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文言文知识点_第1页
z文言文知识点_第2页
z文言文知识点_第3页
z文言文知识点_第4页
z文言文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7中考古文知识点、考点集锦隆中对资治通鉴司马光(北宋)一作家作品及解题1司马光,宋代著名史学家,字君实,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战国到五代末的编年体史书。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二、重点字音、词语解释陇(long)亩枉驾(wang) 诣(yi) 屏人(bing) 倾颓(tui) 度德量力(duo) 猖獗(chang)(jue) 汉沔(mian) 吴会(kuai) 殆(dai) 存恤(xu) 帝室之胄(zhou) 夷越(yi) 戎(rong)1、时人莫之许也 承认、同意2、 惟颍川徐庶 只有 3、谓为信然 说;确实这样4、备器

2、之 器重5、此人可就见 靠近、前去6、不可屈致 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7、宜枉驾顾之 屈尊;拜访8、先主遂诣亮 于是;拜访 9、凡三往 总共10、因屏人曰 于是;命人退避。 屏,隔开。9、汉室倾颓 崩溃、衰败10、孤不度德量力 衡量;估计 11、欲信大义 通“伸”,伸张12、遂用猖獗 因此;失败 13、然志犹未已 仍、还;止14、君谓计将安出 计策;怎样;产生 15、自董卓已来 通“以”16、此诚不可与争锋 的确17、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可以凭借;谋取18利尽南海 物资;全部取得1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大概、大约、差不多;资助、给予20、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兴旺富裕;爱抚21、帝室之胄

3、 后代22、结好孙权 友好22、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一天天23、岂愿见之乎 是否(可)24、 每自比于管仲 常常 25、君与俱来 一起26、抑亦人谋 而且 27挟天子 挟持、控制 28、若跨有荆益 占据29、愿君勿复言 希望;再 30、所以资将军 用来的三、翻译句子:1、时人莫之许也。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件事(指每自比管仲、乐毅这件事)。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这个人(您)只能到他那儿去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您应当委屈大驾亲自去拜访他。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于是先主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4、孤不度德量力 。 我没有衡量(自己的

4、)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5、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先生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6、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四、关键问题1、文中提到的诸葛亮有何特点?智识卓绝、才华横溢、抱负非凡,料事如神,关心国家大事,有卓越的的政治和军事才能。2、文中提到的刘备有何特点?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心诚恳五、分析:1、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隐居隆中,抱负远大 。第二部分(第2段):徐庶推荐诸葛亮。第三部分(第 3、4 段):隆中陈对策。2、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最终目标)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话回答)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5、。3、(1)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1)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2)根据是什么? (2)根据当时“天下大势”。4、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5、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刘表、刘璋:取而代之,夺取荆益戎越:抚和。6、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 成霸业,兴汉室 (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 7陈寿的隆中对: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为达到目标提出的战略

6、方针: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出师表 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重点字音崩殂(cu) 疲弊(bi) 陛下(bi) 陟(zhi)罚臧(zang)否(pi ) 性行(xing) 行阵(hang) 和睦(mu) 恢弘(hong) 妄自菲薄(fei) 攘除(rang) 费祎(yi) 以遗陛下(wei) 悉以咨之(zi) 禆(bi)补阙(que)漏 猥(wei)自枉(wang)屈 夙夜(su) 庶(shu)竭驽(nu)钝(dun) 以彰其咎(zhang)(jiu) 谘诹(zou)善道 2、解释重点词语1、崩殂 古代天子死叫“崩”或“殂”。2、此诚危急

7、存亡之秋也 实在;3、时盖追先帝殊遇 原来是;特别优厚的待遇。 4、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 弘扬、扩大5、 陟罚臧否 善恶 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显示;治 7、 是以先帝简拔 因此 8、以遗(wei)陛下 给予9、 悉以咨之 都;询问 10、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疏远11、 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12、躬耕 亲自 13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 14 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15由是感激 感动,激动16遂许先帝 于是;答应 17二十有一年 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18、夙夜忧叹 早晚 19、 恐托付不效 实现 20、 深入不毛 庄稼(的地方) 21、庶竭驽钝 差不多;比喻才能平庸

8、22、托臣以以讨贼兴复之效 重任 23、以彰其咎 表明,显扬;过失 2425 咨诹善道 询问 25、临表涕零 流下眼泪、翻译重点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我们蜀国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宫廷和丞相府的官员,都应该成为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有所不同。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之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

9、,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只想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达。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因此我十分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我)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

10、东吴),从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在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啊。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来禀告先帝的在天之灵。(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啊!(1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

11、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12)、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13)、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因此我很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14)、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陛下也应自行谋划,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4、理解性背诵: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

12、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

13、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

14、颓也。 (1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严明赏罚的句子是: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9)诸葛亮出师表中写作者回忆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访自己的句子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本文叙述某件事概括而来的成语是:三顾茅庐,其原文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本文中作者认为西汉所以兴隆的原

15、因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文中高度概括郭攸之、费袆、董允等人的语句是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远妄。 另一种说法:(1)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3)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诸葛亮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妄。 (5)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出师的目标):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6)诸葛亮分析

