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政教学大纲_第1页
社会行政教学大纲_第2页
社会行政教学大纲_第3页
社会行政教学大纲_第4页
社会行政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行政教学大纲社会行政包括宏观社会行政和微观社会行政。宏观社会行政主要是在政府层面推行社会政策的实施,微观社会行政常常表现为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活动,即通过对机构资源的有效发掘与配置,更有效地提供服务,也就是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的行政活动。该门课程应从这两个层面循序渐进地展开。绪论§1社会工作行政概述一、社会行政的涵义1.社会行政的概念社会行政:社会工作行政和(或)社会福利行政台湾学者江亮演:社会福利行政或称社会行政或称社会工作行政是现代国家的公共行政部门之一,是间接的社会工作方法,简单地说,社会行政是指被应用于社会机构的行政程序(社会工作概论)。台湾朱辛流:社会行政是运用政府权力,根据当前国策及施政方针,有计划地健全人民团体,推展社会运动,增进社会福利,实施社会安全,加强劳动管理,发展合作经济,推行公共保健,并对国民的生存权、工作权和利益权予以确切保障的一种有效措施(1953)。基德内(Kidneigh),把社会政策变成各种社会服务的过程,它是一个双向过程:eq\o\ac(○,1)将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的过程;eq\o\ac(○,2)运用经验修改政策。崔克尔(Trecker):社会行政可以分为狭义、广义两种:狭义-通过协调与合作去获取各种资源,以达至社会目标的过程(包括设计、组织过程、领导、协调等)。广义-根据立国思想与社会政策,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预防或解决社会问题,调整社会关系,革新社会制度,促进社会均衡发展的过程。2.社会行政与公共行政社会行政的缘起:应在公共行政的框架中来理解社会行政。“社会”是取其狭义,即直接与人们的具体事务有关,非经济的、国内的徐震-现代社会行政可以追溯到慈善组织会社(1869,C.O.S),成立组织协调各民间组织之间的慈善活动。这样,社会行政在本质上就是将行政知识运用于社会机构之管理。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行政与政府的社会福利制度有关。因社会政策的实质就是政府对社会福利领域的干预行动。从公共行政到社会行政:公共行政(PA):L.D.White认为,行政是实现或执行公共政策时的一切运作,其艺术是在完成某种目标时对许多人的指挥、协调与控制。乔.G.戈登:公共行政是与实现由立法机关、行政部门和法院所采用或制定的法律、法规有关的一切过程。斯蒂尔曼:一般说来,公共行政涉及如下内容:政府的行政部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人类行为及协作努力所牵涉的事项;与私人管理相区别的领域。伍德罗.威尔1887年的《行政学之研究》被认为是公共行政学的起点:与制定宪法相比较,要执行一部宪法变得越来越困难。3.社会行政与社会管理服务主体(经过专业训练的社工人员)、服务对象(遇到社会问题的弱势群体)、服务性质不同(非盈利的)。4.社会行政的涵义社会行政(socialadministration):社会行政是指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福利保障组织对社会福利工作进行行政管理,实施社会政策,满足人民各类福利需求的活动。其中新含意是制定、执行、实施社会政策,提高社会福利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品质。二、社会行政的特征与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相较而言,社会行政有以下特征:服务范围的有限性服务职能的非营利性服务手段的专业性而服务实施的层次性则来源于社会政策的层次性三、社会行政的原则:1、内容按其运作过程主要包括:组织、计划、执行、评估四个环节:社会服务的有效提供需要一定的组织作基础。在社会服务计划即工作目标确定之后,如何将各种资源统筹配合去实用目标和选择怎样的组织形式能更有效地实现目标都是十分重要的。计划是管理的重要的方法之一。社会服务计划就是在社会政策转变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预先对社会服务的提供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以增加社会服务的可行性。社会工作行政的执行就是把行政学和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服务组织,以求得组织与机构的高效率。社会工作行政执行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决策、领导、人事、督导激励、协调、控制、财务管理等。社会工作行政机构的评估是对整个机构的各项行政计划的实行,组织结构的运作以及所产生的服务效果加以评定和审查,检查社会工作行政的实际效果和原有行政什划目标吻合的程度,并发现在社会政策转变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以明确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这一过程称之为评估。2、原则接纳、参与、开放性沟通(崔克尔的18条原则①社会工作价值原则;②社区与案主需要的原则;③机构目标的原则;④文化环境的原则;⑤有目的的关系的原则;eq\o\ac(○,6)机构整体性的原则;eq\o\ac(○,7)专业责任的原则;eq\o\ac(○,8)参与的原则;eq\o\ac(○,9)沟通的原则;eq\o\ac(○,10)领导的原则;eq\o\ac(○,11)计划的原则;eq\o\ac(○,12)组织的原则;eq\o\ac(○,13)授权的原则;eq\o\ac(○,14)协调的原则;eq\o\ac(○,15)运用资源的原则;eq\o\ac(○,16)变迁的原则;eq\o\ac(○,17)评价的原则;eq\o\ac(○,18)成长的原则。