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图后期PS处理_第1页
效果图后期PS处理_第2页
效果图后期PS处理_第3页
效果图后期PS处理_第4页
效果图后期PS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 教案说明1、 课程名称:3Ds Max、Vray、Photoshop2、 课程教学内容、意义及范围:了解3Ds max 、Vray、Photoshop的设置,熟悉其界面及各种绘图及修改工具的操作、命令;视窗的配置等。初步掌握运用3Ds max、 Vray、Photoshop进行创建室内设计的效果图制作,使之成为室内设计的表现手段之一,同时成为日后进行工程施工、工程招标的依据。3Ds max、Vray、Photoshop的教学安排仅限于制作室内设计的要求,根据7周时间的安排,结合学生的基础,在学习建立模型、渲染及后期处理的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3、 课程教学适用对象及其基本素质:具备

2、基础电脑常识;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4、学习本课程需要的工具:电脑 硬壳笔记本 笔二、 教学目的1、 学生学习本课程能够达到的程度:能熟练的运用3Ds max、 Vray、Photoshop进行室内设计的表达和表现。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或绘图员。2、 学生学习本课程能够具备的素质: 快速地用电脑绘制室内装饰设计工程制图能力。3、 学生学习本课程能够掌握的工具: 3Ds max、Vray、Photoshop中关于室内设计图纸的常用建立模型工具、渲染操作及后期处理等。三、 教学大纲1、课程学习时间:共 七 周 35 天(全天学习) 280 课时。2、课程学习要点:(1) 熟悉3D

3、s max、 Vray、Photoshop的主要菜单 (2) 进一步的了解3Ds max、 Vray、Photoshop的具体操作 (3) 熟练地运用所学的工具(4) 掌握合理的制图方法(5) 掌握正确的制图流程及步骤3、课程结业要求: 通过一张较清晰完整的物业提供的原始结构平面图纸或一套已经过设计的CAD图纸以及成品效果图,要求学生在1周的时间内,简单设计或临摹绘制出一套CAD施工图及一套效果图(即客餐厅、卧室)要求:能完整迅速地用所学工具来表现室内设计的元素,施工图完整规范,效果图美观。四、 教学计划序号学习要点时间内容作业1 初识Photoshop 1、PS在效果图制作中的作用2、Pho

4、toshop的操作界面3、文件的新建 4、初识PS的基本工具(工具箱)第5周第 4 天至第 5周第 4天2 PS菜单栏常用及重点命令第 5周第5 天至第 5 周第 5天3 效果图后期处理的小技巧第 6周第1 天至第 6 周第 1天4 Photoshop后期处理的基本流程 效果图后期制作的原则第 6周第2 天至第 6 周第 2天5 结合实景照片,欣赏并剖析优秀效果图的优点第 6周第3 天至第 6 周第 3天6 成品效果图的打印第 6周第4 天至第 6 周第 4天五、教学内容第三十一节4教学时间:第五周(周四)上午教学内容: 初识Photoshop 1、PS在效果图制作中的作用2、Photosho

5、p的操作界面3、文件的新建4、初识PS的基本工具(工具箱)5、重点工具与基本操作技巧(对象选择工具)一、PS在效果图制作中的作用1、可以对室内外场景渲染前的材质贴图进行编辑和制作;2、可以对渲染后的图象进行印前的综合图象处理,丰富电脑效果图的画面,增强视觉效果和艺术表现力。 毛图效果: PS后的效果:二、Photoshop的操作界面: 1、界面的组成:(如图1.2.1所示)整个工作界面由七个部分组成:标题栏、菜单条、状态行、工具箱、工作面板、图象窗口,及对话框。标题栏菜单条工具箱图象窗口对话框工作面板状态行 图1.2.12、界面的形式:图1.2.1是标准屏幕模式,另外还有带菜单栏的全屏模式、全

6、屏模式。 切换方法:可以通过工具箱里面的显示模式按钮进行转换,或者通过快捷键 TAB 、 F 、 Shift +TAB 进行转换。带有菜单栏的全屏模式标准屏幕模式 全屏模式图1.2.2三、文件的新建:1、建立新文件,点 文件新建 ,出现的窗口是选择图像的大小,分别是横向宽度和纵向高度,后面的是单位,图像大小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的。(图1.3.1)2、如果我们做的图是在电脑上观看,那么,先要把单位设置为像素pixels,【像素】是电脑中专用的单位,它的含义是图像的最小组成部分,也可以叫做一个点。我们说的Windows的环境分辨率是640X480,意思就是说Windows的桌面由横向640个点和纵向

