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草书理论价值思考_第1页
非草书理论价值思考_第2页
非草书理论价值思考_第3页
非草书理论价值思考_第4页
非草书理论价值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汉赵壹非草书理论价值的思考在书法艺术开始走向审美自觉的那个时代, 在书法批评史的开端, 有一篇文章,着实令学书者们忍俊不禁。它第一次以一种专论式的批 评方式论证草书的“不足学”、“不配学”、“学无用”。然而他的这篇 反书法的书法论文。却在书法史,尤其是书法批评史流程中发出了一 闪耀眼的强光。直至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反思、深思一一这就是东汉 赵壹的非草书。赵壹,字元叔,东汉汉阳西县(今甘肃水南人),光和间文学家、 辞赋家,很有才气。后汉书文苑传中有传。由于他恃才傲物, 因而为乡里世俗所不容。据后汉书所记,赵壹身长九尺,美须豪 眉,气宇非凡。曾作穷鸟赋,以“思飞不得,欲鸣不可”自遣, 说明自己的艰

2、难处境。又作 刺世疾邪赋用以抨击当时奸邪当道的 社会黑暗,抒发自己的怨愤。而且,据说赵壹那种桀鹫不逊的个性至 死不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尽管赵壹曾一 度得到一些达官贵人的赏识,但他不善于逢迎,加之性格刚烈,终究 没有做成大官。后汉书赵壹传中载:“时诸计吏多盛饰东马惟幕, 而壹独柴车草屏,露宿其旁。这样的生活态度和“居陋巷,一箪食, 一瓢饮”而“不改其乐”的颜回很有些相似。我想正是赵壹愤世疾俗 的性格和不事文饰的生活态度,从一个侧面影响了他对书法艺术的认 识。与崔谖、蔡邕正好相反,赵壹没有对草书书法艺术给予肯定和赞 扬,而是反对人们习草。从本质上讲,赵壹的非草书具有非艺术

3、化的反书法倾向,这就使得他不可能从书法本体立场去观照审美的书 法。然而,赵壹却以一个儒学思想经典捍卫者的身份将书法纳入儒学 系统,强化了书法艺术的文化性格。我们知道,书法艺术在汉代是审 美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在书法史上起着巨大的作用。但为什么赵壹 的一篇非草书,却能在反书法的言辞中被人认可,流传至今呢? 那么,他反书法,反对学习草书又是根据的什么呢?在他的非草书中,他主要向我们揭示不能学习草书艺术以及 其反草书的三点理由。其一,他认为草书“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 造”。只是由于在秦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 羽檄纷飞,故为隶草”。其产生的理由是“趋急速耳”。既

4、是“趋急速” 之书。只是“示简易之指”,终“非圣人之业”。他的书法发生学立场 是什么,我们尚且有论。从文字学起源意义上讲,赵壹所信崇的是儒 家学说关于文字起源的说法。即文字是仓颉、史籀这些圣人所造。这 里的文字是指大篆古籀。而草书根本不是“圣人所造”,故不足学。 况且,圣人不能以此为平治天下的事业。其二,赵壹讲到草书是由于“趋急速”而产生的。可现如今,却 “失指多矣”。因为“本易而速”的草书在当世的学习者那里变得“难 而迟”。的确,草书的起源是由于实际功利的需要, 但在崔谖、杜度、 张芝等草贤大家的努力下,草书显然已被社会承认为艺术。此时的草 书已由原来的实用行为变成了审美追求,就不应该再用“

5、趋急速”的 实用要求来衡量。所以导致赵壹对后学追慕杜、崔、张子的草书现象无法理解。但他并没有否定张芝、崔谖,其论道“夫杜,崔、张子, 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馀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于是,一言 出之,便将杜、崔、张子划到了孔子门下,指出他的并非浸淫细技, 而是“博学馀暇,游手于斯”。这样,在符合了儒学中“游于艺”的 精典古训和肯定杜崔,张子之余,他又对后世学草者表示担心。 “惧 其背经而趋俗”,并斥责“此非所以弘道兴世也”。甚至,在他以为, 后世众愚根本不能学习草书。其三,赵壹从儒学的实用功利立场出发,认为草书学了毫无用处。 而且摆出了一大堆具体的论据。“且草书之人,盖伎艺之细者耳。乡 邑不

6、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 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善既不达于政,而拙亦无损于治, 推斯言之。岂不细哉?”这样看来,草书乃至整个书法似乎细小低微 得很。因为赵壹认为,几乎所有的“正规”事情都不用草书。不仅如 此,书法也不过是“为字”而己。所以他将研习书法比作“扪虱”、“俯而扪虱,不暇见天”。当然,当我们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赵壹及其非草书时,就会深 切地体会到几乎他的每一条阻止习草的理由都是他儒学正统思想和 倨傲性格的表现。我们认为非草书从书法论文写作技巧的角度来 看,的确是一篇难得的论文精典。尤其在那个以汉赋文体充斥着人们 艺术思想和行为的时代。这样富有逻辑

