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_第1页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_第2页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_第3页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_第4页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公元(gngyun)220年581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割据对峙的时代。这个时期政治上的特点是门阀世族统治,大地主豪强垄断政权。就全中国范围而言是封建割据的形势,就每一王朝说来则都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一些有见识的统治者,为求得生存和发展,比较重视法制建设。因此,这个时期的法思想较为活跃,立法活动比较频繁,法律制度有较大发展变化,是中国法制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 共二十六页第一节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立法概况 一、法制指导思想 这个时期,由于社会动乱,两汉时期形成的统治思想也受到冲击。例如,魏国的创始人曹操主张“术兼名法”,强调“拨乱

2、之政,以刑为先”。蜀国的诸葛亮也主张“科教严明”“威之以法”。在司法实践中,他们都努力贯彻法家的“壹刑”原则,不别亲疏,不分贵贱,一断于法。西晋王朝建立以后,进一步宣扬以封建等级、伦理纲常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纳礼入律,促进了中国封建法律的儒家化。为中国封建正统法律制度的成熟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另外,魏晋时期的“律学”有较大(jio d)发展,象晋朝的张斐、杜预等人在刑法理论和立法、执法原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和深刻地阐述,对后代的封建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共二十六页二、三国的立法概况 魏国的创始人曹操在世时颁布过一部“甲子科”。由于当时曹魏尚未代汉自立,对汉代的法律制度无大变动。 魏代汉自立以后

3、,于魏明帝太和三年进行了一次较大的立法活动。这次立法的主要内容是:制定“魏律”十八篇。据当时参预修律工作的刘劭记载,魏律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修改了汉律: (一)调整了篇目。魏律以汉九章律为基础,又将汉律中原来属于傍章律等法规中的内容加以调整、分类,综合为劫掠、诈伪、毁亡、告劾、系讯、断狱、请赇、惊事、偿赃等九篇,与九章律合为十八篇。所以(suy)刘劭说:“于正律九章为增,于旁章科令为省矣”。 (二)改革了体例。汉沿秦制,具律一篇仍为第六章,魏律将其改为“刑名”,并将其冠于篇首。这样一来,使法典体例更合于刑律的“篇章之意”。 共二十六页(三)约简了条文。汉律由于历代皇帝的增修,条目纷繁,内容庞杂。

4、魏律除在篇目上进行调整外,还删去了一些不符合当时需要的“旁章科令”,即所谓“改汉旧律不行于魏者皆除之”。(四)统一了刑种。文景废肉刑以后,两汉的刑种不很统一,肉刑亦时废时行。为改变这种情况,魏律明确规定了刑罚种类。死刑、髡刑、完、作、赎刑、罚刑、杂抵罪,共七种。 蜀、吴在法制上基本沿用汉律。蜀丞相诸葛亮等人制定过“蜀科”,亦称“汉科”,但在法制史上没有什么(shn me)影响。 共二十六页三、两晋的立法 两晋指西晋和东晋。 晋律的编纂从司马昭时期就开始了,直到司马炎建立晋朝的第三年,即晋武帝泰始三年才告完成,泰始四年颁行(bn xn)天下,称泰始律,即晋律。晋律共二十篇,包括刑名、法例、盗律、

5、贼律、诈伪、请赇、告劾、捕律、系讯、断狱、杂律、户律、擅兴、毁亡、卫宫、水火、厩律、关市、违制、诸侯律。其中将魏律的“刑名”分为“刑名”“法例”二篇,删去“劫掠”、“惊事”、“偿赃”等篇,新增“卫宫”、“水火”、“关市”、“违制”、“诸侯”五篇。共计六百二十条。 共二十六页晋律颁布以后,由张斐和杜预为之作注,经武帝批准后颁布,与律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成为晋律的权威注本,东晋时基本沿用晋律以及张、杜的注解。 晋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一部颁行全国的法典,也是这个时期最具影响的法典,南朝历代基本上沿用晋律。 晋律相对汉律而言,其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简约”,晋律的条目大约是汉律的十分之一,体例,条文

