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_第1页
语文版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_第2页
语文版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_第3页
语文版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版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段讲的故事_2这个故事出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_作者是(_)3请为这本名著写一段80字左右的推荐词。_2. 文言文阅读。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2、1在横线上按原文填空。2写出加点字的意思。伯牙鼓琴_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巍巍乎若太山_3本文选自_,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用“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钟子期的传说,如:_。4短文最后一句的意思是:_,我从中体会到了_。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得一夜行人。王问:“自奚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日:“鞭乎?”王日:“鞭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反家。(注释)系:抓。致:达到。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世乱 _    

3、       云_鞭乎_           释之_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惊弓之鸟  B.君子何之   C.置之度外     D.久而久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4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_4. 阅读短文。

4、孟母三迁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 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1文中的孟子是_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被后人尊奉为“_”。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舍市旁 _  (2)复徙居学宫之旁 _(3)遂居  _  (4)及孟子长,学六艺 _  3翻译句子。(1)孟母曰:

5、“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_(2)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_4上文的故事内容,用三字经小红的句子来概括,就是“昔孟母,_。”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5. 课外阅读。管鲍之交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尝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注释:尝:曾经。贾:做生意。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6、)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罢免)B.吾尝三战三走(逃跑)C.鲍叔不以我为愚(可以)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_(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_3管仲以“吾尝,鲍叔不以我,知我”的句式列举了自己的_种不足但却得到鲍叔牙的_。4短文主要讲述了_和_之间的深厚友谊,它与课文_有异曲同工之妙。6. 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1用自己的话说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的意思。_2从锺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中,我们可以看出伯牙琴技_,锺子期欣赏水平

7、_。3后人经常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用“高山流水”比喻_7. 阅读理解。狼子野心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将啮其喉(_)   (2)信不诬哉(_)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的

8、狼的相似之处是:_(用原文回笞)。4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_8.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世传公冶长能解百禽语。一日,有鸱来报长,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鸱是以怨之。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遥呼曰:“我击死也!我击死也!”至,乃一死人。众人逮长见邑宰。宰审问,长再三辩,宰曰:“尔自言我击死也,何为诈?”长无言以对。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世传公冶长能解百禽语_(2)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_(3)何为诈_(4)长无言以对_2把下面的

9、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_(2)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_3公冶长自食其果的原因是(   )A.目中无人 B.不劳而获 C.言而无信 D.以怨报德9.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写出文中画“_”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受。_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此以后,人们把_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

10、喻_。3伯牙见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可以用_。(填四字词语)4如果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她)离别时的感伤?(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0. 文言文阅读。盲人过桥有盲子过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楣,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道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

11、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三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之甚夷,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选自应谐录(注释)涸(hé):水干。楯(shn): 栏杆上的横木。自分:自己分析、自己估计。第:只管。哂(shn): 嘲笑。蚤:通“早”。沈:通“沉”,沉溺,拘泥。省:省悟。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 道者告曰:毋怖 毋: _  (2)第放下,即实地也 即: _(3) 握循长号 号: _  (4)何久自苦耶 苦: _(5) 夫大道之甚夷 夷: _

12、  (6)执一隅以自矜严者 隅: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道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_(2)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_(3)夫大道之甚夷,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_3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1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晏子使楚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日:“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令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gng gèng)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日:“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予对日:“齐之临淄三百闾(l),张抉(mèi)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日:“

13、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xio xiào)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1为文中的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更_ (gng gèng)道    不肖_ (xio xiào)主2用自己的话来理解画线句子。_3出自本文的三个成语是_、_、_,这三个成语用了_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4.这则古文告诉我们,晏子是一个_的人。(请用两个四字词语回答)1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

14、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注释:自矜:自夸 释:放下 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矢:箭颔:点头酌:舀杓(sháo):同“勺”,勺子。沥(lì)之:向下灌注,沥,滴。因:这里是“接着”的意思。1解释下面带点字的意思(1)以我酌油知之:_(2)康肃笑而遣之:_2解释句子的意思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_3你读完了这个故事,悟出了什么道

15、理?_13. 阅读与思考。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两小儿辩日选自_,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_学派,而孔子是_学派的创始人。2解释加点的字。问其故:_  日始出时去人近:_日中:_及日中则如盘盂:_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_孔子不能决也_孰为汝多知乎?_4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_14. 阅读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