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传统伦理道德的再认识汇总_第1页
6传统伦理道德的再认识汇总_第2页
6传统伦理道德的再认识汇总_第3页
6传统伦理道德的再认识汇总_第4页
6传统伦理道德的再认识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传统伦理及其研究的内容一、传统伦理及其研究的内容 二、人性论二、人性论德性的来源德性的来源 三、传统道德原则与伦理规范三、传统道德原则与伦理规范 第六章第六章 传统伦理道德的再认识传统伦理道德的再认识092四、传统伦理的特征及其现代反思四、传统伦理的特征及其现代反思 一一传传统统伦伦理理及及其其研研究究的的内内容容 1、伦理道德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伦理道德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中国哲学中国哲学都直接或间接地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政治学和伦理学;涉及到政治学和伦理学;(它的)(它的)所有(分支)都以一种方式或另一种所有(分支)都以一种方式或另一种方式与政治思想有联系。方式与政治思想有联系。” “全

2、部中国哲学本质上都是研究全部中国哲学本质上都是研究如何才能最有效地促进人们在和睦与如何才能最有效地促进人们在和睦与良好的秩序中生活在一起。良好的秩序中生活在一起。”一一传传统统伦伦理理及及其其研研究究的的内内容容 2、传统伦理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传统伦理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朋友有信。” (孟子(孟子腾文公上)腾文公上) 人性善恶人性善恶 群己关系群己关系 义利关系义利关系 天人关系天人关系 理欲关系理欲关系 道德理想道德理想 二、人性论二、人性论德性的来源德性的来

3、源 (一)(一)性善与性恶性善与性恶 之辨:道德之辨:道德 的先天根据的先天根据 (二)(二)克己复礼与克己复礼与 化性起伪:化性起伪:道德的后天道德的后天 培养培养 (一)性善与性恶之辨(一)性善与性恶之辨: : 道德的先天根据道德的先天根据 性善论性善论 性恶论性恶论 性有善有恶论性有善有恶论 性无善性无善 无恶论无恶论 性三品论性三品论 性善情恶论性善情恶论 天地之性天地之性气质之性气质之性 (一)性善与性恶之辨(一)性善与性恶之辨 1 1 性性 善善 论论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苟能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

4、四海;苟不充之,不足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以事父母。” (公孙丑上)(公孙丑上)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犹其有四体也。” (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上) (一)性善与性恶之辨(一)性善与性恶之辨 2 2 性性 恶恶 论论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

5、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荀子(荀子礼礼论)论) “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肌理好愉佚好利,骨体肌理好愉佚。” (荀子(荀子性恶)性恶) (一)性善与性恶之辨(一)性善与性恶之辨 3 3 性性 有有 善善 有有 恶恶 论论 “禀气有厚薄,故性有善恶禀气有厚薄,故性有善恶也。也。” (论衡(论衡率性)率性) “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 (论衡(论衡率性)率性) (一)性善与性恶之辨(一)性善与性恶之辨 4 4 性性 无无 善善 无无 恶恶 论论 “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6、人性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分于东西也。” (孟子(孟子告子上)告子上) (一)性善与性恶之辨(一)性善与性恶之辨 5 5 性性 三三 品品 论论 圣人之性圣人之性 斗筲之性斗筲之性 中民之性中民之性 上品上品 中品中品 下品下品(一)性善与性恶之辨(一)性善与性恶之辨 6 6 性性 善善 情情 恶恶 论论 “情有善有不善,而性无不善情有善有不善,而性无不善焉。焉。” (李翱李翱复性书)复性书) “人之所以圣人者,性也;人人之所以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 情情既昏,性斯匿矣。非性之过也。既昏,

7、性斯匿矣。非性之过也。” (复性书)(复性书) (一)性善与性恶之辨(一)性善与性恶之辨 7 7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一)性善与性恶之辨(一)性善与性恶之辨 评评 析析 (1)就人之异于禽兽处言性)就人之异于禽兽处言性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民去之。君子存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离娄下) “孟子道性善者,叹美之辞,不与孟子道性善者,叹美之辞,不与恶对。恶对。” (胡安国(胡安国) (2)就心善言性善)就心善言性善 “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恻隐之心。” (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

8、上) (二)克己复礼(二)克己复礼 化性起伪化性起伪 道德的后天培养道德的后天培养 1 1、重社会的教化、社会环境的影响、重社会的教化、社会环境的影响 “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缁,不练自黑。”(荀子(荀子劝学劝学) 2 2、重慎独克己、主观努力、重慎独克己、主观努力 三、传统道德原则与伦理规范三、传统道德原则与伦理规范 1 1三三纲纲五五常常的的内内容容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仁仁 义义 礼礼 智智 信信”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

9、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阴,夫为阳,妻为阴。” (春秋繁露(春秋繁露基义)基义) (一)三纲与五常(一)三纲与五常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春秋繁露(春秋繁露基义基义) 2 2忠忠的的观观念念辨辨析析 (1)忠的原始含义)忠的原始含义 “尽己之谓忠。尽己之谓忠。” (朱熹论语集注(朱熹论语集注)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论语八佾八佾) (一)三纲与五常(一)三纲与五常 2 2忠忠的的观观念念辨辨析析 (2)忠君与爱国的区分)忠君与爱国的区分 “恒称其君之恶者,可为忠臣矣。恒称其君之恶者,可为忠臣矣