6、(tiown)更加简明,文字简省,刑罚适中,较秦汉旧律,确是一大进步。 共二十六页四、南北朝的立法概况 南朝历时一百六十余年,经宋、齐、梁、陈四朝,但在封建法制上,甚少建树。四朝基本上都沿用晋律,即所谓“沿左相承,沿用晋律。” 梁曾有一次较大的立法活动,制定出律二十卷,令三十卷,科四十卷。但不过是晋律的改头换面(gi tu hun min),篇目次序均同,名称略有变动,如盗律改为盗劫,贼律改为贼叛。另外删去晋律中的诸侯律,增置仓库一篇。 梁灭亡以后,陈武帝也曾组织人修订法律,然而是“篇章体例,一准梁法”。 共二十六页北朝历时一百四十余年,几个朝代都比较重视法律的修订,立法活动比较活跃,出现了几

7、部对后代有重大影响的法典。所以在中国法制史上一向认为南北朝律分两支,而北优于南。在北朝诸律中,以北魏律和北齐律为最重要。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入主中原以后,比较注重封建法制建设,先后组织数十名著名(zhmng)的律学家参加修律工作,由皇帝亲自主持。至孝文帝太和年间修成北魏律,共二十篇,篇名可考者有;刑名、法例、宫卫、违制、户律、厩牧、擅兴、贼律、盗律、斗律、系讯、诈伪、杂律、捕亡、断狱等十五篇。北魏律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很重要,是北朝诸律的基础。 共二十六页北齐(BiQ)建国之初,立即着手修律,直到第四代皇帝武成帝河清三年,用了十四年的时间才修成北齐(BiQ)律。北齐律的修订,全面总结了历代

8、封建王朝的立法经验,而且富于创新精神,对前代的法典,不是照搬,而是“所增损十有七八”。所以北齐律向以“科条简要,法令明审”著称。后人认为在北朝诸律中,“以齐为最”。 北齐律共九百四十九条,分十二篇。篇目依次为:名例(合刑名、法例)、禁卫、婚户、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 共二十六页北齐律是比较成熟的封建法典,它上承汉律精神,下开隋唐先河,是隋唐律的直接范本。 北周时期,仿尚书(shngsh).大诰,制定了北周大律。大律共二十五篇,一千五百三十七条“比之齐律,烦而不要”。后人更是批评它;“礼律凌乱,无足道者”。 另外,北周还制订了一部“刑书制要”。五、法律形式 这个时

9、期主要是沿用汉代的律令科比四种法律形式,但出现了向律令格式四种形式过渡的趋势。律、令是这个时期主要的法律形式,情况与汉基本相同。这个时期出现了“格”和“式”两种法典形式,如东魏的法典曰“麟趾格”,西魏的法典曰“大统式”。 在司法实践中,春秋决狱的方法仍在沿用,但已出现衰落的势头。 共二十六页第二节法律(fl)的发展变化建立在士族大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以维护贵族官僚大地主在法律上的特权地位为其显著特征。随着对秦汉以来立法经验的不断总结,这个时期的法律制度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共二十六页一、首创“八议”、“官当”制度,在刑法(xngf)适用上进一

10、步体现封建等级特权。“八议”源于西周的“八辟”,魏明帝制定魏律时,“八议”正式入律。“八议”是对封建贵族官僚等八种人减免刑罚处分的规定,是封建等级特权原则在刑法适用上的进一步制度化。 “八议”是:议亲(皇亲)、议故(皇帝故旧)、议贤(有较高封建德行者)、议能(有大才干者)、议功(对国家有大功勋者)、议贵(上层官僚)、议勤(为国家服务勤劳者)、议宾(前朝的统治者及其后代)。 共二十六页上述(shngsh)八种人犯死罪时,司法机关要奏明皇帝,由皇帝裁决,一般可降为流罪。所犯为流罪以下减刑一等。这一制度自魏入律后,一直沿用到明清。 “八议”制度的推行,使一些官僚贵族和他们的子弟更加骄横不法,这样使封

