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比赛一教案设计_第1页
传热比赛一教案设计_第2页
传热比赛一教案设计_第3页
传热比赛一教案设计_第4页
传热比赛一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 传热比赛(一)勺柄冷热的变化 教学设计【科学教育理论指导】作为科学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不是重在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观察、实验等各种探究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在学法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行探究。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方便。热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而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强调要突出实验教学。因此,本课始终都是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知和自我结构。在探知的过程中,启迪出新的问题,带着问题进一步完成探究获得新

2、的发现。【教学内容与教法梳理】本课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本课研究的是活动一。本课是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这课与前面的冷水和热水及后面的保温与散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完善上节课的内容,并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知识特点及热传递的特征和实际应用。通过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本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实验法 观察法 讨论法 自主探究 引导观察 小组合作 分析归纳【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都是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的。因此,根据学生喜欢自己动

3、手,爱提问的情感和行为特征,展开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a.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b.能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c.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d.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e.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f.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分析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g.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热传导”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

4、导的现象。b.能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3.科学知识目标:能理解什么是热传导。4.SEST目标:能解释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现象,利用热传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研究热传导的方向是从高温到低温。【教学准备】:金属勺、凡士林、火柴棒、铝条、酒精灯、火柴、实验盘、金属圆片、蜡粉、三脚架、夹子、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科学的殿堂。刚才大家听的是铁臂阿童木主题曲,你想成为一名爱科学的少年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有趣的材料,我们将用这些材料来探索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想试试吗?首先,看一

5、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小勺)你们能想到什么办法把这个勺柄变热吗?(自由回答)汇报:用酒精灯给勺子加热,一会儿勺子就会变得很热。(这方法不错,那你怎么感受勺柄变热了?(手摸)这样好不好?那该怎么办呢?把勺子放入热水中。拿着勺子在衣服上摩擦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现在老师就将小勺一端放入一杯非常烫的热水中,过一会儿找同学用手触摸勺柄,看看有什么感觉?3.请一位同学再来用手感觉一下。(勺柄变热了)勺柄怎么会变热呢?(是热水里的热传递到勺柄上)您可以指一指热在此过程中的传递方向吗?(学生指)4. 好刚才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热可以在物体间传递,那热究竟是怎样传递的呢?热真的是像他所指的那样传递的吗?

6、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板书课题)二、实践探索,找到热传递的方向1.师:想要知道热的传递方向,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的方法)我这里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教师简单介绍实验材料 凡士林常温下可以粘轻小的物体,在受热时可以融化)相同的材料我为每一小组都准备了一套。如何运用现有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使我们能够“看”到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呢?2.师:给大家3分钟时间,小组内商讨一下,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小组成员商讨实验步骤后,听取12小组的方案,其他小组进行完善和补充)3.师:实验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课件,朗读并提醒学生)4.实验开始,教师巡视指导。5.实验小结:(1

7、)你看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加热后,火柴棒掉下去)( 2) 火柴棒为什么会掉下去?(凡士林遇热融化,火柴棒就掉下去)(3)能从掉落顺序中判断出热在铁棒上的传递方向吗?(学生做总结)加热铝条时,哪一端的温度高?哪一端的温度低?火柴棒的掉落顺序又恰巧告诉了我们热在铝条上的传递方向。谁来说一说,热在铝条上的传递过程是怎样的?(4)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结果。6.接下来,我也想做一个实验,探寻热的传递方向(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师:如果我将酒精灯对准铝条的中心部位加热火柴棒会怎么掉落呢?(个别同学做猜测,实验验证)恭喜你,猜对了,那你能谈谈你这么猜的理由吗?在这个实验中,热是怎么传递的呢? (学

8、生做总结)7.师:在刚才的两个实验中,我们验证了热的传递方向。有的同学说,热是从左向右传递的,有的说从右向左传递的,而在老师的实验中,热是从中间向两端传递的。在这些结论中,有没有相同之处?(学生概括总结,教师启发)(出示课件):热总是从温度高(加热点)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齐读一遍)三、进一步探究研究热的传递方向1.师:同学们积极思考、乐于探究,这种精神实在令我高兴。刚才验证的都是线形物体上热的传递方向,那么在金属圆片这类的物体上,热是怎么传递的呢?大家想继续研究吗?(想)(教师鼓励)现在我们用桌子上的物品以及三脚架、酒精灯来展开实验。先来仔细阅读实验注意事项。2.师:(通过大屏幕阅读实

9、验注意事项)开始实验我们对金属圆片的圆心部位加热。(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3.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蜡粉融化了)热是怎么在金属圆片上传递的?生:从圆心向四周传递的(教师课件演示)4.师:我们还可以在金属圆片的什么部位加热呢?(边缘)下面用2号袋子中的物品做实验,对边缘加热,看这一次热是怎么传递的?(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师:这一次热是怎么传递的?生:从边缘向四周传递(教师课件展示)师:在实验中,有什么相同之处吗?生:都是加热的地方先融化;温度高的地方的蜡粉先融化。师:谁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热在金属圆片上的传递方向?(再次强调加热点的地方温度高)生: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

10、。四、课堂小结,揭开谜团师: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的那个小勺子吗?谁可以运用今天课堂上的知识来解释勺柄变热的原因?生:(点题)热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出示课件)热传导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会发生,谁能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说炒菜,火使锅热起来,冬天从外面回来,用手捂一下热茶杯,热传到了手上,热手捂一下脸,热传到了脸上。发烧时用湿毛巾敷额头等。你能来举例说说吗?(火锅里汤勺柄,热水袋、电热毯、坐板凳)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五、教学评价1、自我评价:今天我知道了:在不同物体之间,热能从温度 _的物体传向温度_的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_的部

11、分传到温度 _的部分。2、小组评价:举例说明热传导在生活中的应用。六、布置作业,师:下课前,我想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在生活中请大家留心,哪些物质传热快,哪些物质传热慢?下次上课,我们再来研究。七、板书设计14. 传热比赛(一)勺柄冷热的变化温度低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同物体:热传导温度低的部分温度高的部分同一物体:附: 热传导实验记录表第_小组 记录人_ 时间_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设计特色简述】:本课教学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型,具备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探究式教学的五个主要特征,且每一环节都组织得非常严密,主要以教师启发和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来展开,无论是结构还是活动安排,均符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作出合理的假设,这也是探究式教学的基点所在,小学生作出的假设并不要求一定有多么的正确,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种探究的目标和动力,从而维持探究过程中的思维活力。 科学探究一般以实验为主,而实验设计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准备阶段,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就是这个道理。本课的实验设计充分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从三个维度想办法来探究热传递的路线,为实验的顺利展开和结论的得出做了积极的准备。 动手实验是探究式教学的主要活动,学生一般以小组探究的方式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