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控制与容忍并行-如何正确看待我国日益扩大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第一页,共一百零五页。问题的提出及基本概念一个不容忽视社会现象收入差距扩大的危害性我国个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健全“社会均衡器”,防止两极分化国外的经验与对比第二页,共一百零五页。问题的提出及基本概念第三页,共一百零五页。 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社会的收入分配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得出的结论是: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最富的人收入不超过最穷的人收入的4倍。第四页,共一百零五页。热门话题收入分配问题经济社会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就是收入分配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体制处于转轨时期的经济社会来说,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理顺的分配关系所导致的
2、利益分配的非规范性和不确定性,更加重了人们对收入分配问题的关注程度。 近年来,收入分配问题始终是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 第五页,共一百零五页。热门话题收入分配问题 在2003年“两会” 期间许多代表、委员对两个“40%以上”十分关注。目前我国40%以上的社会财富集中在1%的人手里;2002年全国40%以上的个人所得税,是由工薪阶层缴纳的。 第六页,共一百零五页。我校课题组调查统计资料 某高校课题组关于统计汇总表明:您认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最主要的三项因素是:贫富差距的扩大 65腐败现象 64.1失业和下岗问题 57.6 第七页,共一百零五页。专家观点爱德华弗里德曼 研究中国问题专家爱德华弗里德曼
3、认为-中国在国家的调控与领导下,循序渐进地推动市场化改革,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宝贵的经验,但市场化改革带来的贫富分化仍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第八页,共一百零五页。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社会经济问题 收入分配、贫困等构成的社会公正问题已超出经济学范畴。视角由数量化的经济领域转向包括分配不公在内的社会公正领域,就会跨入经济学之外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伦理的、心理的等综合领域。 第九页,共一百零五页。收入分配的差距几何?改革进行了20多年,在这一过程中,居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目标下,确实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居民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明显扩大了。那
4、么,这个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第十页,共一百零五页。基本概念 收入 分配 第十一页,共一百零五页。收入的定义一般定义: 收入是指人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所获得货币的总和。公共经济学的收入定义: 1、被行使的消费权力的市场价值和 2、财产权在所涉时期的期初与期末之间储存价值变化的两者的代数和,即末期与初期之间的价值差. 第十二页,共一百零五页。分配的定 义-功 能分 配功能分配: 以要素报酬所体现的国民经济初次分配。从收入来源角度研究收入的分配,试图说明每个生产要素所得报酬占国民总收入的份额。分析单位是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功能分配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第十三页,共一百零五页。分配的定 义-规 模分
5、 配规模分配: 从个人与家庭国民收入所占比例角度来观察的国民经济再分配。从是否公平的角度来研究收入的分配,试图说明个人和家庭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份额。分析单位是个人或家庭。分析工具是劳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第十四页,共一百零五页。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描述贫富差距程度的宏观指标,这个系数介于0和1之间。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由劳伦斯曲线而来,是劳伦斯曲线的指数化。第十五页,共一百零五页。劳伦兹曲线(Lorenz Curve ) y 社会总 100% E 财富 80% 百分比 60 40 A 20% B F O 20% 40 60 80% 100 x 家庭百分比 基尼系
6、数 A(A+B)A为阴影部分,B为OEF。第十六页,共一百零五页。基尼系数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国际上通常将0.4作为警戒线。 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第十七页,共一百零五页。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穷者愈穷 富者愈富” 第十八页,共一百零五页。世界银行1997年统计资料 世界银行1997年共享不断提高的收入报告中指出: 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除了比撒哈拉非洲国家、拉丁美洲国家稍好外,1995年中国
