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民教育事业发展课标 了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1966年1976年1949年趋势年份奠基挫折蓬勃发展方针共同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1954年宪法: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关于:德、智、体全面发展措施“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办学体制:多种形式办学成就:到1965年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奠基篇-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1953年11月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发布关于扫盲标准、毕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 “扫除文盲的标准是:干部和工人识2000 常用字,能阅读通俗书报,能写200300字的 应用短文;农
2、民识1000常用字,大体上能阅读 通俗的书报,能写农村中常用的便条、收据等。奠基篇-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1966年起,每年9月8日为国际扫盲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奠基篇-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example奠基篇-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工农业余学校奠基篇-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发展情况一览表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初等学校学校数在校生数学校数在校生数学校数在校生数1949205所11.7万5219127万34万多所2400万人1965434
3、所67.4万人81274所1141万168万多所11620万人奠基篇-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1949年1964年60%以上38.1%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年均扫盲万人 奠基篇-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6.7212.21%15.8823.5%2001年1997年1990年80年代初(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奠基篇-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1965年在校生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高等学校67.4万人1947年的3.3倍中等学校1432万人1946年的6.
4、9倍 小 学11626.9万人1946年的3.9倍千秋基业 壮丽诗篇共和国教育50年 (教育部部长 陈至立 1999年) 奠基篇-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知道时代背景了解教育指导方针了解内容认识影响奠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改造旧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学制,调整各级学校。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教育。半工半读教育,多种形式办学。(扫盲教育)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文革”对教育事业的冲击“红卫兵”大串联高等学校停止招
5、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教育革命”管理体制:“工宣队”“贫下中农管委会”教学体制:“开门办学”,缩短学制改革高校招生制度“七二一工人大学”(1968)工农兵大学生(1970)危害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 局面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和现代化事业发展挫折篇-“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红卫兵”大串联挫折篇-“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example高校停止招生,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挫折篇-“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挫折篇-“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挫折篇-“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
6、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挫折篇-“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招生办法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工农兵学员在上课挫折篇-“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
7、命”选拔条件: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具有3年以上实践经验,年龄在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历史证明,生活的进程是不会按照人们的主观臆想和如意算盘而发展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为这场狂热的运动所付出的代价,是过于沉重了。上千万的纯真无瑕的青少年,在艰苦的劳动中和坎坷的遭际中,也许获得了某种有利于他们思想和体力成熟和发展的收益;但是,一个无可回避和无可补救问题是:数以千万计的青少年(在他们当中肯定有许多人是富于才能和理想、甚至是在某方面才智过人的),却因而丧失了继续学习,继续获得科学文化知识,从而也就丧失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潜力的机会。 冯 牧挫折篇-“文化大
8、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据统计,十年间中国至少少培养200万中专毕业生和100万大学毕业生。 据估算,十年中的中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挫折篇-“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 195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 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 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年份1952196319701976产值17368219695544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 挫折篇-“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知道时代背景了解教育指导方针主要了解内容认识影响奠基挫
9、折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文革时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扫盲教育为教育和国家发展的奠基严重阻碍教育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教育革命”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方针政策“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教育立法巨大成就: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发展篇-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发展篇-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77级学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高考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校园中最流行的口号是:全国流行的口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北大学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清
10、华学子)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发展篇-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979年邓小平在黄山和大学生合影小平您好发展篇-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发展篇-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本,在于育人。 江泽民同志曾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教育为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
11、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邓小平为“希望工程”题词(1990年9月5日)1991年4月15日“希望工程”开始实施。这是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希望小学的校门发展篇-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她就是苏明娟,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她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事业的人。多年来苏明娟和所有接受希望工程捐助的学子一样,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从而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她学习勤奋努力,顺利地考入安徽大学。2005年,她大学毕业,顺利踏上了工作岗位。教育法律法规开始正式实施的时间学
12、位条例1981年义务教育法1986年教师法1994年教育法1995年职业教育法1996年高等教育法1999年民办教育促进法2003年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发展篇-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成就: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 目标: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等教育法发展篇-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成就: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 青壮年文盲。 目标:义务教育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奠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
13、修订)发展篇-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发展篇-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成就随着教育的全方位改革,中国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得到发展,普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成人教育成绩显著。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篇-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知道时代背景了解教育指导方针主要了解内容认识影响奠基挫折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文革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德智体全面发展
14、,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扫盲教育为教育和国家发展的奠基严重阻碍教育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教育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现代化建设“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义务教育“教育革命”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 世界教育报告(1990年)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成为一流的国家。 温家宝(2006年7月18日)发展篇-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 制定新的教育方针 B. 德育放在重要位置C. 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D.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2、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A. 过渡时期 B. 十年探索
15、时期 C. “文革”十年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AB3、以法律形式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性质确定下来的是A、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为人民服务4、建国初期科技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海外留学人员大量回国,投身国内建设 B、国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C、国家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1956年,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BC5、实施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向科学进军 D、尊重知识,尊重人才6下列措施可以认为是中国现代化根本
16、大计的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C坚持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D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AB7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旧教育制度的改造措施不包括A创建人民教育制度 B收回教育主权 C改革学制 D实行义务教育D8、为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失学儿童问题,国家实施了A希望工程 B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C西部工程 D五个一工程B阅读1957197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年份19571960196519711997学校229所1289所434所328所2170所对我国高等教育所经历的曲折发展,你有何感想?回答:19571960年高校数量显著增多,原因是什么?19601971年高校数量大幅度减少,原因又是什么?19711997年高校数量又大幅度增加,原因何在?“教育大跃进”造成。“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重视教育和按教育规律办事。 当代中国教育存在哪些问题?畅所欲言对此你有何建议? 例如:教育投入总量不足(1990年,中国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3%,1995年下降到2.4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步步学会2025年建造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健康风险评估及其重要性与试题及答案
- 无人机性能评估标准试题及答案
- 无人机飞行器知识与执照考试试题及答案
- 护理课程复习试题及答案
- 22025年初级护师考试动态解析试题及答案
- 建筑行业从业者的专业素养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外语能力与安全管理的整合试题及答案
- 一级建造师考试基本框架试题及答案
- 具体分析二级消防工程师试题及答案
- 成品检验记录表
- DB33-T 2196-2019水利工程标识牌设置规范
- 基于前药原理的药物设计解析课件
- 2022年上海海洋大学食品科学复试资料
- 病例报告表(CRF)模板
- Q∕GDW 12158-2021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重大活动电力安全保障工作规范
- 我把没有送给你(课堂版)(1)
- 杭汽HNKS50-63-28型汽轮机大修施工方案
- Q∕GDW 12113-2021 边缘物联代理技术要求
- 刘半农雨散文的特点
- 潍柴发动机WD615系列分解图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