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复习提纲-2018_第1页
《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复习提纲-2018_第2页
《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复习提纲-2018_第3页
《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复习提纲-2018_第4页
《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复习提纲-201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6《消防安全工程》复习提纲第1章:绪论火灾的定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灾分类方法(掌握按燃烧对象、损失严重程度和起火原因分类的方法)。答: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分类:A类火灾:固体可燃物火灾。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油类、沥青、石蜡等。C类火灾:气体火灾。D类火灾:金属火灾。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质带电燃烧的火灾。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根据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类: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烧毁物质损失100万元以上。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含3人),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烧毁物质损失30万元以上。一般火灾:不具备重大火灾的任一指标。第2章:火灾燃烧基础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2、着火四面体指的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点火源(引火源)和链式反应自由基。3、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着火方式。(1)点燃(或称强迫着火)点燃是指从外部能源,诸如电热线圈、电火花、炽热质点、点火火焰等得到能量,使混合气的局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火。(2)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又分化学自燃和热自燃4、热自燃着火机理;答:热自燃机理:;第一种工况:q1和q2′曲线相交于两点,A点和C点,表示理论上可能存在一个稳定状态(A点),一个不稳定状态(B点)。第二种工况:当环境介质的温度T0升高时,q2直线向右平移。如果T0达到T0",此时q1曲线与曲线q2"不相交也不相切。由于q1始终大于q2",一定能引起混合气体着火。所以这种工况也是不稳定的。第三种工况:q1和q2相切于C点。这是一临界工况点,切点C是不稳定的。,,,自燃温度与系统散热条件和混合气体化学性能有关用混合气体压力代替浓度得谢苗诺夫公式:当混合气压力增大时,自燃温度降低,混合气热自燃容易发生。反之,则自燃温度上升,混合气不易着火。自燃温度还与燃料和空气的组分比有关。着火临界压力也与燃料和空气的组分比有关。这就是所谓的可燃气体的着火(爆炸)浓度界限。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并非所有的混合气体都能着火,而是有一定的浓度范围。当浓度超过这一范围时混合气体就不能着火。即存在爆炸浓度下限和上限。并且,当压力或温度下降时。可燃界限缩小;当压力或温度下降到某一值时,爆炸浓度上限和下限合为一点。当压力或温度继续下降,则任何混合气体成份都不能着火。5、链反应理论链反应理论认为,反应自动加速是通过反应过程中自由基的逐渐积累来达到反应加速的。系统中自由基数目能否发生积累是链反应过程中自由基增长因素与自由基销毁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由基增长因素占优势,系统就会发生自由基积累。6、可燃气体的燃烧预混燃烧是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扩散燃烧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7、可燃液体的燃烧氧化剂氧化剂可燃性液体蒸发可燃性蒸气混合可燃性混合气着火热能热能(1)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熔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挥发出来的蒸气分子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引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2)沸溢:从沸溢过程说明,沸溢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即沸程宽,比重相差较大;②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气;③原油粘度较大,使水蒸汽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3)喷溅在重质油品燃烧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的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播的距离也加大,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气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这种现象叫喷溅。