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望海潮》《扬州慢 》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4《望海潮》《扬州慢 》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4《望海潮》《扬州慢 》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4《望海潮》《扬州慢 》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4《望海潮》《扬州慢 》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海潮扬州慢诵读《望海潮》《扬州慢》,感知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诵读《望海潮》《扬州慢》,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诵读《望海潮》《扬州慢》,品味诗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诵读《望海潮》《扬州慢》,比较二者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学习目标杭州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为人放荡不羁,但才情卓绝。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写词,精通音律,熟悉旧调,还能创制新调。他长期过着羁旅和冶游的生活,和歌伎、乐工们混在一起,为他们创作新词供他们歌唱,也从他们那学习一些来自民间的曲子,因而他创制的词有许多新调子在别处是不易看到的。反映都市的繁华面貌,体现市民阶级的思想意识,描写爱情的甜蜜,抒发离别的痛苦,表现不幸妇女的遭遇和失意文人的感受,是他作品的主要内容。作者简介他的作品中,爱恋歌伎和悲叹羁旅的思想感情往往交织在一起,如《雨霖铃》《八声甘州》《夜半乐》《临江仙引》等,这是他作品中最突出、最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部分。其次写都市生活、锦绣山河,如《望海潮》《早梅芳》等。

他的词的表现艺术主要是即事言情和融情入境。音律谐协、美妙动听也是柳词的特征。这就使得他的作品在当时即“传播四方”“天下咏之”“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座上宾。擅长写词,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和金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他的词风自成一体。他引江西诗风入词,借以改造晚唐以至北宋的软媚无力的词风。他注重艺术琢炼,下字精妙。张炎以“清空”二字概括他的词风。如《扬州慢》《点绛唇》等名作,然而由于时代心境的折射,他的词中也多有西风寒蝉、暗雨冷蛩的悲凉气息。在南宋以来的词坛上,姜夔的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任务一:诵读《望海潮》,感知诗歌内容,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1.自由朗读这首词,思考这首词上片写了什么?下片写了什么?上片: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杭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2.由此可以看出杭州是一个怎样的城市?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生活安逸,富足和乐,景色优美,安定和谐,国泰民安,官民同乐等。

充分表达了词人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3.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词人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请概括词人描绘的几幅图景,并分析这首词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这首词描绘了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主要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五个方面进行了描绘。自然风光图、都市繁华图和民生安乐图。

抒发了词人惊叹、赞美、艳羡之情。4.找出你喜欢的词句并从意象、炼字、手法、意境等方面进行赏析。示例: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描绘画面: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着整个江堤,汹涌的江涛发怒似的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巨浪,壮阔的钱塘江像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赏析意象、字词:该句意象鲜明,“云树”以云来修饰树,既表现了树的浓密,又与前文“烟柳”呼应,增添了一份清新朦胧之美。一个“绕”字表现了绿树成行,长堤迤逦的情态。“怒涛”中波涛怀怒意奔涌而来表现其澎湃汹涌之态,一个“卷”字,极富形象性和动感,再现了钱塘江白浪滔天、浪花飞溅的景象。分析手法:“霜雪”以比喻的手法表现了波涛的颜色和寒冷。概括意境:“天堑”暗指钱塘江,以“无涯”表现其雄伟壮阔,使词的意境变得雄浑壮阔。任务二:诵读《扬州慢》,感知诗歌内容,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1.查找资料,了解“黍离”意象。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黍离》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离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黍离之悲”指国家沦亡的悲痛,后代指故国之思。2.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词前的序言。词前的序言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交代了《扬州慢》的写作时间、地点、天气状况。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描绘了词人的所见所闻。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交代写作的缘由。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对《扬州慢》评价。3.反复诵读,小组合作探究:词人进入扬州城,分别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见到——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渐黄昏,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红药听到——清角吹寒

