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商洛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分析_第1页
计量经济学商洛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分析_第2页
计量经济学商洛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分析_第3页
计量经济学商洛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分析_第4页
计量经济学商洛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制作:冀丽波 王婷 孟梓伊 杜天雕 杨振杰 2012年11月 商洛地形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商洛地形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之称。境内有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境内有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绵延起伏。岭谷相间排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绵延起伏。岭谷相间排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伸展,呈掌状分布。海拔最高点位于柞水县北秦岭主脊东南伸展,呈掌状分布。海拔最高点位于柞水县北秦岭主脊牛背梁(牛背梁(2802.1 米),最低点位于商南县梳洗楼附近的丹江米),最低点位于商南县梳洗楼附近的丹江谷地(谷地(2154米)

2、。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金钱河、乾佑河、米)。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金钱河、乾佑河、旬河五大河流,纵横交错,支流密布。横垮长江、黄河两个旬河五大河流,纵横交错,支流密布。横垮长江、黄河两个流域。北部气候属暖温带,南部气候属亚流域。北部气候属暖温带,南部气候属亚 热带。年平均气温热带。年平均气温7.813.9,最高,最高3740.8,最低,最低11.821.6。降水量年均降水量年均710930毫米,日照毫米,日照18602130多小时。无霜期多小时。无霜期为为210天。山高,并不危岩耸天,水多,亦很少激浪泛滥。其天。山高,并不危岩耸天,水多,亦很少激浪泛滥。其风土人情,既兼北国之旷野,又融南国之

3、灵秀。山清水秀,风土人情,既兼北国之旷野,又融南国之灵秀。山清水秀,风景如画风景如画 。 商洛的地理位置商洛的地理位置商洛,因为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市政府所在地商州区。商州又名商洛,因为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市政府所在地商州区。商州又名“鹤城鹤城”,因城区座落于丹江之北,背靠金风山,面对龟山,形如鹤翔,故有因城区座落于丹江之北,背靠金风山,面对龟山,形如鹤翔,故有“鹤城鹤城”之称。之称。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省交界。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74.04亿元,GDP总量比2005年的100.16亿元增加73.88亿元,按可比价年均

4、增长12.6%,其中一产增加值完成44.58亿元,比2005年24.61亿元增加19.97亿元,年均增长6.7%;二产增加值完成67.88亿元,比2005年32.6亿元增加35.28亿元,年均增长15.1%;三产增加值完成61.58亿元,比2005年21.31亿元增加40.27亿元,年均增长13.9%。财政总收入14.25亿元,比2005年5.15亿元增长176.7%,年均增长40.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82亿元,比2005年2.46亿元增长177.2%,年均增长4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8元,比2005年7038元增长51.9%,年均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2401

5、元,比2005年1513元增长58.7%,年均增长16.6%。2006年以来,柞水、商南、镇安、商州、洛南5个县区先后获得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奖。商洛经济保持在高增长区间,增速逐步赶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08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2和0.2个百分点,到2010年高于全国、全省4.6和0.4个百分点。GDP年均增速达到13.7%,高于全国年均增速2.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年均增速1.1个百分点。20052005年年20062006年年20072007年年20082008年年20092009年年20102010年年全 国10.212.714.29.69.210

6、.3全 省12.612.814.615.613.614.5商洛市9.9 10.812.815.814.114.920052005年年20062006年年20072007年年20082008年年20092009年年20102010年年全 国184937216314265810314045340507397983全 省3999.74743.65757.37314.588169.810021.5商洛市114.43137.77160.40197.45224.47285.9“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一产比重不断下降,三产比重微调,二产比重持续增强态势。第一产业虽较“十五”末下降1.9个百分点,依然

7、高于全国、全省10.2和1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达到41.2%,较“十五”末提高8.6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国、全省5.7个和12.7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低于全国、全省17.6和2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4.8%,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指指 标标全全 国国全全 省省商商 洛洛201020052010200520102005生产总值100.00100.00 100.00 100.00100.00100.00第一产业10.2 12.609.911.86 20.3 22.2 第二产业46.8047.5453.950.31 41.232.6# 工业40.2 42.0145.1

