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最新PPT课件.ppt_第1页
面瘫最新PPT课件.ppt_第2页
面瘫最新PPT课件.ppt_第3页
面瘫最新PPT课件.ppt_第4页
面瘫最新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面神经麻痹蒋川2015-04-07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麻痹,俗称“面瘫”,“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面神经面神经 面神经是一混合性神经,其功能以运动为主,也含有感觉纤维及副交感纤维。 运动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 感觉神经纤维 (1)一般感觉神经纤维:支配面部、 耳后皮肤 (2)鼓索神经:舌前 2/3味觉 (3)镫骨神经:支配听觉 副交感神经纤维 (1)支配泪腺 (2)支配唾液腺面神经为12对脑神经的第7对神经,脑桥延髓沟的外

2、侧出脑行向前外进入内耳道,两根在内耳道内合并,穿内耳道底,行于颞骨岩部的面神经管;面神经的分段面神经的分段 以茎乳孔为界 面神经管段 颅外段(1)运动神经核上段起自额叶中央前回下端的面神经皮层中枢,下达脑桥下部的面神经运动核。(2)运动神经核段面神经根在脑桥中离开面神经核后,绕过外展神经核至脑桥下缘穿出。(3)小脑脑桥角段面神经离开脑桥后,跨过小脑脑桥角,会同听神经抵达内耳门。此段虽不长,但可被迫扩展到5cm而不发生面瘫。(4)内耳道段面神经由内耳门进人内耳道,偕同听神经到达内耳道底。(5)迷路段面神经由内耳道底的前上方进人面神经管,向外于前庭与耳蜗之间到达膝神经节,此段最短,长2.253mm

3、.(6)鼓室段又名水平段;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经鼓室内壁的骨管,适在前庭窗上方、外半规管下方,到达鼓室后壁锥隆起平面。此处骨管最薄,易遭病变侵蚀或手术损伤,亦可将此段分为鼓室段(自膝神经节到外半规管下方)与锥体段(自外半规管下方到锥隆起平面)。(7)乳突段又称垂直段;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向下达茎乳孔。此段部位较深,在成人距乳突表面大多超过2cmo(8)颌骨外段 脑桥延髓沟脑桥延髓沟内耳门内耳门面神经管面神经管面神经膝面神经膝面神经管段的分支面神经管段的分支 岩大神经 镫骨肌神经 鼓索面神经颅外段及其分支面神经颅外段及其分支 面神经主干 主干进入腮腺前的分支 主干在腮腺的分支(1)岩大神经

4、:在膝神经节处由面神经分出,由内脏运动纤维构成,经过岩大神经沟,出破裂孔,再经翼管前行抵翼腭窝,在翼腭神经节换神经元后,节后纤维分布到泪腺及腭,鼻腔粘膜腺,支配腺体的分泌。(2)镫骨肌神经:为面神经行于面神经管沿鼓室后壁下降时,在锥隆突后侧发出的一个细支,支配镫骨肌。(3)鼓索:是面神经在未出茎乳孔前发出的重要分支,含内脏运动和内脏感觉纤维,穿过鼓室至颞下窝,加入舌神经(三叉神经下颌神经的一个分支)。内脏感觉纤维(味觉)是膝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的周围突,随舌神经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内脏运动纤维(即副交感神经)随舌神经至下颌下神经节,换神经元后,节后纤维支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分泌。面神经主干

5、面神经主干n 面神经出茎乳孔至面神经在腮腺内分叉处之间的一段。n 面神经主干的走行长约 2cm,直径约 2.5mm。n 出茎乳孔,位于茎突和乳突之间的间隙内 。n 在茎乳孔,面神经位于距乳突前缘中点深约2cm处,向前、外并稍向下 外耳道软骨与二腹肌后腹之间 前行越过茎突根部的浅面 腮腺,横过颈外动脉及下颌后静脉的外侧。面神经主干进入腮腺前的分支面神经主干进入腮腺前的分支 耳后神经 二腹肌支 茎突舌骨肌支 面神经主干在腮腺内的分支面神经主干在腮腺内的分支 面神经主干进入腮腺后,在腮腺深、浅两叶之间前行,经颈外动脉和下颌后静脉外侧,走行11.5cm后分叉。10-9两干型两干型分出颞面干、 颈面干l