7、的贫富差距不仅大于东亚、前苏联等东欧国家,而且已超过了所有的发达国家。世界银行称,在短短15年内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如此之大的为数不多。 “赶英超美 列世界前茅”第十九页,共一百零五页。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分化加剧。财产的集中度越来越强,居民家庭财产的差别越来越大。体制内的“平均主义分配”和体制外的“收入差距过大”两种极端现象同时并存。第二十页,共一百零五页。收入差距的表现形式 东部与中西部差距(地区差距)垄断性行业与非垄断性行业收入差距(行业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差距)高低收入群体差距(阶层差距)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收入差距(所有制差距)第二十一
8、页,共一百零五页。行业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2001年03月)上,几乎半数以上的委员在发言中都提到了收入差距问题。鞠雅莲委员引用了两个数据,说明目前行业和地区之间的差距:1999年我国林业人均年收入4580元,邮电却是14400元;上海年人均年工资16600元,山西只有6065元。第二十二页,共一百零五页。国家统计局:城乡居民收入统计资料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00年前三季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4719元,而农民的人均收入却仅为1500元,还不及城镇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专家指出,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隐性福利等成分,则实际收入差距可能有
9、四倍左右。 第二十三页,共一百零五页。城乡差距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比(大多数国家低于1.5)1978年2.37:1 1984年缩小到1.6:11990年2.17:11995年2.7:11997年2.7:12000年2.79 :12001年2.9 : 第二十四页,共一百零五页。“十五”城乡居民收入呈“剪刀式”增长(图表来源:中宏网) 第二十五页,共一百零五页。中国人民银行统计资料 1999年一季度的统计: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全部储蓄余额是1万亿,城市储蓄额4.5万亿同期农村人口9.1亿,城市人口3.9亿; 农民人均储蓄额1100元,“城里人”11538元,两者相差1
10、0倍!“欧洲和非洲的共同体” “城市人好像生活在欧洲,农村人好像生活在非洲” 第二十六页,共一百零五页。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 1997年,中国城镇10%最高收入户与5%困难户家庭平均每人全部收入之比为4.71:1。1997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纯收入5000元以上的占4.97%,而600元以下占4.37%。农村居民上5%与下5%之比大约为8.33:1。 第二十七页,共一百零五页。国家统计局:城镇居民收入统计资料 2000年,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联合有关部门,在15万户城镇居民中展开调查发现:20%的高收入户占全部收入的42.4%,户人均月收入992元20%的低收入家庭仅占全部总收入中6.5%
11、,户人均月收入124元前者收入为后者收入的8倍第二十八页,共一百零五页。国家统计局:居民存款统计资料1998年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表明,中国6万亿居民存款的66%掌握在10%居民手中。居民存款统计资料图90%居民10%居民10%居民第二十九页,共一百零五页。国家统计局:居民金融资产统计资料20%富有城市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量占全部城市居民金融资产量的55.4%,户均拥有金融资产146615元最低20%家庭仅拥有全部金融资产的1.5%,户均为4298元高低之比高达34:1。 截至1999年6月末第三十页,共一百零五页。国家统计局:居民金融资产统计资料1999年6月末第三十一页,共一百零五页。国家统计
12、局:家庭财富调查报告我国城市家庭户均财产是228300元最低收入的10%的家庭占城市家庭全部财产的1.4%最高收入10%的家庭占45%80%的家庭占53.6% 2002年6月城市居民家庭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51,远高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0.32。第三十二页,共一百零五页。国家统计局: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02年6月第三十三页,共一百零五页。两种极端现象 并存工资收入分配 “平均主义”-多数国有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内部工资收入分配差距偏小。非工资收入分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工资外收入、垄断性收入和非法非正常收入引起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第三十四页,共一百零五页。“赖昌星”类-以权谋私,