7、推理,具有思辨性格的文章的 确非常珍贵。只可惜,他的论述完全基于儒家实用目的,以功利的眼 光审视了草书和书法艺术,几乎没有体察人们如此如痴如醉追慕杜、崔、张子草书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不过,我们还可以把思考的触角延伸得再远一些。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赵壹的非草书并不是反文字,而是反 书法。这是否可以说明在赵壹那里,书法与写字已有某种区别。尽管 他没有进一步界定书法与写字的内涵, 区别它们的异同。但对于专心 追求书法之“小道”的行为,他是非常不理解的。我前面说到,他的非草书是让人忍俊不禁的。从书法角度来看,它完全是一篇“反 动”文章,与书法历史的演进是相背的,这是从他所述的书法内容来 讲的。如果从书

8、法批评的角度,我们应该明确, 非草书还是有很 大贡献的。如果说将书法纳入儒学体系作文化观是非草书的第一 大贡献。那么,非草书在当时来讲作为一种全新的批评方法介入 书法理论之中则是它的第二大贡献。众所周知,汉代的汉赋是最富盛名的。在书法理论文章中,有草 书势、笔势、九势、书赋、四体书势等均为赋体娇文。语 言非常精美,辞藻华丽,读起来也通篇顺畅。然而,从某种角度上讲, 正是这些文学描绘使书法艺术审美自觉的进程在一度快速的进程中 减缓了,尤其是对书法理论、书法批评。因为众多书赋中的形象化、 拟人化、拟物化的比喻带有相当大的随意性, 完全因着欣赏者的个人 看法、偏好以及生活体验而各有异同。有时甚至是迥

9、异。当然,我非 常的赞同事物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要有一些必要的过程。就书 法而论,在经过了先秦和秦末汉初的滥觞之后, 应该由上古的朴拙特 征走向华丽流美倾向,而且也要由被动的行为变成主动的追求。 汉代, 尤其是东汉是有这个基础改变书法艺术价值取向的。 在非草书中,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 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 画地,以草划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鲤出血,犹不休辍。 ”这是东汉时期士人阶层对草书狂热追求的心态。可以看出,此时 的草书已进入了审美经验领域,这使人们的认识已经从战国晚期和西 汉时

10、期的隶草、藁草中更替过来。草书已经作为艺术出现,它摆脱了 实用的牵绊,主体的意识自觉化了。诚如赵壹所述:“齿以上,苟任 涉学,皆废仓颉、史籀,竟以杜、崔为楷”。用现在的话讲, 这就是一般汹涌的艺术狂潮,它的出现与东汉经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两汉时期,统治阶级接受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在政治思想领域 实行“无为而治”的方针,还没有实行“大一统”的思想格局。黄老 之学、阴阳之说、儒道法墨,纵横家作为思想流派交互影响存在。后 世作为万世之宗、百代之尊的儒学在西汉初期还只是一个思想流派, 其地位甚至还稍逊于黄老之学。到了西汉中期,随着西汉国势的加强, 统治阶级在思想上才产生了大一统的要求。 汉武帝接受了董

11、仲舒等的 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置五经博士,儒学这才定为一尊。 由于董氏为代表的今文经学融合了阴阳、道法等各家学说,因此董氏 的“天人感应”学说就成了西汉儒学的核心。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使 儒学神学化,并进一步发展为 纬经学。此时的今文经学在上层的与此同时意识形态领域中极大的桎梏了汉代文化和艺术的自由发展作为与之对立的古文经学则除在王莽篡汉时被短暂列于官学外,它仍是一门私学。但到东汉时期,今文经学逐渐趋于迷信繁琐,古文经学 始出现上升的趋势。至东汉末期马融、郑玄等在古文经学的大旗下, 促使今文经学最终走向衰绝。这对汉代文化艺术的自由发展起到了非 常大的推动作用,书法艺术也在此思想背景下迅

12、速走向自觉。 赵壹非 草书的时代背景也就处在东汉经学衰颓,文化艺术趋于活跃的时期。 赵壹作为正统文人对土人阶层弃置经学而热衷书法,当然不满。花这样一段笔墨对汉代经学作一番回顾,我不仅只是想强调赵壹 及其非草书的生存背景,更想去看看汉代文学在这样一个复杂背 景中的发展。我们说赵壹的非草书大体上是“尚用”的。而他那个时代的 文学发展如何呢?是“尚用”还是“尚美”?只要有点文学基础的人 都知道,汉代文学的代表是汉赋。汉赋显然是“尚美”的,因为汉赋 所采用的是一种排比精当、对偶成句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文字技巧。 汉赋在东汉后期走向了鼎盛时期。 但就在此时,一批文学家看到它即 将趋于衰落和僵化,于是就有了

