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2018-2022武汉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汇编_第1页
文言文阅读-2018-2022武汉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汇编_第2页
文言文阅读-2018-2022武汉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汇编_第3页
文言文阅读-2018-2022武汉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汇编_第4页
文言文阅读-2018-2022武汉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阅读2018-2022武汉八下语文期中汇编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助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口:“其室

2、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注释】出继: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琅邪王晏:后因贪财专权被杀。绵纩(kung):指丝织品。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爨(cun):烧火做饭。(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胤之母周氏卒(死)B孝绪度之必至颠覆(猜测)C亲而不党(同党)D其室虽迩(近)(2)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B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C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D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

3、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去世,阮孝绪在服丧期间不穿丝絮衣服,即使尝到味美的蔬菜也要吐掉。B阮孝绪有一次吃酱觉得味道很美,问酱从何而来,听说是王家的,马上吐岀来并将酱倒掉。C义军围城时,阮孝绪家中贫困,所住屋子只有一鹿床,房子周围绕着竹子和树木。D御史中丞任防想拜访阮孝绪,却又不敢,认为孝绪住的地方离人太遥远了。(4) 把上面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的题。 通州在京城南四十余里,常积粮数百万石。己巳之变,胡虏南侵,谋至云:“欲先据此

4、地。”诸大臣议,将焚其仓廪。适周文襄公忧朝京,陈禧敏公镒为宪长,因语其计,文襄曰:“何至如此!宜檄示在京官军旗校,预给一岁之食令自往支则粮归京师又免京运之费。”诸臣如其计。不数日,通州仓粮皆空,虏至,无所获而去。其通变如此。 一云:己巳之变,议者请烧通州仓粮以绝虏望,于忠肃公曰:“国之命脉,民之脂膏,顾不惜耶!”传示城中有力者恣取之,数日,粟尽入城矣。【注释】周文襄公忱:周忱,文襄是他的谥号。陈禧敏公镒为宪长:陈镒是都察院的都御史,禧敏是陈镒的谥号,宪长是都察院都御史的别称。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于忠肃公:明朝名臣于谦。(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周文襄公忱

5、朝京 适:恰巧B臣如其计 如:如同C议者请烧通州仓粮以绝虏望 望:企图,希望D传示城中有力者恣取之 恣:任凭,肆意,尽情(2)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预给一岁之食令自往支则粮归京师又免京运之费A预给一/岁之食令/自往支则/粮归京师又免京运之费B预给一岁之食/令自往支/则粮归京师/又免京运之费C预给一岁/之食令自/往支则粮/归京师又免京运之费D预给一岁之食令/自往支/则粮归京/师又免京运之费(3)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明代,通州是储备粮食的军事要地;胡人南侵时准备先占领该地。B为了不让胡人的计划得逞,明朝的众多官员提议放火烧掉通州的粮仓。C陈镒向周忱和于谦两人

6、征求御胡对策,两人都不赞成其他大臣的意见。D己巳之变中,通州的粮食最后都在短时间内稳妥安全地转移到了京城。(4) 将第三大题文言文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内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 国之命脉,民之脂膏,顾不惜耶!ii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矣。定公躐席而起,曰:“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

7、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子不谮人 (说别人的坏话)B定公躐席而起 (超越)C乡寡人曰 (同“向”,先前)D犹策之不已 (策划)(2)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东

8、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B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C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D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3)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渊预测马匹将要逃跑,鲁定公由此怀疑颜渊的品格有问题。B得知马匹逃逸后,鲁定公十分惭愧,于是赶紧派人叫回颜渊。C颜渊通过举例子、打比方,提醒鲁定公为政者要体恤民情。D颜渊的劝说带有较强烈的警告意味,揭示了国家的存亡之道。(4) 将上面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

9、汉语。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各题。养鱼记欧阳修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阴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目以是对。 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者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注】非非堂:堂名

10、,欧阳修在洛阳时所建。洿(w):地势低洼的地方。甃(zhu):指砌池壁。筑:指夯平池底。锸(ch):铁锹。罟(g):渔网。嚚(yn)昏:愚蠢糊涂。(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植:种植B循漪沿岸 循:沿着,顺着C市数十鱼 市:买D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 活:存活(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B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C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D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