11、建社会的秩序遭到某些破坏。为解决这个问题,北齐律在“重罪十条”中规定:犯十条重罪者,不得适用八议之制。也就是说,一些重大危害国家利益和封建道德的犯罪不在八议之内。 共二十六页至北魏,南陈时,法律还确定了“官当”制度。“官当”是封建法律关于官吏用官职、爵位抵当徒罪的种制度。晋律中原有免官比三岁刑的规定。北魏时,在法例律中明确规定,五等列爵及官品从五品起,以爵或官阶当徒刑三年;免官者,三年以后降一品叙用。陈律规定:五岁、四岁刑,若有官,准当二年,余并居作。其三岁刑,准当二年,余年赎。若公坐过误,罚金。其二岁刑,有官专赎论。“官当”制度被历代封建法典沿用(ynyng),直至明,但清无此规定。 共二十

12、六页二、确立“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 服制,是我国古代以丧服为标志来表示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一种制度。晋律中确立了“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由此,服制不但被用来作为确定赡养与继承的权利与义务关系(gun x),而且也是亲属相犯确定刑罚轻重的依据。服制愈近,以卑犯尊,处罚愈重,以尊犯卑,处罚愈轻。服制愈远,以尊犯卑相对变重,以卑犯尊相对变轻。这一原则确立以后,一直沿用到清末。 共二十六页三、确立“重罪(zhn zu)十条” “重罪(zhn zu)十条”是在北齐律中确立的。“重罪十条”指严重危害封建政权和封建礼教的十种行为。“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

13、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凡是犯有这十种罪名的,从重处罚,并“不在八议论赎之限”。 共二十六页汉律中已有“不道”、“不敬”等罪名,而且均属严重犯罪。魏晋时期的法律中也将此类行为打击的重点。北齐律正是在前人立法(l f)的基础上,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罗列罪名,形成了“重罪十条”。隋、唐法律在此基础上定名为“十恶”,直到明清,“十恶”均为常赦所不原的重罪。 共二十六页四、改革刑罚制度,初步形成封建(fngjin)“五刑”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刑罚手段仍较严酷,但这个时期仍继续改革刑罚制度,使封建刑罚制度不断向简化和减轻的方向发展。 魏律将刑罚规定为七等:死刑,髡,完刑,作刑,赎刑,)罚金,)杂抵罪。 晋律将刑

14、罚简化为死刑、徒刑、笞刑、罚金、赎刑五种。 北魏律定死刑、流刑、徒刑、杖刑、鞭刑五种。死刑改为斩、绞二等,首次定绞为法定刑罚。流刑不分等,又称“远流”。徒刑分五等,至五年各为一等。杖刑分三等,一百、五十、三十。鞭刑分三等,三百、一百、五十。 共二十六页北齐律定死刑、流刑、耐刑、鞭刑、杖刑五种。死刑分擐、枭首、斩、绞四等(s dn)。流刑不分等。耐刑即徒刑。分五等,一年至五年各为一等。鞭刑分一百、八十、六十、五十、四十共五等。杖刑有三十、二十、十、五等。北周时期的法典大律将北齐律刑罚“耐”改为“徒”,自一年至五年分为五等,并首创流刑五等之制。这个时期的刑罚改革,完善了封建刑罚制度,基本形成了封建