13、贪赃枉法“刘晓庆”类-偷税漏税 “陈旭然”类 -结交权贵致富 “牟其中”类-诈骗致富,以钱养权,再借权生钱 -“炸喜马拉雅山引印度洋暖流入中国”-擅长“空手套白狼”的牟其中因信用证诈骗罪而被判无期徒刑 关系提供机会 腐败创造成功第三十五页,共一百零五页。收入差距指标基尼系数 国际通行指标“基尼系数”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因此基尼系数比较低。城镇0.16左右农村0.22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世界银行估计中国大陆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33整体上差距不大城市内部及农村内部相当均等第三十六页,共一百零五页。收入差距指标基尼系数1988年,有关学者抽样调查城乡合计基尼系数上升至0.3821
14、996年中国城乡合计的收入基尼系数为0.4251998年则进一步上升至0.4562000年为0.4172001年为0.459 专家惊呼:“我国的基尼系数已严重超过国际警戒线,收入差距比美国(0.434)还要大。” 第三十七页,共一百零五页。基尼系数结论考虑到大量体制外收入还无法在基尼系数中得到反映,收入分配的差距水平可能还更大。从这种变化趋势来看,我国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苗头。 第三十八页,共一百零五页。学者观点不少学者认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目前已接近社会可承受的边缘,并存在继续扩大之势,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统计局邱晓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看法相对乐观。他认为目前的收入差距处在社会可接受、政
15、府可调控的范围。 第三十九页,共一百零五页。收入差距扩大的危害性第四十页,共一百零五页。实证研究表明,在经济收入差距过大的国家,经济增长率是下降的。(贫富差距大 消费难拉动 )经济不平等造成政治不稳定。(使人们心理更不平衡, “再分配型的政治”,可能引起社会的动荡)使大家的初始机会不平等(没有钱来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国际社会经验:收入分配过分悬殊对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有不可低估的不利影响。危害性第四十一页,共一百零五页。收入差距的危害性据山东省总工会的调查,全省工业亏损企业的职工约3 5 万人,占全省工业职工总数的22 ,在亏损企业中,约有40 的职工家庭已经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些职工大多思
16、想情绪低落。第四十二页,共一百零五页。收入差距的危害性 全国总工会的调查结果也令人震惊:面对过低的收入,近年来有: 41.4 的职工缺乏劳动积极性; 8.7 的职工调动过工作岗;53.4 的职工希望调动; 66.6的职工对领导不满。第四十三页,共一百零五页。收入差距危害性 如果收入差距扩大来自于人们认可的原因,如劳动贡献、知识能力,甚至个人机遇,收入差距不仅不会引起人们的不满,反而会成为提高效率的激励因素,这也是我们改革的初衷和目标。 反之,通过利用一些非法手段,借助于权力和垄断力量来获取个人私利的行为,它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的不满效应却是巨大的。第四十四页,共一百零五页。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调查
17、中心组织的一次调查显示,仅有5.3%的人认为中国富人的财富是通过正当手段获取的。仇富心态第四十五页,共一百零五页。仇富心态?山西富豪李海仓在办公室被凶徒枪杀福建轮船公司总经理刘启闽也被人连捅几刀温州亿万富翁周祖豹被一伙凶徒用三角刀连刺14刀身 面对不断增多的“富人”被杀事件,国内某相关媒体也发表文章,呼吁“正确认识和评价先富阶层”。 第四十六页,共一百零五页。仇富心态“仇富心态”,有吗?“仇富心态”有多少?“仇富心态”源何而来?如何面对“仇富心态”? 第四十七页,共一百零五页。造成我国个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第四十八页,共一百零五页。理性看待收入差距经济学的角度而言,个人的收入差距是市场对于
18、不同边际产出的一种正常的回报,因此,个人边际产出的不同必然导致收入的不同。由于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个人收入差距的拉大的趋势在一定时期内是客观存在的。第四十九页,共一百零五页。加剧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配制度不完善、分配政策不配套,导致分配秩序紊乱。一些高收入者主要是靠利用非法手段获取暴利成为暴富。 第五十页,共一百零五页。市场因素与非市场因素并存 形成目前这种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格局,不完全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其中也包含有非市场的因素。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到位和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形成一些因素。第五十一页,共一百零五页。非市场的因素部分公务员利用手中权力进行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捞取“灰色收入”和“
19、黑色收入”;一部分单位和个人通过制假售假、偷税漏税、走私贩私等非法活动牟取暴富;垄断行业的存在,使一些人收入明显超出了其劳动和经营贡献。 第五十二页,共一百零五页。健全“社会均衡器”防止两极分化第五十三页,共一百零五页。贫富两极分化标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课题组的研究,“贫富两极分化”的标准可以分为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绝对标准是指最高收入组的绝对(实际)收入提高的同时,最低收入组的绝对(实际)收入下降;相对标准是指最高收入组与中值收入的比例上升的同时,最低收入组与中值收入的比例降低。 第五十四页,共一百零五页。实证研究结果1986-1995年收入十等份统计数据进行检验,发现
