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国民收入决定_第1页
第10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国民收入决定_第2页
第10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国民收入决定_第3页
第10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国民收入决定_第4页
第10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国民收入决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1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其他消费理论,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掌握投资乘数等乘数的概念,了解 IS-LM模型。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2知识能力凯恩斯是按3个假设条件、均衡产出原则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的。在分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时,也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一是先讨论一个社会只包括两个部门,然后再延伸到三部门、四部门时的情况;二是论及一些经济变量时,先着重讨论某一变量(C),假定其他变量(I)为既定。以后再逐步延伸到多个变量。以此为思路,形成本章的章节安排:1耀3节先提出国民收入决定、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假设条件,简单

2、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产出条件,4耀8节则分析3种情况下的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9耀13节讲了IS-LM 模型。 工作任务能运用本章知识分析国民收入决定论。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3案例导入案例导入蜜蜂的寓言从1929年开始,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大危机。3000多万人失业,三分之一的工厂停产,整个经济倒退回了一战前的水平。经济处于极度混乱之中,传统的经济学无法解释更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理论界纷纷进行探讨,这时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一则古老的寓言中得到了启示。这则寓言说:从前有一群蜜蜂,他们在一个蜂王的领导下,都过着挥霍、奢侈的生活,整个蜂群兴旺发达,百业昌盛。后来,他们的老蜂王去世了,换了一个

3、新蜂王,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4他们改变了原有的生活习惯,开始崇尚节俭朴素,结果社会凋敝,经济衰落,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凯恩斯在这则寓言的启示下,建立了他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并由此引发了凯恩斯革命,从而建立了宏观经济学。问题:1.分析凯恩斯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说明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构架。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5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凯恩斯理论框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有3个基本假设:现有的资源不变、技术水平不变,不涉及长期中的增长问题;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而总需求可以无限扩大;价格水平不变,不考虑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4、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610.1 均衡产出的引出均衡产出的引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预备知识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预备知识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来源于哪里?其变动受制于哪些因素?这是一个有待于深入讨论的问题。9.2节中我们提出了“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这样一个核算等式,这个等式实际上是凯恩斯关于国民收入的来源与去向的分析思路。从右等式“总产出=总支出”来看,产出受制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4个因素,因此,与社会由购买力决定的总意愿相一致的总产出国民收入取决于总需求;从左等式“总产出=总收入”来看,产出受制于资本、劳动、土地、企业家才能4个因素,一定时期的总产出要归属于诸生产要素所有者。 出

5、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7因此,与社会由购买力决定的总意愿相一致的总产出国民收入取决于诸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总收入,也即是总供给。在凯恩斯时代,总需求是制约总产出的关键因素,因此,凯恩斯提出一个社会的总产出要与社会由购买力决定的意愿中的产出保持一致。这样就不会出现积压与脱销;在这种思路下,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因此,宏观经济学对于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也就从对均衡的国民收入分析开始。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810.1.1 基本分析假定两部门经济的假设。在一个只有家户部门与厂商部门的两部门经济也就是经济关系最简单的经济社会中,家户部门的经济行为是消费与储蓄,厂商部门的经济行为是投资与生产,厂商的

6、投资是不随利率与产量变动的自主投资。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这就是说,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社会产量的变动,从而使社会总供求相等,价格总水平则不发生变动。折旧与公司未分配利润都为零,从而使得 GDP,NDP,NI,PI在数量上都相等。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9在上述假定下,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就决定于总需求。10.1.2 均衡产出概念假定1)均衡产出定义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既然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于是就有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企业生产就会要按照产品的销路来组织生产而不是按自己潜在的能力来组织生产。 出版社 理

7、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10这里,有两点说明:公式中的c和i代表的是居民和企业实际想要有的消费和投资,即意愿的消费和投资量(产出),而不是上一章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产出)。意愿的消费和投资与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不是一回事。比如说,某国某时间段想要有的需求为1亿条领带,实际能产出的领带为10亿条,这两者不是一回事。y=c+i中的每一个变量均剔除了价格变化因素。为了以示区别,本章公式全部用小写字母表示。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112)均衡产出的图形表示“均衡产出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可用图10.1表示。图10.1中的横轴表示总收入,纵轴表示总支出。45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支出

