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程标准:

1、了解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的过程及意义。2、知道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临沭县实验中学高二历史备课组2022、10约前2070年约9000年前907年前3500年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两河流域产生文明唐朝灭亡、五代开始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第一次社会分工畜牧和农业分离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约1万年前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人类经济第一次革命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时空观念前221年前475年

中国进入战国时代铁器得到推广小农经济形成重农抑商思想出现统一封建王朝建立精耕细作农业开启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一)渔猎采集经济时期——远古时期1、食物来源:人类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作为食物。2、生产工具:人们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打制石器(旧石器)3、生活方式:①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②迁徙、群居;③社会有了简单分工:A、男性:狩猎,食物来源不稳定B、女性:负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提供大部分食物特点:1.以采集和渔猎为主2.迁徙生活3.学会使用火4.女性地位较高

前提:大约一万年前,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二)原始农业的产生:距今约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多元中心;独立发展;具有多样性北冰洋大 欧洲东亚农作物:水稻、粟(小米)、大豆

家畜:猪、鸡、水牛北大美洲亚 洲非西西亚农作物:小麦、大麦、豆类家畜:狗、绵羊、山羊、猪、牛东南亚农作物:豆类、芋头、甘薯、柚子、香蕉、柑橘亚马孙河流域农作物:甘薯、花生西南西非农作物:甘薯、秋葵、黑豆太中美洲农作物:玉米、豆类、胡椒、南瓜、番茄平 洋洲印 度 洋大洋洲南美安第斯山脉农作物:马铃薯、玉米、豆类家畜:羊驼等美洋东非农作物:甜高粱家畜:牛、绵羊、山羊洲洋南极洲农作物、家畜传播大致方向洲界原始农耕原始畜牧业东亚西亚中美洲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最早种植水稻7000年前,河姆渡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小亚细亚半岛南部小麦、大麦原产地9000年前饲养绵羊和山羊玉米、甘薯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及其成就(表现)(三)原始农业的产生的意义1、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①人类变为食物生产者②改变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③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人口增长2、促进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迁徙——定居)①一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铁等手工业劳动。——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②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因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3、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逐渐发展起来4、推动生产关系变化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国家应运而生,人类开始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P3思考点:与食物采集者相比,食物生产者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由依赖、适应自然到利用、改造自然,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提高,早期科学出现。

食物结构的变化:除采集果实和猎取动物外,人类开始食用自己生产的食物;

生产方式的变化:由采集狩猎变为农业生产;

社会组织的变化: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早期城市产生;

经济形态的变化:分工出现,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手工业劳动;

社会生活的变化: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

生产关系的变化: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

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非洲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灌溉农业发达,成为世界农业起源中心。这说明()A.农业起源中心的多元性B.农业的起源具有一致性C.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相同D.原始农业历史悠久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农业起源有多个中心,结合所学可知,这些中心各具特色,即具有多元性,故A项正确。【跟踪练】1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实现第一次生产力飞跃。这主要得益于()A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B大河流域的水资源C铁器农具的出现D国家的正式形成A【跟踪练】2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概况: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灌溉农业发达,孕育出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①食物生产: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②社会生活:古巴比伦王国古埃及①王室和神庙拥有很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他们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②颁布《汉谟拉比法典》。①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②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都位于大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统治者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古代中国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农业生产小农经济国家政策水利工程生产分布(2)古代中国①食物生产:②社会生活:①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②战国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①战国后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②通过家庭手工业等途径补贴家用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秦国修建的都江堰西汉修建的龙首渠等,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小农经济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分散性)②男耕女织;(落后性)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④自给自足。(封闭性)封闭、分散、落后、脆弱简单但生命力顽强下图描绘了中国古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铁器开始使用 B.注重精耕细作C.牛耕尚未推广 D.仍旧刀耕火种【跟踪练】3

