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第三组-金色的鱼钩_第1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第三组-金色的鱼钩_第2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第三组-金色的鱼钩_第3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第三组-金色的鱼钩_第4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第三组-金色的鱼钩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航天小学 何桂青(开课)师:同学们,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一个由中国工农红军历尽千难万险创造的奇迹,毛泽东主席写过一首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诗,来表现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课件出示七律.长征)。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长征途中,红军不仅要与围追堵截的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还要与险恶的自然环境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留下了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其中,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途中最艰难的一段日子岁月。请看大屏幕(看红军长征过草地影象资料)师:红军过草地时,发生了很

2、多感人的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翻开发黄的历史,走进草地深处,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板书:金色的鱼钩一、读课题,质疑问难。齐读课题 师: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生: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生:“鱼钩”前面为什么加上“金色”一词?生:课文是怎样把老班长和鱼钩联系在一起的?师: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好,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一定能解决。二、读文章,提纲契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指导员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三、抓住线索,引导思路。师:那我

3、想问一问, 1935年秋天,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生: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生:指导员把三个伤病员交给老班长,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出示课件,齐读)“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师:这句话是谁说的?代表他个人吗?生:这是指导员代表党组织向老班长交代任务时说的话。师:你怎么理解“上级、保姆、勤务员”的? 生:上级就是领导,是带领他们走出草地去。生:勤务员就是干杂活

4、的,帮三个伤病员做饭、洗衣服、缝衣服等。生:保姆就是把三个伤病员当孩子一样去照顾他们,关心他们。四细读课文,释疑解疑。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认真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想想老班长是怎样完成“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的?板书:老班长照顾三病号生:(自由读)师:谁来说说?生:为了照顾三个小同志,每到宿营地老班长就到处找野菜,挖草根,给伤员洗衣服,真像个勤务员,什么活都干。生:他自己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仍然用饱满的情绪鼓励三个伤员,并带领他们走到草地边上,他真是个好领导,好上级。生:没有了食物,他愁得整夜整夜合不拢眼,后来看到一条鱼跳出水面就灵机一动,用缝衣针做了个鱼钩,钓鱼给伤员吃。生:他看到鱼少

5、,就自己不喝鱼汤,只吃难以下咽的草根和同志们吃剩下的鱼骨头。生:当别人发现他的秘密时,他还嘱咐别人不说,不让其他人知道。师:他为什么不让别人知道他没有吃鱼?生:因为他说他是共产党员,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别人受到委屈。生:他怕小同志知道了真相,也不吃鱼了,那他们就走不出草地了,老班长就不能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生:他想硬撑着,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五精读句子,体会感情。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可以看出,老班长为了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为了照顾三位生病的红军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最后牺牲了生命。课文中有些片段读了让我们非常感动,现在就请同学们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勾划出来,多读几遍,以小组

6、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读后的感受。生:(勾划,朗读)六、交流片段,品析全文。1、通过外貌描写体会中心(1)学生交流、谈感受(2)(课件出示)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他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师: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是什么年龄的人?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学生体会:从这过早憔悴衰老的外表,我们体会到了长征途中的艰辛。)师:是呀!通过他有点儿驼的背、满脸的皱纹、斑白的两鬓这些外貌描写,把一个任劳任怨、为战士们付出了辛劳的红军炊事班长的形象栩栩入生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师:

7、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读出我们内心的感受。(齐读)2.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发现秘密)(1)学生交流朗读,读后谈: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2)(出示)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师:这段话确实让我们感动.我从没见过老班长吃鱼,当我问他怎么不吃鱼时,老班长说他一起锅就吃过了,我不相信。随后我却看到这样一幕 师:从“万根钢针”读出了什么?(既表明老班长硬咽鱼骨的痛苦,又表明“我”看到这种情景时内心难受到了极点。鱼骨扎在老班长的喉

8、管,就像扎在我的喉管上)师:这段话, 写出了老班长吃鱼骨时(生:“皱紧眉头”、“硬咽下去”)的痛苦神情,以及我看到这个情景时如(生:“万根钢针扎着喉管”)难受心情。师:哪位同学能想像着当时的情景,并通过朗读把老班长硬咽鱼骨的痛苦神情和“我”的难受心情表达出来?(3)指名朗读、评议 、再读师总结:这段话写出了老班长欲咽不能,欲罢不舍的神态,表现了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位伤员,宁愿自己吃苦的高尚品质。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1)生交流读、谈感受(2)师:这个片段里面写了老班长的两次“笑,请同学们找出来,结合上全文想想,前后两次笑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课件出示句子)生:老班长刚端来鱼汤

