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提升练10《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详解)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提升练10《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详解)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提升练10《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详解)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提升练10《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详解)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提升练10《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测试提升练(十)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计50分)1.(四川凉山调研)以下是1933年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表,此表最能说明当时()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工业下降46.2%40.6%28.4%16.5%8.4%1/3外贸缩减70%69.1%50%60%50%2/3失业人数1 700万600万近300万85万300万3 000万A.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 B.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C.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D.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解析材料数据德国相对其他国家在工业、外贸和失业人数三个方面都不是最大的,由此不能说明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故A项错误;材料仅呈现六个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不能由此说明

2、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1933年的情况,不能说明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故C项错误;据材料六个主要国家在工业、外贸和失业人数的数据可知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故D项正确。答案D2.(福建泉州质检)1932年末,胡佛的最后一次竞选演说:“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行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们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这一论断()A.客观地评价新政的负面影响B.与新政实施情况完全相符C.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主张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解析新政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

3、深刻改造,与材料中“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不符,故A项错误;新政没有导致材料中“使它也成为人们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故B项错误;材料中“胡佛的竞选演说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表明站在罗斯福的竞争者立场上反对,故C项正确;胡佛主张自由主义,与材料中“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表明反对新政,故D项错误。答案C3.(辽宁大连模拟)在研究罗斯福新政过程中有人提炼出“新政施力的三条主线”,其中“_”可填()(1)经济基础产业的重新组织和重新推进如:_(2)恢复美国在世界市场有利地位的政策如:放弃金本位,提高美国商品国际竞争力(3)寻求新的社会妥协,是新政精华所在如:颁布公平劳动标准法,改善劳资关系

4、A.通过了专利法,确保发明人正当权利B.推行工业国有化,加大政府监管力度C.颁布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大企业发展解析专利法不符合材料定义,故A项错误;工业国有化不符合材料定义,故B项错误;农业调整法符合材料定义要求,故C项正确;现代企业制度不符合材料定义,故D项错误。答案C4.(广东佛山、揭阳联考)美国总统肯尼迪指出:“罗斯福新政就像一幢有好多房间的大厦,随时准备欢迎到访的客人,让他们能在这里找到安全感。”材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A.在理论上弥补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缺陷B.在理论上否定了自由放任的经济运行模式C.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克服经济危机的方法D.为资本主义

5、社会的经济运转提供了成功经验解析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故D项正确。答案D5.(湖北黄石调研)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从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由此可知()A.罗斯福新政具有社会主义色彩B.社会环境得到改善,利于国家长远发展C.资本家的自由生产受到限制D.美国以总统为中心的现代总统制建立解析罗斯福新政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没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以工代赈,修建了许多

6、公共工程改善了社会环境,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故B项正确;资本家的自由生产受到限制,与材料中以工代赈,修建公共工程不符,故C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标志着以总统为中心的现代总统制建立,故D项错误。答案B6.(湖北武汉考试)1934年底,罗斯福指出:“我们以往建立起来的惯常社会秩序,不能应付我们现今不得不面对的危机与问题。又一次仅仅为了生存下去,要求我们创建新秩序。”为此,罗斯福政府()A.帮助银行恢复信用 B.开始实施直接救济C.给农场主低息贷款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解析1933年罗斯福上台首先着手恢复银行信用问题,故A项错误;直接救济非材料“要求我们创建新秩序”的新秩序,故B项错误;给农场主

7、低息贷款并非新秩序,故C项错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1934年罗斯福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故D项正确。答案D7.(河北名校模拟)有学者说,罗斯福新政“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有管制的资本主义”。该学者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A.放弃了资本主义自由体制B.开创了国家干顶经济的先河C.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D.是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结果答案C8.(河北石家庄调研)“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无法穷尽的一个话题。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的青睐主要在于()A.捍卫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B.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模

8、式C.顺应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要求D.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采用了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使美国经济由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但并非是罗斯福获得历史青睐的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故C项正确;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并非是罗斯福获得历史青睐的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C9.(湖南永州调研)列宁在致全俄粮食工作会议主席团的信中说:“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它向你们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不