8、可燃固体的燃烧可燃性固体可燃性固体熔融升华裂解热分解蒸发可燃性气体碳素氧化剂混合可燃性液体可燃性混合气着火热能热能(1)蒸发燃烧硫、磷、钾、钠、蜡烛、松香、沥青等可燃固体,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熔融蒸发,随后蒸气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蒸发燃烧。(2)表面燃烧可燃固体(如木炭、焦炭、铁、铜等)的燃烧反应是在其表面由氧和物质直接作用而发生的,称为表面燃烧。这是一种无火焰的燃烧,有时又称之为异相燃烧(3)分解燃烧可燃固体,如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发生热分解,随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与氧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分解燃烧。(4)熏烟燃烧(阴燃)可燃固体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较少或逸散较快、含水分较多等条件下,往往发生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现象,这就是熏烟燃烧,又称阴燃。(5)动力燃烧动力燃烧是指可燃固体或其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遇火源所发生的爆炸式燃烧,主要包括可燃粉尘爆炸、炸药爆炸、轰燃等几种形式。9、(1)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引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2)燃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3)自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氧)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第3章: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1、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火灾初期增长阶段的特点:火灾燃烧范围不大,火灾仅限于初始起火点附近;室内温度差别大,在燃烧区域及其附近存在高温,室内平均温度低;火灾发展速度较慢,在发展过程中,火势不稳定;火灾发展时间因点火源、可燃物性质和分布、通风条件影响长短差别很大。从出现明火算起,室内的通风状况对火灾的后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该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也是人员疏散的最有利时机。火灾充分发展阶段:从轰燃算起;室内的燃烧强度仍在增加;释热速率逐渐达到最大值;室内温度可超过1100℃火灾减弱阶段:从室内平均温度降到其峰值的80%时算起;是火灾逐渐冷却的阶段;由于室内可燃物的挥发分大量消耗,明火燃烧逐渐无法维持;室内仅剩下一堆赤热的焦炭,它按固体炭燃烧的形式进行无焰燃烧,不过其燃烧的速率已相当缓慢。2、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3、火灾蔓延的途径(1)孔洞开口蔓延(2)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蔓延(3)闷顶内蔓延(4)外墙面蔓延4、火羽流、房间中火羽流的分布形态;火羽流:在火灾燃烧中,火源上方的火焰及燃烧生成烟气的流动通常称为火羽流。2、顶棚射流、顶棚射流对火灾探测的影响(可以回答为什么火灾自动报警探头和自动灭火喷头都安装在顶棚);答:(1)顶棚射流:如果竖直扩展的火羽流受到顶棚阻挡,热烟气将形成水平流动的顶棚射流。顶棚射流是一种半受限的重力分层流。(2)在多数情况下顶棚射流的厚度为顶棚高度的5%~12%,而在顶棚射流内最大温度和速度出现在顶棚以下顶棚高度的1%处。这对于火灾探测器和灭火喷头的安装具有特殊意义,如果它们被安装在上述区域以外,则其实际感受到的烟气温度和速度就会低于预期值。;;对应于撞击点附近烟气羽流转向的区域,在这一区域内,最大温度和流速与径向距离无关。;;对应于烟气转向后水平流动的区域,在这一区域内,最大温度和流速与径向距离有关。第4章:烟气的性质与流动1、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气相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称为烟或烟粒子,含有烟粒子的气体称为烟气。火灾烟气是燃烧过程的产物,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包括:①可燃物热解或燃烧产生的气相产物,如未燃气体、水蒸气、CO2、CO、多种低分子的碳氢化合物及少量的硫化物、氯化物、氰化物等;②由于卷吸而进入的空气;③多种微小的固体颗粒和液滴。2、表明烟气基本状态的特征参数常用的有压力、温度、减光性以及烟尘颗粒大小等。3、烟气的扩散路线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在其内的流动扩散一般有三条路线:第一条,也是最主要的一条是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第二条是着火房间→室外;第三条是着火房间→相邻上层空间→室外。