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课件_第1页
第五章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课件_第2页
第五章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课件_第3页
第五章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课件_第4页
第五章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第五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1重要问题体育活动带来的心理效益。影响人们体育活动坚持性的因素。促进人们体育锻炼坚持性的策略。体育活动的消极影响。重要问题体育活动带来的心理效益。2第一节体育活动的心理效益一、对体育活动的界定

身体活动►体育锻炼►有氧运动在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身体活动是个上位概念,它是指任何由骨骼肌肉产生的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移动,包括体育锻炼以及职业劳动。

第一节体育活动的心理效益一、对体育活动的界定3体育锻炼——强调它的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为目的的身体活动。有氧运动——按体育锻炼时不同的供能方式把体育锻炼划分为不同方式。有氧运动是期中的一种。体育锻炼——强调它的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以增进健康、增强4二、心理健康的含义【1】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1】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5《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为: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乐观,精神舒畅;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计划、步骤、方法,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人格健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养成健康习惯和行为,无不良行为;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关系良好。【2】心理健康的标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为:认知过程正6(1)智力正常;(2)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3)对自己能作出适当的评价;(4)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季浏(1995)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智力正常;季浏(1995)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该7(1)智力正常;(2)心理特点符合年龄;(3)情绪稳定而愉快;(4)意志健全;(5)行为协调;(6)人际关系适应;(7)反应适度。王极盛(1998)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为:(1)智力正常;王极盛(1998)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为:8(一)体育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二)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三)体育活动对人格的影响三、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益(一)体育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三、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益9(二)体育锻炼对情绪的影响1.体育锻炼的抗抑郁效能2.体育锻炼降低焦虑的效能3.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二)体育锻炼对情绪的影响1.体育锻炼的抗抑郁效能10

1、某些人格特质在体育锻炼中的改变2、体育锻炼对自尊的影响(1)体育锻炼能提高身体自我价值和其他重要的身体自我认知(如身体表象)。(2)体育锻炼对不同性别人群的自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3)体育锻炼对低自尊者的效果更加明显(4)不同锻炼方式对自尊的影响有差异(三)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1、某些人格特质在体育锻炼中的改变(三)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11第二节体育活动的坚持性参与体育活动的理由归纳国内关于成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原因的研究,可以发现人们参与锻炼的原因极多,大致出于生理需要、审美需要、情感需要、交往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功利的需要、社会环境的需要和休闲娱乐的需要等。甚至还有人认为参与体育锻炼不需要理由,其动机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第二节体育活动的坚持性参与体育活动的理由12

锻炼带来的好处如此之多,但仍然有很多人拒绝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他们通常所提出的理由是:“没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动机”。可以发现,在所有阻碍体育锻炼的因素中,很多都是个人可控制的因素。不从事体育活动的理由锻炼带来的好处如此之多,但仍然有很多人拒绝有规律的体育锻炼13

许多人认为锻炼时间过长影响了工作和家务、家庭成员需要照顾、锻炼缺乏乐趣、去健身中心太费时间和金钱等原因是自己退出体育锻炼的原因

退出体育锻炼的理由许多人认为锻炼时间过长影响了工作和家务、家庭成员需要照顾、14(一)个人因素1.人口统计学变量2.个体生理状况3.个人行为4.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一)个人因素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15

1.社会环境2.物理环境3.体育活动的特征(二)环境因素1.社会环境(二)环境因素16第三节体育锻炼行为的理论及干预锻炼行为的理论(一)健康信念模型

健康信念模型(以下简称HBM模型)

(Beckeretal.,1975)最先是在健康心理学领域提出的,之后被移植到锻炼心理学的研究中来。HBM模型认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它的核心部分是一套关于健康的个人信念,这些信念调节着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

第三节体育锻炼行为的理论及干预锻炼行为的理论17合理行为理论(Ajzen&Fishbein,1980)认为,人是理智的,当他看到危险时会以一种最理智的方式做出反应,而意图是行为预测的最佳因子。(二)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合理行为理论(Ajzen&Fishb18