7、480个点组成。我们设置图像的大小一般不要超过640X480或800X600,即Windows的环境分辨率就足够了。因为如果图太大了,那么观看时需要缩小,图的细节就容易被隐含,如果图太小,那么观看时要放大,则清晰度不够。如果图像是要印刷的或打印,那么要把单位设置为厘米或英寸,再根据最后打印出来的图画需要的尺寸填写即可。我们这里设置为400X300个像素。这个resolution是解析度,有时也叫精度,它的单位是dpi,就是每英寸多少个点的缩写,如果图像是在电脑上观看的,那么这个值设为多少都行,对显示效果没有影响;如果是作为印刷或打印,那么一般要在300dpi以上。精度越高,图像的质量越好,但处

8、理度就越慢。我们设为默认值72。下面的 内容 一栏选择 白色 即可。单击OK,屏幕上出现一个白色的窗口,这就是画布。在Photoshop中允许一个图像的显示的最大比例范颜色模式文件背景围是1600 。图1.3.13、PS的颜色模式:根据记录的角度不同,使用了不同的色彩系统,这就是所谓的颜色模式。常用的颜色模式有“RGB颜色”模式、“CMYK颜色”模式和“LAB颜色”模式等。颜色模式使描述色彩有依据:在“RGB颜色”模式中,从R、G、B(红、绿、蓝)三个方面来描述某种可见的颜色;当然,考虑到印刷出版以油墨为主,也制定了CMYK的四色印刷模式;还有可以更好的表达所有颜色的“LAB颜色”模式。经常使

9、用的颜色模式有“RGB颜色”模式、“CMYK颜色”模式。(1)“RGB颜色”模式:RGB也称为光的三原色,它是由红色(R)、绿色(G)、蓝色(B)组成的。所有其他色彩均由这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当它们以最大强度混合时,就会形成白光。由于各种色光混合后的结果,会比原来单独的色光要亮。所以又称为加色混色。(2)“CMYK颜色”模式:它考虑的是印刷出版的油墨颜色,CMYK各代表青色(C)、洋红(M)、黄色(Y)、黑色(B),因此CMYK模式的图像有4个颜色通道。其实CMY是颜料的三原色,将这三种混合在一起会产生黑色但有杂色的斑点,为了使印刷品中的黑色为纯黑色,所以将黑色并入到印刷色中。这种混

10、色模式由于反复混色会造成颜色越来越暗,所以又称为减色混色。4、文件的背景:有三个选项。 (1)白色:以纯白色为底色(2)背景色:按预先设置好的“背景色”(表现为某个纯色块)为文件的底色(3)透明:新建文件的背景表现为灰白相间的形式,即使对象图像与背景图层为两个图层,合并后也只有对象图像本身的内容四、文件的打开和保存:1、打开文件:文件/ 打开 或 双击灰色窗口 或 从文件夹(文件的路径)中直接将图像文件拖拽进PS窗口中来。2、保存文件:* 直接保存原文件:文件/ 存储 或 Ctrl + S* 将原文件另存为时,需要注意保存图片的格式:(1)PS格式(*.PSD、*.PDD):PS的专用文件格式

11、,也是新建文件时默认的存储文件类型。这种文件格式能将调整图层等属性信息一起保存。(2)TIFF格式(*.TIF):一般应用于不同平台以及不同的应用软件上,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格式。在图像打印规格上受到广泛支持,它也可将调整图层等属性信息一起保存,色彩的还原质量相对较高,较常用于照片的保存和打印。(3)其他的格式还有:BMP格式(*.BMP)、JPG格式(*.JPG)、EPS格式(*.EPS)、TGA格式(*.TGA)等。五、 初识PS的基本工具(工具箱):几何形状的选框工具 选择并移动工具套索工具 魔棒工具 裁切工具 切片工具修复画笔工具 画笔工具仿制图章工具 历史记录画笔工具橡皮擦工具 渐变

12、工具/油漆桶工模糊/锐化/涂抹工具 减淡/加深/海绵工具路径选择工具 文字工具钢笔工具 几何形状绘制工具注释工具 吸管/颜色取样器/度量工具平移工具 缩放工具前/背景色更改工具标准/快速蒙版工具窗口控制工具 根据使用的用途和目的的不同,上述工具(常用)可大致分为5类:1、对象的选择: 几何形状的选框工具、 套索工具、 魔棒工具、 选择并移动工具、 吸管工具、 路径选择工具 2、视图的控制: 缩放工具、 平移工具、 裁切工具 3、绘制: 画笔工具、 油漆桶工具、 文字工具 4、修补: 仿制图章工具、 橡皮擦工具、 模糊工具、 涂抹工具 5、调整局部明暗度: 减淡工具、 加深工具、 渐变工具 重点