6、颞面干: 行向前上方,分出颞支、颧支及上颊支。l颈面干: 行向前下方,分出下颊支、下颌缘支及颈支。面神经主干在腮腺内的分支面神经主干在腮腺内的分支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 (1)颞支 多为二支由腮腺上缘穿出,越过颧弓中份浅面支配眼轮匝肌上缘及颧肌。(2)颧支 有3-4支由腮腺上缘穿出与面横动脉伴行,横行于颧弓的上方,支配眼轮匝肌下份、颧肌及提上唇肌。(3)颊支 有3-4支由腮腺前缘穿出,可分为上、下两主支,上主支平行于腮腺管的上方,下主支位于口角平面,支配颊肌及口周围肌。 (4)下颌缘支常为一支,于腮腺下端穿出,在颈阔肌深面跨过面动脉及面前静脉的浅面,沿下颌骨的下缘前行支配降下唇肌与

7、颏肌。(5)颈支 常为一支,较细,由腮腺下端穿出,向前下行支配颈阔肌。最常见的面神经损伤是周围性损伤,可发生在内耳道、面神经管、中耳、或腮腺区等处,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面肌的瘫痪。但在面神经管内或内耳道处损伤时,除表情肌瘫痪外,还常伴有听觉过敏。舌前2/3的味觉丧失,泪腺和唾液腺分泌障碍等症状。面神经的血管供应:面神经的血管供应来源于颈动脉和椎动脉系。膝状神经节、乳突段、鼓室段内耳后动脉的茎段动脉和脑膜中动脉的岩动脉降支供应。内听道段由椎动脉的小脑前下动脉的内听动脉发出迷路外动脉供应。鼓室段侧支循环比乳突段丰富,故愈合能力也较强。整个神经行程均有节段性血管进人供应血运,故允许神经有一定程度位移而

8、不发生缺血坏死。面瘫面瘫u面瘫分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 核上瘫:常为脑出血或脑肿瘤所致,系因病变累及从额叶发出的皮质脑干束的纤维或合并累及其他下行至面神经核的纤维所致。 核下瘫:病变累及面神经核或面神经的运动纤维。面神经损伤定位面神经损伤定位 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受双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的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面上部(睑裂以上)表情肌。 面神经核下部的细胞仅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的面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同侧下部(睑裂以下)表情肌。 面神经核上瘫表现为对侧睑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如鼻唇沟平坦、口角上提障碍、鼓腮无力等,而额纹仍存在,并常伴有与面瘫同侧肢体的瘫痪,而无味觉和唾

9、液分泌障碍。 面神经核下瘫表现为病变同侧全部表情肌瘫痪,如额纹消失、不能闭眼及皱眉、鼻唇沟平坦、口角上提障碍、鼓腮无力等。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核下性面瘫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味觉减退以及唾液、泪腺分泌障碍。 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核下性面瘫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味觉减退以及唾液、泪腺分泌障碍。面瘫病因感染性病变,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引起;耳源性疾病,自身免疫反应;肿瘤;神经源性;创伤性;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病理 面神经水肿 髓鞘或者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

10、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 部分病人乳突和面神经管的骨细胞也有变性。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外耳道疱疹等。检查1.静止检查静止检查(1)茎乳突)茎乳突检查茎乳突是否疼痛或一侧颞部、

11、面部是否疼痛。(2)额部)额部检查额部皮肤皱纹是否相同、变浅或消失,眉目外侧是否对称、下垂。(3)眼)眼检查眼裂的大小,两侧是否对称、变小或变大,上眼睑是否下垂,下眼睑是否外翻,眼睑是否抽搐、肿胀,眼结膜是否充血溃疡,是否有流泪、干涩、酸、胀的症状。(4)耳)耳检查是否有耳鸣、耳闷、听力下降。(5)面颊)面颊检查鼻唇沟是否变浅、消失或加深。面颊部是否对称、平坦、增厚或抽搐。面部是否感觉发紧、僵硬、麻木或萎缩。(6)口)口检查口角是否对称、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否肿胀,人中是否偏斜。(7)舌)舌检查味觉是否受累。2.运动检查运动检查(1)抬眉运动)抬眉运动检查额枕肌运动功能。重度患者额部平坦,