-见张曙.5-6)。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行动,通过行政手段使极其有限的杜会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这应设社会行政的总体原则,具体来说:社会工作价值原则简单的说就是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来指导社会行政过程,以实现社会服务的目标。整体性原则社会工作行政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环节,且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如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等政策的执行就不是单单一个方面的问题。社会工作机构各部门及其人员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密切协作,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网络结构,协调一致地实现社会工作整体目标。专业责任的原则社会工作机构的人员构成,应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工作行政的功能。法制原则,即依法管理的原则贯彻法制原则,就是要把一些行之有效的社会工作行政制度、规范,以法的形式加以规范化、条例化,这不仅可以加强行政管理的稳定性和严肃性,而且有利于社会工作行政的开展。协调的原则各部门之间,各部门内社会工作机构与社区之间,如果缺乏有效的协调方法与过程,将会造成机构重叠,资源浪费,人员配备不合理,工作效率难以提高,改造目标无法实现等严重问题。行政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重点在于强调群众参与。只有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工作行政的活动,才能使社会政策的决策更具科学性,社会工作行政更具群众性和效能性。§2社会工作行政的由来及功能一、社会工作行政的产生民间机构之间协调服务的需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初级社会关系瓦解政府的福利相当有限些民间社会服务机构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慈组织会社(theCharityOrganizationsociety简称COS)得创立整合各社会福利机构的服务内容,协调行动,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政府行政责任的建立和行政能力发展的需斯密关于政府无为而治的观点边沁的功利主义(《道德和立法原理》:一个社会要想具有合适的功能,就需要种组织原则,那就是既要承认人类基本的自私性,又要强迫人们为了社会大多数人的好处至少牺牲自己的一部分利益。)《新济贫法》(1834年)公开承认人的命运是一个社会问题,国家对个人的命运承担着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1930年,美国出现经济危机,促使美国的社会福利作了重大改变。联邦政府认识到必须提供协助与社会服务来解决失业、老年、身心障碍、疾病等问题。联邦政府通过福利立法和设置专门机构的方式,广泛介人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领域,社会工作行政成为政府公共行政的一部分。公共行政学理论研究的兴起危机政府改革科学研究新理论学派产生二、社会行政的地位1、社会工作行政的地位与社会政策的重要意义有社会政策对现代发达国家和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只有当社会政策被执行和落实时才真正具有意义。由此社会工作行政的地位就突显出来。再好的政策执行不力或执行不好也是没用。2、它在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干预社会政策,在宏观层面负起自己的责任。由于社会工作行政并不直接提供服务,因此被称为间接工作方法。这种工作方法侧重于从宏观的,政策的角度考察社会福利服务,并借助于行政体系推进社会福利服务的落实,大大提高了社会工作的效能,从而在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三、集中典型的社会行政体制1.英国的社会行政体制自由及社会民主的传统,福利国家体制,走向保守主义的福利制度及其对社会行政的影响。社会民主的意识形态-经济实力雄厚-福利国家制度-普遍的社会服务-完备的社会政策-发达的政府社会福利行政部门-社会行政的普遍化。新自由主义的经济与政治:黑尧:最近25年,许多国家政治的一个荒谬的特征是意识形态对政治的强烈影响,这些影响来自新右派-撒切尔主义。立法工作的许多细节都是由文官和来自“政策共同体”中有关利益集团的代表们在幕后进行的。例如英国社区照顾-经济、政治、社会学家对院舍照顾的批评。2.美国的社会行政体制自由主义传统,社会工作专业体制。发达的经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政治(守夜人式政府),完备的现代福利制度,鼓励非营利机构的发展-公民文化(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与公民参与),社会工作专业化。政府的社会福利行政和机构的社会工作行政(NeilGilbert,社会福利政策导论)。Oleary,在专业化的国家中,草根层的政策执行及相关辩论都是在具体职业团体的影响下进行的(黑尧)。3.欧洲大陆的社会行政体制合作主义传统下的社会行政体制Schmitter:合作主义或工团主义(corporatism)一种利益代表系统。它由有限的组织构成,这些组织是强制性的、非竞争性的组织,实现了阶层分化和功能分化,由国家颁发执照,并获得授权在它们各自领域的交换中垄断性地代表有关社会主体的利益,控制着利益集团领导人的选择以及要求和支持的表达。