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MIMO-OTA测量技术-5G技术方案-5PPT_第1页
5G-MIMO-OTA测量技术-5G技术方案-5PPT_第2页
5G-MIMO-OTA测量技术-5G技术方案-5PPT_第3页
5G-MIMO-OTA测量技术-5G技术方案-5PPT_第4页
5G-MIMO-OTA测量技术-5G技术方案-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MIMO OTA测试技术作者:XXX时间:2020-02-30目录MIMO OTA的基础知识MIMO OTA的主流测试技术 MIMO OTA测试技术详述 MIMO OTA测试新技术介绍3MIMO的概念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信号系统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了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 因而该技术被称为多发送天线和多接收天线(简称多入多出)技术, 它可看着是分集技术的一种衍生MIMO核心优点:增加数据吞吐率4现代通信为什么需要MIMO5频谱资源严重不足,提高频谱利用率,是当前通信界研究的热点课 题之一MIMO扩展了一维智能天线技术,具有极高的频谱利用率

2、,能在不 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且信道可靠性大为增 强通过近几年的持续发展,MIMO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无 线通信系统。包括3GPP、CTIA、IC1004在内的多项国际组织制定 MIMO测试标准MIMO测试的挑战新设计的 MIMO天线 性能如何?吞吐量如何 测试?不同终端性能差异 如何对比?如何模拟终端的运动状态?真实场景如何 模拟?6不同组织MIMO OTA标准化推进7CTIA MIMO OTA标准及认证进展8CTIA MIMO OTA测试标准V1.0于2015年8月发布,多探头法是唯一 的认证方案2016年CTIA发布v1.1的MIMO OTA测试标准,多探头法

3、仍是唯一 的认证方案,同时启动系统认证工作2020年4月1日CTIA正式启动MIMO OTA认证工作目前全球共有三家系统供应商进入了CTIA认证名录中科国技:国内唯一获CTIA认证的MIMO OTA系统全球第三家获此殊荣的公司首家支持Keysight UXM无线综测仪的认证方案目录MIMO OTA的基础知识MIMO OTA的主流测试技术 MIMO OTA测试技术详述 MIMO OTA测试新技术介绍9MIMO OTA测试,在实验室模拟真实的信道环境10MIMO OTA的三种测试方法多探头法(MPAC)混响室法(RC+CE)RTS(两步法)11目录MIMO OTA的基础知识MIMO OTA的主流测

4、试技术 MIMO OTA测试技术详述 MIMO OTA测试新技术介绍12多探头法MIMO OTA测量方案13多探头法唯一的认证型测量方案14依据标准:CTIA_mimo_ota_test_plan_v1_1 YD/T 2869.1-2015 终端MIMO天线性能要求及测量方法, 第一部 分 LTE终端 3GPP TR 37.977 适用范围:LTE、WiFi(802.11n/ac)无线终端。关键测试仪表信道仿真器产生Umi/Uma信道模型LTE综测仪信令连接与测量15网络分析仪系统校准、信道模型验证MIMO OTA测试环境测试暗室校准场景:北京中科国技Z9800A暗室内 基础测试系统测试场景:

5、北京中科国技Z9800A暗室内 基础测试系统16MIMO OTA标准认证测试系统典型框图(Z6000A)LTE综测仪安捷伦 网络分析仪Z9904A校准射频信号 开关箱Ani t eFs8* 2或FS32信道仿真器Z8132A八通道MI MO OTA功率放大 器Z9905A信号调整箱标准型配置增强型配置(可选)Z8132A八通道MI MO OTA功率放大 器Z9905A信号调整箱17MIMO OTA测试环境测试系统测试系统:北京中科国技Z6000A MIMO OTA测试系统测试软件:北京中科国技Z6000S QuickMIMO测试软件关键测试仪表:LTE综测仪Anite F32信道仿真器18中科

6、国技多探头法MIMO OTA系统测试能力19测试项目:FDD-LTE与TD-LTE的吞吐量(throughput)测试支持降功率、降信噪比测试支持 SCME Umi与Uma信道模型, 还可支持用户自定义信道模型支持TDD、FDD终端类型支持1.4M至20M多种LTE终端带宽配置支持信道模型验证功能及其配套硬件设备双语言设计,支持中文、英文操作RTS(两步法) MIMO OTA测量方案20两步法(Radiated Two-stage) 概述第一步:通过OTA方 法,获取到终端的天 线方向图第二步:将方向图数 据导入基带信道仿真 器当中并进行测试, 考量基带芯片及天线 的整体性能。21两步法(Ra

7、diated Two-stage) 概述测试软件(中科国技S6000A)测试仪表(Keysight UXM)22两步法的优势与不足:23优势:系统配置简单不需要构建多探头系统,可复用传统单探头暗室测量系统信道仿真器集成在综测仪当中(Keysight UXM)不足:依赖芯片。需要芯片提供测试模式,获取天线方向图无法提供手机的测量不确定度指标未来的机遇3GPP增加新的指令集,支持二步法的直接上报机制,摆脱对专用APP 的要求两步法与多探头法的理论差异:24相似:二者都是将DUT 置于模拟的几何信道模型当中,这些信道模 型可以是来源于标准模型,也可以是自定义的。差异:多探头法:通过构建物理暗室及多探

