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祖国第1课时_第1页
歌唱祖国第1课时_第2页
歌唱祖国第1课时_第3页
歌唱祖国第1课时_第4页
歌唱祖国第1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歌唱祖国》第一课时

2013.9.10一、教学目标1、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义。

2、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演唱《国歌》。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表现效果。3、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4、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二、教学重难点1、初步掌握三连音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和和特点2、通过学唱《国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能正确的唱会,并运用较有力度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三、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作于1935年春,田汉词,聂耳曲,原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风云儿女》描写的是‘九一八’后,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一些知识分子勇敢走向抗日前线。《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曲是G大调,2/4拍,一段体,乐曲弱起进入,音乐中用了一些三连音同时乐曲上还有一些表情记号,在演唱中要注意。才能表现歌曲的内涵,表现强烈的战斗性,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四、教学过程1、导入:有一首歌,它曾唤起一个伟大民族的觉醒;有一首歌,它曾激励四万万同胞拿起武器把侵略者从自己家园赶了出去;有一首歌,它总能让听到它,唱起它,想起它的人,心中无比温暖,无比依恋,无比自豪。当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勇夺金牌的时候,我们会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的时候我们也会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新课讲授首先提问学生,对于国歌了解多少。对于国歌学生能说出很多国歌相关的知识,这个环节让学生尽情的说,发表自己的言论。让学生小组讨论国歌的相关知识,然后分组介绍,让知识共享。教师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做适当的补充)作词者:田汉,作曲者:聂耳。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先后于1932年和193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义勇军进行曲》原是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当时,聂耳同志正准备去日本,得知影片《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要求,把谱曲的任务交给他,并表示到日本以后,歌稿尽快寄回,决不会耽误影片的摄制。果然,没过多久他就从日本寄回《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谱。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歌曲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立即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国的大地上传唱开来。伴随着“一二·九”运动的学潮,救亡运动的巨浪,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硝烟,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首革命歌曲甚至享誉海外,在全世界传播。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这首歌,接着他又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亲自为这套唱片撰写了序言。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义勇军进行曲》代表了中国人民最强音的一支战歌。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名列其中。根据徐悲鸿的提议,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发扬抗日战争期间英勇无畏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在文化大革命的时代,田汉因被诬陷为曾叛变投敌,所以《东方红》变成非官方国歌,也禁止演唱用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但在外交场合仍演奏《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不唱歌词。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歌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4、因为国歌几乎人人都会唱。教师不进行教唱,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重点指导部分:(1)为什么在“中华民族”四个字上要加上重音记号?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2)三个“起来”有什么含义?音一个比一个——?(高)力度是越来越——?(强)旋律往上走的,在音乐创作上叫做“上行”。表现出人民要开始反抗,挺直腰板,推翻压迫和侵略。

(3)为什么在“前进!前进!前进!进!”要多加个进?并加重音记号?在三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跟随伴奏演唱。五、总结为什么要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就是为了记住这些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我们每时每刻都要记着这些。”我们才能够更珍惜眼前所拥有的,才能更好的去珍惜我们的生活!”“牢记历史,居安思危!”《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是国家的灵魂抗战时期,国歌是民族的号角,和平年代,国歌又赋予更深刻的意义。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无论正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你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旋律,你就会感到一种自豪!一种力量!因为在这音符中,你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个伟大民族中的一员!反思音乐知识和技能既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工具,也是形成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我始终以歌曲《国歌》音乐为中心,充分运用音乐本体(如旋律、节奏、音乐记号、风格等)的特点,通过情景创设、对比欣赏、旋律哼唱、和演唱表演等手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