11、间/有若自足焉(3) 下面对文本内容及写法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首段细致描述了做池的经过、池水的清明以及给自己带来的恬然自适的情趣。B文章第二段作者具体提及养鱼之事,并且非常详细地描述了买鱼养鱼的经过。C作者以小见大,由大鱼和小鱼的境况想到人的生存状态,有感而作这篇文章。D这篇文章的表意含而不露,与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颇为相似。(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怪而问之,且以是对。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武昌九曲亭记(节选)苏辙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

12、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牌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将适西山 适:到去B荫茂木 荫:树荫C遂相与营之 相与:一同D而西山之胜始具 胜:优美的景色(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B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C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D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

13、所/据亭得以广(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间羊肠小道的两侧都是松树、柏树,行人们都会在一块稍微平坦的地方休息。B在这小块平地上,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山间的各种景物、风云变幻。C废弃的亭子就在这块平地上,但遗址狭窄,不能让所有的客人在这里摆开酒席。D亭子旁边有许多长得很粗壮的古树,子瞻对这些古树一直没有什么好感。(4) 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太祖初起,武理堪来归。岁癸已,叶赫纠九部之师,三道来侵,上遣武理堪出东路侦敌。武理堪出虎拦哈达新城,行将百里,方度岭,群鸦竞噪,若阻其行者,

14、武理堪心异之,度行且与敌左,驰归告上,上命改道自札喀路向浑河部。武理堪行,薄幕至浑河,敌方屯北岸会食,爨火密如星。武理堪得叶赫逻卒一,言敌兵三万,将夜度沙济岭而进,遂挟以还报。时夜方半,上命旦日岀师。武理堪虑我军休敌众,言曰敌虽众心不一谁能御我及战遂破诸路兵。 天命四年,明经略杨镐合诸镇兵四道来侵,太祖督诸贝勒帅师御之。既,败其三道,独总兵李如柏出鸦鹘关,未与我师遇,镐檄使引还。武理堪方率二十骑逻虎拦山,见如柏军行山麓,乃令诸骑立马山巅,鸣螺,脱帽系弓末,挥且噪,若指挥伏兵者,如柏军望而愕顾。武理堪遂纵骑疾驰下击,斩四十人,获马五十匹,如柏军夺路走,相蹂藉死者复干馀。武理堪寻卒,太祖叹曰:“武

15、理堪从朕摧锋陷阵,几死者数矣!”【注释】太祖:清太祖努尔哈赤。武理堪:满洲正白旗瓜尔佳氏,生年不详,约后金天命四年(1619 年)去世。追随努尔哈赤创业,屡立战功。虎拦哈达新城:地名,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老城之西。爨(cun):烧火做饭。(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鸦竞噪 竞:争着做某事B武理堪心异之 异:对感到惊异C镐檄使引还 引:带领D望而愕顾 顾:考虑(2) 为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言曰敌虽众心不一谁能御我及战遂破诸路兵A言曰/敌虽众/心不一/谁能御我/及战/遂破诸路兵B言曰/敌虽众心/不一/谁能御/我及战/遂破诸路兵C言曰/敌虽众/心不一

16、/谁能御我及战/遂破/储路兵D言曰/敌虽众心/不一谁/能御我/及战遂/破诸路兵(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理堪领兵侦察,听到乌鸦鸣叫,他怀疑前边有埋伏,就骑马回去报告太祖。B武理堪擒获敌军巡逻兵,得知敌军虛实动向,就押着巡逻兵回去报告太祖。C武理堪带兵巡逻,发现敌军后,让士兵虚张声势,令敌军很吃惊。D武理堪带兵从山顶向山脚进攻敌军,以少胜多,大败敌军。(4) 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武理堪寻卒,太祖叹曰:“武理堪从朕摧锋陷阵,几死者数矣!”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种树郭橐驼传(节选)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

17、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

18、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注释】:橐(tu)驼:骆驼。取养:雇用。寿且孳(z):活得长久而且繁殖茂盛。孳,繁殖。莳:栽种。苟:如果。(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驼业种树 业:以为业B早实以蕃 实:结果实C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蕃:多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日:一天天(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A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B凡植木/之性