9、时的笑是故意装出来的。因为从全文看,老班长是一个工作极端负责的人。今天他端来的鱼汤“特别少”,他心里只能充满了自责,怎么会笑呢?但是他想到头一天晚上发生的事,想到同志们已经知道他从来不曾吃鱼,今天的鱼汤不一定能痛痛快快喝下去。因此他故意装出一个笑脸。他想用这个笑脸来创造一种气氛,来动员大家喝鱼汤。生:不仅这个笑是装出来的,连他说的那句话也是编出来的。他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同志们把鱼汤喝下去。生:后一次笑,那是真的笑了。同志们把鱼汤喝下去了,喝下去,对同志们就有好处,因此老班长笑了。但是,同志们吃的东西毕竟太少了,老班长远远不会为同志们吃了这么“一丁点儿”东西而开怀大笑,所以只是露出了“一丝笑

10、意”。没有笑容,更没有笑声,只是一点笑的意思。即使是“笑意”也仅有“一丝”。师: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虑,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高兴表现得淋漓尽致。师:虽然老班长嘱托我不要把他不吃鱼的秘密说出来,可发现了秘密的我,面对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野菜和鱼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呢?(大屏幕出示):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可是我的心里好象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学生读描写我心情的语句。)问:一个搪瓷碗有千斤重吗?为什么总送不嘴边?生:这是夸张的写法,是说心情万分沉重、痛苦。()哪位同学能

11、想像着当时的情景,通过朗读把 “我”沉重的心情表达出来,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1)生交流读、谈感受。(2)师:长时间的辛苦劳累,长时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再也支撑不住了,昏倒在黑水潭边。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可是老班长却依然一滴不沾。(3)(出示老班长说的话)生自由读老班长的话。师:从老班长的话里你读出了什么?生:这席话说明老班长在生命垂危关头,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生:老班长把指导员

12、的嘱托永记心头。生:老班长把生的希望让给病员,把饿和死的痛苦留给自己。生:我觉得老班长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十分伟大。(4)指导学生入情入景,师生配合分角色朗读2833自然段。师:“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员走出草地,自己啃鱼骨头,直到眼睛看不见了,还摸索着为伤员挖野菜,为了伤员他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念念不忘党的重托,念念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小战士几乎要哭出来了。(教师哽咽着声音读:“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教师接着说:“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

13、着要走出草地,他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怎样呼唤他呢?”(学生个个情不自禁:“老班长老班长”呼叫声悲痛欲绝, “老班长!老班长!老班长”呼叫声哽咽悲怆,催人泪下。“你为什么多叫一声老班长呢?”)教师追问。“我希望我的喊声能唤回老班长,只有这样读,才能表达对老班长无限感激与敬佩之情。”教师提议,全班同学起立,深情地为老班长默哀。七、品味金色,升华情感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1.(出示课件

14、)齐读“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板书: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答案: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2、深情朗读中心句。 3、师:现在想想初学课文时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经过学习谁能解决这个问题。生:在长征过草地途中,老班长用鱼钩钓鱼给病号吃,鱼钩记录着老红军战士的英雄业绩。生: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鱼钩却留下来,从“

15、长满红锈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到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永放光芒。生: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师:“我”为什么小心地把鱼钩保存起来?板书:怀念生:“我”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生:“我”把鱼钩包起来,是想表达“我”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生:“我”把鱼钩贴身放着,每当看到它,就会获得无穷的力量,去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生:“我”把鱼钩收藏起来,是为了革命胜利后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教育子子孙孙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师:相信老班长的在天之灵,也一定会感到欣慰。在他牺牲七十多年以后,还有这样的同学,怀着满腔的情感,来读他的故事。我们一起像作者珍藏这个金色的鱼钩一样,把老班长崇高的精神,通过读,珍藏在我们心里。(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师:同学们,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如今这枚金色的鱼钩已珍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里,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诉说着老班长的事迹,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英雄形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