13、工具与基本操作技巧:第一大类:对象的选择1、几何形状的选框工具 (M)(1)使用选框工具 (矩形选框工具)的时候,按住Shift键可以划出正方形和正圆的选区;按住Alt键将从起始点为中心勾划选区。 (2)使用“重新选择”命令Ctrl+Shift+D来载入 / 恢复之前的选区。 (3)勾画选区的时候按住空格键可以移动正在勾画的选区。(4)按住Shift键可形成以鼠标落点为中心的正方形和正圆形的选区;按住Alt键可创建以鼠标落点为中心的任意矩形和椭圆型的选区。2、套索工具 (L) 利用套索工具可以选取任意形状的选区。用得较多的是多边形套索工具。 (1)在使用套索工具勾画选区的的时候,按Alt键可以

14、在套索工具和多边形套索工具间切换。(2)利用多边形套索工具选择时,双击可将起点与终点自动闭合,形成封闭选区。(3)利用多边形套索工具选择时,若按 Delete 键或 BackSpace 键,则可取消最近定义的边线。(4)在使用套索工具勾画选区的的时候看不到目标,无法继续建立选区,按住空格键,会切换为平移工具,在使用鼠标平移对象(5)套索工具较随意,常用于调整较大面积区域的亮度、对比度等。用法是:按住鼠标任意框选,结合“羽化”命令调整衰减范围,再调整亮度、对比度等;(6)磁性套索工具是根据色差进行选择,颜色相差越大的两个对象,其界限越易被选中,但误差也较大,因此较少被使用。磁性套索工具的用法结合

15、了套索工具和多边形套索工具:在按住鼠标读取颜色的同时,也可随时松开鼠标增加锚点。* 按住A l t键的同时单击工具箱的选择工具,就会切换不同的选择工具。3、魔棒工具 (W)此种选择方法是由颜色范围来选取区域。用魔棒工具选择区域时,可调整工具属性栏内的参数。(1)容差:用于设置颜色选取范围,其数值可以为0255。数值越小,选取的颜色越接近,既选取的范围越小。(2)消除锯齿:可以更改边缘象素,使选区的锯齿状边缘平滑。(3)连续的:表示选择连续选区;取消选择这一项,则分析整个图象,然后选取与单击颜色相近的全部选区。(4)用于整个图层:用于确定是否对当前显示的所有图层统一进行分析。注:以上三个工具都是

16、用来建立选择区域的,可结合起来使用。 选区的加选、减选、取消选区:选择区域时,有些选区不能一次完成,可以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选择。此时就需要用到选择工具属性栏中的选区运算,来增加或减少选区。 新选区 与选区交叉 添加选区 从选区中减去* 快捷键:(1)加选使用选择工具的同时,按住 Shift 键,可添加选区;(2)减选按住 Alt 键, 可从选区中减去;按住 Alt + Shift 键,可选择交集。(3)取消选区 Ctrl + D 选区的移动复制:(1)选择区域后,只要将鼠标指针移至选区,会出现箭头,然后单击并拖动鼠标即可(2)移动时按住Shift键,则只能将选区沿水平、垂直或45度的方向移

17、动(3)如果在移动时按住Ctrl键,则可移动选区内的图象(相当于移动工具)4、移动工具(V) (1)在使用其他工具时,按住Ctrl键,可转换到移动工具;(2)在移动的同时复制图象,可按住Alt 键;(3)如果要在不同图像文件之间复制,直接将选区中的图象移动到其他图象编辑窗口中即可;(4)按住Shift键同时按键盘上的箭头键 ,每次可移动10个象素的距离5、路径选择工具(A)【路径】:是PHOTOSHOP矢量设计功能的体现,以矢量为主要处理对象,而构成形状的轮廓。用于更加细腻的抠图(如毛发等)。路径是由直线、曲线、锚点组成的。6、吸管工具(I)可从原图像中吸取需要的颜色到“前景色”中,再配合绘图

18、工具(如画笔工具、渐变工具、文字工具等)绘制或编辑图像。* 当使用Photoshop的绘图工具时,按住alt键可暂时切换到吸管工具。教学作业: 练习课堂知识点,掌握工具箱重点工具的操作技巧。练习资料见server软件教学资料Photoshop教学PS练习资料第三十二节11教学时间:第五周(周四)下午教学内容:重点工具与基本操作技巧 重点工具与基本操作技巧:第二大类:视图的控制1、缩放工具(Z) (1)默认情况下为放大状态,按住Alt 键可切换为缩小状态。逐步放大: Ctrl +“ + ”,逐步缩小: Ctrl + “-” 放大 缩小(2)全屏幕显示:单击鼠标反键,选择“满画布显示”。(3)显示

