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做教科研才能改变课堂某一个角落_第1页
实做教科研才能改变课堂某一个角落_第2页
实做教科研才能改变课堂某一个角落_第3页
实做教科研才能改变课堂某一个角落_第4页
实做教科研才能改变课堂某一个角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做教科研,才能改变课堂某一个角落QQ:4041746421目录一、 从“师承” 谈我对教科研的认识二、写出一篇实在的科研论文的几步三、编辑如何评价一篇好文章四、投稿与其他2一、从“师承” 谈我对教科研的认识时间:2013年12月56日 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历史信息: 12433师傅们教科研的旨趣(研究什么?)近2年戴加平与朱能相关论文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探索:以朱能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一课为例 为人而教方成为真正的教师:朱能老师的人文情怀 为人而教方成为真正的教师:朱能老师的人文情怀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对教学的一些启发 依托历史研究的“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专题复习方法举要 高中教育中人

2、文精神的缺失和历史教师的责任促进有效交流的问题设计之探讨:以人民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例以史导论,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多面性:高中历史价值观教育取向之我见:以对19461949年国共内战的认识为例活力保证是学术研究:关注历史教学求真本质。关注重点是教法:如何更能让学生理解。终极目标是人文传承:关注灵魂深处,见人。4我所定的第二期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三年总体目标(教科研部分)论文:总结之前的20多堂研究课,3年新上12节课,发表论文30多篇,争取能发在核心期刊论文(全文转载)20篇。命题:能参与嘉兴市级高层次命题任务;发表10张高质量的学考模拟试题。专著:有关概念教学的历史教学论著一部和学生读历史教材

3、产生的300个概念难题融历史研究与学生辅学一体的专著一部。两部至少能出版一部。读书:有目的地批读各个学科概念教学文章100篇,论著3部。历史专著6部。要有“致力于改变课堂某一个角落”的勇气。要有“不贪近功,不求速效”的心态。要始终保持勤奋、刻苦的精神。开展教科研研究的心理准备5二、写出一篇实在的科研论文的几步问题1:论文写作主题哪里来?来源一:课堂,而且主要是自己的课堂。录音笔教学日记来源二:课堂,主要是学生疑难问题。6问题2:有了问题以后如何做?(1)这些问题哪些是同一类的? (2)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式是否有学科学术支撑? (3)问题解决方式是否有教育理论依据? (4)有学科学术支撑、有教育

4、理论依据的问题解决方式是否符合学科课程标准或学情? (5)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问题解决式教学? (6)如何完善自己的课题成果? (7)如何进一步拓展课题成果的适用性?答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老师们有关科研困惑的信的回信7以我的一篇高考复习文章为例历史通感能力维度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从浙江省2013年文综高考第39题说起发表于2014年1月 历史教学问题,2014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这些问题哪些是同一类的? 海禁政策概念贸易自由化缺乏通感8(2)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式是否有学科学术支撑? “通贯着眼于纵向的前后通贯,要能一贯体系、一贯精神,上下脉络连贯一气;博赡识大而不遗细,

5、泛览而会其通”张广宇冷战后日本的新保守主义与政治右倾化历史知识的贯通、历史素养的通达、历史与现实的融通是历史课程的核心价值体现。张子辉 历史教学需注重通感意识培养历史学者的界定历史教学论研究者(或一线教师)历史通感能力维度的内容表述为:能运用各种方法,实现对历史发展体系化、脉络化、纵横一体化的阐释。9(3)问题解决方式是否有教育理论依据?形象描述,展现断点;联想生发,续接断点。(提升历史通感能力的设问方法之一)10(4)有学科学术支撑、有教育理论依据的问题解决方式是否符合学科课程标准或学情? 以浙江省2013年高考文综39题(材料略)为例,本题尤其重视通感能力的考查,主要依据是该题通时段:试题

6、材料跨越17501850近百年历史,设问又延伸至1417世纪后期,合计将近500年,要求学生从长时段来探索历史演变的脉络;通领域:试题设定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新视角观察历史,强化对文明发展多维统一性的认知;通空间:设问要求阐发“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将现实与历史、中国与西方,融通一体。 高考试题11(5)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问题解决式教学? 大事年表阶段特征法结合时政链接历史法12(6)如何完善自己的课题成果?1.再教(2次)2.反思(每次写反思小文,重点反思设想与实际的差距)3.沉淀(至少1个月)4.写作5.修订(学生+本校或本学科老师)6.沉淀(三读)13(7)

7、如何进一步拓展课题成果的适用性?命试题14三、编辑如何评价一篇文章陈老师: 不好意思,回复晚了。您这两篇文章,均很符合我刊即将推出的一个征稿思路,及充分利用史料,研究史料教学。利用高考题那一篇,重心在模仿,而那道高考题目的确很有水平,因此问题不大。至于故事情境一篇,我一直在想,怎样才能把您这种方法,推及更多读者第二部分很精彩,您看到了许多老师看不到的问题,我想,除了材料的展示外,您能否再偏重一下问题设计,毕竟运用史料的关键在于设问,设问才能引导学生思维。 以上诸点,与您商榷。 讲安! 历史教学 王雅贞历史教学类杂志大学学报15四、投稿与其他历史教学三大期刊除外,还有教学月刊 教学与管理 上海教育科研 shanghai-教育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