16、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为急存亡之秋也。 (7)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8)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简述“三顾茅庐”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关键问题 10、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1、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12、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

17、若定,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 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示例:赤壁之战 火烧博望坡、 火烧新野 、七擒孟获、空城计等 示例: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马援马革裹尸;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甲午海战壮烈殉国等。与本文相关资料:1诗词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2诸葛武侯祠对联:日月同悬出师表 风云常

18、护定军山。青山绕郭宜龙卧 翠柏参天有鹤来。有庐堪千古 读策定三分。梁父吟成高士志 出师表见老臣心。3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4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写景抒怀篇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精要笔记】写初冬月夜不眠,出户邀友赏月,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流露出作者遭贬谪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文言词语】 解解开,除去,脱。 户门。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遂于是,就。寝睡觉。相与相约一起;共同

19、,一起。中庭院里。空明澄澈透明。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但只是。闲人这里指不热衷于名利,能够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耳罢了。【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映的庭院里如同积满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里水藻、青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理解探究】 * 整体把握: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结构

20、提纲: 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兴奋喜悦 转忧、孤寂 宽慰、乐极 难言之情* 问题探究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二人心有灵犀。7“积水空

21、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清静、舒适、愉悦。10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悠闲自得、无忧无虑。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2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1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14、作者是描写月色的句子是(用原文回答):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拓展延伸】1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例: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2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苏轼被贬,心情忧郁。

23、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鱼我所欲也(阐明事理篇) 孟子(战国)一、精要笔记: 孟子借鱼和熊掌的比喻,阐明人生在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舍生取义”,那些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则是可耻的。 *解释下列词语: 1、故不为苟得也 苟且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假使 3、故

24、患有所不辟也 祸患,灾难。 4、贤者能勿丧耳 丧:丢掉 5、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蹴:用脚踢。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6、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这 7、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有什么益处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 *生字 箪(dn) 蹴(c) 羹(gng) 死亦我所恶(w)二、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如果)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避开祸患的事情,哪有不采用的呢? 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一碗米饭,一

25、盅肉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便饿死。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9、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

26、而选取正义了。10、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1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三、思考题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2、归纳段意: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第二层从反面举例,

27、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3、理解及背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28、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思考、(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2)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9、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鱼和熊掌对举 生与死对举等 (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5、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观点:舍生取义 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

30、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应用。(1)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刘胡

31、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4)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者的事例,并简要概述。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5)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6)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陋室铭刘禹锡唐 (托物

32、言志篇)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多用来抒写颂扬或警戒的内容。一般都是用韵的。2; 文言词语【名】有名,著名。【灵】灵异、神奇。【斯】这。【德馨(xn)】品德高尚。馨,能散布到远处的芳香,多用来形容德行的美好。【鸿儒(r)】大儒。这里指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的人。【白丁】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教养的人。【调】调节,引申为弹奏。【素琴】朴素无华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金经】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丝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这里借代指达官贵人家的乐声。【案牍(d)】官场文书

33、。案,文书,案卷。牍,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1 理解探究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2)类比衬托。山、水陋室 诸葛庐、子云亭陋室 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

34、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10(1)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形容其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

35、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15、 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有学识渊博的大儒,

36、往来的没有浅薄粗俗的人。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1 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

37、,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2人人都有居室,你喜欢的居室是什么样的?请描绘出来,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略)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写景抒怀篇 )1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精要笔记: (1)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即希望能有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

38、快乐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自由和平、宁静幸福生活的愿往。 (2)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 (3)采用虚虚实实的写法,开头、结尾的神秘的文字,暗示桃花源并不存在,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虚构的幻想的世界。 文言词语【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要通“邀”邀请 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1、便扶向路 循,沿着 向从前,旧的。2、寻向所

39、志 寻找 3、遂迷 终于 4、寻病终 随即、不久 12、无问津者 问路。津,本指渡口。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y)告诉。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一词多义】中 年间。(晋太元中)中间。(中无杂树) 志 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为(w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w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闻听说。(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sh)舍弃,放下。(便舍船)(sh)房舍。(屋舍俨然)作劳作。(其中往来种作)做。(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鲜艳美丽。今义:

40、食物的味道好。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事业的总称。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配偶。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不充足、不满、。今义:不够。 6、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7、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通假字】要通“邀”,邀请。【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41、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翻译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十分安适愉快。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事,(他们)都感叹惊讶。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42、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4

43、.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7.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自然环境:美丽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生活状况:安居乐业;精神状态:自由快乐。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44、。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

45、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迁移拓展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豁然开朗。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

46、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

47、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8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自我做答)【简答填空】 1本文出现的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为开阔光亮。世外桃源:后用以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2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

48、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3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 使人觉得桃花源可望不可及,给桃花源增添一了奇异的色彩。 4桃花源美好的地方在哪里?通过哪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 美好的地方:1)自然环境:优美富饶;2)社会环境:安定和平;3)人文环境:自由快乐。通过作者对桃花源美好景色的描写(第二段)和对桃花源中淳朴民风的描写(第三段)来表现出来的。 5作者在二千多年前就为我们规划出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成为后人羡慕、追求的目标,由此,你能够看出作者追求怎样的人生理想? 看出