19、图像实际大小:单击鼠标反键,选择“实际像素”。(4)窗口放大:方法同CAD,鼠标在窗口画矩形框,矩形框内的对象即刻最大化显示。2、平移(抓手)工具 (H) 工具箱中其他工具进行操作时,按住空格键即可自动切换为抓手工具进行平移,放开空格键后又恢复原工具继续操作。3、裁切工具(C)可从原图像中截取一部分,删除边框外的部分图像,原图像文件像素大小改变,分辨率不变。(1)将需要保留的部分大致框选出来,矩形框内部为保留对象,框外为删除对象(2)调整边框边界大小(3)按回车键确定第三大类:绘制工具4、画笔工具(B)画笔(笔触)大小、画笔硬度及样式 喷枪功能开关 (1)画笔工具参数栏: 可用于绘制灯带(灯槽

20、)等。 画笔工具的效果类似于毛笔,笔头的粗细(即笔触大小)可设置: 按键盘上的中括号 为加粗,鼠标显示为一个圆圈,此时圆圈变大; 为减细,圆圈变大。注意关闭键盘上的大小写 Caps Lock 键。 精确描绘,打开键盘上的大小写 Caps Lock 键,出现一个小的十字光标。 根据画笔的硬度和样式,可大概分为三种供选择:精确边缘的画笔、虚化边缘的画笔、花式样式的画笔(如落叶、杂草等甚至可自定义样式)。 不透明度:由1% 到100% ,数值越小越透明,露出底色越清晰。 流量:可理解为画笔的湿润程度、密度。由1% 到100% ,数值越小越稀疏越轻淡,数值越大笔触越浓密越干涩。 用画笔工具绘制直线:单

21、击鼠标点线段的第一个端点,按住Shift键,点线段的另一个端点。 画笔的颜色:由前景色决定。设置前景色的颜色:单击前景色色块进入拾色器 > 选择颜色(可通过输入数值或任意指定颜色)> > 直接使用画笔工具在原画布上绘制即可。(2)铅笔工具参数栏: 可用于绘制吊绳、钢丝等。基本参数及操作技巧同画笔工具。5、油漆桶工具(G)(1)可填充色块,也可填充图案。色块的颜色由前景色决定;图案可自定义。(2)可通过设置“不透明度”,控制填充的颜色或图案与底色的融合程度。(3)可通过“容差”值,把握一次性填充的范围。容差值越小,一次性填充的范围越小。(4)可多次重复性使用,直到将整个图像完全

22、填充。6、文字工具(T) 字体 字高 字形边缘 居 居 居 字的 变形(字号) 性状 左 中 右 颜色 文字(1)写字方法同CAD。在参数栏内设置好字体、字高、颜色等 > 在画布上单击鼠标 > 显示文字输入光标提示后输入文字内容 > 按其他工具按钮退出命令 或 单击参数栏右角的“”按钮退出命令。(2)文字的移动:使用移动工具移动文字即可,轻移(微调)文字位置可使用键盘上的 按键。(3)文字的修改:进入文字工具 > 将文字涂蓝 > 修改各参数或文字内容 > 按其他工具按钮退出命令 或 单击参数栏右角的“”按钮退出命令。第四大类:修补工具7、仿制图章工具(S)

23、常用于修复阴影锯齿、杂乱无章的局部图像,使之与周围环境融合自然,甚至擦除。(1)参数栏各参数功能及用法与画笔工具基本相同。(2)操作方法: 选择目标对象:按住Alt 键,鼠标变换成为靶心瞄准状态 > 在需要修复的对象区域附近选择一块较满意较完美的“皮肤”单击鼠标。注意画笔的笔触大小,尽可能地放大窗口,缩小笔触,以求精确。 修复对象:放开鼠标 > 涂刷需要修复的对象。注意观察刚才选取的目标此时变换成为“+”形状,它跟随鼠标的移动而移动,它所走过的路径内容就是现在修复的内容。 注意笔触大小的设置与调整,目标对象的选择(可多次重复以上步骤,以不断调整修复效果)。建议在对修复效果把握不足的

24、情况下,可降低“透明度”和“流量”。(3)与仿制图章工具属同类型(功能相似)的工具还有修复画笔工具 ,其操作步骤同上,后者的修复效果更加柔和,更适合于人像的处理。 8、橡皮擦工具(E)(1)参数栏各参数功能及用法与画笔工具基本相同。(2)通常用于多图层的状态下,通过降低“不透明度”和“流量”数值,擦除表面图层的内容,将该图层下的内容显示出来,达到一种相互融合的叠加效果9、模糊工具(R) 用于模糊局部对象,通过降低相邻像素的对比度,以达到弱化、虚化或修复的效果。 强度”即模糊的程度,数值由1% 到100% ,数值越小模糊程度越轻。10、涂抹工具(R) 常用于制作地毯的毛边。 (1)“强度”即涂抹