控制点理论认为,个体要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还是由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

(三)控制点理论控制点理论认为,个体要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19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Bandura,1997),个体、行为、环境三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因素中的认知、思维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四)社会认知理论根据社会认知理论(Bandura,1997),个20(五)跨理论模型

跨理论模型是由Prochaska和Diclemente在1982年率先提出的。该理论从认知、行为和时间等三方面来综合考虑行为的变化过程,指出不同类型的认知在锻炼行为改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重要性也不同.(五)跨理论模型跨理论模型是由Prochask21二、锻炼行为干预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

1.情境安排2.积极反馈3.目标设置4.决策评定5.社会支持二、锻炼行为干预22第四节体育活动的成瘾行为锻炼成瘾的界定

(一)什么是成瘾

通常狭义的成瘾是指个体强迫性地寻求药物和使用药物的行为,其生理和心理已产生对药物的强烈依赖。广义的成瘾则延伸到对一些行为的强迫性依赖,如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网络成瘾等。第四节体育活动的成瘾行为锻炼成瘾的界定23

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研究(Anshel,1991)比较了锻炼成瘾者和非锻炼成瘾者的差异,发现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二)对锻炼成瘾的理解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24锻炼成瘾者锻炼后更难以休息,并产生更多的应激参加体育锻炼后体验到高度积极的情感当错过一次锻炼机会后产生高度的抑郁、焦虑和愤怒的情绪体验;为完成某项锻炼计划倾向于忽视身体的不适、疼痛或伤病锻炼成瘾者锻炼后更难以休息,并产生更多的应激25Glasser(1976)曾经提出积极的跑步成瘾的标准:1.体育锻炼是非竞争性的、个人选择的,每天从事一小时;2.体育锻炼只需很少的技能和精神努力;3.体育锻炼不依赖于他人,可最大限度地独立进行;4.锻炼者相信活动具有价值;5.锻炼者相信坚持活动会导致某种程度的提高;6.锻炼后不会带来自我贬低。锻炼成瘾行为的测量Glasser(1976)曾经提出积极的跑步成瘾的标准:锻炼26

总的来说,锻炼成瘾行为在各种运动项目中都有可能存在,就目前而言,还缺乏有效的测量工具对锻炼成瘾行为的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这也是造成这一领域研究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关于锻炼成瘾行为的研究总的来说,锻炼成瘾行为在各种运动项目中都有可能存27以下为附加内容以下为附加内容以下为附加内容以下为附加内容28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刘天金2013˙05˙07陕西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29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要大抓特抓、坚持不懈。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

——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第五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课件30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1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愈烈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每年新增900-1000万。四川抽样调查:26%举家外出农户20%留守农户转移比例平均60%,高的70-80%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32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陕西抽样调查:72%

“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55岁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63%

妇女83%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33四川抽样调查:务农农民50岁以上54%,60岁以上30%,70岁以上13%;妇女60%;初中及以下90%。第五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课件34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步步紧逼新生代农民工76%不愿再回乡务农85%从未种过地(国家统计局2010年10省调查:90%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农业生产活动)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35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地如何种”?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36◎党的十八大: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国务院常务会议: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聚焦“谁来种地”“地如何种”◎党的十八大: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37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地如何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不足:“不是没人种地,而是这地由什么人来种”——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是种不过来,而是怎么种得更好”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38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历史使命◆回答好“谁来种地”“地如何种”的问题,历史性地落在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历史使命39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40

新型职业农民是伴随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完善产生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细胞,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力量。

41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加快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具有相应社会保障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化路子,解决有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的问题;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42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转变,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化路子,解决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的问题;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43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组织化路子,解决保供增收长效机制的问题。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44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就是激活农民自身活力和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者的过程,就是培育“三农”事业发展未来的过程。第五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课件45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应对农业后继乏人问题的挑战,必须在稳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第五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课件46◆世界性课题比如在英国,农场主平均年龄达到59岁。