它是一种政治结构,将有组织的社会经济生产者团体整合起来,形成领导层的合作性互动,并实现对群众层的动员和社会控制(黑尧;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与此相适应的是政策共同体,工团主义被期望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在决策主体之间存在着相互较强的联系-铁三角、政策共同体。政策共同体的特点:拥有为经济利益或专业利益而结合起来的有限成员形成的组织;他们分享着价值并频繁互动;相互交换资源,而集团领导又能够管理这种交换活动;组织成员所拥有的权力是相对平衡的。政策共同体(政策网络)从议程确立、决策直到政策执行,都是以一种相对整合的方式运行的。4.中国的社会行政体制(1)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城乡二元结构,主要是二元社会政策。(2)社会行政的组织及实施体系集权体制与单位制度对社会行政的影响,社会行政对国家行政的依附。(3)体制改革中的中国社会行政体制市场化改革中的社会福利意识形态,社会福利制度,政府主导的社会福利社会化取向下的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工作专业的成长对社会服务和社会行政的影响。四、社会行政的功能社会行政的功能预设:功能主义与理性主义,直接功能与间接影响(如社会秩序);默顿的功能分类。1、社会行政与社会福利最大化价值层面:社会行政的社会福利目标,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社会福利最大化,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G.Pigou)1920年出版WelfareEconomics,福利经济学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社会财富的分配能产生更多社会福利是合理的,因为它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具体地,庇古认为“将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会使满足增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由国家干预国民收入分配,使之均等化。新福利经济学基本观点:最大福利的内容是经济效率,而不是收入的均等分配,即资源的最优配置。帕雷托(Pareto)最优化原理:帕雷托改进(ParetoImprovment)-资源的重新分配使得某些人的效用水平在其他人的效用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有所提高。根据这一标准,在不降低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的前提下,如果一旦无法提高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水平,那麽社会福利就处于最优状态。也就是说,如果不能进一步实现帕累托改进,社会福利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的实现不仅同资源配置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同社会的价值观及其冲突息息相关。而在实际生活中,通常发生的是一些人境况的改善同时伴随着另一些人境况的恶化,此时社会福利的变化并不总是符合预期的标准。卡尔多-(Kaldor)原则:检验社会福利的标准-经济利益(价格)的改变,会使一些人获益而另一些人受损,只要总体上益大于损就是可行的。西克斯(Hicks)补偿原则:一项政策尽管在短期内使某些人受损,但从长看来所有人的境况都会由社会生产率的提高而得到补偿,这即合理的政策。萨缪尔森等人的社会福利函数论:社会福利与影响它的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要使社会福利最大化,政府就要保证个人的自由选择,进行“合理”的收入分配。社会行政:福利资源效用最大化-物质资源效用最大化,人力资源效用最大化,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配置资源。韦伯:政策实施过程的公正和有效应该是官僚机构的特点。2.社会行政的功能:(1)社会政策的实施与改进制度层面:从机械的社会政策观到能动的社会行政观,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相互联系的观点,改进社会政策。Sarri(2002年美国社会工作终身成就奖得主),社会行政在制度层面的功能:将政策化为社会的行动,处理机构与环境的关系,根据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反馈。(2)机构服务效率的提高管理层面:行政的效率观点,理性主义的组织观,有效地推动社会服务。Sarri,资源筹措,结构设计,指导机构成员的工作,协调,组织成员的发展。(3)机构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技术层面:制度和标准设计,组织设计,督导前线工作人员的工作。五、社会行政与社会政策的关系1.社会行政是社会政策的执行过程从公共行政的背景看:政策与行政的区别,政策的政治取向,行政的技术取向。弗朗克.古德诺1900年的《政治与行政》: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关系的变化:罗伯特.A.达尔:不能将政治与行政二分,不能用技术性观点去看行政,行政学应突破狭窄领域,扩展至历史、社会、经济等决定性因素中去(“公共行政科学的三个问题”,1947)。西蒙:将行政与政治分开是错误的,原理将事实与价值混淆起来,用决策来解决上述矛盾(《行政行为》1947)。“有限理性决策”建立政策科学的努力,政策分析对行政的涵盖及存在的问题。