10、。” “士逢有道之君,则顺其令;逢无道士逢有道之君,则顺其令;逢无道之君,则争其不义。之君,则争其不义。” (一)三纲与五常一)三纲与五常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则易位。”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2 2忠忠的的观观念念辨辨析析 (3)绝对绝对忠君忠君的观念的观念 “春秋之义,臣有恶,君春秋之义,臣有恶,君名美。故忠臣不显谏,欲其由君名美。故忠臣不显谏,欲其由君也。也。” (董仲舒)(董仲舒) (一)三纲与五常一)三纲与五常 3 3孝孝悌悌与与家家庭庭伦伦理理 (1)

11、孝的含义)孝的含义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父母,五不孝也。”(孟子(孟子离娄下)离娄下) (一)三纲与五常(一)三纲与五常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论

12、语为政)为政) 3 3孝孝悌悌与与家家庭庭伦伦理理 (2)夫妻之道)夫妻之道 “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仪礼(仪礼丧服)丧服) “妇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妇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夫死,从长子。夫死,从长子。” (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 (一)三纲与五常(一)三纲与五常 “四德:谓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德:谓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也。也。” (后汉书(后汉书后纪序)后纪序) 3 3孝孝悌悌与与家家庭庭伦伦理理 (2)夫妻之道)夫妻之道 “夫妇一方面是共同享受生活乐趣,夫妇

13、一方面是共同享受生活乐趣,一方面又是共同经营一件极重要又极一方面又是共同经营一件极重要又极基本的社会事业。若不能两全其美,基本的社会事业。若不能两全其美,就得牺牲一项。就得牺牲一项。婚姻所缔结的这婚姻所缔结的这个契约中,若把生活享受除外,把感个契约中,若把生活享受除外,把感情的满足提开,剩下的只是一对人生情的满足提开,剩下的只是一对人生的担子,含辛茹苦,一身是汗。夫妇的担子,含辛茹苦,一身是汗。夫妇的结合到这个地步差不多只是事业的的结合到这个地步差不多只是事业的结合了。结合了。” (费孝通)(费孝通) (一)三纲与五常(一)三纲与五常 (二)三达德(二)三达德 五达道五达道 “天下之达道五,所

14、以行之者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大道达道也。知、仁、勇,天下之大道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中庸)(中庸) (二)三达德(二)三达德 五达道五达道 1 1 三达德的含义三达德的含义 “率义之谓勇。率义之谓勇。” (左传(左传哀公十六年)哀公十六年) “见义不为,非勇也。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知过之谓智,改过之谓勇。知过之谓智,改过之谓勇。” (陈确集(陈确集别集别集 “赴汤火,蹈白刃,武夫之勇可能也,克赴汤火,蹈白刃

15、,武夫之勇可能也,克己自胜,非君子之大勇不可有也。己自胜,非君子之大勇不可有也。” (二程论学篇)(二程论学篇)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勇。” (中庸)(中庸) (二)三达德(二)三达德 五达道五达道 2 仁智勇的统一仁智勇的统一 圣人之德圣人之德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中庸)(中庸) “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故仁者所以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故仁者所以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害也。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害也。” (春秋繁露(春秋繁露必仁且智)必仁且智) (三)三纲领(

16、三)三纲领 八条目八条目 1、三纲领、三纲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止于至善。”(大学)(大学) 2、八条目、八条目 格物格物 致知致知 诚意诚意 正心正心 修身修身 齐家齐家 治国治国 平天下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至而后意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

17、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 (大学)(大学) (一)重克己自律、主顺从利他(一)重克己自律、主顺从利他 (二)德业统一与道德优先(二)德业统一与道德优先 (三)伦理政治合一(三)伦理政治合一 (四)德福一致的道德理想(四)德福一致的道德理想 四、传统伦理的特征及其现代反思四、传统伦理的特征及其现代反思 (一)重克己自律、主顺从利他(一)重克己自律、主顺从利他 诚诚 慎独慎独 行己有耻行己有耻

18、“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大学)(大学) 1、从德业统一到义以为上、从德业统一到义以为上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身,以崇德也。”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系辞系辞) (二)(二) 德业统一与道德优先德业统一与道德优先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屈” (孟子(孟子滕文公)滕文公) 2、以义制利的合理功利主义、以义制利的合理功利主义 (1)道义优先论的针对对象)道义优先论的针

19、对对象君子君子 “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 (二)德业统一与道德优先(二)德业统一与道德优先 (2)不排斥合理的功利富贵)不排斥合理的功利富贵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之,不处也。” ” (孔子)(孔子) 1、德治理想主义、德治理想主义 “法者治之

20、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荀子(荀子君道)君道) (三)伦(三)伦 理理 政政 治治 合合 一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论语颜渊)颜渊)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 (大学)(大学) 2、礼的法律化、礼的法律化 纳礼入律纳礼入律” “引经决狱引经决狱” (三)伦(三)伦 理理 政政 治治 合合 一一 “德主刑辅德主刑辅” “明刑弼教明刑弼教” “父母控子,即照所控办理,不必父母控子,即照所控办理,不必审讯。审讯。” (清律例二八)(清律例二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