9、完成这些任务,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工农政权,也不能完成当前迫切的经济建设任务。”列宁旨在()A.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B.重申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C.批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激进主张D.说明政权需要工农兵支持解析“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反映出国内战争时期,需要集中有限的资源保障前线战争的胜利,因此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属于其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没有批判利用其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政权需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济支持,故D项错误。答案A10.(广东揭阳模拟)列宁指出:“

10、学会了解商业关系和经商是我们的责任。商业问题成了党的一个实际问题,成了经济建设的一个实际问题。”列宁讲这番话的背景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实施B.推行国家工业化计划C.推行新经济政策D.改革苏联经济模式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放弃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实行完全的公有制和取消自由贸易等,其不需要考虑材料中的商业问题,故A项错误;推行国家的工业化计划是在斯大林时期,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为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与材料中的商业关系相吻合,故C项正确;改革斯大林模式是在二战后苏联进行经济改革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1.(山东滨州诊断)1925年,苏联工业中非社会主义成分占

11、26.7%,批发商业中占12.1%,零售商业中占44.1%。据估计,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连同他们的家属在1926年大约有230万人,仅占全国居民的1.6%。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苏联()A.全面恢复资本主义私有制B.取消了新经济政策C.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D.存在多种经济成分解析新经济政策只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并不是全面恢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材料中的“苏联工业中非社会主义成分占26.7%,批发商业中占12.1%,零售商业中占44.1%”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故A项错误;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是1928年被取消的,故B项错误;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与材料中“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连同他们的家属在1926

12、年大约有230万人,仅占全国居民的1.6%”不符,故C项错误;存在多种经济成分,与材料“苏联工业中非社会主义成分占26.7%,批发商业中占12.1%,零售商业中占44.1%”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12.(甘肃模拟)全球通史中称:“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这表明列宁实行该政策的最终目的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 B.恢复社会经济C.缓和工农矛盾 D.发展马克思主义解析题干中“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说明其目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故A项正确;题干强调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而不是恢复社会经济,故B项错误;题干

13、中并未提到工农矛盾,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发展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答案A13.(甘肃兰州调研)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A.都主张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B.都注重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C.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都注重从实际出发调整生产关系解析罗斯福新政主张维持资本主义私有制,故A项错误;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不是根本相同点,故B项错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利用了市场和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罗斯福新政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本质上都是实

14、事求是的变革生产关系,故D项正确。答案D14.(湖北宜昌模拟)苏联领导人指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这一思想()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B.成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C.主张建立推广市场经济体制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解析材料强调发挥商业在经济中的作用,属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探索,计划经济体制还未建立,故A项错误;大工业的基础地位成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但材料中思想突破体现在,通过商业建立农业与大工业的经济联系,故B项错误;此时的苏俄(联)没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部分发展商品经济,奠定向社

15、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基础,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故D项正确。答案D15.(广东七校联考)19331934年苏联粮食产区的小麦交售价格是每公斤3.29.4戈比,而每公斤面粉的零售价格是3560戈比。这反映了当时苏联()A.抵制欧美国家农产品倾销B.实施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C.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D.城乡间经济交流频繁解析材料中提及仅仅是苏联国内的农产品收购和面粉的零售价格,这与“抵制欧美国家农产品倾销”没有任何联系,故A项错误;苏联的工业化的特点是“重工业优先”、“重工轻农”和“牺牲农业保障工业”,这些都可以从材料中得到体现,为了积累工业资金而极大牺牲农民利益,故B项正确;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16、最终确立于1936年,故C项错误;“城乡间经济交流频繁”,不符合当时苏联的实际状况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国内经济交流处于一种异常不活跃的状态,故D项错误。答案B16.(辽宁沈阳质检)1918年到1964年间苏俄(联)联结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措施经历了“军事动员商品市场行政计划物质利益”的演变过程,这里“行政计划”阶段农业方面的措施是()A.实行余粮征集制 B.征收固定粮食税C.掀起农业集体化 D.下放经营自主权解析实行余粮征集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符合材料的“军事动员”,故A项错误;征收粮食税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符合材料中“商品市场”发展阶段,故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的,