25、力量的程度,数值由1% 到100% ,数值越小涂抹的力度越小效果越不明显。(2)制作地毯毛边:通过画笔笔触大小的不断变换,从地毯边缘不规则地拉出粗细、长短、方向不同的毛边。第五大类:调整局部明暗度11、减淡工具(O) 常用于提亮配景的亮部,来制作配景对象的高光部位效果。(1)“爆光度”即减淡的强度,数值由1% 到100% ,数值越小减淡的力度越小效果越不明显。(2)减淡工具是通过吸取对象色相的纯度,增加白色来模拟爆光效果。12、加深工具(O) 常用于制作配景对象的暗部效果及加深阴影。(1)参数栏各参数功能及用法与减淡工具相同,但效果相反。(2)加深工具使用不当或大面积使用易显脏,因此要谨慎使用

26、,注意其爆光度的应用。13、渐变工具(G) 常用于模拟局部面积内光感由亮变暗的效果,也可用于制作灯带效果。编辑渐变:有前景到背景、前景到透明、透明条纹、透明彩虹等等。 渐变的样式:从左往右依次为线性、径向、角度、对称、菱形渐变(1)建立选区注:若不建立选区,则作用于整幅图像或整个图层。(2)按住鼠标划一直线 注: 默认状态下,起点暗,终点亮(可勾选“反向”,则起点亮,终点暗)。 需要水平方向的渐变效果,则划水平线;垂直方向则划铅垂线;斜向同理。 渐变的模式选项中,常用的有“线性减淡”、 “颜色减淡”等。 “不透明度” 数值由1% 到100% ,数值越小效果越不明显。数值太大,易造成爆光效果。教

27、学作业: 练习课堂知识点,掌握工具箱重点工具的操作技巧。练习资料见server软件教学资料Photoshop教学PS练习资料第三十三节15教学时间:第五周(周五)上午教学内容:菜单栏常用及重点命令(一)一、“编辑”菜单栏下常用命令:(1)还原: 还原状态更改【Ctrl + Z】:返回上一步 向前【Shift + Ctrl + Z】:撤消返回步数 返回【Art + Ctrl + Z】:连续返回前N步(2)拷贝、粘贴: 合并拷贝【Shift + Ctrl + C】:拷贝的同时合并图层 粘贴入【Shift + Ctrl + V】:将拷贝的图像粘贴进选区内,并自成一体(3)填充、描边: 填充【Shif

28、t + F5】:效果近似油漆桶工具,区别在于填充可将色块一次性将选区铺满。多采用“前景色”设置的颜色。 描边:(4)自由变换【Ctrl + T】:包括10种变换形式。 * 常用于调整配景的大小、透视关系、方向性等。* 操作技巧:选择对象(建立选区) >【 Ctrl + T】 > 反键 > 根据需要选择一种变换形式 > 拉扯夹点进行变形 > 回车确定。 * 等比缩放:在缩放模式下,按住【Shift】拉动斜角夹点。(5)预先设置: 预设管理器:可通过多方搜集整理画笔(*.abr)、填充(*.grd)等样式文件,保存进PS程序的“预置”文件夹内,然后“载入”进来,应用于

29、工具,以增加更加丰富多变的特效,见下图: 预置 / 常规:常用于设置历史记录的记忆步数(默认状态下,历史记录状态为20步)。 注:设置的步数越多,文件越大,运行越慢。 关于历史记录:(默认状态下的快捷键为F9) (1)用于自动记录每一步操作,默认状态下仅记录20步,可通过设置设定记忆的步数(见“预置 / 常规”相关内容)。 (2)可任意撤消之前的操作,而不需要一步一步地返回。* 使用技巧:可随意回到任意记录在案的某一步(单击该命令名称,使其变蓝) > 继续修改图像 (此时,变蓝的命令下方所有的记录步骤即刻消失,由最新的操作所代替) (3)可随时回到源文件图像的初始状态,便于与修改后的效果

30、进行比较。* 使用技巧:鼠标单击历史记录选项卡的第一行,即回到初始状态 > 切换回最后一行,即回到目前修改的效果。(4)可随时记录某一步的效果,生成快照。* 使用技巧:单击按钮,即将修改后的当前图像生成快照。 从当前状态创建新文档 创建新快照 (5)可在修改过程中,将修改到一定阶段(效果)的图像创建一份新文档。 * 使用技巧:单击按钮,即将修改后的当前图像生成新文件(可供保存)。二、“图像”菜单栏下常用命令: *“ 图像 / 调整”舒展栏重要命令:(1)调整选区整体明暗对比度: 色阶【Ctrl + L】:见右图调整明暗对比度,具备较多的控制功能,可单独调整亮部或暗部。效果较自然,过度柔和

