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流感嗜血杆菌培训课件_第1页
医学流感嗜血杆菌培训课件_第2页
医学流感嗜血杆菌培训课件_第3页
医学流感嗜血杆菌培训课件_第4页
医学流感嗜血杆菌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1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

流感嗜血杆菌的致病性。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性状;流感嗜血杆菌的防治原则。流感嗜血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流感嗜血杆菌的致病性。流感嗜血杆菌的生2革兰阴性小杆菌,常呈多形态性,无鞭毛、无芽胞。共有21个种。在人工培养时由于必须提供新鲜血液或血液成分才能生长,故名嗜血杆菌。对人具有致病性的嗜血杆菌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H.influenza)。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革兰阴性小杆菌,常呈多形态性,无鞭毛、无芽胞。3主要致病菌种及引起的疾病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主要致病菌种及引起的疾病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4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流感嗜血杆菌H.influenzae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流感嗜血杆菌5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1.形态结构革兰阴性小杆菌或球杆菌,宽0.3~0.4μm,长1.0~1.5μm。无鞭毛,无芽胞,多数有菌毛新鲜感染的病灶:形态呈一致的小球杆状在恢复期病灶或长期人工培养物:常呈球杆状、长杆状和丝状等多形态一、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1.形态结构一、生物学性状6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2.培养特性需养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5~37℃培养基中需要加入Ⅹ因子和Ⅴ因子:Ⅹ因子——血红素Ⅴ因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还原型辅酶Ⅰ培养18~24小时,可见无色微小菌落,透明似露珠,48小时后形成灰白色较大的圆形、透明菌落,无溶血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2.培养特性7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卫星现象卫星现象: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于血平板上共同培养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周围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越远的菌落越小,这是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合成较多的Ⅴ因子,并弥散到培养基里,可促进流感嗜血杆菌生长。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卫星现象卫星现象: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8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3.生化反应与抗原结构(1)生化反应能分解葡萄糖、蔗糖不发酵乳糖、甘露醇(2)抗原结构主要抗原是荚膜多糖抗原和菌体抗原。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的特异性,可分为a~f6个血清型。其中b型(Hib)致病力最强,是引起儿童感染最常见的菌型。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3.生化反应与抗原结构(2)抗原结构9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4.抵抗力抵抗力较弱,对热和干燥均敏感,56℃30分钟可被杀死,在干燥痰中48小时内死亡。对常用消毒剂也较敏感。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4.抵抗力10。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荚膜:主要毒力因子,具有抗吞噬作用菌毛:黏附和定植于细胞表面IgA蛋白酶:水解sIgA,降低黏膜局部免疫力。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11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2.所致疾病原发性感染:多为有荚膜b型菌株(Hib)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Hib疾病主要表现为儿童脑膜炎和肺炎。继发性感染:多由呼吸道寄居的正常菌群成员无荚膜流感嗜血杆菌菌株引起,常继发于流感、麻疹、百日咳、结核病等,临床表现有慢性支气管炎、鼻窦炎、中耳炎等,以成人多见。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2.所致疾病12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3.免疫性以体液免疫为主:3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从母体获得血清抗体而很少发生感染,随着月龄的增长抗体水平逐渐下降,感染发生率增高。

荚膜多糖特异性抗体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能激活补体发挥溶菌作用。菌体外膜蛋白抗体也有促进补体介导的调理作用。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3.免疫性13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三、微生物学检查法直接检测 临床组织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分离培养 将标本接种于巧克力色琼脂平板培养,根据培养特性、菌落形态、卫星现象、生化反应等进行鉴定抗原检测 检测体液或脓汁中的b型荚膜多糖抗原分子生物学技术 PCR技术或DNA杂交技术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核酸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三、微生物学检查法直接检测 临床组织标14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四、防治原则预防 Hib荚膜多糖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与破伤风类毒素或白喉类毒素等

载体蛋白结合,制成结合疫苗。

多价联合疫苗对婴儿免疫效果好,减少了接种次数。治疗 可选用广谱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四、防治原则预防 Hib荚膜多糖疫苗具151.流感嗜血杆菌是嗜血杆菌属的代表性细菌;2.流感嗜血杆菌为革兰阴性小杆菌或球杆菌,无鞭毛,有毒菌株有荚膜;3.需氧或兼性厌氧,生长时需要Ⅹ因子和Ⅴ因子辅助,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有“卫星现象”;4.流感嗜血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为荚膜、菌毛、IgA蛋白酶等;5.流感嗜血杆菌正常情况下寄居于人上呼吸道,直接在人和人之间传播,可引起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6.直接镜检、抗原检测、分离培养和核酸检测是常用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7.Hib荚膜多糖结合疫苗有很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治疗选广谱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1.流感嗜血杆菌是嗜血杆菌属的代表性细菌;16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17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

