民族自己创造文化,并不断发展,成为传统文化,这是文化的民族性。一个民族创造了文化,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它又必然接受别的民族的文化,要进行文化交流,这就是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与时代性有矛盾,但又统一,缺一不可。继承传统文化,就是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吸收外国文化,进行文化交流,就是保持文化的时代性。所以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这个问题是会贯彻始终的。 为了保持文化的时代性,自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一种提倡“全盘西化”的观点。“全盘西化”和文化交流有联系。现在,整个社会,不但中国,而且是全世界,都是西方文化占垄断地位。
12、这是事实,眼前哪一样东西不是西方文化?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就说我们这穿的,从头顶到鞋,全是西方化了。这个西化不是坏事情。“西化”要化,不“化”不行,创新、引进就是“化”。但“全盘西化”不行,不能只有经线,没有纬线。“全盘西化”在理论 上讲不通,在事实上办不到。 我们不能只讲西化,不讲“东化”。“东化”,报纸上没有这个词儿,是我发明的。我们知道,汉唐的时候,是“东化”的。因为世界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当时在中国。在明末清初以前确实有过东学西渐。不能只重视“西学东渐”而忽视“东学西渐”。根据历史事实,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东学西渐”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了西方传教士、外籍华人、留学
13、生、商人等的注意,并通过他们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国家。从蒙昧的远古起,几乎是从一有文化开始,中国文化中就有外来文化的成分。中国人向来强调“有容乃大”,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只要对我们有利,我们就吸收。海纳百川,所以成就了中国文化之大。中外文化的交流,一直没有中断过。4试比较中西文化在天人关系问题上的异同,二者对现代文化有何意义?答: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以求得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与演进;西方文化则将天人置于对立状态,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以求得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后者对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创造现代文明仍然是必不可少的;而前者对于实现天道与人道的平衡统一,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对于解决现代社会因无度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二 试比较中西文化在天人关系问题上的异同,二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家长会方案设计幼儿园家长会活动方案
- 2024-2025新进厂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高清版
- 2025年公司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完整答案【易错题】
- 2025版限价房购房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文具采购合同文具采购合同范本
- 2025试用合同范本2
- 2025建筑涂料施工合同范本
- 2025××科技公司合同管理业绩制度
- 2025年服装、鞋帽加工机械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搅拌机租赁合同范本
- YY/T 0655-2024干式化学分析仪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2第二讲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 四年级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100篇及答案经典
- 中职对口升学复习资料:《汽车机械基础》试题库+答案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 平面变压器设计与仿真
- 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辩论稿范文六篇
-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识别评价表
- 西南科技大学井巷工程课程设计样本
- 某化妆品牌案例分析
- 循环水管道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