8、与总收入相等。3)均衡产出条件下,必有投资等于储蓄由于计划支出用E=c+i表示,生产创造的总收入等于计划消费与计划储蓄之和,即 y=c+s,所以均衡产出的条件就是 E=y,即i=s,表示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当计划投资与计划储蓄相等时,国民收入就达到均衡状态。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12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1310.1.3 均衡条件下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在均衡产出下,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就决定于总需求。用公式表示则为:y=c+i。有的教材因此将这一章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总需求分析之一)”。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1410.2 凯

9、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前面引入了均衡产出的概念,得出均衡产出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即y=c+i。但是c与i又是如何决定的呢?下面要进行分析。这里,首先分析消费c是如何决定的。从支出法来分析,根据各国的国民收入统计,消费大约占总需求的60% 以上。2005年,我们国家的GDP为186700.9亿元,其中:消费率为51.2% ,投资率为42.6% ,净出口率为5.4% 。所以,先研究c是如何决定的。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1510.2.1 消费函数1)影响家户消费的因素家户的消费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

10、状况、消费者年龄与制度、风俗习惯等都是影响因素。2)引出的几个重要概念(1)消费函数就是消费与收入的依存关系。用c代表消费,用y代表收入,则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f(y)(2)消费倾向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16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17基本心理规律之一。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平均消费倾向的公式是:(3)(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首先,从统计调查中可以发现:一个人的收入水平越高,在理性人假设下,其消费倾向越低。其次,从图10.2中可以看出:图10.2 消费曲线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18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都是与这一

11、点相对应的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的射线的斜率,则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曲线向右延伸,曲线上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小,说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同时曲线上各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小,说明平均消费倾向也递减,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用下列方程表示: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19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20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2110.2.2 储蓄函数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储蓄函数是与消费函数紧紧相连的一个概念。1)储蓄函数定义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

12、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之下,储蓄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由于y=c+s,所以s=y-c,故储蓄是收入减去消费后的剩余部分。储蓄函数的表达公式是: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222)储蓄倾向消费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储蓄倾向又可以分为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两个指标。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是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该点上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可用公式表示为:如果收入增量为极小时,边际储蓄倾向又可以表达为: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23平均储蓄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例,是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线的斜率,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

13、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243)储蓄曲线与消费函数一样,储蓄与收入的关系也可以用储蓄曲线表示,储蓄曲线包括线性的储蓄曲线与非线性的储蓄曲线。储蓄与收入存在线性关系的储蓄函数可表示为: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25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2610.2.3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从y=c+s和s=y-c中可以看到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第一,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消费与储蓄之和总是等于收入。由于c=+y,s= -+(1-)y,故而,c+s=(+y)+ -+(1-)y=y消费与储蓄的这一关系还可用图10.4表示。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

14、础27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28第三,APC与APS之和恒等于1,MPC与MPS之和也恒等于1。这两个恒等式可以证明如下: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2910.2.4 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在以上分析的单个消费者的消费函数基础之上,可以得出整个社会的消费函数,也就是总消费与总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国民收入的分配平等程度。政府的税收政策。公司未分配利润的数量。其他因素。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3010.2.5 简单评价绝对收入假说的最大缺点就是这一假说是以心理分析为基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推测,从而缺乏坚实的基础,使它的一些结论与事实不相符合。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

15、基础3110.3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10.3.1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由前面的分析 y=c+i,得知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在前面已经分析了c,按理说还要分析i,但为了使问题分析简化,这里先作一点处理:假定投资i已知且固定不变。在此前提下,来讨论国民收入y的决定。1)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公式的推导由于收入恒等式为y=c+i,c=+y,将这两个方程联立并求解,就推出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y的决定公式: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32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332)均衡收入的决定

16、图10.5中的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消费、投资。消费曲线c上加投资曲线i就得到总支出曲线c+i,因投资为自发投资,自发投资总等于200亿美元,故总支出曲线c+i与消费曲线c是平行的,两条曲线在任何收入水平上的垂直距离都等于自发投资200亿美元。总支出曲线与45线相交于E点,E点为均衡点,E点决定的收入是均衡收入4000亿美元。如果经济处于总支出曲线E点之外的其他点上,就出现了总供求不相等的情况,这会引起生产的扩大与收缩,直至回到均衡点。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34比如,A点的总需求为2400亿美元,比总供给2000亿美元多出400亿美元,这会使得国民收入增加,直到达到均衡的4000亿美元

17、为止。F点的总需求为4800亿美元,比总供给5000亿美元少200亿美元,国民收入就会减少,直到达到均衡的4000亿美元为止。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35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3610.3.2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1)国民收入决定公式的推导由于 y=c+i,y=c+s,得: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372)储蓄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图10.6中的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投资、储蓄。s为储蓄曲线,由于储蓄随收入增多而增多,故储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3)结论如果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水平,比如实际产量为2000亿美元,此时的投资大于储蓄,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产品供不应求,存货投资为负,