19、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C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D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3)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橐驼,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驼”。B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家,都争着雇佣郭橐驼。C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D问的人说:“哎呀,不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他把这件事传到官府去作为官吏们的鉴

20、戒。(4) 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各题。张之洞与湖北 之洞耻言和,则阴自图强。会海军衙门奏请修京通铁路,台谏争陈铁路之害,请停办。翁同穌等请试修边地,便用兵;徐会沣请改修德州济宁路,利漕运。之洞议日:“倏之利大货民失为最大转次之。今宜自京外卢沟桥起,经河南以达湖北汉口镇。此干路枢纽,中国大利所萃也。河北路成,则三晋之辙接于井陉,关陇之骖交于洛口;自河以南,则东引淮、吴,南通湘、蜀,万里声息,刻期可通。其便利有数端:内处腹地,无虑引敌,利一;原野广漠,坟庐易避,利二;厂盛站多,役夫贾客可舍旧图新,利三

21、;以一路控八九省之衢,人贷辐辏,足裕饷源,利四;近畿有事,淮、楚精兵崇朝可集,利五;太原旺煤铁,运行便则开采必多,利六;海上用兵,漕运无梗,利七。有此七利,分段分年成之。北路责之直隶总督,南路责之湖广总督,副以河南巡抚。”得旨报可,遂有移楚之命。大冶产铁,江西萍乡产煤,之洞乃奏开炼铁,于汉阳大别山下,资路用,兼设枪炮钢药专厂。又以荆襄宜桑棉麻集而饶皮革,设织布、纺纱、缫丝、制麻革诸局,佐之以堤工,通之以币政。由是湖北财赋称饶,土木工作亦日兴矣。 (选自清史稿张之洞传,有删改)(1) 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自图强 阴:暗地B利漕运 利:有利于C万里声息,刻期可通 声息:消息

22、D北路责之直隶总督 责:责任(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修路之利以通土货厚民生为最大征兵转饷次之。A修路之利以通土货/厚民生为最大/征兵转饷次之B修路之利/以通土货厚民生为最大/征兵转饷次之C修路之利八以通土货/厚民生为最大/征兵转饷次之D修路之利以通土货/厚民生为最大/征兵转饷/次之(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修铁路一事,官员们争论的不是修不修的问题,而是在哪里修。B对比其他官员的方案,张之洞所提方案的优势就是聚焦民生问题。C皇帝认同了张之洞提出的方案,于是派遣张之洞前往湖北具体落实D在张之洞治理下,湖北的财赋比别处丰富,土木工程也日益兴旺了。

23、(4) 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宜自京外卢沟桥起,经河南以达湖北汉口镇。答案1. 【答案】(1) C(2) B(3) D(4) 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解析】(1) 考查词类活用。党:名词活用为动词,结党。(2)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首先需要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意思作初步的划分,再根据句子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状语等进行必要的划分。此题原句是“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根据句意“孝绪家中穷困,无法烧火煮饭,仆人偷了邻居的柴来点火,孝绪知道后不吃饭,还命令拆除房屋来烧饭”,

24、和句子成分划分即可知此题选 B。(3) 定位第 3 段。“御史中丞任助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口:其室虽迩,其人甚远。”意思是他居住的屋虽然近,但他人离我们尘世中的人太遥远了。所以 D 选项错误。(4) 此题考查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删内容,同时,语句流畅,注意重点字词和常见句式的翻译。句中关键词有:一无所纳:一点都没要。咸:都。异:惊异(对惊异)。译文: 阮孝绪,字士宗,是陈留尉氏人。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胤之的母亲周氏死后,留下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 十六岁时,父亲去

25、世,服丧期间不穿丝絮之衣,即使尝到味美的蔬菜也要吐掉。表兄王晏地位显贵,多次到孝绪家,孝绪估计他必遭大祸,一听到王晏带来的仪仗队的奏乐声,就钻过屋后的篱笆逃避躲藏起来,不愿和他相见。有一次吃酱觉得味道很美,问酱从何而来,听说是来自王家,马上吐岀所吃的东西并将酱倒掉。等到王晏被诛,亲戚们都怕他受牵连,为他担心。孝绪说:“虽是亲戚,但不是同党,怎么会被连坐?”最终免罪。 起义军包围了京城,孝绪家中穷困,无法烧火煮饭,仆人偷了邻居的柴来点火,孝绪知道后不吃饭,还命令拆除房屋来烧饭。所住的屋子里只有一张粗陋的坐卧之具,竹子和树木环绕房屋四周。天监初年,御史中丞任昉寻找他的哥哥履之,想要造访他而不敢,望

