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游褒禅山记 (3)_第1页
17游褒禅山记 (3)_第2页
17游褒禅山记 (3)_第3页
17游褒禅山记 (3)_第4页
17游褒禅山记 (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学习目标 1、掌握“乃”、“道”、“盖”、“文”、“然”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 2、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了解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 解题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分为四类: 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本朝人尚理 严羽沧浪诗话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其散文,雄健峭拔,语言简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

2、传等。其诗歌,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背景知识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初读课文朗读正音1、庐冢(zhng) 2、盖音谬(mi)也 3、窈(yo)然 4、咎(ji) 5、无物以相(xing)之 6、何可胜(sh ng)道 7、王回深父(f) 8、今言“华(hu )”如“华(hu )实”之“华

3、(hu )”者理清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者的籍贯、姓名。 中心句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空间方位图研读课文重点字词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东:名词作状语,往东 。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是”之意。 这里作“在”讲。特殊句式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第一个句子是一般

4、判断句。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第一自然段 介绍褒禅山概况 行文顺序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思考题:1 为什么文章从洞的

5、名称和仆碑写起?便于下文写游洞、游洞的感想以及对仆碑的感想,它是文章记叙和议论的基础。 为什么说“华()山”是“音谬”?古文无“花”字,“花”小篆中作 ,像花之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华”分开。重点字词侧:上:深: 穷:见:至:明:极 :名词作状语,从旁边。形容词作名词,深度 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物。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形容词作动词,照明。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名词作动词,向上走。华山洞下边平坦而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在这里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 “前洞”。沿山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幽暗深远,走进去(感到)十分寒冷,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

6、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它 “后洞”。我与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进洞越深,前进越困难,然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松气懈怠想要退出的人说:“再不出去,火把将要熄灭了。”于是,(大家)只好都跟他退出洞来。大概我走到的地方,比(那些)喜欢游览的人(走的地方),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看看洞的左右石壁,来此题字记游的人已经少了。大概洞内更深的地方,到达那里的人就更加少了。正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用来前进,火把还足够用来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他出来,没有能够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 平旷记游华山洞的经过记游洞经过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

7、前洞后洞记游者甚众窈、寒、深记游者少第二自然段悔 重点字词于是:非常:险远:至于:幽暗昏惑:古今异义。古:不平常。今:程度副词,很,十分。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方;僻远的地方。古今异义。至,到。于,介词,引出到达的场所。今义:达到某种程度;行文中另提起一事。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古 今异义。古:到达。今: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古今异义。古:在此。对这种情况。特殊句式变式句(介词结构后置)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省略句 不随以止也 对于这种情况,我有所感慨。古人对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往往有心得,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

8、方,到达的人就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就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中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人,也不能到达。有了志向与体力,而且不随从(别人)而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却没有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而且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啊。 第三自然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 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

9、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 2、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余之所得 古人求思之深 奇观常在险远 有志 有力 有物 尽吾志 无悔矣结构重点字词谬:传:名:所以:学者:弄错,使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说清楚,名词作动词。由结构助词“所”和介词“以”组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古今异义。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古今异义。古:求学的人,读书人。今: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有有专门学问的人。特殊句式判断句(表示因果关系)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我对于(那块)倒在路旁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些古代的书籍没有保存下来,使后世弄错了它的流传

10、文字,而没有谁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里能够说得完呢?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而且谨慎地选取(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的缘故。 第四自然段 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议论一正一反 第五段补充注释: 庐陵萧君圭君玉: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1)直称姓名(2)称字、号、斋名、谥号(3)称官名、爵名(4)称籍贯。有时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般是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至和元年:宋仁宗登基第一年。古代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叫年号纪年法。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

11、临川人王某记。 第五自然段记游的结尾补叙重点字词 通假字 父:通“甫”。 复读课文游褒禅山 记记叙议论介绍山、碑介绍洞 前洞: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夷以近,游者众后洞: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险以远,至者少 游洞入之愈深 愈难 愈奇 余随怠者出,所以见少记少乐少悔不得极夫游之乐古人求思之深奇观常在险远有志有力有物尽吾志 无悔矣结构总结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写作特点 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第一部分 记游 第二部分 议论 1.介绍褒禅山概况 略2.记华山洞经过详

12、山碑略详前洞和后洞概况 游后洞经过 前洞后洞经过补叙经过、写心情华山洞的心得 借仆碑抒发感慨 议志 议力议物略略略略略详详详详详 3、文笔简洁,语言凝炼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精要得当、平实深刻、言简意丰 知识积累 词类活用 1、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词作动词,命名。) 3、距其院东五里(名词作状语,向东) 4、有泉侧出(名词作状语,从侧面) 5、入之甚寒,问其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词作动词,识其本名,说明白 7、火

13、尚足以明也(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一说动词作名词,流传文字)古今异义 1、非常之观(古义,不同寻常;今义,副词,很、十分。)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至,动词“到”;于,介词“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其”字的用法 、以故其后名之曰代词,那(此系远指,指褒禅埋葬之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这(此系近指,指慧空禅院)。、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代仆碑)。、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前“其”:代词,它(代“穴”)。后“其”:代词,那些(远指,作“好游者”定语)。、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前“其”:代词,它(代后洞)。

14、后“其”:代词,代游客,此处须用本名,不用现代语代词。、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代词,他们(指古人)。、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反问,岂、难道。、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9、既其出助词,无义。10、视其左右代词,洞,洞壁。11、谬其传代词,它(代山的名称)。12、咎其欲出者代词,那些(指欲出者)“其”字的用法 代词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连词 句中语气词 形容词词头总结文言虚词“其”的用法1 代词(1)他 他们 它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他的 他们的 它的 例:“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3)那 那些例:“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其好游者不能穷也”(4)活用为第一人称,我、自己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 语气词(1)表示反问的语气例:“其孰能讥之乎?”(2)表示揣度、委婉的语气例:“其皆出于此乎?”(3)表示希望、劝勉的语气例:“吾其还也” 文言文学习要点 字字落实 句句解疑 熟读背诵从每组的加划线的词中选出一个与其他几个词义不同的词。1、(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D.大王见臣列观E.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