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海滨小城(教案)_第1页
19海滨小城(教案)_第2页
19海滨小城(教案)_第3页
19海滨小城(教案)_第4页
19海滨小城(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19海滨小城(教案) 19海滨小城(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滨、鸥”等11个生字,会写“滨、灰”等13个生字,熟悉多音字“臂”,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海滨、街道”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了解海滨小城的美观、感激,受到喜欢家乡的教导。 3.能找出课文第四至第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4.学习的查看方法和抓住特点概括写的方法,体会怎样留心周边事物的,学习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的方法。 必备品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和小城各有哪些美观的景物及

2、其特点,从中体会对家乡的喜欢之情,受到喜欢家乡的教导。 关键才能力格 【教学难点】能找出课文第四至第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学习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熟悉多音字“臂”,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观、感激,受到喜欢家乡的教导。(难点) 【教具打定】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图片导入。 教师口述:看,蓝色的大海,蓝色的天,银白色的军舰,白色的或灰色的

3、海鸥; 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出海归来的船队。这一切是多么美观、多么迷人呵!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学生赏识图片,彼此交流。) 表示图片: 教师提示:图片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一座什么?(海边的一座小城) 导入课题:临海的小城里那些桉树叶子散发出的幽香,凤凰树开出的美观花朵; 小城公园里那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榕树,树下那些笑语欢颜的儿童、青年、老人;小城街道上那踩上去就咯吱咯吱作响的细沙路面。这一切又是那么自然、新颖、超脱。同学们,不想去瞧瞧吗?好!我们一起去海滨小城,会意一下它的美观风光吧! (2) (板书:19海滨小城)学生齐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准生字“滨”的读音。)

4、 理解题目:海滨,是指与海邻接的陆地。海滨小城,是指与海邻近的一座小城。 【设计意图:在本节课的教学教程中,我将参观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从进课堂开头,率领学生参观海边风光的图片,到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精致的语言。整堂课让学生在美的画面与语言中去感受小城的美观和感激。】 二、介绍 林遐(1921-1970),辛集市白龙邱村人,当代作家。原名江林,笔名苏夫、刘爽军、江水心等。 早年当过学徒、店员,1947年考入南开大学英文系半工半读。1948年参与中国共产党,后随军南下到广州。曾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干事、中共东莞县委宣传部长、南方日报副刊主任。1957年调广东省委上游杂志社当编辑,后在中南局政

5、策研究室、宣传部工作。1960年参与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作协广东分会理事。1965年任羊城晚报社秘书长。 1943年林遐开头写作,他的创作以散文、特写、评论为主,其创作颠峰期在1957年至1966年间。1960年前作品以抒情为主,之后,他深入生活,联系实际,巩固了作品的思想深度。他的散文受朱自清、秦牧等大家影响较深,风格清丽,富有地方色调。他叙事写人,不尚藻饰渲染,总是满怀朴实之情,如数家珍,亲切动人。抒发感情,剖析事理,往往引物取比,娓娓而谈。他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风雷小记、山水阳光、撑渡阿婷,剧本船在航行等。“文化大革命”中,正值辛勤耕耘之际,惨遭迫害,于1970年含冤去世,年仅49岁。 三、初

6、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留神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留神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处境 (1)学习生字 学生小声读课文,画出世字和不懂的词。 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a.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的方法步骤。 b.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3) (5) (6) 用部首查字法自学生字、词。 (2)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海滨 海鸥 胳臂 理睬 满载 凤凰树 亚热带 榕树 石凳 每逢 除了 (重点指导

7、生字“滨”为前鼻音; “凰、榕、凳 、逢”为后鼻音;“睬、载”为平舌音;“榕、除”为翘舌音。)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描写事物名称的词语:海滨 海鸥 胳臂 凤凰树 亚热带 榕树 石凳 (3)学习多音字:臂(b bei) 笼(lng lng ) 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察觉?(引导学生察觉多音字。) a. 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臂(b bei) b 从肩到手腕的片面,如臂力、臂腕、臂肘、左膀右臂、助你一臂之力。 bei 上肢,如胳臂。 b.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喧嚷,小城犹如掩盖在一片片红云中。 笼(lng lng )

