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筋伤内伤学培训课件_第1页
中医筋伤内伤学培训课件_第2页
中医筋伤内伤学培训课件_第3页
中医筋伤内伤学培训课件_第4页
中医筋伤内伤学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筋伤内伤学中医筋伤内伤学第一章 概论 中医筋伤内伤学2第一章 概论 中医筋伤内伤学2一、中医筋伤内伤学的含义、性质及范围思考:何为“筋”?中医筋伤内伤学3一、中医筋伤内伤学的含义、性质及范围思考:何为“筋”?中医筋筋筋包括的范围很广泛,广义地讲,四肢、头、颈、项、胸、腰、背部除骨骼以外的软组织皆可称为“筋”。综合历代中医文献记载,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所谓“筋”主要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筋膜、肌肉、肌腱、腱鞘、关节囊、韧带、关节软骨、周围神经及血管等软组织。狭义之“筋”专指肌腱、筋膜、韧带。 中医筋伤内伤学4筋筋包括的范围很广泛,广义地讲,四肢、头、颈、项、胸、腰、背筋伤因外来暴力、慢性劳损

2、或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所造成筋的损伤,即现代医学所指的软组织损伤。中医筋伤内伤学5筋伤因外来暴力、慢性劳损或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所造成筋的损伤,内伤思考:何为“内”?指暴力引起的人体气血、经络、脏腑损伤或功能紊乱的一类病证。又称内损、损伤内证。比较:伤科“内伤”与中内“内伤”。中医筋伤内伤学6内伤思考:何为“内”?中医筋伤内伤学6联系一般来说,筋伤不一定伴有骨折、脱位或骨病,但是骨折、脱位或骨病往往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筋伤,有时骨折愈合或脱位整复后往往遗留有筋的损伤。总结:筋伤未必骨伤,而伤骨必定伤筋。人体外部的损伤,也常常引起人体气血、经络、脏腑功能损害而致内伤病变。中医筋伤内伤学7联系一般来说,筋

3、伤不一定伴有骨折、脱位或骨病,但是骨折、脱位总结中医筋伤内伤学是中医筋伤学及骨伤内伤学的合称,为中医骨伤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各种原因导致筋的损伤及气血、经络、脏腑受损的病因病理、辨证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课程。 中医筋伤内伤学8总结中医筋伤内伤学是中医筋伤学及骨伤内伤学的合称,为中医骨伤二、中医筋伤内伤学发展简史复习:“金元四大家”都有谁?中医筋伤内伤学9二、中医筋伤内伤学发展简史复习:“金元四大家”都有谁?中医筋(一)萌芽时期(战国以前)原始疗法的出现: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中华大地上生息繁衍、生产劳动着。据史料考证,先民在劳动、生活和原始部落之间的冲突中,在与虫蛇猛兽的搏斗中,

4、各种创伤疾病在所难免。为了医治损伤,古人通过用手抚摸、按压肿痛之处以祈求减轻疼痛,用树叶、草茎等涂擦、包扎伤口或固定肢体以止血、消肿、止痛,这便是外治法的起源,也是筋伤原始疗法的起源。 中医筋伤内伤学10(一)萌芽时期(战国以前)原始疗法的出现:中医筋伤内伤学10(二)奠基时期(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概念筋、筋膜、筋经、宗筋、肌肉等。理论肝主筋,肾主骨。 气伤痛,形伤肿。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 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中医筋伤内伤学11(二)奠基时期(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医筋伤内伤学1(三)形成时期(两晋至隋唐五代时期)隋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明确提出了筋伤有别于骨折、脱臼

5、的诊断,并论述了筋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唐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认为内伤的关键是瘀血,总结了内伤七步治疗法;对筋伤的治疗采用“小红丸”、“大红丸”、“黑丸子”、“黄药末”等方药,并采用外洗、外敷的药物疗法及“动静结合”的原则。总结:活血当归、赤芍;壮骨骨碎补、牛膝、何首乌;止痛川乌、细辛;退肿赤小豆。中医筋伤内伤学12(三)形成时期(两晋至隋唐五代时期)隋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四)发展时期(宋金元时代)李杲指出内伤的病机主要是“恶血必归于肝,不论何经之伤,必留于胁下”。元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奠定了筋伤、内伤内外用药的基本原则三期辨证。将伤后三期用药总结为初期活血化瘀,中

6、期养血舒筋,后期培补肝肾等。中医筋伤内伤学13(四)发展时期(宋金元时代)李杲指出内伤的病机主要是“恶血必中医筋伤内伤学培训课件(六)危机时期(晚清至民国时期)师授家传。中医筋伤内伤学15(六)危机时期(晚清至民国时期)师授家传。中医筋伤内伤学15(七)全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中西医结合。中医筋伤内伤学16(七)全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中西医结合。中医筋三、学习要求与方法略中医筋伤内伤学17三、学习要求与方法略中医筋伤内伤学17四、习题 中医筋伤内伤学18四、习题 中医筋伤内伤学18一、选择题【A1型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学专著A黄帝内经 B正体类要 C世医得效方