18、企业就会扩大生产,社会收入水平就会增加,直至均衡水平。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38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3910.4 乘数论乘数论不论从总需求看,还是从总供给看,组成国民收入的任何一个因素(比如投资、政府购买、税收等)在数量上的变动都会对国民收入数量的变动产生影响。乘数理论就是要说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某一因素变动量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10.4.1 投资乘数的概念与公式表达1)问题的提出19201930年,英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人口多达100万并给政府形成很大的压力。1929年,LloydGeorge提出由政府举办公共工程来消除失业的竞选宣言,由此引发争论。

19、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402)乘数的含义与产生原理乘数某一自变量变动一个单位时引起因变量变动过程的度量,即变量的百分比。在本教材中是指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10.4.2 为什么投资增加会带来收入成倍增加呢?我们都听说过某农民索赔某人踩死他的鸡时提出“鸡生蛋,蛋生鸡”的算法故事,他之所以没有无限算下去,是因为“鸡生蛋,蛋生鸡”的过程中有一个无效概率。这里可以用来类比。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41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4210.4.3 乘数的代数表达式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43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4410.4.4 投资乘数

20、效应的图示图10.7中,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消费与投资,c+i表示原有的总支出曲线,相应的均衡收入为 y1;c+in表示新的总支出曲线,in=i+i,相应的均衡收入为 yn,yn-y1=y=kii。当投资增加100亿美元即i=100亿美元时,收入增加500亿美元,即 y=5100=500(亿美元)。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4510.4.5 影响投资乘数作用发挥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投资增加对国民收入增加的影响即投资乘数作用,与社会的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以下4个因素影响着投资乘数作用的发挥。第一,经济中为零或较小的过剩生产能力。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4610.5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的

21、决定及乘数三部门经济的收入的决定及乘数10.5.1 三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公式1)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均衡条件三部门经济中,从总支出即总需求的角度看,国民收入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构成,从总收入即总供给的角度看,国民收入由消费、储蓄、税收组成。因此,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是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之和等于消费、储蓄、税收之和,即: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472)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公式将i,g,s,t代入i+g=s+t公式,就可得到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公式。10.5.2 定量税条件下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在i+g=s+t中,由于t有定量税与比例税两种形式,于是,三

22、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又应分为定量税与比例税两种情况讨论。1)定量税条件下三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公式推导假设消费函数为c=+yd,yd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定量税为t,投资为i,政府购买为g,试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4810.6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10.6.1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如果税收为定量税,三部门经济的总支出或总需求为:y = c+i+g = +(y-t)+i+g 整理,得定量税下的均衡国民收入的公式: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收入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用k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y表示收入变动,g表示政府购买

23、支出变动,则: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49假定除g之外,组成收入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当政府购买支出从 g0变为g1时,收入分别为: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50同样假定除g之外,组成收入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当政府购买支出从 g1变为g2时,收入分别为: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5110.6.2 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收入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52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5310.6.3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加,会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因此而增加,从而国民收入增加。所以,政府转移支付也具有乘数作用。 出版社 理工分

24、社 经济学基础54则: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55乘数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为正值,表明收入变动与政府转移支付变动成正比。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5610.6.4 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支出和政府收入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5710.7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10.7.1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经济是开放经济,国家之间通过对外贸易等形式与其他国家建立了经济联系。所以,一个国家均衡的国民收

25、入不仅决定于国内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还决定于其净出口,即: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58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5910.7.2 对外贸易乘数由上一节推导出的四部门中均衡收入决定公式可以得到对外贸易乘数为: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6010.8 投资的决定投资的决定现实经济社会中的投资含义很多,本章所分析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新住宅的增加等,其中主要是指厂房、设备的增加。从价值形态讲,投资就是增加厂房、设备所投入的货币量。10.8.1 资本边际效率1)现值的公式假定本金为100美元,年利息率为5% ,则: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61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62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经济学基础632)资本边际效率的概念及其公式利用现值可以说明资本边际效率(MEC)。假定某企业花费50000美元购买一台设备,该设备使用期为5年,5年后该设备损耗完毕;再假定除设备外,生产所需的人工、原材料等成本不作考虑;以后5年里各年的预期收益分别为12000美元、14400美元、17280美元、2073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