8、lng 1用竹篾、木条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如灯笼、熏笼; 2用竹篾、木条或金属丝等编插而成的养鸟或虫的器具,如鸡笼、鸟笼、蝈蝈笼;3旧时囚禁犯人的东西,如囚笼、牢笼;4用竹木或金属材料制成的有盖的蒸东西器具,如笼屉、蒸笼;5泛指包络之物,如笼头。 lng 1较大的箱子,如箱笼; 2遮盖,罩住,如掩盖、烟笼雾罩;3概括而不清晰,不概括,称“笼统”。 读一读: a.他的胳臂(bei)分外雄壮,臂(b)力分外大。 b.夜晚,黑暗笼(lng)罩着整个小山村。美观的金丝鸟在鸟笼(lng)里一蹦一跳的。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浩瀚】 声音大而喧嚷。 【镀】 (星空、大海)宏大,无边无

9、际。 【理睬】 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喧嚣】 形容包围精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掩盖】 对别人的言行给以留神并表示态度。 【密不透风】 在金属或物体的外观上形成薄层。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依次。 (7-10) (11) (12) (13)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从海滨和小城两个方面介绍了海滨小城美观的风景。)(板书:海滨 小城)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第一片面写海滨的景象。由远及近,先写(浩瀚大海)的风景,再写(海滩)的景观。这片面突出景物色调的描写,文中描绘的景物色调斑斓:有(蓝色)、(棕色)

10、、(银白色)、(灰色)、(金黄色)、(青色)这些丰富多彩的颜色,表示了海滨的美观。课文其次片面写小城美观的风景。分别描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处景物,突出了美观、感激的特点。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滨 灰 渔 遍 躺 载 靠 栽 亚 夏 除 踩 洁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查看笔顺,掌管布局、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查看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本课要写的字大多是左右布局、上下布局和半包围布局。左右布局的字要重点掌管好笔画变形的字和易错的字,譬如,“躺”字左边的“身”,书写时结果一

11、笔撇不要出头; “踩”字左边足字旁的结果一笔是提;“洁”字的右上片面是“士”不是“土”。上下布局的字“靠、夏”横画较多,不能遗漏。半包围布局的“载”字笔顺是横、竖、横、横、折、竖、提、斜钩、撇、点,“栽”和“载”两个字的字形、笔顺好像,笔画较多,书写时笔顺不能弄错,更不能遗漏笔画。)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布局的字“靠”,半包围布局的字“载”和左右布局的字“渔、躺”,学生练写。 滨 :“兵”首撇要平短,下横要长。 灰:竖撇在横的靠左位置,“火”的撇捺伸张。 渔:“鱼”上边要窄小,“田”稍扁,下横略长。 遍:“户”的框要扁; “辶”要托住上面。 躺:左窄右宽; 右边里面是“口”不是“曰”。

12、 载:整体要写紧凑,“土”与“戈”的横是一笔,要长; “车”稍小些。 靠:“告”首撇要短,下横要长; “非”字横画间隔平匀。 栽:“土”与“木”的竖分两笔写,“戈”的斜钩要长,结果一笔是点。 亚:两横和两竖要平行,两竖间距要窄,左点要小,右撇稍大。 夏:整体偏窄,上横要长,“自”扁窄,下边“夂”撇稍短,捺长而有力。 除:“阝”在左边不在右边; “余”中间两横,下横稍长。 踩:右边上撇短平,“ ”的两点和一撇写要写紧凑,“木”横要靠上,竖稍长 (14) (15-27) 。 洁:“士”中竖稍长,下横要短。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查指导。投影表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实时改正。 【