31、。 自动色阶、自动对比度:电脑根据图像自动调整。 曲线【Ctrl + M】:见右图与色阶的功能大致相同,比较灵活方便。可通过添加锚点分别控制图像(选区)各区域的明暗程度。 * 锚点在曲线上的位置直接控制图像(选区)的明暗关系,偏向左上方为提亮,偏向右下方为压暗。 亮度与对比度:【亮度】:是颜色的相对明暗程度,通常用0%(黑)-100%;(白)来度量。命令可对图像(选区)整体提亮,无法单独调整细节,因此常用来提高整体对比度,通过改变色相的纯度和明度,来拉开明暗的对比。(见下图)(2)调整色调: 色彩平衡【Ctrl + B】:通过添加颜色可直观地对图像的暗部、中间调、高光部分的颜色倾向进行调节。(

32、见右图)* 暖色调:+ 黄 + 红(或 + 洋红);冷色调:+ 青 + 蓝; 色相与饱和度【Ctrl + U】:【饱和度】:指颜色的强度或纯度,表示色相中灰色成分所占的比例,用0%-100%(纯色)来表示。常用于改变局部(某个对象或选区)的色相;降低对象(或选区)的色彩明度、饱和度;可以编辑整幅图像或整个选区,也可以仅对图像中的某一种颜色进行编辑。 去色【Shift + Ctrl + U】:常用于制作黑白特效(黑白照片)。 变化:通过十分直观的方式选择某一种或多种色彩叠加来改变图像的色调,也可整体调整明暗度。但因其色彩效果过于浓重且较单一,因此不常用于室内效果图的后期处理。 * “图像”栏下其

33、他常用命令:(1)图像大小:常用于改变像素大小来,压缩图像文件, (2)旋转画布:更常用于人物照片方向的调整,通常是将大图另存为一张小图作为打印度 改变后不影响图像的大小等,可调毛图或缩略图用。见下图: 调整的选项,见下图: 教学作业: 练习课堂知识点,掌握工具箱重点工具的操作技巧。练习资料见server软件教学资料Photoshop教学PS练习资料第三十四节18教学时间:第五周(周五)下午教学内容:菜单栏常用及重点命令(二)一、“图层”命令栏下常用命令【F7】:(1) 图层的特性:是用来管理图像文件的对象的,图层间是相互叠加的关系,越位于图层面板下端的越被叠放在图像的底层,被其他图层所覆盖,

34、位于图层面板最上端的图层即是当前窗口所看到的最面上的图像内容。(2)图层的解锁:一份原始的图像文件被打开后,通常状况下是被锁定的,如图所示: 要对该图像进行编辑,必须先解锁:双击该锁定图层(可为解锁后的新图层重新命名)。(3)图层的产生:一般情况下,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即可产生图层: 使用移动工具将A图像拖拽入B图像文件窗口中,则B图像即产生了以A图像名称命名的图层。 在本文件内新建图层:鼠标单击面板底部的“创建新的图层”按钮 。注:如果图像是索引颜色模式,则图层面板的“创建新图层”的按钮是灰色不可选状态,无法创建新图层。 在本文件内复制图层:用鼠标将要复制的图层拖拽到面板底部的“创建新的图层”按

35、钮。 在本文件源图层中建立某个选区,复制【Ctrl + C】后粘贴【Ctrl + V】,即新建一个仅包含该选区图像的图层。删除图层:将要删除的图层拖拽到面板底部的“删除图层”按钮 。 使用文字工具在图像上添加文字。 (4)图层的排列:将对象图层的上下顺序加以排列,来改变图像的叠加效果。* 操作技巧:按住对象图层,将其向上或向下拖拽至所需位置;也可以使用快捷键命令,如右图所示:(5)快速查询: 根据图层查询选择图像:按住Ctrl键,鼠标单击对象图层,即在画布中自动显示那个图层的对象,并同时建立了选区; 根据图像查询图层:使用移动工具,反键,出现一列图层名称,选择最顶端的图层,即可在图层面板上显示

36、该图层(涂蓝)。 (6)图层的合并:即按某种组合方式,将多个对象图层合为一体,便于共同编辑。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方式:向下合并:将当前所选择(涂蓝)的图层与位于其下方的那一个图层进行合并。 合并可见层:将图层面板左侧的“眼睛” (指示图层可观性开关,可设置是否显示图层内容)被打开的所有图层进行合并。 拼合图层:将所有图层一起合并。 合并链接图层:将事先链接 在一起的图层进行合并。(“链接”即将多个内容相关的图层互相进行捆绑加以编辑如移动等操作,但仍然可以通过解锁解开它们之间的联系。)(7)图层的合成特效: 设置图层的混合模式:叠加的图层之间可以通过改变“图层的混合模式”来追求特殊的效果。* 按Sh