4、烟气流动的驱动力烟囱效应、热风压影响、通风系统风机的影响、电梯的活塞效应5、着火房间内外压力分布特点及其对着火房间内外气流流动的影响;答:实验证明,在垂直地面的某一高度位置上,必将出现室内外压力为零,即室内外压力相等的情况,通过该位置的水平面称为该着火房间的中性层。在中性层以下,室外空气的压力总高于着火房间内气体的压力,空气将从室外流入室内;在中性层以上,着火房间内气体的压力总高于室外空气的压力,烟气将从室内排至室外。6、烟囱效应(特别是正反向烟囱效应)、正向烟囱效应对建筑物火灾蔓延的影响;答:正向烟囱效应:当建筑物内部气温高于室外空气温度时,由于浮力的作用,在建筑物的各种竖直通道中,如楼梯间、电梯间、管道井等,往往存在着一股上升气流,这种现象称为正向烟囱效应。当建筑物内外温差较大或者建筑物的高度较高时,正向烟囱效应是较大的。当然,正向烟囱效应也存在于单层的建筑物中。反向烟囱效应:当建筑物内部的气温低于外界空气温度时,在建筑物的各种竖井通道中,则往往存在着一股下降气流,这种现象称为反向烟囱效应。一般反向烟囱效应发生在夏季,这时反向烟囱效应是较明显的。在一些特别严密的建筑物中,当竖井靠墙外布置,而外界气温又较低时,可能出现靠外墙布置的竖井中的气温低于建筑物内部其它部位的气温的情况,这时竖井中也会出现下降的气流。正向烟囱效应对建筑物火灾蔓延的影响:如果火灾发生在中性层之下,烟气将随建筑物中的空气流入竖井。烟气进入竖井后使井内气温升高,产生的浮力作用增大,竖井内上升气流加强。当烟气在竖井内上升到达中性层以上时,烟气流出竖井进入建筑物上部各楼层。如果楼层上下之间无渗漏状况时,在中性层以下楼层中,除着火房间外,将不存在烟气;如果楼层上下之间存在渗漏,着火房间产生的烟气将向上渗漏,在中性层以下楼层进烟后,烟气将随空气流入竖井向上流动;在中性层以上楼层进烟后,烟气将随空气排出室外。如果火灾发生在中性层之上,着火房间的烟气将随着建筑物的气流通过外墙开口排至室外。当楼层上下之间无渗漏状况时,除着火楼层之外,其余楼层将不存在烟气。但在楼层上下之间存在渗漏状况时,着火层产生的烟气将渗漏到其上部楼层中去,然后随气流通过各楼层的外墙开口排至室外。第5章: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1、按建筑高度对建筑进行的分类(1)单层、多层建筑。27m以下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超过24m(或已超过24m,但为单层)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2)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我国对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称超高层建筑。2、我国把建筑构件按其燃烧性能分为三类,即不燃性、难燃性和可燃性。3、耐火极限: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至失去承载能力、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所用时间,用小时表示。承载能力:承重构件承受规定的试验荷载,其变形的大小和速率均未超过标准规定极限值的能力。隔热性: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当某一面受火时,在一定时间内背火面温度不超过规定极限值的能力。完整性: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当某一面受火时,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焰和热气穿透或在背火面出现火焰的能力。4、影响耐火极限的要素(1)材料本身的属性(2)建筑构配件结构特性(3)材料与结构间的构造方式(4)标准所规定的试验条件(5)材料的老化性能(6)火灾种类和使用环境要求5、在标准耐火试验中分隔构件、承重构件和承重分隔构件的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答:分隔构件耐火极限判定条件:如隔墙、吊顶、门、窗等,当构件失去完整性或绝热性时,构件达到耐火极限。也就是说,此类构件的耐火性由完整性、绝热性两个条件共同控制。承重构件耐火极限判定条件:如梁、柱、屋架等,此类构件本身没有隔断火焰的作用,所以用失去稳定性单一条件来判断承重构件是否达到耐火极限。承重、分隔构件耐火极限判定条件:如承重墙、楼板、屋面板等,此类构件具有承重、分隔双重功能,所以构件在试验中失去稳定性或完整性或隔热性任何一条时,构件即达到耐火极限。它们的耐火极限由三个条件共同控制。6、在建筑构件的耐火试验中,为什么要采用标准的炉温升温曲线;答:建筑构件耐火试验的目的是测试构件的耐火极限,而实验本身有很严格的条件限制。只有按这些条件进行试验所测得的耐火极限才是可靠的。《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规定了标准耐火试验必须遵循的升温条件,所以要采用标准的炉温升温曲线。升温条件:耐火试验采用明火加热,使试件受到与实际火灾相似的火焰作用,为了模拟一般室内火灾的发展阶段,实验时,炉内气体的温度按下式控制:(式7-1)t为升温时间,min;T为时刻的炉温,℃;T0为炉内初始温度,℃,在5~40℃范围内。式7-1表示的曲线称为时间-温度标准曲线。如图7-1所示。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条时间-温度曲线来升温。这就在基本试验条件上趋于一致!在试验中,由于各种原因,炉温完全按式7-1升温是不可能的,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误差。炉温偏离标准曲线的偏差d按下式计算:,式中A实际平均炉温曲线下的面积;B标准升温曲线下的面积。当t≤10min时,要求d≤15%;当10<t≤30min时,要求d≤10%;当t>30min时,要求d≤5%。