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各地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一_第1页
2012各地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一_第2页
2012各地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一_第3页
2012各地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一_第4页
2012各地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山东省淄博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茶干 汪曾祺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第一,信用好。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挂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第二,

2、连老板为人和气。乡下的熟主顾来了,连老板必要起身招呼,小徒弟立刻倒了一杯热茶送了过来。他家柜台上随时点了一架盘香,供人就火吸烟。乡下人寄存一点东西,雨伞、扁担、箩筐、犁铧、坛坛罐罐,连老板必亲自看着小徒弟放好。连老板对孩子也很和气。酱园和孩子是有缘的。很多人家要打一点酱油,打一点醋,往往派一个半大孩子去。妈妈盼望孩子快些长大,就说:“你快长吧,长大了好给我打酱油去!”买酱菜,这是孩子乐意做的事。一到过年,孩子们就惦记上连万顺了。连万顺每年预备一套锣鼓家伙,供本街的孩子来敲打。家伙很齐全,大锣、小锣、鼓、水镲、碰钟,一样不缺。到了元宵节,家家店铺都上灯。连万顺家除了把四张玻璃宫灯都点亮了,还有四

3、张雕镂得很讲究的走马灯。孩子们都来看。孩子们都不是空着手来的,他们牵着兔子灯,推着绣球灯,系着马灯,灯也都是点着了的。灯里的蜡烛快点完了,连老板就会捧出一把新的蜡烛来,让孩子们点了,换上。孩子们于是各人带着换了新蜡烛的纸灯,呼啸而去。预备锣鼓,点走马灯,给孩子们换蜡烛,这些,连老大都是当一回事的。年年如此,从无疏忽忘记的时候。这成了制度,而且简直有点宗教仪式的味道。连老大为什么要这样郑重地对待这些事呢?这为了什么目的,出于什么心理?实在令人捉摸不透。第三,连老大很勤快。他是东家,但是不当“甩手掌柜的”。大小事他都要过过目,有时还动动手。切萝卜干、盖酱缸、打油、打醋,都有他一份。到了出茶干的时候

4、,酱园上上下下一齐动手,连老大也算一个。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做“茶干”。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车

5、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

6、有了,也就没有了。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19文章的题目是“茶干”,可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篇幅介绍“连老大的生意经”?(4分)20简要概述连万顺茶干的特点。(4分)21文中说“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连老大?(4分)22结合全文探究一下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深层意蕴。(6分)【答案】19作者介绍连老大的生意经是为了表现连老大的诚信、善良和勤劳,(2分)为介绍他的优质茶干做充分铺垫。(2分)。20一是要工序考究(或复杂或不马虎);二是使用药料多;三是成品精致好看(或外皮呈深紫黑色里面是浅褐色);四是有结实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答对1条得1分,答对2条得2分,答对3条得4分

7、)21虽然连老大只是一个普通正派的生意人,没有曲折动听的生活经历,但是他的诚实守信、为人和气给人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分)所以作者还是写出来颂扬他的这些可贵品质。(2分)22这句话包含了丰富的意蕴的,探究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像茶干这样传统东西失传的惋惜之情(或无奈);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事物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三是对有些传统中的好的事物,我们应该有责任抢救保护。(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2012山东枣庄一模】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沉香木林清玄从印度回来的朋友送给我一块沉香木,它外形如陡峭的山,颜色像黑釉,有一种极素朴悠远的香,飘流在空气里,那

8、香木非常沉重,无非一般的木石可比。我知道,海南是我国热带植物宝库,最有名的当属海南花梨木,现在已经被当成稀有藏品,据说是论斤称两来加以交易,价格高得吓人。而这种比花梨木更加稀有的植物沉香木,被喻为植物中的钻石。其与身俱来的香气至今无法人工合成,因而十分珍贵。这种香是灾变和痛苦的磨练换来的,犹如珍贵的琥珀,是用昆虫的生命换来一样。因遭受雷击、风折、虫害感染或人畜为害等各种伤害,沉香树会分泌树脂以修补受伤部位。为治愈创伤,它开启了持久而奇妙的沉香制造与累积过程,甚至要经过数百年漫长岁月的磨练,才能诞生珍稀优质的沉香。本草纲目记:其积年老木,长年其外皮俱朽,木心与枝节不坏,坚黑沉水者,即沉香也。从这