——欧盟一直关注农民老龄化和培养青年农民问题,在CAP新一轮改革议案中提出,将2%的直接支付专门用于支持4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从事农业。◆世界性课题47◆世界性课题法国经验——统筹农村劳动力转留加强农业后继者培养重视农业劳动力教育培训◆世界性课题48

□切实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放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予以推动落实。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是伴随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结构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谁来种地”“地如何种”事关13亿人的饭碗。

49

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和基本任务,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将其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动落实,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50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一)基本表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必然要求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看,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一)基本表述51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二)主要类型◎生产经营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技能型: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社会服务型: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人、跨区作业农机手、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二)主要类型52第五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第五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53重要问题体育活动带来的心理效益。影响人们体育活动坚持性的因素。促进人们体育锻炼坚持性的策略。体育活动的消极影响。重要问题体育活动带来的心理效益。54第一节体育活动的心理效益一、对体育活动的界定

身体活动►体育锻炼►有氧运动在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身体活动是个上位概念,它是指任何由骨骼肌肉产生的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移动,包括体育锻炼以及职业劳动。

第一节体育活动的心理效益一、对体育活动的界定55体育锻炼——强调它的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为目的的身体活动。有氧运动——按体育锻炼时不同的供能方式把体育锻炼划分为不同方式。有氧运动是期中的一种。体育锻炼——强调它的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以增进健康、增强56二、心理健康的含义【1】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1】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57《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为: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乐观,精神舒畅;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计划、步骤、方法,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人格健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养成健康习惯和行为,无不良行为;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关系良好。【2】心理健康的标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为:认知过程正58(1)智力正常;(2)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3)对自己能作出适当的评价;(4)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季浏(1995)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智力正常;季浏(1995)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该59(1)智力正常;(2)心理特点符合年龄;(3)情绪稳定而愉快;(4)意志健全;(5)行为协调;(6)人际关系适应;(7)反应适度。王极盛(1998)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为:(1)智力正常;王极盛(1998)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为:60(一)体育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二)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三)体育活动对人格的影响三、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益(一)体育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三、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益61(二)体育锻炼对情绪的影响1.体育锻炼的抗抑郁效能2.体育锻炼降低焦虑的效能3.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二)体育锻炼对情绪的影响1.体育锻炼的抗抑郁效能62

1、某些人格特质在体育锻炼中的改变2、体育锻炼对自尊的影响(1)体育锻炼能提高身体自我价值和其他重要的身体自我认知(如身体表象)。(2)体育锻炼对不同性别人群的自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3)体育锻炼对低自尊者的效果更加明显(4)不同锻炼方式对自尊的影响有差异(三)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1、某些人格特质在体育锻炼中的改变(三)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63第二节体育活动的坚持性参与体育活动的理由归纳国内关于成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原因的研究,可以发现人们参与锻炼的原因极多,大致出于生理需要、审美需要、情感需要、交往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功利的需要、社会环境的需要和休闲娱乐的需要等。甚至还有人认为参与体育锻炼不需要理由,其动机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第二节体育活动的坚持性参与体育活动的理由64

锻炼带来的好处如此之多,但仍然有很多人拒绝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他们通常所提出的理由是:“没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动机”。可以发现,在所有阻碍体育锻炼的因素中,很多都是个人可控制的因素。不从事体育活动的理由锻炼带来的好处如此之多,但仍然有很多人拒绝有规律的体育锻炼65

许多人认为锻炼时间过长影响了工作和家务、家庭成员需要照顾、锻炼缺乏乐趣、去健身中心太费时间和金钱等原因是自己退出体育锻炼的原因

退出体育锻炼的理由许多人认为锻炼时间过长影响了工作和家务、家庭成员需要照顾、66(一)个人因素1.人口统计学变量2.个体生理状况3.个人行为4.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一)个人因素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67

1.社会环境2.物理环境3.体育活动的特征(二)环境因素1.社会环境(二)环境因素68第三节体育锻炼行为的理论及干预锻炼行为的理论(一)健康信念模型

健康信念模型(以下简称HBM模型)