黑尧:20世纪上半叶,随着政治科学中实证研究的兴起,政策转化为社会行动的过程被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不值得加以研究,因而行政研究被忽视。实际上有许多政策执行亏空(implementationdeficit)的现象。“10个好政策步入一个执行好的政策”。2.社会行政是社会福利的传递过程从社会政策到福利传递,社会行政在福利服务传递中的作用。社会工作、社会行政是社会福利的发送体系,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表达)到福利价值的实现,政策对象之范围、认定、福利传递、有效性评估。3.社会行政对社会政策的检验和修订从实践的角度看社会行政对政策的落实和检验,通过行政改进政策的可能性。理想的政策设计与现实的比较,在执行中“修改”政策,通过政策实施效果反馈修改和发展政策。例:2002年城市低保户的确认-虚拟收入与灰色收入之核定。§3研究社会工作行政学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社会工作行政学的目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实现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法制化,大大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服务,为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社会其他各项事业服务,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科学化,主要表现为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科学化。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现代化主要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社会福利领域,政府的行政管理理念和手段的现代化。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就是运用法律规范和其他具有法律性质的各种行政规则来进行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实现“依法行政”以保证和维持行政管理的权威性和行政效能具体表现为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中的政策制定执行程序、行政效能及行政监督的法制化。在社会福利领域,政府的行政管理理念和手段的现代化。二、研究社会工作行政学的意义第一,大力加强社会工作行政学的研究能够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在整个社会中的发展。第二,我国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科学的研究,以有力推进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第三,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引人,促使我们必须加强社会工作行政学的研究。【课下阅读书目】梁伟康,社会服务机构行政管理与实践,(港)集贤社,1990梁伟康、黄玉明,社会服务机构管理新知,(港)集贤社,1994米切尔.黑尧,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王子今等,中国社会福利史,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周弘,国外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第四章社会服务机构一、社会服务机构的性质1.作为组织的社会服务机构组织的涵义组织的类型帕森斯——经济、政治、整合、维持模式。布劳——获利性、互利性、服务性、公益性。艾兹奥尼——强制性、功利性、规范性。社会学关于社会组织的研究:组织社会学的开端:韦伯的行政科层制;关于社会组织的研究:布劳关于劳动就业地方机构和监督企业执行联邦法案情况的机构的研究-在正式组织中非正式关系对组织的功能发挥着支持性作用;塞尔兹尼克的田纳西河谷社区发展项目的研究-机构的正式活动规划被社会项目的相关群体的力量所改变,组织的制度主义(拉法耶:组织社会学);斯科特-盲人工场的目标偏离,在市场的冲击下盲人工场更多地雇用正常人(见张德胜);戈夫曼关于庇护所的研究-精神病院有可能加重病人的状态,非正常化。2.社会服务机构的特征组织特征,结构及目标特征3.社会服务机构的性质社会福利的提供者,福利服务型组织二、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1.社会服务机构的分类标准按服务对象分类,按工作领域分类,按兴办者背景分类2.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它们的特征与职能,类型关于非营利组织霍布金斯大学萨拉蒙的非营利组织研究(NGO/NPO)非营利组织的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营利组织的类型:公益的范围,社会服务机构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当前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研究-公共管理,一般性公益服务。非营利组织与社会服务机构的关系。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当代非营利组织——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传统的非营利组织:公民社会的传统,或民间社会的发展,从慈善活动到慈善组织。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的阶段:救济与福利服务、社区发展、可持续发展、公民社会的发展(王绍光:多元与统一)。