7、D诸病源候论 E仙授理伤续断秘方2中医筋伤学发展的全盛时期 A隋唐 B唐宋 C明清 D战国前 E秦汉3“肢体损伤于外,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见于A金匮要略 B诸病源候论 C正体类要 D黄帝内经 E难经4下列何书为中医筋伤内伤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A黄帝内经 B医宗金鉴 C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D太平圣惠方 E正体类要5哪位医家提出了伤后三期用药原则A唐蔺道人 B唐孙思邈 C元危亦林 D明薛己 E清吴谦6提出正骨八法的医家A元危亦林 B清吴谦 C明薛己 D晋葛洪 E唐蔺道人7不属于筋的范畴A人体皮肤 B韧带 C椎间盘 D骨骼 E肌腱 8善于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筋伤及内伤的医家A汉张

8、仲景 B晋葛洪 C唐孙思邈 D清王清任 E清吴谦9金元四大家李杲认为:恶血必归于何脏A肺 B脾 C肝 D肾 E心10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作者A华佗 B张仲景 C薛已 D吴谦 E蔺道人中医筋伤内伤学19一、选择题【A1型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学专著A一、选择题【B型题】A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B医宗金鉴 C正体类要D黄帝内经 E太平圣惠方 F医林改错1提出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的专著2唐蔺道人写的专著是3明薛己指出了外伤与内伤的辨证关系,其专著是 中医筋伤内伤学20一、选择题【B型题】A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B医宗金一、选择题 【X型题】1内伤又称内损、损伤内

9、证,是由暴力引起的功能紊乱。A人体内部气血B经络C人体皮肤D骨骼E脏腑2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中善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筋伤及内伤,其代表方有A血府逐瘀汤 B通窍活血汤 C膈下逐瘀汤 D少腹逐瘀汤 E通经活血汤3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治疗伤后三期用药为A初期活血化瘀法 B中期养血舒筋法 C后期温通经络法 D后期培补肝肾法 E初期攻舒筋活血4以下属于筋的范畴是A韧带 B腱鞘 C软骨 D骨骼 E周围神经5中医筋伤内伤学是研究下列何种损伤疾患的科学A筋 B气血 C脏腑 D经络 E骨骼中医筋伤内伤学21一、选择题 【X型题】1内伤又称内损、损伤内证,是由暴力一、选择题 (答案) 【A1型题】1E 2C 3C 4A 5

10、C 6B 7D 8D 9C 10E 【B型题】1B 2A 3C【X型题】1ABE 2ABCD 3ABCD 4ABCE 5ABCD 中医筋伤内伤学22一、选择题 (答案) 【A1型题】1E 2C 3C 二、名词解释 1筋伤 2中医筋伤内伤学 3内伤 4五劳所伤 5正骨八法 中医筋伤内伤学23二、名词解释 1筋伤 2中医筋伤内伤学 3内伤 二、名词解释(答案) 1筋伤又称软组织损伤,是指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导致人体皮肤、皮下筋膜、肌肉、肌腱、腱鞘、关节囊、椎间盘、周围神经及血管的损害。2中医筋伤内伤学是由中医筋伤学及骨伤内伤学的合称,为中医骨伤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各种原因导致筋的损伤及气血

11、、经络、脏腑受损的病因病理、辨证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临床课程。3内伤又称内损、损伤内证,是由于暴力引起损伤导致人体内部气血、经络、脏腑功能紊乱者。4五劳所伤是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5正骨八法即摸、接、端、提、推、拿、按、摩的八种治疗手法。 中医筋伤内伤学24二、名词解释(答案) 1筋伤又称软组织损伤,是指各种暴力或三、填空题 1筋的范围比较广泛,除了皮肤、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外,还包括_、_、_、_等组织。2肢体损于外,则_伤于内、_有所不贯,_由之不和。3.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_、_、_ 、_、_、_ 、_ 、_ 八法。4肝主_;

12、肾主_;气伤_;形伤_。5五劳所伤,久视伤_;久卧伤_;久坐伤_;久立伤_;久行伤_。6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将伤后三期用药总结为初期_,中期_,后期_。7中医筋伤内伤学是研究各种原因导致的_的损伤及_、_、_受损的病因病理、辨证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一门课程。 中医筋伤内伤学25三、填空题 1筋的范围比较广泛,除了皮肤、筋膜、肌肉、肌腱三、填空题(答案) 1关节囊 椎间盘 周围神经 血管2肢体 气血 营卫 脏腑3摸 接 端 提 推 拿 按 摩4筋 骨 痛 肿5血 气 肉 骨 筋6活血化瘀养血舒筋培补肝肾 7筋 气血 脏腑 经络 中医筋伤内伤学26三、填空题(答案) 1关节囊 椎间盘 周围神经 血管2四、简答题 1简述人体外部损伤与筋伤及内伤的关系。2简要概述中医筋伤内伤学的发展史。 中医筋伤内伤学27四、简答题 1简述人体外部损伤与筋伤及内伤的关系。2简四、简答题(答案) 1一般来说筋伤不一定伴有骨折、脱位或骨病,但是骨折脱位或内伤往往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筋伤,有时骨折愈合或脱位整复后往往留有筋的损伤。对于人体外部的损伤,也常常引起人体气血、经络、脏腑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