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_第1页
第三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_第2页
第三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_第3页
第三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_第4页
第三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s)G(s)r(t)+e(t)u(t)y(t)-(3-17)01( )TseHss(3)将D(S)离散化为D(Z) 数字控制器D(Z)的一般形式为下式,其中n大于等于m,各系数为实数,且有N个极点和m个零点。(4)设计由计算机实现的控制算法 11,iiiieeuudedudtTdtT上式用时域表示为: 1,1zszTsT (5)校验 控制器D(Z)设计完并求出控制算法后,须检验设计计算机系统闭环特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这一步可由计算机控制系统来验证。1.模拟PID控制器模拟PID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PID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它将给定值r(t)与实际输出值y(t)的偏差的比例(P)、积分(I

2、)、微分(D)通过线性组合形成控制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PID控制器的微分方程为:式中 y(t) 系统的输出 r(t) y(t)的给定值 e(t) 控制器的输入,即偏差:e(t)=r(t)-y(t) u(t) 控制器的输出 Kp 比例系数 TI 积分时间常数 TD 微分时间常数(3-49) 01( )( )( )( )tPDIde tu tKe te t dtTTdtPID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1( )1( )PDIU sD sKT sE sT s000( )()( )()( )()( )( )()(1) ( )(1)( )kktiitkTu tu kTe te kTdtTe t dtT

3、e iTTe ide te kTe kTe ke ke kdtTTT(3-51) 则式(3-49)进行离散化处理后得到:或 (3-52) 0( )(1)( ) ( )( )kPDiITe ke ku kKe ke iTTT(3-53) 0( )( )( ) ( )(1)kPIDiu kK e kKe iKe ke k(1)模拟PID控制算法的离散化处理2数字PID控制算法式中 T 采样周期(两次采样的时间间隔) k 采样序号,k=0,1,2, KP 比例系数 TI 积分时间常数 TD 微分时间常数 u(k) 第 k 次采样时计算机运算的控制量 e(k) 第 k 次采样时的偏差量 e(k-1)

4、第 k-1 次采样时的偏差量 e(k) 本次测量值偏差与上次测量值偏差的差,在给定值不变时,可表示为相邻两次测量值之差。 PIIK TKTP DDK TKT 积分系数 微分系数由式(3-52)可以写出第k-1次采样时的控制量:将式(3.54)减去式(3.52)得:式中 第k次采样时计算机运算的控制量增量。 ( )u k(3-55) ( )( )(1)( )(1)( )( )2 (1)(2)( )(1)( )( )2 (1)(2)DPIPIDu ku ku kTTKe ke ke ke ke ke kTTKe ke kK e kKe ke ke k(3-54) 10(1)(2)(1) (1)(

5、)kPDiITe ke ku kKe ke iTTT(2)两种数字PID控制算法的比较1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 在实际过程控制系统中,执行元件自身的机械物理特性决定了其受控范围是有限的,同时D/A转换器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也是有限的,因此要求计算输出的控制量及其变化率应满足(3-57) minmaxmax, uuuuu式中 执行机构能接受的控制量的最小值 执行机构能接受的控制量的最大值 执行机构能接受的控制量变化率的最大值minumaxumaxu 对标准数字PID控制算法中积分项进行约束,可以防止积分饱和现象的发生,方法之一是进行积分分离。 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系统偏差 e(k

6、)较大时,取消积分作用,只用PD控制,以免积分作用使系统的稳定性变差,超调量加大;当系统输出量接近给定值,e(k) 小于某个阈值时才引入积分作用,采用PID控制,利用积分作用最终消除静差,提高控制精度。即:式中是积分分离系数,取值如下:1, ( )0, ( )e ke k当当(3-58) 0( )(1)( ) ( )( )kPDiITe ke ku kKe ke iTTT3.2.1 数字控制器的连续化设计方法1连续化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 数字控制器的连续化设计方法也称为间接设计方法,在系统的采样周期足够小的情况下,把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近似地看作连续系统,按照连续系统的理论进行分析和设计。首先在S

7、域中进行初步设计,求出模拟控制器的传递函数,然后把模拟控制器近似离散化得到数字控制器的控制算式,并用计算机实现。 典型数字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图3-3 数字控制系统原理图其中 r(t) 系统的输入信号,即被测参数的给定值; R(z)系统输入信号r(t)的Z变换; y(t)系统的输出信号,即被测参数的实际测量值; Y(z)系统输出信号y(t)的Z变换; Gc(s)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 H0(s)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且D(s)模拟控制器的传递函数;D(z)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z)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G(z)包括零阶保持器在内的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即01( )( )( )