志愿失灵。关于公民社会:古典政治学家的公民社会,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邓正来:国家与市民社会)。雅诺斯基的四个领域之间的关系:政府领域、市场领域、公众领域、私人领域(王名:中国社团改革)。中国的非营利组织(民间组织、公益组织):政府办的GONGO,社团,非营利组织,草根组织。非营利组织界与社会工作界的联系及差别。3.社会服务机构的主要类型以院舍服务为主,以服务项目为主三、社会服务机构的功能1.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基本功能,预防、治疗与发展2.社会服务机构的政治功能促进社会公平,维持社会秩序,进行社会控制3.社会服务机构的经济功能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促进就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4.社会服务机构的文化功能张扬社会团结的价值,人道主义伦理四、不同体制下的社会服务机构1.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服务机构民间性、专业性,行业体系2.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服务机构政府兴办,功能多元化,政治取向明显社会福利机构与相关组织之间的关系委托-代理关系:政府作为委托人与执行者的关系(上下级政府间、政府同被委托机构间的关系)。组织间关系-资源依赖理论、种群生态学,组织的新制度主义资源依赖理论:关于组织同资源关系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组织都是依赖外部资源而生存的,过度的资源依赖会生成权力。当组织因对资源的依赖而受到威胁时,它就会设法去控制外部资源而减少依赖性。组织的新制度主义: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观点。相对于旧制度分析而言,开放的组织观将组织的制度分析带入一个新的领域,即从组织间关系、组织同外部环境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制度的作用,同时制度分析也与社会文化的角度建立起密切联系,这即是新制度主义。组织的种群生态学:用生态学观点研究组织群落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某种组织那么多或者消亡是与它们对环境的适应程度相联系的,能够适应环境的组织存留下来并得到发展。第五章社会服务的计划(一)社会服务机构的目标与整体规划1.社会服务规划的意义规划与计划的涵义,社会服务规划的意义2.社会服务机构的目标分析对外目标,对内目标,政治目标与经济目标3.社会服务计划的类型与结构战略规划与工作计划,服务计划的结构(二)社会服务机构中的决策1.社会服务计划是一个决策过程决策,决策理论,服务计划的确定2.社会服务机构决策的一般程序决策的一般程序,社会服务机构决策的特点(复杂性)3.社会服务机构决策的基本方法专家决策法,参与决策法,可行性分析方法(三)社会服务机构计划的制定1.社会服务机构计划的程序确定社会需要,提出备选的服务方案,选择方案2.社会服务机构计划的步骤与方法确定总目标-目标分解-支持条件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策略3.社会服务计划的影响因素外部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服务对象,组织间关系,组织的计划制度(四)社会服务方案的制定与选择1.社会服务方案的内容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期望的服务效果,服务措施2.社会服务方案的制定计划参与者的组织及意见征集,可行性方案的撰写3.社会服务方案的评估与选择方案评估的类型,比较和选择,方案试验第六章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与运行(一)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1.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过程敏兹伯格的观点,机构(项目)成员的组织过程,指挥、相互接触、组织成员社会化2.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组织的一般结构类型,团队式结构(二)社会服务机构中的领导1.领导者的职责与条件领导的涵义,领导与管理,领导者的职责,领导发挥作用的条件2.领导模式利克特的领导模式,四分图领导模式,权变的领导模式3.社会服务机构中的权威权威的概念,权威的类型,行政权威与专业权威(三)社会服务机构中的沟通与协调1.沟通与协调的涵义沟通及其模式,协调的意义2.社会行政中的沟通社会行政中的沟通方式,单向命令,双向沟通,网络式沟通3.社会行政中的协调组织结构式协调,法约尔的协调方法(四)社会行政中的控制1.社会行政中控制的涵义控制的涵义,控制的意义2.社会行政中控制的类型科层控制,小团体控制,市场化控制3.社会服务机构中的冲突与控制冲突及其形成,对冲突的控制,利用冲突发展机构第七章社会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1.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理论渊源、人力资源学派的基本理论2.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人事管理的异同3.社会服务机构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员工资源,志愿者(二)员工的聘用与培训1.机构的人员聘用计划机构的服务及员工发展计划,人员聘用的必要性分析2.员工的聘用聘用的程序及方法3.员工的培训培训的意义,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三)员工的激励1.