26、而叹曰:“他居住的屋虽然近,但他人离我们尘世中的人太遥远了。”孝绪被当时的名流钦佩和崇尚到这种程度。2. 【答案】(1) B(2) B(3) C(4) i (粮食是)国家的命脉,是老百姓的血汗(财富),难道不应该爱惜吗?ii (桃花源中人)见到渔人,很惊讶,问(渔人)从哪儿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本题涉及的词语是常见的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如”是“依照”的意思。(2)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

27、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翻译:预发一年的军粮,命令他们自行前往领取,那么粮食就可以回归京师,又免掉运输经费。结合文言句意,判断句子的主谓宾成分来划分。故正确断句为:预给一岁之食/令自往支/则粮归京师/又免京运之费。(3) 本题考查文意理解。C 选项说法错误,周忱和于谦分别是两则传言中的人物。此文是陈镒向周忱征求。(4) i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

28、置)、被动句、反问句等。直译为主,意义为辅。脂膏:财富;顾:难道。ii 方法一: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具:详细地。方法二:【参考译文】 通州在北京城南四十里外,常常囤积上百万石的粮食。己巳之难,蒙古军队将要南侵,谍报说:“敌军先要占据通州的粮仓。”朝廷诸大臣商议,准备派人点火烧仓。当时周文襄公恰好在京城,陈禧敏担任中央监察首长,因此咨询他的意见。周文襄说:“何必烧掉呢!只要通知京城的军旗校,预发一年的军粮,命令他们自行

29、前往领取,那么粮食就可以回归京师,又免掉运输经费。”大臣们听从了他的计策,不过几日,通州粮仓都变空了。蒙古军队到后,没有收获而离开。他是如此懂得变通。 另有一说是:己巳年大臣曾建议烧毁通州米仓,以断绝瓦剌野心,于肃愍(谦)上奏说:米粮是国家命脉、人民膏脂,不应轻易焚毁。于是下令城中凡有能力搬粮的百姓都可前去通州搬米,不多日,通州的米全集中到京城。3. 【答案】(1) D(2) C(3) D(4) 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D 项“犹策之不已”的意思是“仍然不停地鞭打它们”,其中“策”的意思是“鞭打”。D 项对加点词的理

30、解不正确。(2) 本题考查给文言句子断句。“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的意思是“现在东野毕驾车,上车拿起缰绳,马的勒口和身体都很端正了;转圈驰骋,调教得合乎规范了;经历险阻,跑了很远的路了”,由此可知 C 项断句正确。(3)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在这篇文章中,颜渊主要通过举例子、打比方提醒鲁定公要体恤民情,语气比较委婉,D 项中“颜渊的劝说带有较强烈的警告意味”理解错误。(4) 方法一: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句中重点词:俄而,不一会儿;佚,逃跑;闻,使上级听到。【参考译文】颜渊论御马 颜渊陪同鲁定公坐在台上,东野毕在台下表演驾车技术,定公说:“东野毕的驾

31、车技术真漂亮啊!”颜渊说:“好倒是好,不过他的马将要跑了。”定公听了不高兴,把这话告诉了手下人,并且说:“我听说君子不在背后说人坏话。君子也会说人坏话吗?”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定公听了急忙上起身从旁边跨出坐席,对手下人说:“赶快驾车去请颜渊来。” 颜渊来到后,定公说:“我刚才说:东野毕的驾车技术真漂亮啊!您却说:好是好,但他的马将来逃跑了。不知道你根据什么知道这件事的?”颜渊回答说:“我根据从政的道理推知这一点的。从前舜帝擅长于用人,造父擅长于用马。舜帝不使民力用完,造父也不让马把力气用光。因此舜帝时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也没有逃跑的马匹。现在东野毕驾车