面积A、B的计算方法为:试验开始10min内,时间间隔小于1min;在10~30min内,时间间隔小于2min;在30min以后,时间间隔小于5min。7、在划分建筑物耐火等级时,为什么以楼板的耐火极限为基准;答:楼板在建筑构件中地位重要,应选择楼板的耐火极限作为划分建筑物耐火等级基准。楼板耐火极限值的选定,是以我国火灾发生的实际情况和建筑构件构造特点为依据的。将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楼板的耐火极限选定为1.0h;一级耐火等级的选定为1.5h。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楼板的耐火极限较短,分别为0.5、0.25h。其他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以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为例,楼板由梁来支承,梁的耐火极限应比楼板高,选定为1.5h;柱或墙支承着梁,所以它们的耐火极限应比梁高,选定为2.5~3.0h。依次类推。第6章建筑总平面布局1、建筑选址:周围环境地势条件:甲、乙、丙类液体的仓库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方;乙炔站等遇水产生可燃气体,容易发生火灾爆炸的企业,严禁布置在可能被水淹没的地方。生产和储存爆炸物品的企业应利用地形,选择多面环山、附近没有建筑的地方。主导风向: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可燃粉尘的车间、装置等,宜布置在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或侧风向。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选择通风良好的地点独立设置。易燃材料的露天堆场宜设置在天然水源充足的地方,并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2、防火间距,防火间距的作用;答:防火间距:防止着火建筑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合理布局和设置防火间距,可防止火灾在相邻的建筑物之间相互蔓延,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并为人员疏散、消防人员的救援和灭火提供条件,减少失火建筑对相邻建筑及其使用者强烈的辐射和烟气的影响。3、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主要有:(1)辐射热。(2)热对流。(3)建筑物外墙开口面积。(4)室外风流的影响。(5)相邻建筑物高度的影响。(6)建筑物内可燃物的性质、数量和种类。(7)建筑物内消防设施的水平。4、防火间距不足时的消防技术措施1)改变建筑物的生产和使用性质,尽量降低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改变房屋部分结构的耐火性能,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2)调整生产厂房的部分工艺流程,限制库房内储存物品的数量,提高部分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3)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造为防火墙或减少相邻建筑的开口面积,如开设门窗,应采用防火门窗或加防火水幕保护。4)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使用价值低且与新建筑物相邻的原有陈旧建筑物。5)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在设置防火墙时,应兼顾通风排烟和破拆扑救,切忌盲目设置,顾此失彼。第7章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1、防火分区、水平防火分区、竖向防火分区;答:防火分区是指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水平防火分区定义:是指在同一水平面内,利用防火分隔物将建筑平面分为若干防火分区或防火单元。竖向防火分区定义:指上、下层分别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h或1h的楼板等构件进行防火分隔。2、划分防火分区的分隔物有哪些;答:固定式防火分隔物:普通的砖墙、楼板、防火墙、防火悬墙、防火墙带等;可以开启和关闭式防火分隔物: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防火吊顶、防火水幕等。3、防火墙是指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建筑或相邻水平防火分区且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性墙体。防火隔墙是指建筑内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区域且耐火极限不低于规定要求的不燃性墙体。防火墙的设置要求:防火门:是指具有一定耐火极限,且在发生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门。4、防烟分区是在建筑内部采用挡烟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烟气向同一防火分区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划分防烟分区的目的:一是为了在火灾时,将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二是为了提高排烟口的排烟效果。