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大核心素养统领我们的历史教学_第1页
用五大核心素养统领我们的历史教学_第2页
用五大核心素养统领我们的历史教学_第3页
用五大核心素养统领我们的历史教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五大核心素养统领我们的历史教学核心素养是当今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主基调。2018 年1月16日,教育部正式公布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 课程标准。这是中小学课程标准研制的一次重大突破。核心素养的 提出,是课程改革的一次华丽转身,即从对内容的关注转向对学习 结果的关注,从对教材、标准的关注转向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 人、怎样培养人的关注。所谓核心素养,简而言之,就是一套完整的育人目标体系。这 套体系从抽象到具体,大致可以分为三层:顶层是教育目的,中层 是学科育人目标,底层是课堂教学目标。而具体到历史学科,就是 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 素养。历史学

2、科的这五种核心素养绝不仅仅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任 务,同样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任务。然而,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和知识储藏与高中生有一定差异,在培养核心素养的途径、方法上 也必然有所不同。那么,如何用五大核心素养来统领我们的历史学 科教学,实现我们教学实践的转变,是所有老师所面临的一个迫切 命题。笔者不揣浅陋,试进行一番探讨,以求教于同行。一、唯物史观的构建 所谓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开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历史教 学中,假设要透过历史的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需要科学的历史观和 方法论的指导。因此,要想对历史有全面、客观地认识,唯物史观 的立场、

3、观点和方法的运用不可或缺。以百家争鸣为例。春秋战国是一个战争伴随着变革、动乱 伴随着创新的时代。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 确立。然而,就是在这个充满变革动乱气息的时代,出现了一批杰 出的思想家。那么,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归根结底, 是因为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 高。物质决定精神,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开展将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 就不可能闪耀出哲人先贤的思想和智慧。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的 渗透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开展的总 趋势,并将此融入到历史的学习和探究中,成为其认识和解决现实 问题的一把钥匙。二、时空观念的架立所谓时

4、空观念,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 分析的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必备的主要观 念。时间和空间的架构,可以帮助我们在宏观上更好的把握教材, 清晰的掌握历史的开展脉络。在总结七年级历史上册的过程中,在 时间上,我们从宏观上将其概括为:原始社会一奴隶社会一封建社 会,并总结历史开展由分一合一分的过程,即春秋战国时期分裂一 秦汉大一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样我们就总体把握了中国历史前 半段的演变过程。在空间上,通过南北朝并列的解读,可以将朝代 更迭频繁的问题化繁为简。通过划分不同的历史时空,我们就能看 清历史开展的脉络,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联 系,在不同

5、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分裂,进 而对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释。三、史料实证的设计所谓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得的史料进行辨析,运用可信的史料 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由于历史的不可逆性,认识历史 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在讲开元盛世这一段历史时,插入杜甫忆 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 仓縻俱丰实”这几句诗,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当时政治上的稳 定,经济上的繁荣,国库充盈以及民众生活的安定。可以说,史料的解读,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特有的思维品质, 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和方法。而史料的选取和设计,必须 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所谓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

6、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 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我们学习历史 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以古为鉴,通过对客观历史事件、人物、现 象的论述来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合理解释,进而能够全面、客观、辩证、开展的来指导我们所面对的现实社会 与生活中的问题。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再造统一,结束了汉代以来近四百年 的分裂。隋统一全国后,短短的时间内,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开展, 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出现了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 政治安定的“开皇之治”。那么,为什么隋文帝杨坚能够取得如此 辉煌的成就呢?通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和战乱,我们可推 导出“开皇之治”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 前提条件。其次,隋文帝励精图治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五、家国情怀的渗透所谓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 求。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 要表达,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的重要标志。初中阶段,对孩 子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时中华文化的内在传承和时代要求,学生只有 充分理解家与国的关系,认识到“国荣家荣,国败家衰”的内在联 系,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家国同构的责任感和自 豪感。西晋的八王之乱使西晋生灵涂炭,人民饱受痛苦,西晋社会因 此遭受巨大灾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