8、( )TsCCeG zZ Hs GsZGss(3-18)(3)将D(s)离散化,求出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D(z)。 1)Z变换法D(z)=ZD(s)(3-19)2连续化设计方法的步骤 利用连续化设计方法设计数字控制器的过程如下:(1)求出模拟控制器的传递函数D(s)。(2)选择合适的采样周期。 2)带有零阶保持器的Z变换法 D(z)=ZH0(s)D(s)(3-20)其中,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H0(s)见式(3.17)。 3)差分变换法 后向差分11; iiiieeuudedudtTdtT(3-21)其中,T是系统的采样周期。由式(3.21)不难看出1111zszTsT 或 (3-22)于是

9、得到后向差分法的计算公式11( )( )zsTD zD s(3-23) 前向差分法由上式不难看出于是得到前向差分法的计算公式(3-24) 11,iiiieeuudedudtTdtT(3-25) 1,1zszTsT (3-26) 1( )( )|zsTD zD s4)双线性变换法 双线性变换法又称为TUSTIN法(突斯汀变换法)或梯形积分法。根据Z变换定义: 则: 用泰勒级数将lnz展开,得:(3-27)Tszeln zTs3511111ln2()()13151zzzzzzz忽略高次项后: 或 121zTsz(3-29)1212TszTs(3-28)211zsT z 双线性变换法的计算公式为(3

10、-30) 112(1)(1)( )( )zsTzD zD s(4)检验系统的闭环特性是否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求出广义被控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G(z),把D(z)连入系统,对系统进行仿真实验,检查系统设计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要求,就修改参数或重新设计。(5)将D(z)变为差分方程或状态空间表达式形式,并编制计算机程序实现。(6)用混合仿真的方法检查系统的设计与程序编制是否正确。(7)用计算机对系统进行控制,将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进行现场调试。 Smith预估控制原理 11/1/1111( )11T TTsNTsNT TeKeeG zZKzsT sezD(z)可由计算机程序实现。由上式可知,它与

11、被控对象G(z)有关。下面分别对一阶、二阶纯滞后环节进行讨论。1被控对象为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D(s)Gp(s)eR+E-U+-BY扰动N过程常规调节器 为了改善系统的性能,就要设法把纯滞后环节移动到控制回路那边,因此如果我们能把B信号反馈到调节器,经过延迟时间t后,被调量Y将重复B同样的变化。由于反馈信号B没有延迟,所以系统的响应将会大大改善。 假设被控对象为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或二阶惯性环节,其传递函数分别为:112( )1( )(1)(1)scscKeG sT sKeG sT sT s式中 被控对象的纯滞后时间 T1、T2 被控对象的时间常数 K 放大系数 为简单起见,设为采样周

12、期的整数倍, ,N为正整数。 由于大林算法的设计目标是:设计合适的数字控制器,使整个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具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而且要求闭环系统的纯滞后时间等于对象的纯滞后时间。NT 这时, ,T为采样周期 其中 为系统的时间常数。( ) , 1sesNTT sT 由于一般被控对象均与一个零阶保持器相串联,所以相应的整个闭环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是(3-79) /1/1( )1( )( )( )1(1)11TsT TTsNTsNT TY zezZsR zseeezZsT sez/1/111( )( )( )1( )1(1)( )1(1)T TNT TT TNzD zG zzzeG zezez D

13、(z)可由计算机程序实现。由上式可知,它与被控对象G(z)有关。下面分别对一阶、二阶纯滞后环节进行讨论。1被控对象为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代入式(3-79)中,得11/1/1111( )11T TTsNTsNT TeKeeG zZKzsTsez(3-80)11/1/11(1)(1)( )(1) 1(1)T TT TT TT TT TNeezD zKeezez2被控对象为带有纯滞后的二阶惯性环节其中: 代入式(3-79)中,得121112/1112()1( )(1)(1)(1)(1)NTsNTsT TT TK CC zzeKeG zZsT sT sezez121221/1122111()/2122111()1()T TT TTTTT TT TCTeT eTTCeTeT eTT (3-81) 12/11/11112(1)(1)(1)(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