37、ift+“+”键( 向前 )和Shift+“”键( 向后 )可在各种模式间切换。Alt+Shift+“某一字符”可快速切换合成模式,共包括: 正常(N)、溶解(D)、正片叠底(M)、屏幕(S)、叠加(O)、柔光(F)、强光(H)、颜色减淡(D)、颜色加深 (B)、变暗 (K)、变亮 (G)、差值(E)、排除(X)、色相(U)、饱和度(T)、颜色(C)、亮度(Y)、背后(Q)、阈值(L)、清除(R)、暗调(W)、中间调(V)、高光(Z) 设置图层的总体不透明度:叠加的图层间可以通过降低覆盖在上面一层的图层的整体透明度来达到两者相互的有机融合。由1100%,数值越小,该图层图像越透明,其底层图像越

38、明显。* 在使用移动工具的前提下,按键盘上的阿拉伯数字“1 0”即可快速设置该数值,如要设置该图层的整体透明度为30%时,按“3”,设置为34%时,快速连按“3”和“4”,恢复100%时,连按“1”“0”“0”。(8)图层的样式:常用于增加对象图层图像的某些特殊效果,如投影、外发光、斜面和浮雕、描边等 原图层图像 增加图层样式后的图像 图层样式在图层面板上的显示 * 操作技巧:鼠标双击要制做特殊样式的对象图层(已解锁状态下),或单击“添加图层样式”按钮,即出现“图层样式”的浮动面板。二、“选择”菜单栏下重点命令: (1)全选【Ctrl + A】 * 图层未被合并前,全选即选择了当前图层的所有图

39、像内容。(2)取消选择/ 区【Ctrl + D】(3)反选【Shift + Ctrl + I】(4)羽化【Art + Ctrl + D】:用于制作选区边缘的衰减效果。在运行其他编辑命令(如曲线、色彩平衡、删除等操作)前,设置“羽化半径”,可使上述操作结果呈现由强变弱的过渡过程。* “羽化半径”由0.2250,数值越小,羽化效果越小,衰减越不明显,但这要视选区的大小决定。现举例如下: 原图:未羽化,运行“曲线”命令提亮选区后效果: 羽化30像素半径,运行“曲线”命令提亮选区后效果:选区被提亮后,选区边缘明暗对比过于生硬; 选区被提亮后,几乎看不到明暗对比的分界线,过渡十分自然。 (5)修改:用来

40、编辑已经做好的选择范围,它提供了扩边(边界)、平滑、扩展、收缩4个功能。(6)载入选区:常用于利用Alpha通道建立选区。三、“滤镜”菜单栏下命令:内置的滤镜分为 14 个子菜单。(此外,任何已安装的第三方滤镜都将出现在“滤镜”菜单的底部。) (1)“像素化”滤镜通过使单元格中颜色值相近的像素结成块来清晰地定义一个选区。(2)“扭曲”滤镜将图像进行几何扭曲,创建三维或其它整形效果。注意,这些滤镜可能占用大量内存。(3)“杂色”滤镜 添加或移去杂色或具有随机分布色阶的像素。这有助于将选区混合到周围的像素中。“杂色”滤镜可创建与众不同的纹理或移去图像中有问题的区域,如灰尘和划痕。可以使用“添加杂色

41、”滤镜减少羽化选区或渐变填充中的条纹,或使经过重大修饰的区域看上去更真实。(4)“模糊”滤镜 柔化选区或图像。“模糊”滤镜对于修饰非常有用。它们通过平衡图像中已定义的线条和遮蔽区域的清晰边缘旁边的像素,使变化显得柔和。(注:若要将“模糊”滤镜应用于图层边缘,确保在“图层”调板中取消选择“保留透明区域”选项。)(5)“渲染”滤镜在图像中创建 3D 形状、云彩图案、折射图案和模拟光反射。也可在 3D 空间中操纵对象,创建 3D 对象(立方体、球面和圆柱),并从灰度文件创建纹理填充以产生类似 3D 的光照效果。* 使用“云彩”滤镜时,在按住 Alt 键 (Windows) 或 Option 键 (M

42、ac OS) 的同时选取“滤镜” > “渲染” > “云彩”,将生成更明显的云彩图案。(6)“画笔描边”滤镜与“艺术效果”滤镜一样,“画笔描边”滤镜使用不同的画笔和油墨描边效果创造出绘画效果的外观。有些滤镜向图像添加颗粒、绘画、杂色、边缘细节或纹理,以获得点状化效果。(7)“素描”滤镜将纹理添加到图像中,常用于制作 3D 效果。这些滤镜还适用于创建美术或手绘外观。许多“素描”滤镜在重绘图像时使用前景色和背景色。* 为了获得更逼真的效果,可以在应用滤镜之前将前景色改为常用的一种“炭精笔”色(黑色、深褐色和血红色)。(8)“纹理”滤镜使图像表面具有深度感或物质感,或添加一种器质外观。(