49、作者追求一种和平宁静、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的理想世界,因为作者所处时代战争频繁,作者有志不得施展,只有寄托在作品中。 口技 (清)林嗣环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京口有善口技者 擅长2、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 宴:举行宴会 3、施八尺屏障 设置:安放 4、少顷 少顷:一会儿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只 闻:听见 6、其夫呓语 呓语:说梦话7、满坐寂然 “坐”同“座”,座位。 8、妇抚儿乳 抚:抚摸 。乳:喂奶9、众妙毕备 毕:全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意:心情 。少:稍微。 舒:松弛。稍稍:渐渐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12、虽人有百手 虽:即使1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50、 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大腿 。 走:跑 15、群响毕绝 毕:全 。 绝:尽、消失 二、翻译下列各句 1、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出。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三、回答以下问题 1、归纳文章的主旨 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2、 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 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 一是“满座宾客

51、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 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

52、技艺的高超。* 层次结构 1、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2、 口技表演描摹了几个场面? 3、 三个场景的声音变化有何特点? 4、 分析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5、 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 6、 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 7、 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 岳阳楼记范仲淹【宋】(写景抒怀篇 )一、基本知识*精要笔记: 本文借助对洞庭湖的景色和迁客骚人登楼观景所触发的感情的描写,发表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一)文学常识范仲淹,自希文,谥号文正,苏州人。北宋政治家、

53、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本文写于作者贬居邓州期间,应好友滕子京要求而写。(二)文言词语1古今异义【守】古义:做州郡的长官。今义:看护,把守。【制】古义:规模。今义:多指制度。【气象】古义:景象。今义:多指有关大气变化的现象和规律。【薄】古义:迫近。今义:多指不厚的,浅显的。【去】古义:离开。今义:由某地到某地。【惊】古义:起,动。今义:指受惊吓。【景】古义:日光。今义:景色、景物、景观。【集】古义:栖止,鸟停息在树上。今义:多指集市、聚集、集合等。【国】古义:国都、国家。今义:多指国家。【空】古义:消散。今义:指天空,某处没有某事物等。【心】古义:多指思想感情等抽象事物。今义:多指心脏。【是】古

54、义:这。今义:判断动词。【微】古义:无、没有。今义:小的。2一词多义【或】(1)有时。(2)或许。3通假字【具】通“俱”,都。【属】通“嘱”,嘱托。4词类活用【先】在之前。【后】在之后。5成语【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现形容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兴,起。【气象万千】景象千变万化。今形容家乡或事业壮丽而多变化。万千,没有穷尽。【心旷神怡】心胸开阔,精神愉快。6常规词语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越到,及。明年第二年。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盛状盛景,好景色。浩浩汤汤(shng)形容水势盛大的样子。涯边。晖日光。则就是。大观雄伟景象。观,景象。备详尽。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

55、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因战国屈原作离骚而得名。览看,欣赏。得无莫非,岂不是。淫(yn)雨连绵的雨。淫,过多,过甚。霏(fi)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开放晴。排推开。曜光辉。形形体。樯(qing)桅杆。倾倒。楫船桨。催折断。冥昏暗。斯这。谗说坏话。至若至于,又如。万顷极言其广。锦鳞美丽的鱼。芷(zh)芷草。汀(tng)小洲。郁郁形容香气很浓。长烟大片的烟雾。一全。璧圆形的玉。何极哪有穷尽。极,尽。偕(xi)一起。宠荣耀。把执,拿。临对着。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二者指上文中的两种心情。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庙堂指朝廷。庙,宗庙。堂,殿堂。进指在朝廷做官。退指不

56、在朝廷做官。归归依。【翻译句子】1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水势浩大,无边无际。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 3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5、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星隐匿了自己的光辉,山峦掩藏起自己的形迹。 6、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萧条景象,(就会生出)极度感慨而十分悲伤了。 7、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8、心旷神怡

57、,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心胸开阔、精神愉悦;荣辱都一并忘了,举酒迎风,那真是高兴极了。 9、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水中的浮光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1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里做官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君主担忧。 12、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就是在朝延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延做官也担忧。 1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那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二、阅读探究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作者

58、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生动表现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3.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表现了洞庭湖景象开阔而多变化的特点,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表明洞庭湖的地理优势的句子是什么?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

59、吻合: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吻合。由景入情,领起下文的句子是什么?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景色一:天气阴冷(阴);相关览物之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景色二:春光明媚(晴);相关览物之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宠辱偕忘”的“宠”和“辱”分别之什么?“宠”:提升;“辱”:降职。洞庭湖一带并没有虎和猿,怎样理解“虎啸猿啼”?可能是迁客骚人览物时产生的幻觉,也可能是由风声产生的想像。.郦道元在三峡中也以“猿鸣”烘托凄凉的气氛,他是怎样写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60、泪沾裳。.阴情两幅图画,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由白天到黑夜。.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他们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生。(以物喜,以己悲。).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阔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居庙堂之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