8、42.27 22.615.6第三产业43.0 39.8536.237.8338.545.2 指指 标标 20102010年年20052005年年全国全省全国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0.13.40.05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052.50.052.7“十一五”期间,商洛累计完成投资额908.2亿元,是“十五”时期投资总量的6.2倍;年均增长42.8%,是“十五”时期年均增速的3.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9.19亿元,是“十五”末的2.2倍;年均增长18.8%,比“十五”末提高5.9个百分点。与全国、全省相比:与全国、全省相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占全国、全省的比重较“十五”末分别

9、提高了0.05和1.4个百分点;消费总量逐年稳步提高.投资消费拉动成效显著投资消费拉动成效显著指指 标标 20102010年年20052005年年全国全省全国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77.594.467.0785.1农民人均纯收入60.987.846.573.7“十一五”末,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4811元和3605元,较“十五”末分别提高7773元和2092元,总体呈现由温饱向小康过渡阶段。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169元和2427元,分别是“十五”末的1.9倍和1.6倍。与全国、全省相比:与全国、全省相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国、全省的比重分别提高了10.43和9.3个百分点;

10、农民人均纯收入占全国、全省的比重分别提高了14.4和14.1个百分点与省内其他市(区)比较(一)从综合实力看:位次稳步前移(一)从综合实力看:位次稳步前移20052005年年20062006年年20072007年年20082008年年20092009年年20102010年年西安市14.014.015.616.314.514.5铜川市12.715.015.317.115.215.6宝鸡市13.013.114.815.515.014.4咸阳市12.611.512.316.014.214.5渭南市12.412.914.216.314.315.0延安市16.216.515.116.312.213.6汉

11、中市11.912.113.913.814.515.1榆林市20.019.321.425.313.318.3安康市9.810.412.815.415.015.0商洛市 9.9 10.812.815.814.114.9杨凌示范区 15.1 13.4 19.4 17.2 15.015.5从增速看:从增速看:“十一五”五年间,商洛GDP增速从居全省第十位上升到第七位。与同期陕南两市相比,仅在2008年超过汉中和安康,其余年份汉中位居第一,与安康基本持平。20052005年年20062006年年20072007年年20082008年年20092009年年20102010年年西安市1313.931538.

12、941856.632318.142724.083241.49铜川市71.8486.41102.81129.87154.4187.73宝鸡市414.52490.31578.78714.07806.54976.09咸阳市432.49483.87588.48764.55873.21098.68渭南市330.17377.4456.95563.09636.96801.42延安市394.65541.86647.46760.84728.26885.42汉中市217.72249.83299.71366.19415.64509.7榆林市447.63592.34795.981172.761302.311756.6

13、7安康市143.76163.57191.37241.24274.95327.06商洛市114.43137.77160.40197.45224.47285.9杨凌示范区17.3620.7526.6633.6740.6847.29从总量看:从总量看:全省十一个市(区)GDP总量排位与“十五”期间相比基本格局未变。西安市处于第一位,榆林市紧跟其后;宝鸡、咸阳、延安和渭南位居中游,汉中、商洛、安康位于下游,铜川和杨凌示范区处在最后。从年均增量从年均增量看:看:西安市最多,榆林市其次;咸阳、宝鸡和渭南居中游;商洛年均增长37.03亿元,处于第九位,与安康市基本持平;铜川和杨凌示范区处于最后(二)从经济效

14、益看: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二)从经济效益看:发展质量明显提升20052005年年20062006年年20072007年年20082008年年20092009年年20102010年年西安市73.0585.89112.92145.61181.4241.86铜川市3.024.076.007.5010.0813.75宝鸡市11.9715.0719.6023.9130.1438.78咸阳市10.7812.6319.4624.0731.6743.48渭南市9.0112.0216.0621.3628.2534.00延安市45.0860.3772.6980.0590.47105.19汉中市6.407.6910.