13、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议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解决学生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心,彼此启发、彼此扶助,共同提高,从而达成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崭新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海滨 水平线 机帆船 军舰 海鸥 帆船 渔民 胳臂 沙滩 贝壳 海螺 庭院 亚热带 石凳 (2)树木名称:桉树 椰子树 橄榄树 凤凰树 榕树 (3)表示动作的词语:遨游 理睬 (4)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浩瀚 喧嚣 美观 感激 (5)描写颜色的:棕色 银白色 金黄色 青色 (6)叠词:来来往往 银光闪闪 咯吱咯吱 2

14、.练习运用:练习用美观、感激说话。 六、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海滨小城的美观、感激及喜欢家乡的情感。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根基练习”板块的习题。) (28) (29-31) 其次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热爱的片面。 2.学习的查看方法和抓住特点概括写的方法,体会怎样留心周边事物的。(重点) 3.学习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的方法。(难点) 【教具打定】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课件出示: 2.问题激趣:谁能用简

15、朴的语言说说图片上的内容?也可以发挥想象说说自己的推测。(学生查看图片,自由发言。) 3. 海滨城市真美!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板书:19 海滨小城)学生齐读课题。 4.学生用自己热爱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本文描绘了海滨小城美观的风景。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用自己热爱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1)小组议论,交流。 (2)全班交流。(围绕“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观又感激。”这句话来写的。) 2. 这篇课文是分几片面来写的?各写了什么内容? (1)小组议论,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课

16、文第一片面写海滨的景象。由远及近,先写浩瀚大海的风景,再写海滩的景观。表示了海滨的美观。 课文其次片面写小城美观的风景。分别描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处景物,突出了美观、感激的特点。 3. 介绍了海滨小城的哪几处景物,画出地点变化的词语。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举行圈画。 (2)教师巡查,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环境中阅读课文,培养了他们收集信息和初步处理信息的才能、自学才能、动手操作才能、实践才能和口头表达才能。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充分表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品读释疑 (一)学习课文第一片面。 1.课件出示大海和沙滩的图片,引导学生按确定的

17、依次查看图片,激励学生用自己热爱的方式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找出这片面介绍了海滨哪两处地方?你望见了哪些景物?从哪儿体会出美?试着在朗读中表现出风景的美。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 (4) (5) (6) (7) (1)课件出示:人们走到街道的止境,就可以望见浩瀚的大海。 “浩瀚”是什么意思?(“浩瀚”是形容宏大,无边无际,说明海更加大。)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语的?(,看图片,联系上下文。) 是如何查看大海的?(顺着街道走到止境就看到了大海、海滩,查看点是街道的止境。) (2)“人们走到街道的止境,就可以望见浩瀚的大海。”只是看到了大海吗? 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天是蓝的,海也是

18、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遨游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这句话描写了海滨的色调美,通过“蓝、棕色、银白、白色、灰色”等表示颜色的词语把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突出了海滨的美。) 是抓住大海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抓住了大海以及海上船只、军舰、海鸥的颜色来描写的。)(板书:大海 颜色) (3)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师生评议,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大海的色调美。 (4)课件出示早晨时的海面风景图片,指名多个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风景。教师小结,谈话过渡:我们来看看是怎样描写早晨的海面风景的。 课件出示:早晨,机帆

19、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上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全班交流: “镀”是什么意思?(用电解等化学方法使一种金属附着在别的金属或物体的外观上,形成薄层。) 你觉得“镀”这个字好在哪里?(“镀”这里指海面上的景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金灿灿的,像镀上一层金子,形象地表现了色调之美。) 把“镀”换成“铺”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虽然两词都有笼罩的意思,铺是指平面的铺盖,太死板没有活力。而镀把这些军舰、海鸥等都写活了。) 指导朗读:金灿灿的阳光把美观的海滨变得更加迷人,谁能把这种奇异之美读出来?(自己练读,指名朗读) (5)课件出示:海边是一片

20、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这里的孩子们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落莫地躺在那里。 你觉得第一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遍地”说明贝壳数量多。两个“各种”说明贝壳的颜色娇艳、样子好多。) 你觉得其次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理睬”是打理和搭理的意思。“落莫”是寂寞冷清的意思,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它,贝壳就显得落莫是说明贝壳好多。) (8) (9) (10) (11-12) 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中的词语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方法指导: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落莫的本义是“寂寞、孤独”的意思。“贝壳很落莫”是说明这里的贝壳太多了,都没人

