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现状_第1页
我国制造业现状_第2页
我国制造业现状_第3页
我国制造业现状_第4页
我国制造业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制造装备大量进口 2003年,中国进口机械产品达到创记录的975亿美元。 其中,光纤制造设备和60万千瓦发电机的控制设备几乎百分之百靠进口;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设备的80%、轿车制造装备、数控机床和其他数字化机械(如纺织机械、多色胶印设备)70%以上依靠进口。 而我国每年上万亿的设备投资中,60%以上是引进的。 “现在,中国是世界机床消费第一大国,在这个市场上,高精尖产品市场被西方发达国家占领,大型、重型和普通机床市场被俄罗斯占领,普及型数控机床台湾产品大量涌入,机床行业危机四伏,处境十分艰难。” 我国每年进口大量的先进装备。例如: 很多制造手机的设备是从德

2、国进口的; 三峡工程的一些发电设备是ABB的; 大型工程机械主要是日本和德国的; 生产集成电路的设备主要是美国的; 很多汽车生产线上的设备是日本、美国或德国的; 高档纺织机械很多是日本和意大利的; 数控机床主要来自日本和德国; 就连制鞋机很多也是进口的。 统计数字显示,在钢铁、石化、电力、纺织、建筑等15个行业,中国装备技术水平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510年,有的甚至落后2030年。 中国能否买来现代化 例如:神龙富康,东风雪铁龙都是中国制造,但是法国人从来没有把技术教给中国人,更换一个螺丝钉还要交给法国人,全部技术细节控制在合资企业里面,中国制造不可能孵化中国技术。 初期,确实是一条自主发展的路

3、,当时的四大车型解放、南京跃进、济南黄河、北京212. 资本金是100的国有,零部件也是100的国产化,还自主开发了“井冈山”、“东方红”和“红旗”轿车。 改革开放20年间,中国汽车行业共投入近1600多亿元,引进300余种近600项国外技术,形成了以一汽、东风、上海为骨干的三大汽车集团。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继而培育自主品牌”的产业发展思路。 20多年过去了,事实上,现在的车界形成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中国研发、创新不足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主要是来自于自身研发投入的不足。 跨国公司一般都将占收入5%或更高比重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上。而中国企业能达到这一国际标准的

4、,可谓是凤毛麟角。在创新方面,中国企业与欧美企业的差距仍在不断拉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提供的数据,从一个侧面给出了答案。 报告显示,中国的制造业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而研发投入仅占0.3%。 中国研究与发展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远低于世界5%的平均水平。 美国一项最新调查表明,90%的欧美跨国公司都已经把创新融入了他们的企业战略,80%都建立了全公司的研发中心。 大多数企业至少都把利润的10%投入到了研发当中。有55%的创新来自于与大学、研究机构和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交流。 而大部分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很少。中国企业的发明专利只有日本和美国的1/30。许多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依赖国

5、外进口。道路与日本的差别 更重要的是,日本对引进的技术能够迅速消化、应用、改进、提高。 比如50年代,日本从美国进口大容量火力发电设备,同时引进其技术资料,仅花一两年时间就仿制成功,造出本国产的发电机。 过不长时间,日本造出了比欧美更先进的发电设备用于出口。 有人总结出日本引进技术的公式,即一号机引进,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 1950年至1973年,日本经济平均年增长达到难以置信的7.5。 三十年间,日本创造了一系列经济奇迹,甚至打败了瑞士手表、美国汽车和德国光学工业。 日本有很多产品,照相机、摩托车、电子产品等都领先世界。日本造船厂的造船吨位一度占到了世界的一半。 日本国际经济学家长谷川庆

6、太郎,最近在日本呼声月刊上发表题为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的文章说,“只要仔细分析中国的实态,我还是认为,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文章举例 例如:中国空前的建筑热潮中,建筑机械的年均使用时间高达3000小时,只有日本造的机械才能经得起如此消耗。 中国生产汽车部件的机床年均工作时间也高达3500小时,只有日本生产的机床能保证连续5年性能不变。“没有日本的机床,没有日本的机床,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寸步难行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寸步难行”。 文章还以钢材为例说明中国对日本的依赖。日本生产的汽车用钢板质量世界第一,不用这种钢板的汽车就根本没有销路;“没有日本钢铁的

7、支持,中国的汽车厂家就没法生存”。 这些话听来刺耳,细想有益,值得我们警觉、深思和反省。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中国制造业的总体规模在不断扩大。 但起点低、底子薄,许多高端,尤其是利润较高的制造领域,一直是中国的“软肋”。 现在向中国转移的多是中低技术产业,中国制造业还处于粗放发展的阶段。 中国成为世界瞩目的制造大国,其显著标志体现为:(1)提供重大装备的能力不断提高;(2) 众多制成品(拖拉机、小型柴油机、集装箱、农用车、电视机、空调器、冰箱、微波炉、洗衣机等)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五洲四海,中国品牌开始走向世界;(3)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家用电器、

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聚集地,东北成为重大成套设备制造聚集地,川陕成为国防装备制造聚集地;其它各具特色的各类制造基地也正在形成。部分产品的产量举例 金属切削机床30万台 。(2003年) 汽车445万辆 许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主要耐用消费机械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摩托车年产量达1153万辆(占世界摩托车总产量的40%); 照相机年产量达4700万架(占世界市场50%以上); 电冰箱年产量达1045万台;家用洗衣机年产量达1250万台;家用空调器年产量达980万台。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机械工业生产大国。 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制造业已有了较好的基础,并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

9、,约为美国的1/4、日本的1/2,与德国接近。中国还不是制造强国,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我国的制造业总体规模仅相当美国的1/5,日本的1/4 强。2)我国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国的1/25、 日本的1/26、德国的1/20。3)我国制造业结构偏轻,表现为装备制造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仅为26.5%(1999 年),远低于美国(41.9%)、日本(43.6%)、德国(46.4%)等。 2001年,全国进口装备制造业产品约110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口总额的48%左右。 装备制造业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产品可靠性差、成套能力薄弱,缺乏一批具有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工

10、程公司,大量成套设备市场不得不让给外商。 常常是大部分甚至90%的单机由国内企业制造,而利润的大部分却被外商拿走。 4)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国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依附于国外企业的组装业比重大。5)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机械、电子、化工、建材、轻工、冶金等行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分别为51.86%、54.45%、54.9%、64%、46.09%和35.55%,而同时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大量先进装备仍主要依赖进口。 其次是产品,以低端为主,与美国、日本及德国相比差距大。 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耗较大,污染较重。 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会上表示,由于制造业水平,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我国现在还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