43、请参阅使用纹理与玻璃表面控制。)(9)“艺术效果”滤镜从“艺术效果”子菜单中选取一个滤镜,为美术或商业项目制作绘画效果或特殊效果。例如,使用“木刻”滤镜进行拼帖或文字处理。这些滤镜模仿自然或传统介质效果。 (10)“视频”滤镜包含“NTSC(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颜色”滤镜(它将色域限制在电视重现时可接收的色域内)和“逐行”滤镜(它使从视频上捕捉到的活动图像变得柔和)。(11)“锐化”滤镜通过增加相邻像素的对比度,聚焦模糊的图像。这类滤镜包括“锐化边缘”(Photoshop) 和“USM 锐化”滤镜,它们查找并锐化发生显著颜色变化的区域(例如边缘)。“USM 锐化”滤镜常用于高端色彩校正。(

44、12)“风格化”滤镜通过置换像素与查找并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在选区中生成绘制效果或印象派效果。使用对边缘进行高光处理的滤镜(例如“查找边缘”和“描绘等高线”(Photoshop))之后,可以应用“反相”命令,用彩色线条勾画彩色图像的边缘或用白色线条勾画灰度图像的边缘。(请参阅使用“反相”命令。)(13)“其它”滤镜允许创建您自己的滤镜,使用滤镜修改蒙版,使选区在图像中发生位移,以及进行快速颜色调整。(14)Digimarc 滤镜将数字水印嵌入图像以存储版权信息。* 注:重复上一次的滤镜操作:【Ctrl + F】 重点滤镜命令:(1)“模糊”滤镜: 高斯模糊:可调整图像柔和度与真实感,着重用于模拟

45、高光部光晕效果。 * “半径”即模糊的程度,由0.1 250,数值越小模糊效果越不明显;“-”“+”是图像预览的显示精度,其中100%是以实际像素的大小显示。 动感模糊: 用于模拟运动中物体的动态情境。* “角度”指模糊的运动方向;“距离”可以理解为模糊的程度,由1 999,数值数值越小模糊效果越不明显;“-”“+”是图像预览的显示精度,其中100%是以实际像素的大小显示。(2)“锐化”滤镜: USM锐化:可使材质纹理的脉络更加突出更显分明,从而提高图像整体清晰度。* “数量” 即纹理锐化的程度,由1 500,数值越小锐化效果越不明显;“半径”调整的是图像明暗对比的锐化程度,由0.1 250,

46、数值越小明暗对比的锐化效果越不明显;“阀值”是控制上述两项最终效果的程度的开关,由0 255,数值越小锐化的最终效果越明显;“-”“+”是图像预览的显示精度,其中100%是以实际像素的大小显示。 锐化:常用于小图的打印中,可使图像更显紧凑精致。(3)“渲染”滤镜: 镜头光晕:用于模拟高光反射的类似 3D 的光照效果的特效,加强画面冲击力和真实感。 * “光晕中心”指定光晕在图像的具体位置;“亮度”即光晕的光照强度,由10 300,数值越小光照强度越弱效果越不明显。“镜头类型”指光照成型的模式。见下图:镜头光晕前: 镜头光晕后: 教学作业:练习课堂知识点,掌握工具箱重点工具的操作技巧。练习资料见

47、server软件教学资料Photoshop教学PS练习资料第三十六节25教学时间:第六周(周一)上午教学内容: 效果图后期处理的小技巧1、修改图章工具的应用 2、阴影锯齿的修饰 3、灯带的绘制 4、添加配景 5、倒影的制作 6、投影的制作一、修改图章工具的应用:* 任务:掩盖图中所示红圈内的阴影锯齿。* 使用工具:修改图章工具 注意工具的操作步骤: 1、目标对象的选择,可反复选择目标对象,尽可能地寻找最接近修复对象的目标对象; 2、在修复锯齿时,同时要密切注意目标对象走过的路径;3、笔触透明度及流量的把握,力求修复的效果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二、阴影锯齿的修饰: * 任务:掩盖图中所示红线内的阴影锯齿。* 使用工具和命令:多边形套索工具、图层的复制与粘贴、自由变换、曲线、橡皮擦工具等。* 步骤:1、建立选区:围绕锯齿的大致轮廓,使用套索工具勾勒(注意选区范围略大于锯齿范围) ;2、选择替代“皮肤”:将选区移到附近的目标替换范围(“好皮肤”)内(注意是在启用套索工具的状态下,不要使用移动工具) ;3、制造新“皮肤”:【Ctrl + C 】 > 【 Ctrl + V 】,此时已复制出类似锯齿形状的一块“好皮肤”的图层;4、替换“皮肤”:使用移动工具,将该图层图像移至锯齿处;5、变形:使用自由变换工具,适当加以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