21、捡,显得落莫。我们理解词语,不仅要理解它的本义,还要结合课文内容、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来理解它在课文中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6)在美观的海滨,我们除了能看到绚丽的包彩,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汽笛声、喧嚣声):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嚣起来。 你觉得这段话里哪个词语用得好?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喧嚣”是更加喧嚷。喧嚣一词写出了渔船满载而归的喧嚷场面,弥漫欢声笑语。) 引导学生查看课件图片,并大胆想象,举行揣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人们为什么欣喜?他们会做些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

22、并小结:渔船满载而归的喧嚷场面,弥漫欢声笑语。) 指导朗读:海滨绚丽多彩,而且还呈现出一幅水产大丰收的生动画面。从这儿我们看到家乡不仅景美,而且人民勤劳。假设你把自己当作这篇文章的,你确定会为家乡的美观和肥沃感到高傲。你们能体会出对家乡有一种什么感情吗?带着这种感情一齐朗读“远处响起了” (7)是如何写沙滩美的?(贝壳的“落莫”写出了沙滩的静态美,而船队的“喧嚣”那么写出了沙滩的动态美。动静结合,形成比较,写出了沙滩的美。)(板书:沙滩 动静结合) 3.小结学法: (1)我们方才是怎样学习海滨这一片面的? (2)学生交流,代表发言。 (3)教师小结:读,找地点,标景物。读,抓特点,体会美。读,

23、有感情,读出美。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片面。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力求做到深入浅出,从最简朴的问题入手,以激起学生探究交流的兴趣与信仰,在简朴问题的交流中带出课文的重点与难点,逐个击破,达成目标。】 (二)学习课文其次片面。 1.谈话过渡:我们随着赏识了美观而喧嚣的海滨,接下来让我们再来参观小城吧。 2.课件出示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按确定的依次查看图片,激励学生用自己热爱的方式自由读课文47自然段,边读边找出这片面介绍了小城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各有什么特点?从阅读中你感受到了小城的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的?有感情地读一读。 (13) (14) (15) 3.议论汇

24、报: (1)写了小城的哪些地方?(庭院、公园、街道。) (2)课件出示: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好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大量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喧嚷,小城犹如掩盖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点?请从这段中划出一句能概括其特点的句子来。(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好多树。这是本段的中心句,是总说片面。) 围绕第一句先写什么?(树的品种多: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大量亚热带树木。)后写什么?(桉树叶子和凤凰树的花: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喧嚷,小城犹

25、如掩盖在一片片红云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条理明显。) “满庭满院”说领略什么?(“满庭满院”说明花多,味香。) 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喧嚷”与“掩盖”的意思吗?(“喧嚷”在这里是指凤凰花开的娇艳而繁茂。“掩盖”的意思是像笼子罩在上面; 遮盖。这里指凤凰花竞相开放、开得娇艳而繁茂,生动地描绘出凤凰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为什么说小城掩盖在红云中呢?(由于小城开满了凤凰花,远远看去一片红色,就像红云,用这个比喻句说领略花多、花美、花艳。) 小城庭院的特点主要是用什么感官得来的?(视觉)(板书:看) 指导朗读。 (3)小城的公园有什么特点?请从这段中划出一句能概括其特点的句子来。(小城的公园更美。这是

26、本段的中心句,是总说片面,以下是分说片面。) 围绕总述句先写什么?(树冠。)后写什么?(树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层次清晰。) 课件出示: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大量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a.说说你对“绿绒大伞”的理解。(“绿绒大伞”形容榕树树冠高大,枝繁叶茂。这句话把榕树比作大伞。) b.“撑开的绿绒大伞”写出了榕树的特点,下面哪一个不是它所描写的特点?( )A、数量多 B、颜色绿 C、树冠大 D、外形像一把撑开的伞 c.仿写: 例: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原始森林就像是一天性格粗鲁