5、建筑物的防火分区与防烟分区是如何定义的?两者关系如何?第8章:安全疏散和避难1、百人宽度指标是每百人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以单股人流形式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安全出口: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和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避难走道:是指采用防烟设施且两侧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墙,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2、论述楼梯间的基本类型及适用范围。答:普通楼梯间:它是不封闭的开敞式楼梯间,在发生火灾时不能阻挡烟气进入,因此安全可靠程度不大。适用于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普通多层公共建筑及丁、戊类厂房。封闭楼梯间:指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的楼梯间。特点:此种楼梯间有墙和门与走道分隔,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但这种楼梯间只设有一道门,当疏散人员连续进入楼梯间时在门扇开启处会留有缝隙,难以保证不使烟气进入楼梯间,所以,对这种楼梯间的使用范围仍应加限制。适用于12—18层单元住宅;10层通廊式住宅;医院、疗养院病房楼;高级多层旅馆;不超过5层的公共建筑;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甲、乙、丙类厂房和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高层厂房。防烟楼梯间:指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前室或可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且通向前室、阳台、凹廊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因为这种楼梯间设有两道防火门的排烟设施,所以在这三种楼梯间中它是最安全的。适用于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11层及11层以上的通廊式住宅及建筑高度超过32m,且每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3、影响安全疏散的因素有哪些?见P99.第9章:灭火救援设施1、消防车道的设置要求2、消防车道技术要求第10章:建筑灭火器配置1、水灭火的基本原理,水灭火的适用条件;答:1)冷却作用。水的热容量和汽化热很大。水喷洒到火源处,使水温升高并汽化,就会大量吸收燃烧物的热量,降低火区温度,使燃烧反应速度降低,最终停止燃烧。一般情况下冷却作用是水的主要灭火作用。2)对氧气的稀释作用。水在火区汽化,产生大量水蒸气,降低了火区的氧气浓度。当空气中的水蒸气体积浓度达到35%时,燃烧就会停止。3)水流冲击作用。从水枪喷射出的水流具有速度快、冲击力大的特点,可以冲散燃烧物,使可燃物相互分离,使火势减弱。快速的水流,带动空气扰动,使火焰不稳定,或者冲断火焰,使之熄灭。此外,在扑灭水溶性可燃液体火灾时,水与可燃液体混合后,可燃液体的浓度下降,液体的蒸发速度降低,液面上可燃蒸气的浓度下降,火势减弱,直至停止。适用条件:由于水能导电,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用密集水流来扑灭电气设备火灾,只有在电气设备断电后才可以用密集水流来灭火。当可燃液体比水轻时如汽油、煤油、柴油、苯等,由于它可漂浮在水面上,随水流散,给灭火带来不少困难,还可能使火势扩大,造成火灾蔓延。但使用喷雾水扑救,仍能控制和扑灭火灾。此外,水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这些物质的火灾不能用水扑救,否则会使火灾扩大或发生爆炸。2、泡沫灭火剂的灭火原理;答:(1)灭火泡沫在燃烧物质表面形成的泡沫覆盖层,可使燃烧物表面与空气隔离。(2)泡沫层封闭了燃烧物表面,可以遮断火焰对燃烧物的热辐射,阻止燃烧物的蒸发或热解挥发,使可燃气体难以进入燃烧区。(3)泡沫析出的液体对燃烧表面的冷却作用。(4)泡沫受热蒸发产生的水蒸气有稀释燃烧区氧气浓度的作用。3、干粉灭火剂的灭火原理及其适用条件;干粉灭火器的主要灭火机理,一是靠干粉中的无机盐的挥发性分解物,与燃烧过程中燃料所产生的自由基或活性基团发生化学抑制和副催化作用,使燃烧的链式反应中断而灭火;二是靠干粉的粉末落在可燃物表面外,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高温作用下形成一层玻璃状覆盖层,从而隔绝氧气,进而窒息灭火。另外,还有部分稀氧和冷却作用。4、二氧化碳灭火剂的灭火原理。答:窒息作用(氧小于12%或CO2大于30~35%);CO2是以液态形式加压充装于灭火器中的。当其从灭火器中喷出时,突然减压,一部分CO2绝热膨胀、汽化,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另一部分CO2冷却形成雪花状(干冰)。干冰温度为-78.5℃5、灭火器配置场所的配置设计计算1)确定各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2)划分计算单元,计算各单元的保护面积。3)计算各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4)确定各单元内的灭火器设置点的位置和数量。