9、一点来说,沉香其实是沉香树经过了世纪的磨难,而锤炼成的一种内在本质,犹如具备了神性一般的造化。古籍中很早就有关于海南盛产品质上乘的沉香的记载。自宋代的时候开始,海南沉香便成了朝廷贡品,并逐渐成为商品,故有一片万钱之说。其时,贬居者苏东坡曾对海南沉香木加以涵咏:“金坚玉润,鹤骨龙筋,膏液内足。”并作诗抨击当时乱砍沉香的行为,诗曰:“沉香作庭燎,甲煎纷相如。岂若注微火,萦烟袅清歌。贪人无饥饱,胡椒亦求多。朱刘两狂子,陨坠如风花。本欲竭泽渔,奈此明年何?”苏东坡尽管自己身处窘境,但对沉香的关爱与重视,可以想见。从此,苏东坡身上,便有了沉香的涵蕴;海南的沉香也沾有了苏东坡的气质。古往今来,围绕沉香,上

10、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人间悲喜剧,凝聚了多少美好的追求,寄托了多少速妙的愿景,也攒集了多少尔虞我诈的阴谋和罪恶。现代,沉香更成为人们展示个人品味与财富的象征。官是大自然馈赠人类改造生命、提升心境最美妙、最神奇的宝物。宗教虔诚者注重的是沉香的清静灵气,洋溢心灵芬芳;而富有的人则摆饰沉香,借以凸显其高贵的气度;文人雅士享受的是沉香所激发出来的优雅高尚生活内涵与情趣。沉香能够供佛、能够静心、能够去除秽气,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沉香最动人的部分,是它的沉,有沉静内敛的品质;也在它的香,一旦成就,永不散失。沉香不只是木头,它是一种启示。启示我们在浮动的、浮华的人世中,也要在内在保持着深沉的、永远不变的芳香。浮

11、世是水,俗木随欲望水波流荡,无所定止;沉香是定石,在水中一样沉静,一样的香。一个人内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惧浮世。人世间存在许多诱惑,也会有许多沉香木,我们不可能拒绝一切,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们不可能脱世,但可以脱俗。木的香在于“沉”,它要历经数百年历史,方能成就。一旦成就,便不断地从内部散放出木质的芬芳,永不散失。木有“俗”与“雅”、“沉”和“浮”的分别,人幂也是一样吗?人要脱俗,不被物欲所流转,就要有一颗坚实的心,有了坚实的内心,人少了一些浮躁,才能沉得下来,历经时间才能具有沉水香的品质,一种沉静内敛的动人品质。人当身是浮木,心有沉香。 (选自2011年5胃散文丛刊)19文章第段

12、提到海南的花梨木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2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我们不可能脱世,但可以脱俗。(2分)(2)人当身是浮木,心有沉香。(2分)21为什么说“苏东坡身上,便有了沉香的涵蕴;海南的沉香也沾有了苏东坡的气质”?,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4分)22沉香木现象对你有何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山东省日照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地泉之灵 林 子 十月。一场秋雨。 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

13、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讯翱火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文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来到山裙水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锦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瘟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

14、,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宅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屯万斜泉源,港海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铭。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

15、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她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遂。 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

16、位相差不大,水势平缓,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碗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 "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 "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 "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

17、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个体经营者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选自南方日报,2011年11月30日) 19·本文主要写兴安灵渠,而第段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来写雨后秋景和作者心情?(4分) 20·结合文