32、,上车拿起缰绳,马的勒口和身体都很端正了;转圈驰骋,调教得合乎规范了;经历险阻,跑了很远的路了,但仍然不停地鞭打它们。根据这些我就知道马逃跑的原因了。” 定公说:“你说得对!还可以再稍微进一步谈谈吗?”颜渊说:“野兽到走投无路时就要咬人,禽鸟到无可奈何的地步就要啄人,人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会去诈骗。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诗经里说:抖动着的丝缰如纵横编织,车辕两旁的马儿如舞驰骋。就是说的要善于驾驭马(不要使它们过分劳累)啊。”定公听了说:“这也是我的过错啊。”4. 【答案】(1) D(2) C(3) B(4) 我感到很奇怪,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把自己的想

33、法讲给我听。【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D 项,活: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活着。(2)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的意思是:我看见大鱼丢在一边干渴,得不到安身之处,而那群小鱼却在那又浅又窄的池塘中嬉戏,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据此断句为: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因此选 C 项。(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及写法的理解分析。不符合文意的是 B 项,作者并不意在养鱼,而是极为轻描淡写地以两句话便述完此事。(4) 方法一: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怪:认为奇怪。句子翻译为:我感到很奇怪,问他这

34、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把自己的想法讲给我听。方法二:参考译文 衙署回廊前的一块空地有四五丈见方,正对着非非堂。此处修竹环绕林荫遮蔽,没有栽种其他植物。我按照地形挖了一个池塘,既不方也不圆;没有用砖砌,也没有筑堤岸,完全保留了它自然的形态。我用锹把池塘挖深,打井水把它灌满。池塘清澈见底,波光荡漾,微风一吹便泛起波纹,风一停便水平如镜。星与月映在水中,光亮直透塘底。我在塘边休息时,水中的影像纤毫毕现;绕着水池散步,仿佛徜徉在浩荡的江湖之间。这足以让人抒发内心的忧郁不畅,安慰我这个困窘寡助的人。 我于是请渔人撒网捕鱼,从他那里买了几十条活鱼,叫书童把它们放养在池塘中。书童认为池水太少不能增大容量,于是

35、只把小鱼放养在内,而丢弃大鱼。我感到很奇怪,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把自己的想法讲给我听。可叹啊,这个书童怎么如此糊涂而无知!我看见大鱼丢在一边干渴,得不到安身之处,而那群小鱼却在那又浅又窄的池塘中嬉戏,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我感触很深,于是写了这篇养鱼记。5. 【答案】(1) B(2) B(3) C(4) 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解析】(1) 本题考查加点字词的解释。B 项解释错误。该句意为:躲在茂密林萌下。荫:躲在树荫下。(2) 本题考查断句。该句意为:一日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

36、方收抬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据此断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3)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 项“不能让所有的客人在这里摆开酒席”错误,原文“不足以席众客”意为: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4) 方法一: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本句关键字词是:兹:这。成:成全。方法二:译文: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萌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

37、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干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6. 【答案】(1) D(2) A(3) A(4) 武理堪不久就死了,太祖叹息说:“武理堪跟随我冲锋陷阵,好几次差点就战死了!”【解析】(1)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时要注

38、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ABC 解释正确,D 项,“顾:考虑”翻译错误,“顾”字应译为“看”。(2)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通读整句可知,“不一”应修饰“心”,此句表达的是:敌人虽然很多,但是心却不在一处。故“心不一”中间不应断句,可排除 BD 选项。接着,“谁能御我”是指敌人不团结,无法抵御我们。而“及战”是“等到开战”的意思,故“及”前应断句,可排除 BC 选项。(3) 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BCD 选项正确,A 项,“怀疑前边有埋伏”与原文意思不符。(4)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应注意翻译的关键词为:“寻”应译为“不久”。“卒”应译为“死”。“几死”应译为“几乎(差点)战死”。将关键词翻译后,再连词成句,故整句的意思为:武理堪不久就死了,太祖叹息说:“武理堪跟随我冲锋陷阵,好几次差点就战死了!”7. 【答案】(1) C(2) D(3) D(4) 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动树的根部来看培土是松还是紧。【解析】(1) 句意为:也并不是有能力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蕃:使结果多。(2)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大意为:凡是种植的树木,它的本性是:树木的树根要舒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