员工的激励模式关于激励的理论假设,激励模式:行为学派的激励模式2.员工的绩效考核绩效的涵义,考核方法3.员工的薪酬管理薪酬的涵义与形式,薪酬管理原则(四)员工的督导1.督导的涵义及功能督导与领导,督导的功能2.督导的模式与方法模式,方法3.督导的实施与评估督导的实施,督导的评估方法第八章社会服务机构的财务管理(一)社会服务机构的经费来源与资金募集1.社会服务机构的经费来源经费与资源的关系,服务机构经费的构成,经费的来源2.社会服务的资金募集争取政府拨款,劝募,争取国际支持(二)社会服务机构的资金管理1.资金运用的原则合法,有效,以服务为本2.项目预算及报账制度预算制,报账制度3.资金的运营服务机构资金的运营问题,运营的方式及原则(三)社会服务机构的财务审计1.审计的概念及作用审计的概念,审计是一种监督2.审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原则,方法第九章社会服务的项目管理(一)项目管理的意义1.什么是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涵义,实行项目管理制度的意义2.项目管理在社会服务机构运行中的地位服务的项目制,项目管理制与提高服务效果(二)项目管理的方法1.项目设计项目设计的内容,项目设计应注意的问题2.项目运行项目的启动,项目的实施3.项目控制项目的进度控制,项目的质量控制(三)项目监测1.项目监测的意义什么是项目监测,项目监测的意义2.项目监测的类型及实施过程监测与重点监测,监测结果的使用3.项目监测的指标投入指标,产出指标,结果指标,效率指标,效能指标(四)社会服务的个案管理1个案管理的涵义及兴起个案管理的涵义,兴起2个案管理的要素及模式个案管理的要素,模式3个案管理的基本论题基本论题,个案管理的发展趋势第十章社会服务的评估(一)社会服务评估的意义与类型1.社会服务评估的意义从慈善到现代服务,评估对社会服务的意义2.社会服务评估的类型事前评估,过程评估,事后评估;专家评估,参与式评估;内评估与外评估3.社会服务评估的组织过程评估对象,评估指标,评估方法,评估者,评估过程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二)社会服务评估的方法1.过程评估方法与项目进展同时进行,连续性资料的获取,及时反馈2.效果评估方法效率与效果,计划目标与实际目标,社会服务效果的衡量3.费效分析法预估中的费效分析,项目效果的综合比较,项目的综合效果(三)社会服务评估报告1.评估报告对改进服务的作用社会服务的动态性及服务方法的改善,通过评估改善服务2.评估报告与社会服务机构的责任交待责任与交待,服务机构的社会责任,通过评估进行社会交代3.社会服务机构的报告制度报告制度与公信力,通过报告获取社会支持4.评估报告的形式及撰写要求评估报告的形式(格式),撰写评估报告的要求第十一章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一、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的涵义及动力1.机构发展的内容机构发展的概念,促进机构发展的内外部原因2.机构发展与机构能力建设能力建设的提出,能力建设对服务机构发展的意义3.机构发展的动力与阻力机构发展的推动力:内部的,外部的;机构发展的阻力:来自上层的和基层的二、机构发展的策略1.服务项目的发展与创新机构的创新服务,新任务与新服务模式2.员工发展以任务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机构发展模式,员工的发展策略3.目标管理与参与目标管理的模式及意义,员工参与目标管理(MBO):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管理方法,其内容是把个人或群体目标结合进组织目标,建立个人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及对组织的责任感,实现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进而实现对组织的管理。4.工作生活质量方法什么是工作生活质量方法,工作生活质量方法在社会行政中的应用5.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兴起,全面质量管理对社会行政的贡献及可能的伤害,管理主义。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际上广泛传播和应用的管理方法。它的基本内容是企业不再靠质量控制部门和别的正式控制系统去检查部件以保证产品质量,而是由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成员进行自我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管理主义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1.新公共管理理论(NPM)关于公共部门及其管理的研究领域,发端于20世界50年代对庞大公共部门的批评,包括公共选择学派的观点,并对80年代以来的新右派、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浪潮中的新自由主义的复兴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相近概念:管理主义、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企业型政府、后官僚制范式要点:将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引入公共行政,追求效率和效能。1968年英国的富尔顿报告:政府制度应该开放,改变僵化的等级结构,雇用外部人员。1978年美国卡特政府的《文官改革法》:管理者对结果负有更大责任。1982年澳大利亚的里德调查,发现公务员缺乏迎接未来挑战的能力。2.新公共管理的要点(胡德,Hood):a.公共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b.绩效的明确标准和测量;c.重视产出控制;d.部门之间的分化-围绕产出组成合作单位;e.向更具竞争性的方向发展-包括招标;f.