18、意,简要赏析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21·结合全文看,"地泉之灵"的"灵"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2·文章最后一段说"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这旬话有什么作用?给你怎样的启发?(6分)【答案】19.写雨后秋景,突出兴安明朗开阔的特点,自然引出下文对兴安灵渠的观赏和描写;写作者心情,强调作者心情的放松和欣喜,为后文饱览灵渠的美景,回想灵渠的过往作铺垫。(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第段:运用拟人和排比

19、的修辞手法,句式由短而长,富于变化,用"婉约""不骄不躁""引"等词语写出灵渠飘逸的特点,赋予灵渠鲜明的个性。(2分。手法1分,答出"拟人"即可;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第段: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安然""从容淡泊"等一连串的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灵渠从容、淡泊、安详 (宽阔、坦荡、从容、深这)的特点。(2分。手法1分,答出 "比喻"即可;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21.灵渠历史悠久,厚重而飘逸;灵渠导引舟船,滋养繁华,济世济人;灵渠拥有无与伦比的设

20、计和灵思;灵渠屹立两千年不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灵渠教导我们要淘洗污浊,保持圣洁,让心与心相通。(4分。每个要点1分,答出四点、意思对即可) 22.(1)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灵渠和 嘴的赞美,抒发了深刻的感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分)(2)启发:要辩证地看待事物要学会变通;要有从容的心态。(4分。每个要点 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山东省济南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黄永玉:大师之境黄永玉,中国艺术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一个罕见的本质意义上的真正艺术人。十多年前,一位画家在聊天中向黄老倾诉心中的苦楚:年轻貌美的妻子和别人好了,他戴了“

21、绿帽子”,眼含热泪,一脸的无辜无奈和委屈。黄老叼着烟斗听着,从丝丝青烟中飘出两个字:“揍他!”太有性格、太有意思的一位老人家!黄永玉嗜烟,尤其对烟斗情有独钟。无论是挥毫题字,还是泼墨作画,无论是登台演讲,或是闲庭信步,他的烟斗总是须臾不离手。也许这总在他身侧飘绕着的缕缕青烟,也是他灵感与睿智的来源吧!黄永玉小的时候姑公(黄永玉的姑公即大文学家沈从文的父亲)非常喜欢他。少年黄永玉整日和姑公泡在一起,练拳,举石锁,练就了一身好功夫。12岁那年,黄永玉独身一人离开了故乡湘西凤凰,从此这位土家族汉子就开始了游侠式的生活 倚仗着健壮的身体和一身过人的好功夫,他在追求艺术的同时,行侠仗义,广交天下朋友。在

22、福建泉州,他结交了学木刻的两位穷朋友。不久,两位朋友都惨遭保长的迫害:一位的老婆被保长凌辱了,一位被抓了壮丁。黄永玉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连夜干掉了保长,替朋友报了仇,此后又浪迹天涯了。 文化的渊源和自身的素质加之良好的天赋对黄老的艺术起了决定的作用,而上天赐予他特有的“缘分”更为他的艺术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且不谈他和沈从文、张乐平、齐白石等艺术大家的缘分,单说他和一位出家人的奇遇就让他在其艺术生涯中受益匪浅了。 那是在60多年前的福建,年轻气盛的黄永玉在一座山庙前盛开着的玉兰树上摘花,树下站着一位老和尚,老和尚和少年黄永玉聊了起来,谈美术知识、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四天后,老和尚侧身躺在破旧的木床上,如平常睡觉姿态一般,仙逝了。他给黄永玉留下了一幅书法条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世人得离苦。”这位老和尚就是弘一法师李叔同,一代宗师去了,留下黄永玉在庙里嚎啕大哭 曾经有好友问黄老,在他那么多专长里,他最喜欢哪个?黄老说,我最喜欢的是文学,第二是雕刻,第三是木刻,第四是绘画。但前三项爱好都全靠绘画养着,因为它们稿费太低了。所有的味道都尝遍了才知道淡的精彩,才知道,淡这个味道在生命中弥足珍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