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讲义-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课题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讲义-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课题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讲义-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课题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讲义-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课题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讲义-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也是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1)中国版图之确立:秦实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初步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2)中国民族之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发展。(3)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汉武帝时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课题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标要求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2.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一、秦的统一1.完成统一条件客观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主观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商鞅变法后,秦国日益强盛;远交近攻的策略过程灭掉六国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开疆拓土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击退匈奴的进攻;公元前214年,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图解历史2.确立政治制度及巩固措施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嬴政自称“始皇帝”,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分掌具体事务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巩固统一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链接·选择性必修1·P4、30](1)秦朝的文书制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传送到全国各地。(2)秦朝的官员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概念阐释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1)君主专制:古代中国的政体。指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地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2)中央集权:中国古代的主权结构形式。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3.影响疆域辽阔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社会进步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暴政而亡残暴统治徭役繁重;刑法严苛;焚书坑儒等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众在大泽乡起义。陈胜起义失败,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却日益壮大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楚汉战争时间: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性质:地主阶级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战争。结果:刘邦击败项羽深层归纳秦朝建立后反对其统治的群体人民因为负担沉重、法律严酷反对秦朝的统治;知识分子因为“焚书坑儒”反对秦朝的统治;六国旧贵族企图恢复旧有的权势反对秦朝的统治。“大一统”内涵的变化材料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材料导读]1材料前半部分涉及夏、商、西周时代“大一统”的主要体现。2材料后半部分涉及从春秋战国直到秦朝,早期的“大一统”内涵所发生的变化及在此基础上新的“大一统”的内涵。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其变化的原因。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变化:由土地和心理层面的统一到制度层面的统一;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或分封制到郡县制)。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民族交融推动了国家认同感的增强;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法家思想的影响;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推动。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意义(1)疆域奠定:集全国之力北御匈奴,开拓东南及南方边疆。(2)大一统观念:废除列国间重重关隘及限制,“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3)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秦始皇开启了大一统工程,统一度量衡、车轨、文字,整合了天下的经济政治秩序,确立了大一统格局,有利于中华民族认同观念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下面是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材料导读]“中央”政府内部及“→”指向体现了决策方式;“地方”行政层级及“→”指向体现了郡县制的推行;“中央”与“地方”间“→”指向体现了管理方式。依据图示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优缺点。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集中方向: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中央权力向皇帝集中;最终皇帝掌握全国一切大权。(2)优点: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能够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发展。缺点: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易造成决策失误;权力过度集中,地方无权,不利于调动地方工作的积极性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皇帝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表现为皇权的至高无上性、绝对性、独断性。