20、只有1988年出现了绝对标准意义上的“贫富两极分化”,而在1986、1988、1989、1992、1993、1994等年份,均出现相对标准意义上的“贫富两极分化”第五十五页,共一百零五页。健全社会均衡器防止两极分化中国走向两极分化?采取措施防止两极分化第五十六页,共一百零五页。观点-中国不会走向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本质不允许出现两极分化。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从根本制度上确保不出现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形成和发展的特殊条件、机制,在我国并不存在。 第五十七页,共一百零五页。收入分配的主要理论观点功利主义: 反对政府在收入分配上搞平均主义正义论: 政府推行收入平等化的公共政策是必要的机会平等论: 只要
21、机会均等就是公平倒U型理论: 经济发展使社会公平处于先恶化后改进的过程之中。新福利经济学: 公平和效率兼顾是永久的难题。第五十八页,共一百零五页。功 利 主 义提出: 英国哲学家边沁(J.Bentham)。主要观点: 政府施政的落脚点应是为了取得最大多数人利益的最大化;否定收入的平等化。第五十九页,共一百零五页。正 义 论提出: 哲学家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主要观点: 各个社会成员因所处地位和境遇不同,因而对公正的理解是不同的。罗尔斯认为,客观的公正只存在于社会成员在未出生之前的讨论中(平等是天然的权利)。那时所有的人均处于戴着无知面纱的原始状态中,大家会不约而同地关心收入分配中最
22、下层人的境遇。因此,政府目标应是如何使社会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推行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因此,政府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实际上是一种保险。“无知之幕” “最小最大化标准”罗尔斯19212002代表作: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六十页,共一百零五页。正 义 论罗尔斯提出两个有关正义的原则。正义第一原则,每个人都有一些基本的不可剥夺的自由项,如言论自由、政治自由与参与自由和迁徙自由等等。正义第二原则,在第一原则满足的情况下,社会分配可以有差异,但应该以不损害最差的成员的福利为限。罗尔斯:自由优先,兼顾平等,即在过程公正的基础上限制结果不平等。 第六十一页,共一百零五页。机会平等论提出: 自由
23、意志主义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Robert Nozick) 。主要观点: 自由权利无上不可侵犯,收入分配政策的重点是自我权利的实现和保护,财产的分配是正当的,因此分配的结果也是正当的。只要不以不正当手段来取得财产,政府就不应干涉。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重要。 诺齐克19382002代表作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第六十二页,共一百零五页。诺齐克正义的完整链条 “获得的正义”:最初财产的获得必须来源清白,不得来自强权掠取或诈骗。“转让的正义”:财产持有过程中的每一次转让与交易也都是自由、公正的,没有强权或欺诈介入。“矫正的正义”:持有的正义必须是可以追溯的完整链条,只要其中一
24、环是不正义的,则此后即使每次交易都合乎公正,其结果也不正义。 诺齐克:自由即公正,过程公正即结果公正,限制结果不平等是毫无意义的。 第六十三页,共一百零五页。倒U型理论提出: 库兹涅茨(R.Kuznets)主要观点: 收入分配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收入分配变动的轨迹是先恶化后改善。原因是:政府干预、人口变动(富人绝对数下降)、技术进步。不平均较平均较平均时间第六十四页,共一百零五页。库兹涅茨所引美、英、德若干年份各阶层收入变动资料年份美 国英 国联邦德国萨克森地区 收 入 份 额 ()最贫穷的40最富裕的20最富裕的5最贫穷的85最富裕的5最贫穷的40中间的40最富裕的2018801
25、91019131929 1938 194719504143 46315513.54643333124552044181528.556.514.53154.5第六十五页,共一百零五页。福利经济学的效率与公平之争旧福利经济学 庇古(Pigou A.C.)的主张新福利经济学 帕累托(Pareto)的主张第六十六页,共一百零五页。旧福利经济学庇古的主张社会福利的基本命题:国民收入越大,社会福利越大;国民收入中穷人所占份额越大,社会福利也就越大;国民收入增长越稳定,社会福利越大。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国民收入最大化、分配的平等化、国民经济增长稳定化第六十七页,共一百零五页。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的主张帕累托避
26、开了收入分配,只探讨资源配置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提出了帕累托最优原则。帕累托的学生卡多尔和希克斯等又提出了“假想补偿原则”。第六十八页,共一百零五页。卡多尔的主张 一次经济变动后,总有人受益有人受损。因此,须通过税收或价格政策使受益者拿出一部分来补偿受损者,使之能保持原有地位。第六十九页,共一百零五页。希克斯的主张 让受益者去补偿受损者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次变动中的受益者很可能成为下一次变动中的受害者。因此,在长期的经济变动中,社会中的受益者和受损者会相互抵消,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整个社会福利却是在不断提高的。也就是说,只要以效率为目标,经过一段时间,所有的人都会好起来,只不过有快有慢而已。第七