流感嗜血杆菌的致病性。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性状;流感嗜血杆菌的防治原则。流感嗜血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流感嗜血杆菌的致病性。流感嗜血杆菌的生18革兰阴性小杆菌,常呈多形态性,无鞭毛、无芽胞。共有21个种。在人工培养时由于必须提供新鲜血液或血液成分才能生长,故名嗜血杆菌。对人具有致病性的嗜血杆菌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H.influenza)。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革兰阴性小杆菌,常呈多形态性,无鞭毛、无芽胞。19主要致病菌种及引起的疾病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主要致病菌种及引起的疾病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20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流感嗜血杆菌H.influenzae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流感嗜血杆菌21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1.形态结构革兰阴性小杆菌或球杆菌,宽0.3~0.4μm,长1.0~1.5μm。无鞭毛,无芽胞,多数有菌毛新鲜感染的病灶:形态呈一致的小球杆状在恢复期病灶或长期人工培养物:常呈球杆状、长杆状和丝状等多形态一、生物学性状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1.形态结构一、生物学性状22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2.培养特性需养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5~37℃培养基中需要加入Ⅹ因子和Ⅴ因子:Ⅹ因子——血红素Ⅴ因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还原型辅酶Ⅰ培养18~24小时,可见无色微小菌落,透明似露珠,48小时后形成灰白色较大的圆形、透明菌落,无溶血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2.培养特性23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卫星现象卫星现象: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于血平板上共同培养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周围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越远的菌落越小,这是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合成较多的Ⅴ因子,并弥散到培养基里,可促进流感嗜血杆菌生长。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卫星现象卫星现象: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24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3.生化反应与抗原结构(1)生化反应能分解葡萄糖、蔗糖不发酵乳糖、甘露醇(2)抗原结构主要抗原是荚膜多糖抗原和菌体抗原。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的特异性,可分为a~f6个血清型。其中b型(Hib)致病力最强,是引起儿童感染最常见的菌型。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3.生化反应与抗原结构(2)抗原结构25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4.抵抗力抵抗力较弱,对热和干燥均敏感,56℃30分钟可被杀死,在干燥痰中48小时内死亡。对常用消毒剂也较敏感。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4.抵抗力26。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荚膜:主要毒力因子,具有抗吞噬作用菌毛:黏附和定植于细胞表面IgA蛋白酶:水解sIgA,降低黏膜局部免疫力。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27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2.所致疾病原发性感染:多为有荚膜b型菌株(Hib)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Hib疾病主要表现为儿童脑膜炎和肺炎。继发性感染:多由呼吸道寄居的正常菌群成员无荚膜流感嗜血杆菌菌株引起,常继发于流感、麻疹、百日咳、结核病等,临床表现有慢性支气管炎、鼻窦炎、中耳炎等,以成人多见。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2.所致疾病28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3.免疫性以体液免疫为主:3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从母体获得血清抗体而很少发生感染,随着月龄的增长抗体水平逐渐下降,感染发生率增高。

荚膜多糖特异性抗体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能激活补体发挥溶菌作用。菌体外膜蛋白抗体也有促进补体介导的调理作用。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3.免疫性29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三、微生物学检查法直接检测 临床组织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分离培养 将标本接种于巧克力色琼脂平板培养,根据培养特性、菌落形态、卫星现象、生化反应等进行鉴定抗原检测 检测体液或脓汁中的b型荚膜多糖抗原分子生物学技术 PCR技术或DNA杂交技术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核酸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三、微生物学检查法直接检测 临床组织标30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四、防治原则预防 Hib荚膜多糖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与破伤风类毒素或白喉类毒素等

载体蛋白结合,制成结合疫苗。

多价联合疫苗对婴儿免疫效果好,减少了接种次数。治疗 可选用广谱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版)四、防治原则预防 Hib荚膜多糖疫苗具311.流感嗜血杆菌是嗜血杆菌属的代表性细菌;2.流感嗜血杆菌为革兰阴性小杆菌或球杆菌,无鞭毛,有毒菌株有荚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