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其特点是分工负责、互不相属、互相牵制,都对皇帝负责,由皇帝任免,以皇权为中心郡县制,即地方行政制度既是对西周宗法、分封制的否定,也是对战国时期郡县制的继承、发展和完善,郡县的长官都由皇帝任免,加强了皇帝对地方的控制“封建”概念的演变——从“天下共主”到“天下独主”材料有不少学者指出“封建专制”这一词的荒谬。刘北成指出:“在马、恩那里,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这是两个不相兼容的概念,凡是典型的、纯粹的封建主义,必然是‘等级的所有制’,其统治权是分裂和分散的,那就不可能有专制主义”。何怀宏也指出,“封建专制”“从其本义来说,其实是自相矛盾的。”“‘封建’就意味着分封,意味着权力分散。因而,如果是‘封建’就不可能是中央集权,不可能是君主一人‘专制’”。——摘自黄敏兰《从四种“封建”概念的演变看三种“封建社会”的形成》[材料导读]材料主题是有关“封建专制”的评价。1学者观点集中论述了“封建”与“专制”不相兼容。2实际上,古语“封建”指“封邦建国”,即分封制;“专制”是指决策方式,权力高度集中。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两位学者关于“封建专制”一词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概念清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同意“封建”与“专制”两个概念是不相兼容的观点。第一,“封建”的本义是分封,即统治权的分散,“专制”的本义是权力高度集中,一人独断。第二,周朝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天子分封的诸侯王的职位是世袭的,在自己的领地内完全独立自主,贵族享有的种种世袭特权,周王不能随意取消,这也是数百年后周朝统治瓦解的重要原因。第三,秦至清,皇帝一人大权独揽,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皇帝(或朝廷、中央)任命的职业官僚取代了以前的世袭官僚,中央牢牢控制各部门和地方。为维系专制统治,中央政府不断分散和削弱地方权力,使地方越来越缺乏自主性,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完全不同于周朝时周天子与地主诸侯王的关系。所以,“封建专制”这一词是荒谬的。先秦贵族政治与秦汉官僚政治的差异比较项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官吏选拔由世卿世禄制产生由皇帝任免,由察举、征辟、考试等方法产生权力运作自主性,可以决定治下的一切事情受制于皇帝及其代理者;很难发挥自己的才干和主动性权力机构比较简单多个机构的相互制约,导致政府机关庞大,有时甚至臃肿、运转不灵收入来源贵族的领地官员的俸禄;贪污受贿(2020·7月浙江选考)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观察右图(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A.①—秦始皇长城B.②—灵渠C.③—郑国渠D.④—都江堰解题揭秘找准题眼:抓住题干核心信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分析材料:对照地图,辨别古代重大工程的时间、位置等信息明确答案:①位于甘肃临洮一带,这是秦长城的西起点,故选A项阅卷点评[失分]时空观念错位。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位于广西境内,②位置在关中地区,与灵渠位置不符,排除B项;郑国渠是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③位于长江上游,四川成都地区,与郑国渠位置不符,排除C项;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④位于湘江流域,与都江堰位置不符,排除D项视角1皇帝制度的特征与秦的专制统治1.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此称谓()A.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B.体现了皇权上天赐予的神秘性C.意在突出皇帝与众不同的地位D.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中国古代皇帝的各种行为都有专用的称呼,由此可知体现了皇帝的独尊性,即突出了皇帝与众不同的地位,故选C。2.谥号是古代帝王、后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极高的人死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秦始皇即位后,认为谥号易导致“子逆父、臣谤君”,因此将谥号制度废除。这一做法()A.解决了父子君臣间的矛盾B.维护了中央政府的威信C.杜绝了臣子对君父的威胁D.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答案D解析谥号易导致“子逆父、臣谤君”实际上是有可能损害皇帝的尊严和独尊的地位,所以废除谥号制度是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故选D。视角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3.秦统一后,对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一做法()A.有利于发挥郡的政治辐射作用B.体现了“农工商皆本”的思想观念C.有利于对城市人口的行政管理D.体现了按“犬牙交错”划分的特点答案A解析根据“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可以看出,政府强调对郡划分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影响到周边地区,加强对周边的管理,因此这有利于发挥郡的政治辐射作用,A项正确。4.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这些重要材料可以说明秦代()A.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B.行政制度比较系统C.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D.法律制度非常严密答案B解析根据“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可知,秦代的竹简包含了皇帝的政令、中央和地方的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和官吏的任免等详实的行政内容,因此这些重要材料可以佐证秦代行政制度比较系统,故选B项。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2022·海口模拟)由于秦之统一,从前华夏夷狄之分而治之之局面亦随即消融,而成为一个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全国人民生活于同一版图,沐浴于同一文化。这主要说明秦的统一()A.使各民族生活习俗趋同B.扩大我国疆域并形成基本格局C.促使我国人口数量增加D.使中华民族遂融凝会合成一体答案D解析A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我国的版图趋于定型,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我国的人口数量增加,排除C项。2.秦统一后将故六国统治阶层及家眷进行迁徙,状况如下。秦政府此项措施旨在()身份迁徙地王族从人从人家眷赵赵王迁房陵原迁巴县盐,后改为洞庭郡不明代、齐齐王迁共县不明原迁巴县盐,后改为洞庭郡魏、楚魏豹之兄魏咎迁为家人巴县盐洞庭郡A.瓦解旧势力巩固国家统一B.延续国家分封统治的传统C.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与开发D.迁徙人口促进民族的交融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秦朝将原来六国的国君从原属地迁往其他地区,并且将从人、家眷与国君分开,这一措施有利于防止六国旧势力东山再起,巩固国家统一,故选A项。3.(2022·大连模拟)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并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该称号主要反映了()A.皇帝尊号的独特性 B.皇权地位的至上性C.皇位世袭的合法性 D.