15、2412.3314.3918.62榆林市23.8435.6650.1270.0191.18125.54安康市3.464.065.817.499.7213.23商洛市2.463.374.946.828.9612.01杨凌示范区0.981.141.391.702.202.51地方财政收入对比。地方财政收入对比。全省十一个市(区)中,西安市在2007年首过百亿元,榆林和延安2010年突破百亿元大关,商洛总量排在第十位。从从年均增量看:年均增量看:年均增量在30亿元以上的是西安市,年均增量在15亿元以上是榆林市,年均增量在4亿元以上是延安、咸阳、宝鸡和渭南,汉中、铜川、安康和商洛年均增量在2亿元左右。

16、20052005年年20062006年年20072007年年20082008年年20092009年年20102010年年西安市96281090512662152071896322244铜川市581768208163110091371715884宝鸡市8540942410993132251634618978咸阳市8780943210970132081640418914渭南市676474518827110011365215918延安市747185009801122321521717880汉中市652769258209101551256214509榆林市61006690885012197148561

17、7545安康市638868608051101501252514642商洛市703877708870104441258714811杨凌示范区11640132001586619372222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十一个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额稳居前两位的是杨凌示范区和西安市;商洛从2005年绝对额排名居全省第五位降到2010年末第九位;铜川、榆林和渭南三市2005年低于商洛1167元、938元和274元,到2010年末分别超过商洛1073元、2734元、1107元。从增量看:从增量看:与“十五”末相比,杨凌、西安、宝鸡、咸阳、榆林和延安六市区五年城镇居民

18、收入增量超过万元,商洛只增加7773元。20052005年年20062006年年20072007年年20082008年年20092009年年20102010年年西安市346038084399521262757750铜川市201022152620329339684789宝鸡市223324542888350041865040咸阳市226824722914351142065056渭南市188220432410297235844372延安市229024612845355142585173汉中市189320382393288434464183榆林市180320942621340241275113安康市1

19、79919532256277033133976商洛市151316091850249130023605杨凌示范区352638204210473657447128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省十一个市(区)中,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额排在第一梯队是西安市和杨凌示范区;榆林、延安、咸阳、宝鸡、铜川排在第二梯队,陕南三市处于最后。商洛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最高的西安市4145元,处在全省的末位。从增量看:从增量看:与“十五”末相比,增量最大的是西安市,增加4290元,其次是杨凌示范区增加3602元,商洛只增加2092元。“十五十五”末末“十一五十一五”末末西安市5.041.153.8 4.343.5

20、43.0铜川市 8.253.838.0 7.662.130.4宝鸡市10.757.931.4 10.762.926.4咸阳市20.644.435.0 18.552.229.3渭南市17.845.037.2 16.149.234.7延安市7.572.719.88.071.820.2汉中市22.139.238.7 21.739.139.2榆林市6.358.135.65.268.626.1安康市25.529.844.720.539.639.9商洛市22.232.645.220.341.238.5杨凌示范区8.246.445.47.949.742.4“十一五”期间,第一产业除延安市占比略有上升外,各市

21、均为下降趋势,商洛下降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除延安市和汉中市占比下降0.9个和0.1个百分点外,上升7个百分点以上的是榆林、安康、商洛、铜川、咸阳;上升3个百分点左右的是宝鸡、渭南和杨凌。第三产业除汉中和延安占比分别上升0.5个和0.4个百分点外,下降在10个百分点左右的是榆林,下降幅度5个百分点以上的是铜川、商洛、咸阳、宝鸡,下降幅度3个百分点左右的是安康、杨凌和渭南;西安市下降1.6个百分点。20052005年年20062006年年20072007年年20082008年年20092009年年20102010年年西安市772.51046.71435.331906.192500.133250铜川

22、市34.2043.0457.0363.4088.12117.23宝鸡市186.86224.38316.21451.03639.14835.22咸阳市202.19274.24394.17569.75801.531050.54渭南市107.76159.69215.99333.59509.39742.25延安市158.22231.67315.33406.35557.48724.53汉中市63.6790.88120.05163.63238.43312.53榆林市154.47312.75452.79600.52850.331105.46安康市60.57108.28147.74200.69272.7736

23、0.05商洛市40.3299.97133.19164.65220.34290.07杨凌示范区10.888.6111.4616.0522.2636.33总结1、从人均生产总值看:商洛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2010年商洛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12209元,按2010年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6.83折算,人均约1788美元,参照美元通货膨胀率(1980-2009年每年均约为0.031)换算为1980年美元计价水平,大约为696美元。根据钱纳里模型,可以初步判断出商洛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2、从工业化率看:商洛相当于发达国家六、七十年代水平。工业化率即某一个地区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当这个比

