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八上期中语文试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交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困难没被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 (强健 强悍)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选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1) 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尝: ;累: (2) 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改为 (3) 请依据语境,从文段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强健 强悍)(4) 文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改正。修改: 综合性学习。为了弘扬诚信,学校拟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

2、积极参加。活动一:引经据典话诚信古代先贤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言论。班级准备出一期小报,要求同学们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中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请你推荐一句名言警句。活动二:明理为先思诚信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 70 字),并写出其寓意。活动三:融合互动养诚信古人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信的好品行。学校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与人交往中做到明礼诚信。请举一例说说你平时的做法。诗文名句填空。(1) 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2)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3)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4)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5)

3、,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6) 柴门何萧条, 。(曹植梁甫行)(7) 半烟半雨江桥畔, 。(郑谷柳)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 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2)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节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注】辋水:车轮状的湖水。村墟:村庄。舂:捣米。静默:指已入睡。皋:水边高地。雊(gu):野鸡鸣叫。天机:天性。(1)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步 仄 径 临 清 流 也 (2)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i 五色交辉 ii 夕阳欲颓 iii

5、明灭林外 iv 斯之不远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ii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4) 【乙】文作者描写的夜景有哪些特点?(5) 【乙】文说“是中有深趣”,请你分别说说【甲】【乙】两文的“深趣”。阅读相关名著,完成各题。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两个孪生的天才朱、毛有不可分离的联系,实际上许多中国人都把朱、毛看作一个人。”毛有一个冷静的政治头脑,朱有一颗热烈的斗争的心,它决定了他一生的行动。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完全操纵红军,朱对党的忠诚和对政治驾驭的服从,正是原因之一。从朱、毛直到所有军官和政治委员中间没有任何斗争。朱、毛的联合,非但不会冲突,而且有相辅

6、的作用。朱在各方面都没有政治的雄心,他能接受命令,因此也能发施命令这是革命军队的领导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因素。朱这种宝贵的个性,立刻为众人所周知。这种性格好像是从谦虚中产生的,而这谦虚的渊源大概是他的诚实。” 朱无论如何不是圣人,但在他自己的民众中,在到底属于中国人的绝大多数的穷人中,他依然是个可爱的人,他高高举起解放的火炬,而在未来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我们可以保证他将站在那些为中国千百万大众的前途而斗争的人们的最前列。在这个革命战争中,日军许会再三宣布他已被杀(像过去国民党所干的一样)。但实际上,他永不会被杀。人们只以为他的肉体不能被毁灭,这是错误的。不能被毁灭的,却是朱的精神。

7、这种精神将在未来许多世代中继续鼓励中国的自由战士们追求他们时代的最高目标。(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章)(1) 这里的“朱、毛”分别指谁?(2) “这种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3) 朱、毛有哪些共同革命活动?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相关情节回答。(4)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同时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B尼摩船长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人物。C骆驼祥子叙写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小说大量使用北京口语,还有一些关于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小说的经典作品。D阿长与(山海经)

8、中阿长是我们家保姆,她姓长,又高又瘦,她迷信唠叨,令人厌烦,但她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让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清脆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 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到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它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 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

9、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又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离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作片刻的停留。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

10、我了。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的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对于我能来看她,外婆非常开心。 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 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深的内疚,还有不安。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

11、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女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这一次,是在医院。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容枯槁、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地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 外婆,如果来日

12、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车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蹲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寥的时光。 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 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1) 文章结尾有什么作用。(2) 谈谈你对文章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3) 如果外婆在弥留之际知道了外孙女曾多次路过自己的院门口,却未曾停车看望,外婆心里会怎么想呢?试对人物心理活动加以描

13、写。(4) 如果把第段改为下文这样的表述,你觉得哪种表达文字好?为什么? 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她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车轮,走到她的身边,轻轻地唤她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她的膝旁,陪她说说话,听她说说她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她寂寥的时光。(5)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总有一缕阳光留存在生命的深处,让我们久久回味、时时温暖:那一缕阳光,也许是父亲的爱抚、母亲的叮咛,让我们摆脱烦恼的困扰;那一缕阳光,也许是老师的教导、朋友的关怀,让我们收获意外的惊喜;那一缕阳光,也许是一本书、一

14、幅画、一个人、一抹景让我们在顿悟中感受温暖,在震撼中砥砺心志。一缕阳光,洒向心田,一种美妙,深入人心。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一缕阳光洒向心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个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答案1. 【答案】(1) chng;li(2) 交;教(3) 强健(4) 没被困难吓倒。【解析】(1)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一个字读作“chng”,第二个字读作“li”。(2) 本题考查查找错字并改正。“交给”应写作“教给”。(3) 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强健:强壮健康。强悍:强横勇猛。形容身体应用“强健”。(4

15、) 本题考查修改病句。“困难没被吓倒”一句语序不当,应改为“没被困难吓倒”。2. 【答案】活动一:示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言必信,行必果,砼砼然小人哉。活动二:内容:一位身穿印有“诚信”二字工作服的铁匠师傅站在铁砧旁,左手用钢钳夹着一块写有“承诺”二字的铁块,右手举着铁锤,铁块火星四溅。寓意:依靠诚信打造承诺。只有讲求诚信的人,他的承诺才让人信服。活动三:示例:我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轮到自己值日,自觉去完成。【解析】活动一: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积累,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从自己的积累中选择一则与诚信有关的