27、骠悍的山野大汉。 小城公园的特点主要是用什么感官得来的?(视觉)(板书:看) 指导朗读。 (4)有时怎样描写小城的街道的?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介绍: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犹如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清洁得特别明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16-17) (18) (19) (20) 小城的街道有什么特点?请从这段中划出一句能概括其特点的句子来。(小城的街道也美。 这是本段的中心句。) 是如何写街道美观的?(是即写了看到的的“沥青大路”,听到的“咯吱咯吱的声音,结果写了感觉到的“犹如踩在沙滩上一样”,动用了一切感官,围绕中心句,把小城写概括了。)

28、小城街道的特点主要是用什么感官得来的?(板书:视觉、听觉、感觉) 指导学习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朗读课文其次片面,教师小结:从这片面课文我们了解到小城的庭院树多、 花园更美、街道明净。 5.朗读比赛:各小组分段朗读,师生评议。 6.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小城特点的句子来。(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观又感激。)(板书:美观 感激) (1)交流体会。 (2)教师小结:小城中庭院树木繁多,花园榕树更美,街道明净感激。这一切都是家乡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办的。我们一起来大声读结果一句,读出对家乡的喜欢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让读贯穿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得学生通过自读感悟,感悟文中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

29、意境美,在读中升华情感,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与文章产生共鸣。】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海滨小城的?在每个地方都抓住什么来写的?如何写的?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文是从“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五个方面来写海滨小城的。 描写海滨美观风景时抓住了颜色的变化来写,写沙滩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出了它的喧嚣。庭院和公园写了看到的景物。写街道时不光写了看到的、听到的还写了感觉到的。 四、总结课文主旨 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观、感激,抒发喜欢家乡、喜欢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将本

30、堂课的教学重点落实之后,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举行升华。使学生更加爱好海滨小城,进而升华至喜欢家乡、喜欢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学习写作方法 1.按确定的依次查看,然后举行描写。 (21) (23) (24) (1)本文在描写海滨小城的沙滩风景时,是按照由近到远的依次,先写了沙滩上各色美观的贝壳,接着写了出海捕鱼的船队,这种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写出了海滩的美观。 (2)举例: 远处的塔、小山都望得见了。近处的田野、树林也看得清了。柿子树上挂着大量大柿子,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 这段文字选自初冬一文,按照从远到近的依次,先写了远处的塔、小山,近处的田野、树林和树上的柿子,条理明显。 (3)练一练:

31、按依次查看一处景物,并写下来。 【设计意图:运用练习法以突破难点和反应课堂教学效果。】 2.紧紧把握 “海滨小城”的主要特点“小”。 (1)“人们走到街道的止境,就可以望见浩瀚的大海。”(从句子中可以看出“小城”的街道不长,人们出走采用步行; 大城市街道很长,居民要到郊外去,一般要借助于交通工具。) (2)“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小城”外的沙滩上很少有人来;沿海大城市就不同,人口密集,贝壳再多也早就被捡光了。) (3)“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嚣起来。”(从句子中可以看出,海滩上平日并不“喧嚣”,只有船队靠岸时才开头“喧嚣”。而沿海的大城市,

32、码头一个接一个,货物吞吐,船只往来,笛鸣不断,终日喧嚣。) (4)“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好多树。小城犹如掩盖在一片片红云中。”(在“海滨小城”,居民住房大都是庭院式的,且庭院很大,平房居多。而大城市,建筑拥挤,楼房林立,极少有庭院,更没有好多树的大院子,人们为了栽一盆花,还要四处找土呢。) (5)“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犹如踩在沙滩上一样。”(从描写中可以看出路上行人稀少,街道恬静。而大城市的街道,熙熙攘攘,笛鸣铃响,根本听不到行人的脚步声。) 3.语句美好。 (1)天空遨游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2)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3)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落莫地躺在那里。 (4)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喧嚷,小城犹如掩盖在一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