5)计算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6)确定各单元和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的类型、规格与数量。7)确定每具灭火器的设置方式和要求。8)一个计算单元内的灭火器数量不应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宜多于5具。当住宅楼每层的公共部位建筑面积超过100m2时,应配置1具1A的手提式灭火器;每增加100m2时,增配1具9)在工程设计图上,用灭火器图例和文字标明灭火器的类型、规格、数量与设置位置。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的计算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网吧、商场、寺庙以及地下场所等的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应按式(10-2)计算。(10-2)第11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形式;答: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主要由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报警装置组成。火灾探测器将现场火灾信息(烟、温度、光)转换成电气信号传送至自动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控制器将接收到的火灾信号经过处理、运算和判断后认定火灾,输出指令信号。一方面启动火灾报警装置,如声、光报警等,另一方面启动消防联动装置和连锁减灾系统,用以驱动各种灭火设备和减灾设备。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的基本形式:区域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装置和电源组成。区域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仅为建筑物中某一局部范围或某一措施。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往往是第一级的监控报警装置,应设置在有人值班的房间或场所,如保卫室、值班室等。集中报警系统:主要由火灾探测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等组成,集中报警系统一般适用于保护对象规模较大的场合,如高层住宅、商住楼和办公楼等。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是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上位控制器,它是建筑消防系统的总监控设备,其功能比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更加齐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电源及火灾报警装置、火警电话、火灾应急照明、火灾应急广播和联动装置等组成。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一般适用于规模大的一级以上的保护对象,因该类型建筑物建筑规模大,建筑防火等级高,消防联动控制功能多。2、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不应小于式(11-1)的计算值:(11-1)式中:——探测器数量(只),N应取整数;——该探测区域面积(m2);——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2);——修正系数,容纳人数超过10000人的公共场所宜取0.7~0.8;容纳人数为2000~10000人的公共场所宜取0.8~0.9,容纳人数为500~2000人的公共场所宜取0.9~1.0,其他场所可取1.0。第12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分类;答: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干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循环自动灭火系统开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雨淋系统、水幕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应用范围,系统组成,工作原理;答:适用环境(缺点):由于管网中充有有压水,当渗漏时会损毁建筑装饰和影响建筑的使用。该系统只适用于环境温度4℃<t<70组成:由供水设施(高压水箱、喷洒水泵)、湿式报警阀(也称信号检查阀)、闭式喷头(喷淋头)、水流指示器、管网(输入管、干管、支管、配水管)、自动喷洒头报警器(水力警铃、压力开关)及火灾报警控制器(柜)等组成,工作原理:由于管道内充满一定的压力水,经破裂喷头喷水,在管道内产生水流并持续喷水造成湿式报警阀进水口与出水口压力差,原来处于关闭的湿式报警阀自动开启。压力水驱动湿式报警阀、水力警铃和压力开关动作,实现自动报警。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联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联动控制器,启动水喷淋水泵,给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加压供水,达到持续自动喷水灭火的目的。湿式报警阀及其作用;答:也称为充水式信号检查阀,是一种直立式单向阀,用于火灾产生火警信号;湿式报警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