对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重视;g.对资源强化控制,压缩直接成本。3.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更严厉的资源控制,政府强调产出(服务标准的制定和衡量),强调责任的交待,竞争机制(招标),私营部门的方法(休斯)。一些国家将全面质量管理(TQM)方法引入社会服务机构管理。社会福利服务中的管理主义与专业主义(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1.从社会行政的角度分析社会工作的模式:JimIseffe用福柯的权力(科层化权力或无政府主义)与知识(实证主义知识观或人本主义知识观)的交互分类方法,得到四种模式:管理主义(科层权力与实证主义知识),专业主义(科层化权力与人本主义知识),市场化(无政府主义与实证主义),社区主义(无政府主义与人本主义知识)。管理主义古典组织理论,强调科学;服务是可测量的,优化成本收益;机构人员的工具价值,个人无价值;福利服务是一种产品,福利工业;福利接受者是被动的;社会工作者是管理者,技术与控制;福利政策强调管理质量。专业主义依靠专业人员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专业人员负责有质量的服务;关注个案,特殊主义的;专业关系,尊重个人私秘;社会工作者是专业服务人员,艺术;专业协会监督,保障服务对象权益;福利政策强调质量并重的服务。2.管理主义对社会工作(社会行政)之影响密西根大学JohnE.Tropman:正面影响弥补机构董事会之缺少管理功能之不足;弥补行政长官社会工作管理训练之不足;应付行政长官和高层漂浮不定;解决行政人员后续教育少的问题;弥补社会工作文化中所缺乏的管理思想;促进人力资源的功能发挥;弥补行政人员财政知识之不足;改变非营利组织技术落后之状态;改进机构评估向客户负责;变过程评估为结果评估;促进社会服务机构利用管理咨询服务来帮助自己。负面影响:关注成本忽视人,导致官僚化,违反社会服务本质,去专业化。管理主义模式在发展中国公共部门运用可能存在的问题(休斯):将市场原则和管理主义方法运用于公共领域,但这些国家的法律和市场都不健全;民营化可能使政府难以管理公用事业;从官僚制到市场的转变可能意味着产生腐败的风险;在合同过程中如何保证实现真正的竞争;是否新公共管理会形成单一模式;行政人员的政治化会给其带来优亲厚友的机会;对新公共管理不能期望过高。弗雷德里克森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和企业型政府的批判,反对把政府看作市场,认为民营化、市场化和放松管制会导致更大腐败。新公共行政与新公共管理之不同:变革的观念:过分信任官僚体制的专业知识-官僚体系已瓦解回应性与授权:公民-顾客关于理性:折中理性-工具理性组织设计:制度论-诱因、监督管理与领导理论:授权团队-权力下放到员工方法论:反实证主义、反行为主义-不重视方法论问题。(弗:公共行政的精神)工作生活质量:通过设计好的工作,使员工在完成工作时也获得生活上的高度满足的管理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设法将工作变为员工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组织能为其成员提供高质量的工作生活,那么,就是在设计更加有效、更加成功的组织。三、机构的文化建设与支持体系1.机构的文化建设组织文化,文化建设对机构发展的意义2.服务机构的团队精神与社会资本服务团队自我管理团队:为了有效地组织生产,打破职能部门的界限而组织起来的基本单位,它包含了完成某项任务所需要的有各种技能的员工,被授权可以获得完成整个任务所需要的资源,它在计划、资金支配、解决问题、监督考核、及与其他部门或团队的联系方面有自主权。有效的团队:工作气氛舒适,充分讨论,团队任务和目标明确,互相尊重意见,用民主、开放、温合的方法解决冲突,决策及执行尽量达成共识,善意的批评,自由表达,成员对自己的任务及位置清楚,成员都有机会做情境式领导,团队的自省能力及评估(梁伟康.黄玉明:社会服务机构管理新知)。社会服务机构中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布迪厄、科尔曼、普特南、福山、世界银行专家3.组织间的合作服务机构与其他组织(政府、企业、非营利机构)的合作,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专业文化与专业精神社会团体的能力建设是由它自身的活动(包括要素强化、制度建设和服务活动)来实现的。能力建设特别是要素性能力、协调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组织领导者的远见卓识及组织实力,组织的实力、它的获致性能力、影响性能力又实实在在地受到社会团体过去服务活动的影响。社会问责或社会交代(socialaccountability)是一种社会对机构依照其被授权所进行的工作给予解释、对其工作职责进行说明的要求,和机构对此所做出的回应。社会问责或社会交代的目的之一是督促组织完成所计划的服务,并提高服务的效能。问责(交代)包含三个基本理念:1.机构在行使其职责时应考虑公众的信任问题,即社会公信力的问题。2.机构有责任提供详细资料来通告和解释自己是如何执行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的,以获得公众对其工作的了解,从而建立社会公信力。3.机构必须承认和纠正工作中的问题,而不是回避或向公众隐瞒问题。公众对机构的工作状况有知情权。要符合以上三个基本理念,非营利组织至少必须在有关机构运作的四个方面进行说明交代,这包括:机构整体工作的方向性/政治性问题、财务、工作过程和项目执行状况。第十二章中国社会行政的实践与发展一、中国社会行政的历史及其背景1.传统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及社会福利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中国古代的福利思想2.