27、十页,共一百零五页。收入再分配的手段税收制度:主要是所得税。财政政策社会保障: 政府为了确保所有社会成员最低生活水平,运用政治权力强制性地把一部分人的收入以现金、实物或服务等方式转移到另一部分人身上,以形成社会安全网。其中以养老、医疗和失业为核心。其他: 价格管制、 最低工资立法、 就业支援、 反贫困计划、 振兴教育等等。第七十一页,共一百零五页。联邦所得税美国国会1977年以来长期奉行的减税政策1997年联邦所得税率高达50%,降为39.6%对于全美1%的高收入者来说等于每年增加了4万美元收入,而对于低收入者来说,一方面由于本身收入不高,减税对他们的影响不大。根据财务部估计,国会通过的税法所
28、减的税中,高收入的20%家庭将占78.5%,而低收入的60%家庭所减的税只占7.5%。 第七十二页,共一百零五页。采取措施防止两极分化发展-发展生产力,提高全民族的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这是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根本出路。改革-完善分配制度、改革分配政策,建立合理的分配秩序。调节-建立市场经济下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和保护机制。强化对贫困的地区、行业、企业和阶层的保护和救助,特别重视增进和保护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的利益。 强化对富有的地区、行业、企业和阶层的收入调节。第七十三页,共一百零五页。采取措施防止两极分化(1)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劳动力市场。认真贯彻社
29、会主义分配原则,完善法律、法规。第七十四页,共一百零五页。采取措施防止两极分化(2)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贫困地区和过低收入者实行经济利益补偿,缩小高低收入之间的差距,缓解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悬殊的矛盾。在中央和省两级财政中设立低收入群体子女高等教育补助金。第七十五页,共一百零五页。国外的经验与对比第七十六页,共一百零五页。经验与对比世界两极分化在加剧各国共有的问题美 国巴 西埃 及中 国正视“贫困”问题调整“心态”,增强容忍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七十七页,共一百零五页。世界两极分化在加剧 联合国人文发展报告表明:在1950年到1997年之间,全球经济年度总
30、产出从5万亿美元扩展到了29万亿美元,增长了近5倍。世界人口最富的20%和最穷的20%之间的财富差距:20世纪60年代为34:120世纪90年代为74:1第七十八页,共一百零五页。第七十九页,共一百零五页。世界两极分化在加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显示,1998年世界20%的富人:消费了全球产品和服务的86%能源总量的58%拥有的电话占全球总量的74%拥有的汽车占全球总量的87% 鲜明对比:世界最穷的20%的人口仅消费全球产品和服务的1.3%最贫穷的国家是埃塞俄比亚,人均年收入仅有100美元。最富有的国家是瑞士,人均年收入则高达3.84万美元。 第八十页,共一百零五页。世界两极分化在加剧 据美
31、国商业周刊公布的数字:美国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超过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世界上3名巨富(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和保尔艾伦)的财产超过48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和。第八十一页,共一百零五页。国别最低20%第二个20%中间20%第四个20%最高20%日本8.713.217.523.137.5韩国7.412.316.321.842.2中国6.411.016.424.441.8美国4.711.017.425.041.9英国4.610.016.824.344.3墨西哥4.17.812.319.955.9巴西2.14.98.916.867.5资料来源:World Development Report,1
32、994各 国 有 的 问 题第八十二页,共一百零五页。年份最低20%第二个20%中间20%第四个20%最高20%最高5%19944.210.015.723.346.920.119904.610.816.623.844.317.419805.211.517.524.341.515.319705.512.217.623.840.915.619604.812.217.824.041.315.919504.512.017.423.442.717.319354.19.214.120.951.726.5资料来源:U.S.Bureau Of The Census,税前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第八十三页,共一百零五
33、页。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数据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的数据分析表明:在90年代末,美国收入最高的20%的家庭平均每年约收入137000美元(税后)左右;最穷的家庭平均年收入为13000美元,不到高收入家庭的10%。 1:10第八十四页,共一百零五页。联帮储备银行 联帮储备银行对家庭财富积累的调查,数据表明:年收入在10000美元以下的家庭在过去3年中家庭总财富量下降了6600美元。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的积累却上升了30万美元以上。1995年最富有的1%家庭拥有全社会近40%的财富,而底层80%的家庭只拥有全国16%的财富。第八十五页,共一百零五页。巴西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 巴西应用经