16、名人名言即可。注意书写的正确。活动二: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观察图意,一位身穿印有“诚信”二字工作服的铁匠师傅站在铁砧旁,左手用钢钳夹着一块写有“承诺”二字的铁块,右手举着铁锤,铁块火星四溅。意在告诉我们,只要心中装着“诚信”做事,只要不忘自己的“承诺”就一定能打造出精品,就一定能将事情做得完美,而且他的承诺一定会被社会信服。活动三: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围绕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该自己做的事一定要做好表述即可。3. 【答案】(1) 长歌怀采薇(2) 晴川历历汉阳树(3) 老骥伏枥(4)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5) 馨香盈怀袖(6) 狐兔翔我宇(7

17、) 映杏映桃山路中【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对于一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重点字:薇。(4) 重点字:堤。(5) 重点字:馨。(6) 重点字:翔。4. 【答案】(1) “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诗人远行,从另一角度显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2)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着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解析】(1) 本题是对诗句中重点词语

18、的理解。要在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感的基础上进行解答。联系最后两句诗的诗意可知,来给自己送别的是家乡的江水,这江水对作者依依不舍,一直把他送到了荆门之外。明写江水送自己,实写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所谓“炼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地方,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往往用“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等方法,来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表达作者的情感。本题“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译文: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

19、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5. 【答案】(1) 步仄径/临清流也。(2) i 辉映ii 坠落iii 忽明忽暗iv 这些(3) i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ii 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4) 动静相映,音响和谐,极具活力,并引起作者对更加美好的春天的憧憬。(5) 【甲】文作者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

20、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故句子断为:步仄径/临清流也。(2) i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意;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辉:辉映。ii 句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坠落。iii 句意: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明灭:忽明忽暗。iv 句意: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斯:这些。(3) i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21、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自,从。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句意: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ii 重点词:蔓发:蔓延生长。望,观赏、观看。句意: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4) 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乙】第一段描写了这样的夜景:灞水深沉、月照城郭;辋川在月光中涟漪起伏;山上灯火,透过树林明灭可见;村巷里的寒犬叫声、夜春声和山寺里的疏钟声一并传来。作者所写的是夜景,那河水、城郭、远火,都是在月色朦胧中看到的,而那犬吠、夜舂和疏钟则是在黑夜里听到的,作者通过所见

22、所闻,来写那寒夜的景物特色,这样就更切实、逼真。(5) 甲文通过前面景物的描写及“实是欲界之仙都”一句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中从内容上来看,结合“然是中有深趣也”,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希望朋友能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用意。据此理解作答。6. 【答案】(1) 朱德;毛泽东。(2) 为一个事业英勇牺牲的忠贞不贰精神。(3) 红军井冈山会师;共同与军队内部的冒险主义、退却主义斗争。(4) D【解析】(1)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与人物的识记。阅读选文内容,可知其出自红星照耀中国,根据这部名著内容的了解,可判定“朱、毛”指的就是朱德、毛泽东。(2) 本题考查

23、名著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这种精神”结合前面的内容,可知指的就是朱德的精神。根据选文中的“朱在各方面都没有政治的雄心,他能接受命令,因此也能发施命令”“朱无论如何不是圣人,但在他自己的民众中,在到底属于中国人的绝大多数的穷人中,他依然是个可爱的人”“在未来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我们可以保证他将站在那些为中国千百万大众的前途而斗争的人们的最前列”,可以看出他的“这种精神”指的就是对革命的无限忠诚精神。(3)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识记。根据原著的阅读,可知朱德与毛泽东之间共同的革命活动是经军在井冈山会师,以及会师后二人与部队中的两种错误倾向共同斗争。(4)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正误的判断

24、。ABC.正确;D.有误,阿长与中介绍“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可知选项中对长妈妈“姓长”“又高又瘦”的表述有误。故选:D。7. 【答案】(1) 点明文章主旨:外婆的慈爱就像桂树的清香一样留在“我”的心间。要珍惜拥有的东西(或珍惜当下),不要等失去了才后悔莫及。(2) 运用了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写出了老人的苍老和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怜惜,为下文写自己的愧疚

25、作铺垫。(3) 孩子一定是工作忙,所以才没能来看我。他每天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忙,有工作,有家庭,有孩子,我相信,孩子也是想我的,也是爱我的。(4) 原文的表达好,原文用第二人称,更加强烈的抒发了作者对外婆的思念与愧疚之情,改文为第三人称,感情表达不如第二人称强烈。(5) 要珍惜拥有的东西(或珍惜当下),不要等失去了才后悔莫及。【解析】(1) 本题考查语段作用。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即可。语句在文章的结尾一段,内容上写出了外婆的慈爱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同

26、时告诉人们要珍惜当下,点明文章的主旨。(2)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要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这里所给的句子,运用了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到别人。”写出了老人的年迈与孤独,为下文写自己的愧疚埋下伏笔。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或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3) 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

27、理,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作答时,可围绕着外婆对作者的理解与宽容来拟写。(4) 本题考查赏析不同人称的表达效果。原文用的是第二人称,题目中的文字用的是第三人称。用第二人称,如果与自己的外婆直接对话,更有利于作者感情的抒发,用第三人称更偏向于客观的表述,在表达感情上不如第二人称直接强烈。(5) 本题考查阅读启示,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围绕着珍惜自己的拥有的东西,珍惜当下,不要等失去之后才后悔来表述。8. 【答案】【例文】一缕阳光洒向心田 天要放晴了吗? 雨声喧嚣,雨点肆意。 早上和母亲闹矛盾了,带着沉寂与母亲坐上了电瓶车,驶过的地方溅起水花,碎了一地。母亲披着那件小小的雨衣,我不像往常那样躲在她的雨衣里面,贴在她的背,听她的呼吸声。只是撑起那把冰冷漆黑的大伞,一声不吭。 叛逆成了我的个性,背对着母亲,我看不见母亲的脸,甚至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