24、重达到2040为工业化初期;达到4060为半工业化时期;达到60%以上为工业化时期。由(表14)可知,商洛于2010年工业化率才达到22.6,远低于40,由此可以判断商洛工业化水平较低。3、从产业结构看:商洛处于早期工业演进阶段。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当一产比重降低到20以下时,二产比重上升到高于三产,这时候工业化进入了中期阶段;当一产比重再降低到10左右时,二产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此后二产的比重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由(表15)可知,商洛一产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二产比重不断上升,三产比重先升后降。2000年商洛二产比重首次超过一产,2010年末一产

25、比重20.3,仍高于20,二产比重41.2,比一产比重高20.9个百分点,比三产比重高2.7个百分点。从历史年份的三次产业比重看,商洛二产比重上升幅度远远低于三产,说明二产还未成为商洛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由此可以初步判断商洛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4、从城乡结构看:商洛人口聚集呈工业化早期特征。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而城市化的聚集效应又反过来促进工业化发展。一般认为,在工业化前的准备期,城市化率在30%以下;在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期,城市化率在30%60%之间;在工业化后的稳定增长期,城市化率在80%以上。“十一五”末,商洛城镇化率分别比全国、全省低10.

26、4和10.3个百分点。1996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测算的中低收入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为53%,甚至低收入国家也在32%。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商洛的城镇化总体水平仍显偏低,呈现工业化早期特征。通过横向对比可以看出,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和省内较发达市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发展阶段看:工业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还未形成,城镇化水平发展滞后,仍处于早期演进阶段。从发展方式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建立,高耗能、高排放经济占比较大,节能减排压力大,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依然很多。从发展动力看:对外开放不够,科技创新能力弱,非公经济发展水平低,投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从发展基础看:经济总量占全国和全省的比重未发生较大变

27、化,制约的体制性障碍仍很突出,加快构建和谐的任务依然艰巨。从产业结构看:一产占比依然较大,二产尚未成为经济主体,三产发展层次低。商洛市虽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在经济发展中有自己的优势,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旅游环境、显著的区位优势,以及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机遇,都为商洛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依据SWOT 分析理论对商洛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商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商洛市经济发展优势一.丰富的自然资源商洛市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据调查统计,有野生油料、林果、中药材、化工原料等1 200 多种;宜林面积153.3 万hm2,占土

28、地面积的70%,森林覆盖率54%,是陕西省木材主产区之一,其中核桃、板栗、柿子产量居全省之首,核桃出口量占全国六分之一。商洛又是全国有名的“天然药库”。中草药种类1 119 种,列入国家“中草药资源调查表”的达286 种,其中连翘、金银花、丹参、山萸、五味子、桔梗年收购量居陕西省之首;木耳、香菇总产量分别达到1 000 多吨和3 700 多吨,茶叶年产量400 多吨,连续15 年被评为省优产品;野生动物近千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羚牛、金钱豹、大鲵等24 种。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60 种,已探明矿产储量46 种,其中大型矿床15 处,中型矿床24处;储量居全省首位的有铁

29、、钒、钛、银、锑、铼、水晶、萤石、白云母和钾长石等17 种,其中柞水大西沟铁矿储量3.02 亿吨,占全省的46%。水力资源丰富,据勘测,地表水径流量年均64 亿m3,总流域面积1.83 万km2,水能蕴藏量80 万kW,可开发量30.2 万kW二.良好的人文资源和旅游环境良好的人文资源和旅游环境商洛受地壳构造运动影响强烈,山稠岭密,群峰阻隔;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支流密布,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其风土人情,既兼北国之旷野,又融南国之灵秀,主要剧种有秦腔、花鼓、道情、二黄、豫剧以及民间的山歌、号子等。20 世纪50 年代的夫妻观灯、60 年代的一文钱、70年代的屠夫状元、80 年代的六斤县长和凤