17、“属于行政计划”,故C项正确;下放经营自主权很显然不符合行政计划,故D项错误。答案C17.(陕西西安模拟)有学者在评论苏联某五年计划时,称它是“斯大林时代以来最成功的一个五年计划”,“尽管犹豫不决和保守主义不允许改革者的计划得以彻底地实施”,“但新办法开始在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实行,并波及运输业和其他一些国民经济部门”。实施这个五年计划的领导人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斯大林时代以来最成功的一个五年计划”,说明斯大林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于农业,故B项错误;“新办法开始在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实行,并波及运输业和其他一些国民经济部门”,

18、可见改革侧重于工业,运用了新经济体制,是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故C项正确;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对苏联进行全面改革,效果难以说是“最成功”,故D项错误。答案C18.(广东珠海摸底)苏联工业利润总额从1965年的225亿卢布提高到1970年的560亿卢布;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由19611965年间的6.1%增加到19661970年间的7.7%。这一现象的出现()A.使苏联打开了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B.使企业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促进了工业的发展C.使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D.有利于苏联改变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解析材料内容强调60年代后期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成效

19、,使苏联打开了改革的闸门的是赫鲁晓夫改革,故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才使企业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故B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改革主要内容,大力发展重工业,使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故C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加剧了苏联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故D项错误。答案C19.(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有一则笑话讲道: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为了使火车继续前进,四位领导人分别下达了命令。该笑话调侃了前苏联几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措施。其中调侃戈尔巴乔夫改革措施的是()A.“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B.“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C.“给

20、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D.“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解析“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调侃赫鲁晓夫改革措施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小修小补,故A项错误;“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调侃戈尔巴乔夫改革措施导致苏联走向解体,故B项正确;“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调侃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中的体制,故C项错误;“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调侃列宁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D项错误。答案B20.(辽宁大连调研)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苏联正在顺利地解决在按人口平

21、均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的任务。1966年,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三大上指出:苏联正在循序渐进地解决这一任务,并同样坚信苏联将会赶超美国。这反映了当时苏联()A.否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B.坚持以农业改革为重点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基本沿袭了斯大林模式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改革并未否定体制改革,故A项错误;B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故C项错误;从材料“苏联正在顺利地解决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的任务”、“苏联正在循序渐进的解决这一任务,并同样坚信苏联将会赶超美国”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赫鲁晓夫改革还是勃列日涅夫改革,都基本沿袭了斯大林模

22、式,故D项正确。答案D21.(晋冀豫三省联考)戈尔巴乔夫曾指出:“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在戈尔巴乔夫看来,斯大林模式()A.未能推动苏联农业的发展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之上C.使苏联短期内实现工业化D.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到苏联农业发展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表明工业的发展是靠牺牲农业,故B项正确;苏联短期内实现工业化,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答案B22.(广东四

23、校期末)斯大林模式虽然在表面上创建起高纯度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但其指令性和国家所有制性质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设想有着内在的差异。这说明斯大林模式()A.完全违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是对马克思主义改造的结果C.是科学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不完整的运用D.有利于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解析“完全”用法太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与马克思主义存在差异,它不是对马克思主义改造的结果,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虽然与马克思主义存在差异,但依然属于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误之处,是由俄国国情所决定的,故C项正确;斯大林模式在苏联运用了,不是理论,没必要从理论

24、变为现实。故D项错误。答案C23.(东北三省四市模拟)1969年尼克松总统在全国电视讲话中提出:“在权力从人民和各州流向华盛顿达三分之一世纪之后,让权力、资金、责任从华盛顿流向各州和人民,实行新联邦主义的时候到了。”新联邦主义旨在()A.实现地方自治,维护民主B.树立政府威信,增强影响C.减少政府干预,扭转困境D.缓解社会危机,打击左派解析美国联邦制度下地方有自主权,但不属于自治,故A项错误;树立政府威信与材料“让权力、资金、责任从华盛顿流向各州和人民”不符,故B项错误;从1969年和“让权力、资金、责任从华盛顿流向各州和人民”可知,新联邦主义是在经济危机下减少政府干预,扭转困境,故C项正确;