想到——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4.找出你喜欢的词句并从意象、炼字、手法、意境等方面进行赏析。示例一: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借此做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荠麦,一片荒凉景象。词人以此引起人们的思考: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何在呢?示例二: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百姓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百姓对战争的极端痛恨。示例三: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立即想到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当时杜牧任职于淮南节度府,寻佳访丽,征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句。如脍炙人口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词人欲以“豆蔻词”“青楼梦”这些象征扬州繁华的词句,在设想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的衬托下,使劫后扬州的荒凉更加突出,说它带有自况的意味也未尝不可。衬托,有时比直抒胸臆感时伤乱,更为含蓄有致。任务三:诵读《望海潮》《扬州慢》,品味诗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1.查找资料,了解“点染”的艺术手法。点染:工笔画中的一种染色技巧,一笔蘸上深浅不同的色彩在画面上连点带染,取灵动之意。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旨意,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侧面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对其有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举笔便点明离别的冷落、凄清,接着便以“清秋”作为第一重渲染,再用“杨柳岸,晓风残月”作为第二重渲染,其冷落、凄清之气氛便具体可感了。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分析《望海潮》中“点染”艺术手法。“点染”在《望海潮》表现为“点”即抽象评点,“染”为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从上阕来看,前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点出钱塘江优越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以及“自古繁华”的地位,接着就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三吴都会”是“点”,“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染”,描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和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东南形胜”是“点”,“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染”,由市内说到郊外,写出了钱塘江岸的柔美和钱塘江潮的壮美。“钱塘自古繁华”是“点”,“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染”,写出了商业的繁荣、市民的殷富。“竟豪奢”则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简单来说,“形胜”“都会”“繁华”六字点出了杭州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通过具体的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大都市的风采:雕栏画栋,房屋密集,人口众多,社会太平,百姓富足。从词的下阕来看,“重湖叠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和人文风貌之佳三方面来铺绘,展现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3.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分析《扬州慢》中“点染”艺术手法。“点染”在《扬州慢》表现为“点”即写历史,写往昔,“染”即写现实。简单的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点,写出了以往的繁华。“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是染,写出了今天的凄凉颓败。在“点”“染”之间,抒发了词人无限的盛衰之感。4.查找资料,了解“铺叙”的艺术手法。铺叙即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5.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分析《望海潮》《扬州慢》中“铺叙”的艺术手法。

《望海潮》这首词为了描绘都市生活图景,整个上阕从多个角度分别铺叙了杭州的城市风光与自然风景;下阕将描绘的重点转向西湖风光,同样是包举自然景观和人事风情;词的最后一句收束全篇,为整个铺排做了总结。

《扬州慢》为了铺排扬州今天的颓败荒凉,分别从视觉、听觉进行反复描写,如“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等,渲染了今昔的对比,抒情色彩浓厚。任务四:诵读《望海潮》《扬州慢》,比较二者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1.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小组合作探究:细读《望海潮》《扬州慢》两首词,找出词中的意象并赏析。

《望海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怒涛、珠玑、罗绮、叠、桂花、荷花、羌管、钓叟莲娃、箫鼓、烟霞

《扬州慢》:春风、荠麦、废池乔木、清角、二十四桥、冷月、桥边红药

《望海潮》选取的意象繁复,构成的层次丰富,着重表现了杭州的繁华。

《扬州慢》选取的意象相对简单,画面构成舒朗,体现的是扬州当下的清冷。2.诗词的意境,简单来说,就是一首诗或一阕词中体现出的情感,思想所能呈现、达到以及升华的境界。如雄浑旷达之境、沉郁苍凉之境、清新素雅之境、温婉凄丽之境、淡泊悠远之境,等等。诗词的意境,往往通过“意象”来提炼、升华,所谓寓情于景、情景合一,方能达到一定的境界,从而呈现出所要达到的意境。小组合作探究:比较《望海潮》《扬州慢》在意境营造上的不同。

《望海潮》写杭州“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是一幅杭城全景。柳如烟,桥似画,“烟柳画桥”四字点出了杭州多柳多桥的特色,构成了一幅极富诗意的画面。“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是写都市的繁华。作者没有选取车水马龙之类的景象,而是抓住珠玑、罗绮这珍贵的物品,从“市列”写到“户盈”,更有力地突出了杭城的富庶以及富室穷奢极侈的生活。反复铺陈,用一系列的意象从不同的层次上营造了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

《扬州慢》运用“清”“寒”“空”“波心”“冷月”等词极力表现语言上清雅空灵。同时,用“犹厌言兵”表现兵燹之后的残破;用杜牧名句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用“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用“桥边红药”表现“寂寞开无主”的荒凉,这些造景都是用来表现意境上清雅空灵。课堂小结

《望海潮》《扬州慢》这两首词都以城市为表现对象,一写承平盛世,一写劫后孤城,内容不同,意趣亦相异。《望海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