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下文言文复习 一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 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 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 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二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
2、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 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 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 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 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 高,安定心神仔细细观察,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蚂蚁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 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
3、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 )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 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三课下注释 1节选自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2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3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4项:颈,脖颈。 5强:通“ 僵” ,僵硬的意思。6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7徐:慢慢地。 8唳:鸟鸣。 9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10 果:果真
4、。 11林:树林 12 兴:兴趣。 13 方:正 14驱:赶、驱逐。四成语今译:明察秋毫 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后形容人洞察事理。怡然自得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称快 高兴的连声叫好,形容内心十分快意。庞然大物 体积极大的东西。夏蚊成雷 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样,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五问答题:1怎样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答: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善于细致观察。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有强烈的 好奇心,有一颗童心。2作者围绕“ 物外之趣” 写了哪几件事?答:观蚊成鹤神游山林观二虫斗,鞭驱虾蟆。3推测作者将癞虾蟆“ 驱之别院” 的目的。答: 可能是打报不平,同情弱者
5、,为“ 二虫” 复仇;但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破坏了自己的 审美情趣。4作者获得“ 物外之趣” 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答: 基础:细致的观察。关键: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5你的童年也一定有“ 物外之趣” 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答: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 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 过家家” 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6“ 余时有物外之趣” 的原因是什么?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7文章开篇用“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 外之趣” 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 / 引起下文。8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9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答: 词语:“ 怡然称快” 、“ 怡然自得” 、“ 神游” 、“ 呀然” 等。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 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10. 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答: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习惯:见藐
7、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收获:时有物外之趣。论语十则 一原文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泰伯)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二译文1.孔子说:“ 学习了 (知识 ),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 )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 (到这里 )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4.孔子说:“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
9、不读书,就有 (陷入邪说的)危险。”5.孔子说:“ 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就是聪明智慧。”6.孔子说:“ 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7.孔子说:“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 )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 (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10. 子贡问道:“ 有没有一句可
10、以终身奉行的话 ?” 孔子说:“ 那大概是恕 (道)吧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三课下注释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2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3时习:时常地复习。4说:“ 悦” 的古字,愉快。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7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 9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10 信:真诚,诚实。 11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13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4殆
11、:有害。 15 女:同“ 汝” ,人称代词,你。16 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 智”,聪明。17 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 希望能和他看齐。 18弘毅:刚强,勇毅。19凋:凋谢。20 其恕乎:大概就是“ 恕” 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四问答题知识点 1. 第一则:(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答: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 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答: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
12、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 一定是愉快的。(3)“ 有朋自远方来” ,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答: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 分快乐的事情。(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答:胸怀宽广,为人大度。2. 第二则:从曾子“ 三省” 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答: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 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3. 第三则:(1)“ 温故” 和“ 知新” 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答: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
13、性。孔子说: “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 可以为师” 。所以,关键是要“ 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2)“ 温故知新” 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答: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4. 第四则:(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答: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答: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 悟知识的精髓。5第五则:(1)孔子教育
14、仲由(子路)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答: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2)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答:首先,谦虚是一种美德。,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其次,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6. 第六则、第七则:(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答: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答:取长补短。(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 “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 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 第八则:(1)孔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答:“ 仁”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鼓
15、励门人一生为实现“ 仁” 的理想而奋斗。(2)曾子为什么要强调“ 弘毅” ?答:“ 弘毅” 是刚强、勇毅的意思,只有刚强、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为之奋斗。8. 第九则:怎样理解“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答:孔子借“ 松柏之后凋” 比喻社会现象,以“ 松柏” 比喻君子。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9. 第十则:(1)“ 恕” 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什么关系?答:“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对“ 恕” 的诠释。(2)你怎样看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一观点?答: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
16、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10. 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答: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11 出自本课的成语有哪些?不亦乐乎 愿意是“ 不也很快乐吗?” 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任重道远 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见贤思齐 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好的做。择善而从 选择好的学,按照三人行,必有我师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岁寒知松柏 / 松柏后凋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 出一个人的品质。死而后已 :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择善而从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13 论语中含有大量的成语,请再从论语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答: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世说新语两则 一课文背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
18、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 待君久不至,已去。 ”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二译文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 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 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 “
19、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 太傅高兴得笑 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 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 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 “ 你爸爸在家吗 ?” 元方答道:“ 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 骂道:“ 真不是东西 !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 却把别人丢下, 自个儿走了。”元方说:“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
20、,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 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 家的大门。三课下注释:1.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 文人编写的。2.内集:家庭聚会。 3.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4.俄而:不久,一会儿。5.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6.无奕女:指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7.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8.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10.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9.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11. 尊君在不:你爸爸在吗?尊君
21、,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 否”,表示否定。12.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13.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14.引:拉。 15. 顾:回头看。四问答题:1.谢太傅为何出了一个“ 白雪纷纷何所似” 的咏雪题目?答:谢太傅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 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谢太傅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 白雪纷纷何所似” 的咏雪题目。2.作者认为“ 撒盐空中差可拟” 与“ 未若柳絮因风起” 哪个更好?为什么?答:作者认为“ 未若柳絮因风起” 更好。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 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3.可用来比喻飞雪的还有什么?答:鹅毛、碎云、梨花、蒲公英等。4.你认为胡儿与道韫的比喻哪个更好,为什么?答:(1)用“ 撒盐空中” 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 色,在风中往往上扬,形似是基础,因而用“ 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数学哪个数字不见了
- 规二路西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2025年高考山东数学真题及答案
- 日本换驾照考试题及答案
- 公安编制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大工机械考研真题及答案
- 灼烫应急预案风险分析(3篇)
- 2025年小学成语答题题库及答案
- 童装O2O竞争策略-洞察与解读
- 驾校智力测试题目及答案
- 【社区工作者真题试卷】未来教育2025年社区工作者考试及答案
- 2025年杭州入团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东方航空秋招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大学《文化遗产-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快乐的小河》新课标课件(第二课时)
- 法学生职业规划
- 2025年河北廊坊霸州市公安局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00名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数据安全管理培训
- 2025年双十一全网销售数据解读报告
- 狼疮脑病的护理
- 《海滨小城》教学课件(第二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