30、凰飞入光棍堂、90 年代的山魂、本世纪初的月亮光光等剧目,均获得省级以上创作一等奖,成为人们喜闻乐道的“文化大餐”。商洛人才辈出,一代文豪贾平凹及其故居,更是商洛文化的一大亮点。商洛有众多名胜古迹,包括洛南猿人遗址、“商鞍封邑”遗址、秦国要塞武关、武周大云寺、明代修建的东龙山双塔、李自成屯兵养马的“闯土寨”、清代“船帮会馆”等。区内有很多独特的山洞、水自然风光。柞水溶洞有鲜明的喀斯特地貌特征,被誉为“北国奇观、西北一绝”;牛背梁是国家级羚牛自然保护区;丹江漂流惊险刺激,为西北首漂;金丝峡是新兴的省内旅游热点,山阳的天竺山森林公园、月亮洞、漫川关等景区景点沿途树木葱茏,空气清新,是生态旅游的极佳

31、去处三.显著的区位优势商洛市辖商州区、洛南、山阳、丹凤、商南、镇安、柞水一区六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毗邻湖北、河南、北临潼关,南通巴蜀,东连中原,西达西安,现为长安东南门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这种优势为商洛依托毗邻省份和地区共同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过去由于受到交通条件限制,这些优势发挥受到制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开发以来,商洛市加快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步伐。目前,全市公路里程达到15 024km,境内沪陕高速、西武高速、福银高速及312 国道穿境而过,西合铁路、西康铁路连接南北,到西安及咸阳国际机场仅需2h。实现了乡乡和80的村村通公路。全市7 个县(区)均通入网电

32、,已与西北电网联网,98的村通电。市话交换实现程控化,移动电话覆盖城乡。加上房地产价格低,环境质量优,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消费投资者,开发商洛的条件日益成熟。商洛市经济发展劣势工业化程度低土地资源稀缺劳动力大量剩余区内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商洛市经济发展机遇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设立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商洛市的商州、洛南、丹凤、柞水一区三县被列入经济区规划范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软硬环境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产业投资的集聚效应逐步凸显,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必将为经济区跨越式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机遇,使商洛发挥其突出的区位

33、优势,为建设商洛、发展商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契机二.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的建设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位于商州和丹凤之间,辐射面积98km2,2020 年前拟建面积为25km2。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总体规划布局的10 个产业链44 个产业项目总投资570.87 亿元,全部建成达效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 272.72 亿元、利润207.34 亿元、税金143.31 亿元。并可提供各类就业岗位48 261 个,年可增加稳定性收入三.纳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2007 年签订的西安商洛经济合作协议书中明确规定,两市将建立“平等、互信、友好、长期”的经济技术协作和资源共享合作关系,将商洛纳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

34、今后将在招商引资、项目嫁接、信息资源、经济技术和人才交流等领域,积极拓展合作与发展的空间。在编制两市中长期发展规划时,相互通气,统筹考虑,合理布局。积极拓展两市在劳务输出方面的合作空间,相互提供劳务供需信息。西安积极创造条件,为商洛在西安设立劳务输出机构提供便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商洛地区剩余劳动力的输出问题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第三产业繁荣活跃。近年来多方筹措资金6亿多元,重点抓了柞水溶洞、商南金丝峡、镇安木王、柞水牛背梁、山阳天竺山、洛南老君山、丹江漂流以及柞水凤凰古镇、山阳漫川古镇、牧护关度假区、仙娥湖休闲园等一批生态和人文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初步形成了丹江文化旅游长廊和山镇柞原生态两条精品旅

35、游线路50多处旅游景点,2008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453.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5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加379万人次和9.0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3.8%和93.0%。新兴服务业快速兴起,市场消费日趋活跃,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83亿元,比2005年36.6亿元增加24.23亿元,年均增长18.5%。 商洛市地处陕西省东南部,与商洛市地处陕西省东南部,与豫、鄂两省接壤。位于东经豫、鄂两省接壤。位于东经1083420111125、北纬、北纬332540342540之间,西邻之间,西邻古都西安,东瞰南阳盆地,北接八古都西安,东瞰南阳盆地,北接八百里秦川,南带江汉平原总面积百里秦川,南带江汉平原总面积19293平方公里。内设商州区,洛南平方公里。内设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六县一区安县、柞水县六县一区,196个乡镇。个乡镇。商洛市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商洛市地跨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