13、 “尚用”文学的倡导和“尚用”精神 的呼吁:“诗言志”。赵壹写非草书即是在以一种平铺直叙的文体 来与汉赋的对仗、排比、炼字技巧作斗争。从文字的角度,“尚用”相对于“尚美”应该是一种反文学、反艺术表现的现象,可在这样的 历史背景下,对于文学本身来讲,都是它健康发展的大道。我们也可 以这样看,赵壹的非草书是在以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表达他新的文 学艺术趣尚,其目的是在文学,而书法不过是他用以表达目的的载体。从纯文学表现意义上讲,文学内容的正确与否是否可以次要一些?就 像我们创作书法时汉字是载体一样, 我们关注的并非是汉字(或文学 意义)的正确与可否识读,重要的是这些用以表情达意的载体的空间 构筑和时间流

14、程,关心的是线条的质感和节律。当然,这似乎绕远了 一些。那么,如前所述,书法在当时是“尚用”还是“尚美”呢?很 清楚,应该“尚美”。可是,为什么文学史与书法史在同一时代却会 发生偏差呢?而且偏差如此之大!难道书法在当时应该是“尚用”的? 或者说文学应该是“尚美”的?仔细地想一想,就会知道,从文学和书法各自的角度出发就应该 是相悖的。那是因为至东汉为止,书法与文学的发展历程不一样。文 学有过华美精致的时代,而书法还缺乏。文学有着自己的审美追求而 且走到某一极致,但书法缺乏。所以书法艺术在那时应该坚持“尚美工 这是书法的需要,这样看来,每一门艺术的发展可能有一种社会的规 律制约,也有其本身的“自律

15、”要求。如果不尊重自律要求,书法史 就很有可能流为简单而概念化的苍白文本。 这便是赵壹采取这种批评 方法的文化背景。我们认为赵壹的非草书是具有批评意识的。它以一种全新的 专论式的批评方式在讨论着书法(具体指草书艺术),尽管它的批评 内容是反书法,是有悖于书法自律要求的,但它仍具有无可估计的贡 献,除了提出一种批评方式,使书法批评具有了思辨性格外,至少还 有以下一些贡献值得我们注意。第一,他细致描绘了当时人们研习草书的现象。在“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见鲤出血,犹不 休辍”等语句的背后,让我们能很清楚的联想到当时人们研习草书的 情景。那种场面是何等的壮观!这

16、对理解书法审美自觉意识在汉代时 期的觉醒是很有价值的。它至少可以作为论证史实的佐证。另外,这 些文字 的描述也反映了当时书法理论走向实践的一种趋向.与汉代 大量书赋相比,非草书至少反映了当时学习书法的真实史实。尽 管它是反书法的,但不经意中却因保留了这此珍贵的历史资料而具有 实践意义.读书赋是无法体会,联想到学草书者在当时划剧性的场面的。第二,赵壹将书法艺术与人的禀性,才气联系在一起.强调书法当自 然天成、个性发挥.我不知道这对后来南朝书法家王僧虔对“神采”、“天然”等美学范畴的提出有无启示,但作为赵壹本人来讲,能将艺术 与人联系起来着实功不可没.他说:“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 手有

17、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可强为哉 福人言有美恶,岂可学以相若 耶?”赵壹看来是相信艺术家的禀赋、气质对艺术创作有着重要作用 的尽管他也认为这种气质禀赋是自然天成、不可相若的 ,但他却仍然 又回到儒家学说的正统立场上来,强调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即重视“博 学”,并告诉后世和时人这也是杜度、崔谖、张芝等书贤草圣取得成 就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赵壹促使了书法艺术理论中“游戏说”的诞生。例如,他 在肯定杜、崔、张子草书成就的时候说:“夫杜、崔、张子皆有超俗 绝世之才,博学余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他这样说一方面是想 将杜、崔、张子归位于孔子门下;另一方面,是想让人们知道“游于艺”的儒学古训。他把书法

18、视作“伎艺之细”,但并没有将艺术与伦 理教化等同起来,而将两者作了区分。他认为草书好坏无关宏旨,“善 既不达于政,而拙亦无损于治”。既用不着对此作狂热的追求,也没 有必要像孔子恶郑声一样痛心疾首。在这一点中,赵壹的“游戏说” 与儒家“成于乐”的艺术主张又有些许不同。第四,如前文所述,赵壹非草书的出现还标志着儒学对书法 进行全面渗透融合的开端,将书法纳入儒学体系。与崔谖、蔡邕所不 同的是,赵壹以儒学立场将书法导向了文化本位,而崔、蔡二人的贡 献则在于以书法本体立场将书法导向艺术审美。 二者的结合和相互补 充正好为东汉书法理论及其观念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养料。在东汉草 书艺术对经学构成强大冲击的情况下,赵壹大力倡导书法对儒学的遵 循、服从,并将其归入儒学体系。这种将书法到想文化本位导向文化 本位的做法与崔、蔡二人在书法理论本体化的进程中所表现出的高度 自觉相比,看似相悖,但其实从书法理论的发展来看,两者必不可少。 失去崔、蔡的审美理论,书法理论的本体发展就难以在审美追求上自 觉化;若是失去了赵壹的文化本位理论,则会大大减缓书法理论本体 的成熟。因此,我们说在书法理论本体构建中,不仅仅只有审美主体 和形式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