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校三年应该收获的是什么_第1页
学生在校三年应该收获的是什么_第2页
学生在校三年应该收获的是什么_第3页
学生在校三年应该收获的是什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生在校三年应该收获的是什么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老师,我们每一节课都会按照课程标准、依照考试大纲,安排丰富的活动、加强训练。似乎觉得每节课都教给了学生很多的知识,我们的学生也确实满腹经纶。可为什么一遇到书本上没有、老师没教过的问题,即使是件很简单的事做起来却都像个大傻瓜,呆头呆脑,缺乏个人主见和创新意识,整个是一台储存了大量信息但不会自主思考的机器。那么,我们的学生在校三年到底应该收获到什么?一、会学习我们知道,学到的知识可能会忘记,老师教的知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学会查阅和检索,以后遇到问题时就能自己解决。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信息化发展速度突飞猛进的时代,课堂上跟着老师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

2、。在这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意义并不应该仅仅在于学生收获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是否学会了学习,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如何迁移知识、如何在实际中实践,让学生学到活的知识,能创新的知识。因此,教育在强调广博的基础知识和专深的学科知识的同时,特别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学习的技巧和策略、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素质。二、会实践学生收获大量的基础知识和学科知识,这仅仅是第一步,那么收获满腹的知识目的是应用于实践。一个人知识再丰富,如果只是纸上谈兵,不会用于实践,那也只是空谈,做事也很难成功。在现实生活中,

3、不需要夸夸其谈的理论家,而是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家,试想一个人虽有满肚子的学问,做起事来却笨手笨脚,这样的人能适应当今快节奏的时代潮流吗?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打破书本试卷的限制,突出实践性、应用性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脑动手能力,特别是运用能力、对各种知识的迁移整合和创新运用的能力、搜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熟练地操作和应用能力、组织管理和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协调各种复杂的人事关系的能力等等。强调个性特色,发挥特长的优势,人尽其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干,增强对未来社会的适应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动脑与动手,学习与应用的关系。陶行知先生曾经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手脑并用的意

4、义,他说: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会维利也说过:“儿童单靠动脑,只能理解和领会知识,如果加上动手,他就会明白知识的实际意义;如果再加上心灵的力量,那么认识的所有大门都将在他面前敞开,知识将成为他改造和进行创造的工具。”中国也有“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的古训。学习与应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学习无用的知识是最大的浪费,重理论,轻实践,或重学习,轻应用,这种教学只能制造出知识存储器。三、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作为新生代的独生子女大多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做事只顾自己,不愿意与人合作,缺

5、乏互助精神。这就要求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共处的品格。我们在很多课堂上都可以组织些小组活动,但不少老师会觉得课堂上的小组活动比较难掌控,也比较花时间,所以就减少了。课后的小组任务更不容易开展。或是仅有的小组活动也过于形式化。我们不能忽视小组活动、团队任务的作用,因为在小组活动中,一个人的力量往往不足以完成任务,要成功地实现目标,需要小组成员的密切协作、友好共处,在活动中,培养他们这种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意识。教师则应完善内容安排教会学生相关知识的同时学会更好地尊重人、理解人、宽容人,与他人友好地合作,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与各种性格的人相处,用理智与和平的方式处理那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冲突

6、,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敢于承担责任和风险。四、会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教育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过去,由于传统观念、体制、模式等的制约,很大程度上是泯灭学生创造性的教育,学校逐步成为一种“模具”,不管学生有多少棱角,都将一天天被磨去,成为一种统一的模型。教师,正像园丁,不管学生有多红、多绿,为追求整齐划一,都将在“园丁”的修剪之下变成一种模样。一个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就这样逐渐变成听话的“解题机器”,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因此教师必须打破以前模式化的教学方式,以开放式

7、、合作式、探究式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允许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人曾经问科学家爱因斯坦:你与普通人的区别在哪里?爱因斯坦回答说:一个普通人在一个干草垛里寻找一根针,那个人在找到一根针后就会停下来,而我则会把整个草垛都掀开,把可能散在草垛里的针全部找出来。爱因斯坦这个巧妙比喻表明:常人的思维是惯性的,而天才的思维则不满足于惯性思维所得到的结果,而极力去寻找惯性思维以外的东西,寻找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常常会触发产生一些新的思考。所以也许给学生一个自主思考的机会、一个随意提问的机会、一个自己探索的机会,来代替一本作业、一张试卷、一节课的灌输,学生和老师都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三、会生存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如何在遇到危险时保护自己,如何珍惜自己得生命。以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开学第一课”号召大家用知识守护生命,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教会学生用科学知识守护生命。这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在印尼海啸前,一个英国小女孩利用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观察到一些物象的变化,从而做出判断海啸来临之前,迅速离开了海滩,用科学知识守护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课堂上一个简单的知识可能就会变成一条生命。这样的例子很多,只要我们做个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