君主专制的唯一性答案B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职能细化,各负其责答案A解析奉常、郎中令、少府和宗正等都是国家官员,但他们都负责皇室的日常家族管理,体现了国与家之间的密切联系,由此说明古代政治的本质是化国为家,君权至上,故选A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点,B、C、D项都无法体现这一主旨,排除。5.“云梦睡虎地秦简”考古发现,被当时《秦律十八种》的编者集中使用最早、最长的部分几乎都是关于官吏行为的法律、考核官员的方法等。这说明秦律制定()A.有利于中央决策传输到地方B.加强了皇帝对官员监督控制C.防止了官僚机构的贪污腐败D.完善了中央机构的运作体系答案B解析“使用最早、最长的部分几乎都是关于官吏行为的法律”,体现了皇帝对官员监督控制,故选B;题干中没有体现传达过程,排除A;“防止了”的说法太绝对,C错误;题干中未提及中央与地方,D错误。6.《里耶秦简》记载:一年中生病不能正常办公达三个月的官吏要被免职,病愈后调任新地吏(新占领地区任命的官员)或戍边,同那些因为犯有过错被免职废黜为新地吏的官吏一样。当时这一规定()A.制约了官员治理效能的提升B.实现了朝廷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说明秦朝地方管理的随意性D.表明秦官施政受到了严格限制答案A解析材料“病愈后调任新地吏(新占领地区任命的官员)或戍边”表明,官员生病一段时间要被派去新地为官或戍边,这是对官员的贬黜,不利于调动官员的积极性,难以提升官员的治理效能,故选A项。7.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惠文“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秦昭王“取郢为南郡”……秦庄襄王“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秦统一天下的时候,“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争霸战争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进程B.国家统一成为设置郡县的必备条件C.秦统一进程与国家体制变革相结合D.秦国的官僚政治已取代了贵族政治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秦朝的郡县制是伴随着兼并战争而逐步推行的,因此说明秦统一进程与国家体制变革相结合,C正确。8.《读通鉴论》记载:“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对“行其大公”理解正确的是()A.打破贵族政治,强化中央集权B.根除宗法观念,加强君主专制C.实现思想统一,是历史的必然D.秦行郡县之制,妄图吞并天下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罢侯置守”是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A项正确。9.秦统一后在岭南设立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拆毁战国时期各国所建的城郭,决通雍阻河道的堤防,拆除关隘险阻。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游,并在许多地方立碑。这些措施旨在()A.促进农耕文明发展 B.解决国家边患问题C.增进国家的认同感 D.建立大一统的国家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秦统一后设立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拆除关隘险阻,巩固国家统一;决通雍阻河道的堤防,保障经济发展;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游,并在许多地方立碑,宣示天子恩威,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增进民众对大一统国家的认同感,故C项正确。10.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毋口请”,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还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秦朝的这种做法()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实现了思想统一C.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D.导致了暴政统治答案C解析文书行政制度有利于避免口口相传所导致的遗漏或失真的弊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故选C项。11.(2022·武汉模拟)秦朝大兴土木,人口流动频繁,“丁壮丈夫,西至临洮、狄道,东至会稽、浮石,南至豫章桂林,北至飞狐、阳原”。这一现象反映了()A.统一王朝的建立 B.古代疆域基本奠定C.行政区划的变革 D.政府治理能力提高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修建大型工程的主要原因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可以有效地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反映的是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D正确;A、B、C三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12.秦朝统一后,大量原六国贵族心怀灭国之仇,时刻图谋复立;六国百姓也并不习惯秦国的严刑峻法,尤其对秦二世沉重的劳役、兵役极为不满。材料表明()A.郡县制难以巩固统一局面B.分封制影响较为深远C.法家思想激化了社会矛盾D.秦亡是多种因素所致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有六国贵族蠢蠢欲动、严酷的刑法及沉重的劳役、兵役,说明秦亡是多种因素所致,D正确;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A排除;材料与分封制无关,B排除;C仅是材料的一部分原因,排除。二、非选择题13.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都城设计及秦始皇陵都充分展现了古人的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书载:“秦都咸阳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每到十月,天象恰恰与这一都城乃至整个天朝的布局完全吻合,这时的银河与渭水相应,离宫星座与阿房宫同经,阁道与经由牵牛桥通达阿房的驰道交相辉映,形成一个天地人间一体化的神奇世界。——摘自陈江风《天文与人文:独异的华夏天文文化观念》材料二秦始皇陵整个陵园像一幅都邑图。那高大的陵墓封土及封土下的地下宫殿,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的咸阳宫;陵墓周围的内外两重城垣,象征着都邑的宫城及外郭城。秦始皇生前住的咸阳城是驻有许多军队保卫的,而陵园内则设有石铠甲坑、兵马俑坑。兵马俑坑内有陶俑、陶马约八千件,像个庞大的地下军团,来保卫其在冥间世界的安全和维护一统的江山。总之,地下王国是地上王国的再现。——摘编自袁仲一《秦兵马俑坑》材料三兵马俑图片(局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设计都城的依据及其反映的主要理念。(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地下王国是地上王国的再现”所体现的设计思想及秦始皇陵的历史地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有学者认为“秦始皇陵是首都的象征,秦兵马俑是军队的象征”,试分析秦的军事行动对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作用。②有学者认为“秦兵马俑是属于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建筑物”,试从艺术和历史两个角度论述秦兵马俑的“纪念碑性质”。答案(1)依据:按照天文现象、地形设计都城。理念:利用天险,天国思想,天人合一。(2)思想:视死如生的理念;模仿都城的建制;至高无上的皇权理念;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