近代中国对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借鉴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中国对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借鉴。1919年熊希龄的香山慈幼院,有比较健全的行政体系(内部管理和儿童发展)(王子今:中国社会福利史)。3.社会行政在中国的出现及其形式清末民初的社会行政,社会行政的基本形式。1928年国民政府内务部制定《各地方救济院规则》。1940年国民政府成立社会部是政府的最高社会行政机构,主管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劳工行政等。编辑《社会工作》杂志。二、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社会行政1.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社会福利制度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二元社会政策,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2.国家行政对社会行政的替代整体性社会下的国家行政,国家行政下的社会行政的萎缩。3.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社会行政的特点政府主体,政治主导,非专业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设内务部,内设民政司、社会司等。1956年设优抚局、移民局、农村救济司、城市救济司、游民改造司、民政司等。1988年设优抚、安置、基层政权建设、救灾救济、社会福利、行政区划、社团管理、社会事务、婚姻管理等司局。三、改革以来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及社会行政体制的转型1.城市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重建70年代末民政部对社会福利机构的兴办方针重新定位,对一律“以教为主”的办院方针提出批评,工作性质从救济性为主向福利服务为主转变。社会福利社会办,社会化取向下的社会福利制度。2.社会化及市场化取向下的社会服务机构中国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官办、民间),民间服务机构的产生对服务方式及行政模式的影响,官办服务机构的后单位制结构,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制度。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制度特征:政府主导、政府操办、政府评估、向政府交待。变化:从政府办到社会福利社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实际上是指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办)。体制上的行政化,仍然是非专业化(福利院有聘用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规定,但无行动)。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问题。“社区工作者”-性质及走向:社区社会工作者或社区行政(管理)人员;关于本土社会工作问题:本土社会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的关系。国外的街道层官僚组织李普斯基的《街道层官僚组织》:他们的决定、建立的程序,以及他们为了应付不确定性和工作压力所发明的机制,有效地转化为他们所执行的公共政策。他们常常把自己看作是制度系统中的齿轮,是官僚系统中的被压迫者,但是他们有大量的自由裁量权,作为决策者,他们在社会的具体物品和服务的配置的过程中,发挥着政治作用。萨切马蒂在研究英国的城市社会工作团队时也指出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策略”:在艰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放弃理想,而采用那些能够驾驭委托人的方式。关于官僚制组织中的专业化,黑尧认为专业化似乎总带有褒义,但是在面对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时,必须考虑到专业人士如何采取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强大的利益集团之间可能形成共谋,因为一般存在着一种社会合同(socialcontract),决策者被赋予信任。(黑尧)3.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及社会行政问题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农村的社会行政(社会福利政策执行的特征)民政部课题组关于农村五保制度实行情况的调查:(江苏社会科学,2004.3)山东情况:认定条件比法规严格,受保只占4成;供养内容比规定少,分散供养只有一保或两保(吃、住);与政策期望相反,集中供养急剧减少;信息、档案管理乱。法规执行有落差的原因:行政系统不顺(镇-村关系),集中供养费用高,分税制,村委会瘫痪(贡森等)。扶贫资金的渗漏(发展经济学者的看法:提高信贷的利率?)参与式扶贫:对社会工作的挑战。发展学。农村社区发展的实践:对社会行政与专业的挑战。(四)中国社会行政模式的发展前景1.社会福利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改革与发展中社会行政模式的变化。2.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及其对社会政策的影响科学发展观及其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以人为本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