25、打击左派与材料“让权力、资金、责任从华盛顿流向各州和人民”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24.(山东临沂模拟)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曾有媒体以“新保守主义”来形容她,认为她在位期间(19791990年)一连串的改革行动是要将英国带回到亚当斯密时代。下列措施中最有可能是其实施的是()A.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与征税B.重要产业收归国营C.使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D.扩大失业救济范围解析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与征税体现了英国减少对经济的行政干预力度,增大市场自由竞争活力,与亚当斯密倡导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相适应,故A项正确;重要产业收归国营是资本主义国家行政干预加大的体现,与亚当斯密倡导的经济原则不符合

26、,故B项错误;使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是凯恩斯主义的经济调控原则,故C项错误;扩大失业救济范围是凯恩斯主义的经济调控原则,故D项错误。答案A25.(2015安徽六校联考)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A.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B.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C.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进行的D.A理论在1970年后复苏的重要原因是“滞胀”解析根据图像判断,A理论是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故A项错误;根据图像判断,B理论是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它反对自由放任,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在1932年罗斯福上台之后就开始

27、了,图上所示B理论的起止时间是1936年,故C项错误;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国家干预政策失效,于是自由主义又被拿来指导国家政策,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2分,共计50分)26.(甘肃兰州质检)(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承担;救济重点在照顾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他说:“联邦政府一干预,这种保险或干预,应会一成不变地堕落为仅仅的布施。”“对我们国家的理想和精神来说,自愿自觉的行动总比国库里拨出款来要强上千倍。”材料二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

28、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都有“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材料三1933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是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胡佛和罗斯福对社会救济的主张有何不同?(8分)(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指出,为

29、提供“工作”和“救济”,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反映出国家干预的哪些手段?(7分)(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举措。(5分)解析第(1)问,从救助责任的承担者和救济对象两个角度作答。第(2)问,“措施”可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作答;“手段”可从立法、行政、财政等角度作答。第(3)问,可从积极(主要方面)与消极两方面作答。答案(1)不同责任承担者: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社区和私人慈善团体而不是联邦政府来承担;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负有社会救济的主要责任。救济对象:胡佛认为救济的重点应是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罗斯福认为救济应面向所有人,尤其是弱

30、势群体。(2)措施:直接救济:举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手段:出台法令,建立委员会和管理局,增加国家财政支出。(3)减轻了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痛苦;缓解了失业压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或有助于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造成了美国连年的财政赤字。27.(广西桂林、北海、崇左调研)(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不仅达到了战前的最高点,而且超过了1949年产量的77.5%。该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建设694个工业项目,其中的156个工厂将在苏联援助下修建。在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

31、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1956年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虽然增长步伐在1957年慢了下来,但根据“1952年的固定物价”,第一个五年计划仍超额完成了原有目标的17%。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190.3亿千瓦各项产量均比原有指标增长了25%。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农业方面,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农场用多出50%的

32、土地耕种,用多出10倍的人力劳动,但其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数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开始实施五年计划的相似历史背景,并指出两国实施

33、计划过程中各自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完成“一五”、苏联完成“二五”计划的不同影响。(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当时两国国内的工业、农业发展状况,政权需要巩固的史实、面临的严峻的国际形势等角度分析作答;第二小问,中国实行的“一五”计划是在苏联援助下,“一化三改”指的是发展生产力和改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且中国吸取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教训,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并注意协调发展的措施;苏联的特点根据材料二中“苏联经济并且质量低劣”说明片面发展重工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他们生产效率低下。第(2)问,中国的影响:据材料一中“1956年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

34、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说明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所学我国的三大改造于1956年底基本完成,我国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苏联的影响:根据材料二中“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可以得出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结合所学可知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同时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源。答案(1)背景:国民经济已经得到一定程度恢复;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都得到巩固;都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中国特点:生产关系改造与工业化建设同步进行;得到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特点:过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效率低下。(2)中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实现了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