(Beckeretal.,1975)最先是在健康心理学领域提出的,之后被移植到锻炼心理学的研究中来。HBM模型认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它的核心部分是一套关于健康的个人信念,这些信念调节着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

第三节体育锻炼行为的理论及干预锻炼行为的理论69合理行为理论(Ajzen&Fishbein,1980)认为,人是理智的,当他看到危险时会以一种最理智的方式做出反应,而意图是行为预测的最佳因子。(二)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合理行为理论(Ajzen&Fishb70

控制点理论认为,个体要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还是由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

(三)控制点理论控制点理论认为,个体要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71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Bandura,1997),个体、行为、环境三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因素中的认知、思维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四)社会认知理论根据社会认知理论(Bandura,1997),个72(五)跨理论模型

跨理论模型是由Prochaska和Diclemente在1982年率先提出的。该理论从认知、行为和时间等三方面来综合考虑行为的变化过程,指出不同类型的认知在锻炼行为改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重要性也不同.(五)跨理论模型跨理论模型是由Prochask73二、锻炼行为干预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

1.情境安排2.积极反馈3.目标设置4.决策评定5.社会支持二、锻炼行为干预74第四节体育活动的成瘾行为锻炼成瘾的界定

(一)什么是成瘾

通常狭义的成瘾是指个体强迫性地寻求药物和使用药物的行为,其生理和心理已产生对药物的强烈依赖。广义的成瘾则延伸到对一些行为的强迫性依赖,如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网络成瘾等。第四节体育活动的成瘾行为锻炼成瘾的界定75

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研究(Anshel,1991)比较了锻炼成瘾者和非锻炼成瘾者的差异,发现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二)对锻炼成瘾的理解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76锻炼成瘾者锻炼后更难以休息,并产生更多的应激参加体育锻炼后体验到高度积极的情感当错过一次锻炼机会后产生高度的抑郁、焦虑和愤怒的情绪体验;为完成某项锻炼计划倾向于忽视身体的不适、疼痛或伤病锻炼成瘾者锻炼后更难以休息,并产生更多的应激77Glasser(1976)曾经提出积极的跑步成瘾的标准:1.体育锻炼是非竞争性的、个人选择的,每天从事一小时;2.体育锻炼只需很少的技能和精神努力;3.体育锻炼不依赖于他人,可最大限度地独立进行;4.锻炼者相信活动具有价值;5.锻炼者相信坚持活动会导致某种程度的提高;6.锻炼后不会带来自我贬低。锻炼成瘾行为的测量Glasser(1976)曾经提出积极的跑步成瘾的标准:锻炼78

总的来说,锻炼成瘾行为在各种运动项目中都有可能存在,就目前而言,还缺乏有效的测量工具对锻炼成瘾行为的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这也是造成这一领域研究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关于锻炼成瘾行为的研究总的来说,锻炼成瘾行为在各种运动项目中都有可能存79以下为附加内容以下为附加内容以下为附加内容以下为附加内容80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刘天金2013˙05˙07陕西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81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要大抓特抓、坚持不懈。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

——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第五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课件82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3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愈烈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每年新增900-1000万。四川抽样调查:26%举家外出农户20%留守农户转移比例平均60%,高的70-80%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84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陕西抽样调查:72%

“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55岁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63%

妇女83%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85四川抽样调查:务农农民50岁以上54%,60岁以上30%,70岁以上13%;妇女60%;初中及以下90%。第五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课件86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步步紧逼新生代农民工76%不愿再回乡务农85%从未种过地(国家统计局2010年10省调查:90%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农业生产活动)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87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地如何种”?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88◎党的十八大: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国务院常务会议: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聚焦“谁来种地”“地如何种”◎党的十八大: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89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地如何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不足:“不是没人种地,而是这地由什么人来种”——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是种不过来,而是怎么种得更好”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90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历史使命◆回答好“谁来种地”“地如何种”的问题,历史性地落在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历史使命91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92

新型职业农民是伴随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完善产生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细胞,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力量。

93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加快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具有相应社会保障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化路子,解决有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的问题;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94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