(2020·全国Ⅰ卷高考·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A【跟踪练】4西西里、埃及和黑海地区的谷物,爱琴海北岸的木材,中欧的金属,都流向希腊本土,希腊本土的陶器、葡萄酒和橄榄油等,则输往埃及、西西里和意大利等地。在古代希腊,由于城邦制度的发展,对本族同胞奴役制度的废止,奴役外族的奴隶制广泛发展起来……正是奴隶的劳动,使一部分希腊人能够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心从事精神产品的创造。(3)古代希腊①食物生产:A、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希腊,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B、因地制宜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或种植葡萄和橄榄,并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②社会生活——奴隶制经济A、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B、斯巴达人将征服的希洛人全部交为奴隶,让他们承担所有的农业劳动。在古罗马的王政时期,土地公有制十分盛行,甚至大部分国土都属于公有……在步入共和国时期前后,公有制土地虽依然存在,但所占比例已经大大缩减,取而代之的是土地私有制的主导……罗马帝国初期,在意大利,除谷物需要进口外,葡萄酒和橄榄油都有剩余,曾大量输往高卢等地。①食物生产:谷物生产为主,种植橄榄和葡萄②社会生活:古罗马在很长时期内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土地,而小农却逐浙破产。(4)古代罗马浮动园地(5)古代美洲②社会生活:A、贵族土地私有制。B、村社的土地公有制,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①食物生产: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国和西欧农业生产有那些差异?材料:

中国与西欧以不同的自然、经济条件为背景,走上了不同的技术路线:西欧普遍实行休闲农作制,中国则发展了较为集约化的土地连种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卢峰《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①东西方农业耕作技术的差异中国采取的是以复种连作制为主的种植农业,西欧采取的是以轮作制为主的农牧混合农业,休耕和收获后的土地一般用作牧场。②东西方农业中种植与畜牧的比重差异中国是“主谷式”农业(先农后牧),农桑结合是中国农业结构的主要特征。(即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西方是“谷草式”农业(农牧并重),农牧并举则是西方农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在古埃及,国家控制农业和手工业的大部分生产,巨大的国库和政府的粮仓里装满了征收来的实物税——谷物、牲畜、布匹和各种金属,用来支付国家的开销等。据说,所有人的食物供给都由国王负责。这体现出古埃及社会中()A.人民深受专制政府剥削B.国家严格掌控经济生活C.税收制度已经相当完善D.社会等级秩序十分严明答案:B解析:材料“食物供给都由国王负责”“实物税”等信息体现的是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掌控,B项正确;其他三项皆不能由材料得出,均排除。【跟踪练】5

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的133座墓中,有些墓中随葬品有五六十件,但有些墓中随葬品极少;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墓中没有随葬品,而有的墓中随葬品有58件之多。这些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A.生产力发展,产品有了剩余B.氏族内部分化,出现富人和穷人C.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D.国家已经产生,阶级压迫出现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个文化遗址中,不同的墓中随葬品有较大的差异,这从本质上说明了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C项正确;A、B两项都是现象,并非本质,排除;D项表述与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不符,排除。【跟踪练】67、据统计,从汉朝到清朝耕地总面积增长仅不到65%,人口总量却增长数倍,人均耕地面积从14亩减到2亩左右。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重农抑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B.土地兼并导致了农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C.精耕细作的农业支撑了传统社会的发展

D.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严重阻碍社会转型

8、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B.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C.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CA【跟踪练】雍正皇帝祭先农坛图9、(2014·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13)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7,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10、(2020·全国Ⅰ卷·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CA【跟踪练】11、(2019·全国Ⅱ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12、(2016·全国Ⅰ卷·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DD【跟踪练】随着农业的产生,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国家应运而生,人类开始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男女地位变化贫富分化出现产生阶级差别强制机关诞生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生产关系的变化变化的原因私有制生产力发展,部落首领把剩余产品据为己有阶级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国家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农业革命私有制阶级分化国家产生战争剩余产品贫富分化社会分工调节冲突掠夺剩余产品俘虏奴隶男女社会地位变化男女分工变化城市定居,居住点扩大政治、宗教活动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