34、济研究所发布的资料显示:近25年来,巴西一直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 在巴西1.6亿总人口中10%为富裕人口,其家庭收入占全国家庭总收入的50%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0%,家庭收入占全国家庭总收入的10%巴西贫困人口和富裕人口的总收入相差28倍第八十六页,共一百零五页。埃及“金字塔” 埃及新闻报,埃及全国6500万人口分为3个阶层:富裕阶层, 20%的人口拥有55%的社会财富中产阶层,20%的人口占有27%的社会财富低收入和贫困阶层,60%的人口拥有18% 的社会财富第八十七页,共一百零五页。按照世界银行统计, 2002年有1.2亿中国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2.5亿;
35、1998年减少到4200万;20年来,我国贫困人口每年平均减少1000万.2002年农村有3000万贫困人口,城镇有1980万户低保对象。第八十八页,共一百零五页。据民政部的统计,2000年6月我国处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人口是1382万而美国是4200万左右。截至2000年底,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虽为100%,但实际救助对象不到城镇总人口的1%。近10年来美国每年享受贫困救助的人达到总人口的14.5%,印度也达到6%。根据我国的实际,享受最低生活救助的城镇人口比例应提高到6%。 第八十九页,共一百零五页。不患寡而患不均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公平意味着平均分配。传统文化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36、,意思就是不怕东西少,就怕分配不平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贵贱 均贫富均田免粮杀富济贫第九十页,共一百零五页。厉以宁走折中道路一方面要照顾到不能让收入差距过分悬殊,要想办法尽快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另一方面就是绝不要渲染“仇富”心理,“仇富”心理是有害的。中国的问题不是靠“杀富济贫”就能解决的。 厉以宁:“杀富济贫”不能解决社会问题 第九十一页,共一百零五页。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九十二页,共一百零五页。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十五大
37、报告中强调“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 十五大报告第九十三页,共一百零五页。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共中央关于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在改善国民生活的同时,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份扩大。 第九十四页,共一百零五页。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强调“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逐步理顺分配关系,结合劳动者素质提高进行相关配套改革,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水平,构建“两头小、不悬殊、中间大、分层次”的新型分配格局。十六大报告金字塔型橄 榄 型第九十五页,共一百零五页。 体现我们进步的标准,不是我们是否为那些绰绰有余者锦上添花,而是我们能否为那些缺衣少吃者丰衣足食。 -(美)罗斯福,1937 中国为防止日益扩大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控制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裁判员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会计实务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生物制药专利技术许可与国内临床试验及注册申请合同
- 生鲜食品质量责任保险合作协议
- 金融科技开源软件贡献者责任协议
- 网红甜品店品牌合作加盟及全国原料供应与物流合同
- 证券公司竞业禁止及经济补偿协议
- 淘宝店铺多渠道营销效果分析与整合传播合同
- 电商店铺债务清算与权益保障合同
- 合肥市2025届高三年级5月教学质量检测(合肥三模)历史试题+答案
- 货运司机测试题及答案
- 意识形态单选试题及答案
-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质量管理规范宣贯培训课件2025年
-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英语听说题型专项训练课件(模仿朗读 回答问题 提问信息)
- 量子通信平台下的宇宙观测-全面剖析
- 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班会 课件
- 辽宁大连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高频题库带答案2025年
- 软件版本更新与升级维护合同
- 福彩考试题库目录及答案
- SL631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1部分:土石方工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