8、头,用信道仿真器在实际空间中重 现信道模型两步法:将测得的天线方向图放进基带信道模拟器当中通过软件仿真的 方法对 DUT 施加衰落影响两步法与多探头法的数据比对:是德实验室数据:最大差异小于1.5dB中科国技实验室数据:二者相差优于1.5dB(有限样机)25混响室法MIMO OTA测量方案26混响室法MIMO OTA测试混响室电磁场的”搅拌”屏蔽室27“搅拌器”收发天线电磁场混响室OTA测量原理介绍OTA测试混响室的典型要素:全反射屏蔽室搅拌器(机械搅拌、源搅拌)测量天线、参考天线转台测试用信道模型(选配)Per-Simon Kildal 提出的OTA混响室原理图28混响室的MIMO应用MIM

9、O OTA-Throughout (吞吐率)特点:信道模型固定:瑞利衰落不需要信道仿真器,或选 配信道仿真器体积小巧,测试快速,适 合产线和研究阶段29HRT-25A混响室高屏蔽效能的全反射屏蔽室两组搅拌器与控制器转台与控制器室内置有220V供电最大支持8天线输入输出(4*4MIMO)30图为HRT-25A混响室三种 MIMO OTA测量方案对比31三种方法的优缺点32优点有清晰的通信信道模型有清晰的、可控的信号夹角 特征有清晰的、可控的功率特征缺点价格贵优点测试简单成本较低缺点没有清晰的通信信道模型或 信道特征不完善没有清晰的、可控的信号夹 角特征没有清晰的、可控的功率特 征优点有清晰的通信

10、信道模型有清晰的、可控的信号夹角 特征有清晰的、可控的功率特征可模拟多探头测试方法成本较低缺点需要手机芯片的支持手机的测量不确度有待确认二步法(Two-Stage)多探头法(AC)混响室法(RC+CE)三种测试方法的典型应用多探头法混响室法二步法最完善的标准认证 级测试测试数据能用于指 导通信的算法设计较好的模拟了多探 头法的测试机理测试结果的判断可 参照采用多探头法的 极限值简便、易操作,适 合批量测试快速判定被测件是 否与“金机”一致33目录MIMO OTA的基础知识MIMO OTA的主流测试技术 MIMO OTA测试技术详述 MIMO OTA测试新技术介绍力344*4 MIMO OTA,

11、终端同时使用2个或4个 天线和基站保持连接理论上可以达到下载 600Mbps(LTE Cat.12 ) 上 传 150Mbps(LTE Cat.13)的速度。35测试数据MCS=25, 4x4理论最大值207.1Mbps,实际测试数据如下图36载波聚合MIMO OTAE7515A UXM支持双小区,单台支持4载波聚合。Anite F32信道仿真器配备两个本振,最大32个物理通道。一组本 振加16个通道用以模拟Cell A经历的信道场景,另一组本振加16个 通道模拟Cell B的信道场景。372CC载波聚合测试示例20M+10M配置Cell 1作为PCell,频点为1852.5MHz,带宽为20

12、MHz;Cell 2作为SCell,频点为1838.1MHz,带宽为10MHz。载波聚合之后,理论最大吞吐量为两个小区之和,即Total THP = 59.14+29.55 = 88.69(Mbps)38Wi-Fi MIMO OTA支持AP、Station两种测试模式支持TGn信道模型解决了测试系统落后产业发展的状况系统集成度高,稳定度强39WiFi MIMO OTAMCS不同,终端的测试表现40目的:测试终端在IP层的接收吞吐量系统配置:与物理层系统配置相同,综测仪需支持IP数据功能其它要求:被测物上需安装打流软件,用于建立IP层链接IP throughput 性能测试41MIMO OTA

13、mini测试系统中科国技专利的紧凑型暗室,尺寸缩小为1.95*1.7*0.91米支持先进的信道仿真模型(中科独有)与认证型方案数据一致性在1.5dB之内优势:提升测试速度信道仿真器通道数较标准配置减少50%减少功放数量及其他成本投入42MIMO OTA mini测试系统(续)43中科MIMO OTA的优势44拥有国内第一个具有MIMO OTA开发能力的开发团队,参加了CTIA 历时三年的标准验证工作,对技术的理解深刻拥有完整的MIMO OTA验证能力(Validation),最早在国内提供了 MIMO OTA验证服务。2012年、2013年为ABP提供了验证服务, 2013年为某外企提供了MI

14、MO OTA验证(Validation)服务(见CTIA Contribution No: MOSG140108)最早实现全自动MIMO OTA的校准、验证、测试能力的企业之一强有力的本地服务与支持,快速有效中科MIMO OTA的优势(续)45性价比最高的多探头MIMO OTA测试方案维护费用最低的多探头MIMO OTA测试方案系统校准费用最低系统验证费用最低最低的年度服务包,确保测试系统高效、准确的运行注:用户应将三年的维护费用考虑到总预算中总结5G时代非一种测试系统能够完全覆盖所有测试项目终端OTA测试系统基站OTA测试系统单探头 SISO OTA系统紧缩场测试系统多探头 SISO OTA系统平面近场扫描测试系统混响室OTA测试系统Massive MIMO系统多探头MIMO OTA系统极近场扫描系统(RFX)极近场扫描系统(RFX)46问题与建议?47TD-LTE MIMO OTA性能分析(2015年5月CC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