12、皱纹一般消失或明显变浅,眉目外侧明显下垂(2)皱眉)皱眉检查皱眉肌是否能运动,两侧眉运动幅度是否一致。(3)闭眼)闭眼闭眼时应注意患侧的口角有无提口角运动,患侧能否闭严,及闭合的程度。(4)耸鼻)耸鼻观察压鼻肌是否有皱纹,两侧上唇运动幅度是否相同。(5)示齿)示齿注意观察两侧口角运动幅度,口裂是否变形,上下牙齿暴露的数目及高度。(6)努嘴)努嘴注意观察口角两侧至人中的距离是否相同,努嘴的形状是否对称。(7)鼓腮)鼓腮主要检查口轮匝肌的运动功能。治疗 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三个阶段来考虑。 急性期:起病1-2周内可视为急性期,此阶段主要是控制组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

13、环,减少神经受压。 用地塞米松10mg静滴,连续7-10天或口服泼尼松30mg每天顿服或分2次服,连服5d,渐减量停药,疗程共10-14d,注射用腺苷钴胺 营养神经。联合抗病毒药物更佳,常选用阿昔洛韦或病毒唑口服或静滴。此外,给予维生素B1 100mg肌注,每日1次;治疗 急性期急性期: 应嘱病人注意保护眼睛,以防引起暴露性结膜炎,特别是要防止角膜损害,可用眼膏,入睡后应以眼罩掩盖患侧眼睛,不宜吹风和持续用眼,减少户外活动。治疗 恢复期:第第2 2周末至周末至1-21-2两年为恢复期。两年为恢复期。 给予维生素B1,B12外,可给与烟酸,地巴唑等。可给与面部肌电刺激,按摩等。 针刺可取较多穴位

14、,如加取地仓,翳风,太阳,风池,合谷,足三里等穴,强刺激,留针时间延长,并可加用电针。 恢复期可根据病情进行面肌的被动和主动运动锻炼。治疗 后遗症期: 2年后面瘫仍不能恢复者可按永久性面神经麻痹处理。针灸治疗 毫针疗法:常规针刺法,浅刺法,透刺法,毛刺、盘刺法,缪刺法,滞针牵拉法,子午流注纳甲法 电针疗法 火针疗法 穴位注射疗法 耳针疗法 艾灸疗法 综合疗法理疗 超短波治疗 红外线照射茎乳孔部 电脑中频理疗循证医学研究 贝尔面瘫治疗指南 全世明 高志强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年7月第30卷第4期 2001年美国神经病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15、AAN)颁布类固醇、无环鸟苷以及外科方法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指南,2004年再次肯定该临床指南 1.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贝尔面瘫。 因为缺乏足够强的类研究,仍不能明确肯定激素治疗对贝尔面瘫有益。然而可获得的证据支持一个B级推荐 因此基于收集的、类研究结果及相对较轻的副作用谱,我们得出结论:类固醇激素是安全的并且在改善贝尔面瘫患者面肌功能方面很可能是有效的。 总结文献中口服泼尼松常用剂量lmg/kg,最多70mg/天。初始剂量持续6天,然后接下来4天依次递减。 2.用阿昔洛韦治疗贝尔面瘫。 因为缺乏类研究,我们不能明确肯定阿昔洛韦治疗对贝尔面瘫有益。然而,可获得的证据支持一个C级水平的推荐。 因此,基于一个级研究结果及相对较轻的副作用谱,我们得出结论:阿昔洛韦(与泼尼松联用)是安全的,并且在改善贝尔面瘫患者面肌功能方面可能有效。 总结文献中口服阿昔洛韦剂量1000mg/天、连用5天至2400mg/天、连用10天不等。 3.外科面神经减压治疗贝尔面瘫。 在所有外科治疗贝尔面瘫患者的研究中,偏倚的危险度太高,而不能支持循证结论。 另外,外科面神经减压有并发症,严重的包括永久性听力损失。 鉴于这些原因,对于外科面神经减压治疗贝尔面瘫,尚无充足的证据支持以作出推荐。 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