15、五刑制度。 共二十六页第三节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构 三国时期的司法机关基本上沿用汉制,中央由廷尉、御史、尚书(shngsh)三部分构成。廷尉是最高审判机关的长官,下设正、监、平等司法官吏。魏明帝时,在廷尉下设律博士,教授法律,培养司法官吏。御史是中央监察机关。尚书是司法行政长宫,魏设北部尚书郎、都官尚书郎、定科尚书郎。 南北朝时,北齐将廷尉改为大理寺,为专门审核刑案的官署,长官为大理寺卿,副长官为少卿,下设正、监、平,并置律博士四人,明法椽二十四人,大大扩充了审判机构。 北周以大司寇卿为司法长官。在地方,由行政长官兼理狱讼,司法审判权掌握在各级行政长官手中。 共二十六页二、诉讼(s sn)审判

16、制度 死刑必须报请皇帝批准的死刑奏报原则,在这个时期形成一种制度,如魏、南朝的宋都作了此类规定。这主要是为了加强皇帝对司法权的控制,同时也体现了“慎刑”精神。这一石器建立了“登闻鼓”直诉制度。“登闻鼓”是在朝堂外设鼓,有冤抑者可以击鼓向皇帝直诉的制度,这种制度在魏晋时期出现,一直沿用到清朝。这是对不许越级起诉制度的补充。 共二十六页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法制有了较大发展,这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引礼入律,例如“八议”“官当”的入律,充分体现了儒家“名位不同,礼亦异教”的观念;“重罪(zhn zu)十条”的入律,充分体现了对封建礼教的法律保护,“重罪(zhn zu)十条”中的许多罪名均属

17、违反封建礼教的行为,将其直接规定为犯罪,反映了礼律结合的封建法制发展的趋势;“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确立更充分反映了引礼入律的趋势。上述引礼入律的内容,是这个时期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共二十六页案例分析陈矫赦孝子案东汉献帝建安(公元(gngyun)196220年)年间,陈矫受曹操征召,任魏郡西部都尉。当时缺少耕牛,凡杀牛的要判死罪。曲周县有个人的父亲病了,便杀了一头牛祈祷神灵,县衙判处他死刑,报到陈矫那里。陈矫说:“此人是个孝子啊!”于是上表奏请朝廷赦免了他。案例分析这是礼、法冲突的典型案例。你从中能总结出什么?共二十六页毋丘甸妻女应从诛被宥案此案发生于曹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公元255年)。当时司

18、马师辅政,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反抗司马氏失败,毋丘俭被杀,这次起兵被定为大逆。按曹魏法律规定:犯大逆罪的,诛及出嫁(ch ji)之女。毋丘俭之子甸妻荀氏,是大臣荀(热字:YI音,古时多用于人名。)的族妹,荀顗又与司马师联姻,便由荀顗上表于高贵乡公,请宥荀氏性命。高贵乡公下诏让荀氏与毋丘氏离婚,荀氏得以不死。荀氏所生女毋丘芝,已出嫁(ch ji)于刘氏,按此律文应从诛,因正怀孕,被关入廷尉狱中。荀氏上诉于司录校尉何曾乞求恩典,求没己身为官奴婢,以赎毋丘芝命。共二十六页何曾哀怜她,便命司录主簿程咸评议道:“夫司寇作典,建三等之制,甫侯修刑,通轻重之法。叔世多变,秦立重辟,汉又修之。大魏承秦汉之弊,未及革制,所以追戮已出之女,诚欲殄丑类之族也。然则法贵得中,刑慎过制。臣以为女人有三从之义,无自专之道。而父母有罪,追刑已出之女;夫党见诛,又有随姓之戮。一人之身,内外受辟。今女既嫁,则为异姓之妻,如或产育,则为他族之母,此为元恶之所忽。男不得罪于他族,而女独婴戮于二门。非所以哀矜女弱,蠲(JUAN)明法制之本分也。臣以为在室之女,从父母之诛,既醮(热字:JIAO音,古代结婚时用酒祭神的礼)之妇,从夫家(f ji)之罚。宜改旧科,以为永制。”魏帝于是下诏改定律令。案例分析 此案例使中国古代的妇女从坐制度得以改革。共二十六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