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的规范注射和血糖监测_第1页
胰岛素的规范注射和血糖监测_第2页
胰岛素的规范注射和血糖监测_第3页
胰岛素的规范注射和血糖监测_第4页
胰岛素的规范注射和血糖监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胰岛素的规范注射与血糖监测德安县中医院万小松第一部分胰岛素的规范注射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高糖升高为特征各种器官并发症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IDFDiabetesAltas,4thedition.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2009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降血糖的肽类激素,是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减少促进肝,肌肉,脂肪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胰岛素血糖始终保持血糖的动态平衡血糖下降

降糖激素

胰岛素

升糖激素

皮质醇激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高糖素

调节血糖的激素平衡状态

降糖激素

胰岛素

升糖激素

皮质醇激素

甲状腺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高糖素

调节血糖的激素葡萄糖失衡状态胰岛素的发现1921年加拿大人班廷和拜斯特,从动物胰腺中成功生产出胰岛素提取物并用于治疗一只糖尿病狗。Leo:是丹麦诺德胰岛素实验室生产出的第一个胰岛素产品。

未来胰岛素猪/牛胰岛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301990s2000s基因合成人胰岛素1980s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更好的模拟生理-更安全、更方便改善免疫原性减少过敏反应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第1代胰岛素第2代胰岛素第3代胰岛素1921胰岛素的发展史根据来源分类补充外源性胰岛素,由动物胰腺提取而来,疗效稍差,易发过敏或胰岛素抵抗,价格便宜。第1代胰岛素(动物胰岛素)并非从人的胰腺提取而来,而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纯度更高,副作用更少。第2代胰岛素(人胰岛素)第3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通过对人胰岛素肽链进行修饰合成,作用时间更符合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更好控制血糖,更安全,更方便。各类胰岛素的特点(根据来源分类)口蹄疫疯牛病动物胰岛素(第1代已经很少使用,避免人畜交叉感染性疾病)动物胰岛素的副作用

免疫反应胰岛素耐药高血糖、低血糖反复发生注射部位脂肪萎缩水肿(水钠潴留)常用的人胰岛素制剂(第2代)餐时短效人胰岛素-例如诺和灵®R基础中效人胰岛素-例如诺和灵®N

预混制剂-例如诺和灵®30R、50R甘舒霖吸收加速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优泌乐)化学修饰、突变普通人胰岛素基础与餐时胰岛素的结合双时相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优泌乐25)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第3代)的分类吸收减缓胰岛素按作用时间的分类

名称起始作用峰值时间持续时间注射时间(h)(h)(h)速效胰岛素10~20分钟1~22~4餐前即刻常规胰岛素30分钟1~36~8餐前30分钟预混胰岛素30分钟2~824早晚餐前半小时预混胰岛素类似物10~20分钟1~424紧邻餐前注射中效胰岛素1.5~24~1218~24睡前或早晚餐前1h长效胰岛素4~6峰值小24睡前或早晚餐前胰岛素的分泌正常胰腺内储存约200单位的胰岛素患1型糖尿病7年后,胰腺内无胰岛素储存正常胰腺在不进食时胰岛素分泌基础率为1~2单位/小时餐后胰岛素分泌率增至4~6单位/小时正常胰腺胰岛素每日分泌总量为40~60单位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1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不足)2型糖尿病发生下列情况必须给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并发症时,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或反复出现酮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至增殖期中重度糖尿病肾病中重度糖尿病神经病变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急性心肌梗死及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肝功能及肾功能不全妊娠期及哺乳期同时患有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疾病新诊断的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病程中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时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仍未达标者经过最大剂量口服降糖药治疗后HbA1c>7%者妊娠糖尿病胰岛素的副作用低血糖反应过敏反应体重增加皮下脂肪萎缩或肥厚屈光不正胰岛素性水肿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临床常用的胰岛素注射工具胰岛素专用注射器胰岛素笔胰岛素泵注射方式皮下注射-各种胰岛素静脉注射-正规胰岛素及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为确保胰岛素的吸收稳定可靠,就要真正做到皮下注射,针头若刺入过深(到达肌肉)或者过浅(仅到表皮),胰岛素吸收速度将会受到影响。注射至肌肉层的危害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导致体内血糖控制不稳定增加疼痛感注射至真皮层的危害可能导致胰岛素渗出、疼痛或免疫反应注射部位腹壁最常用——吸收快,操作方便上臂外侧大腿外侧臀部外上1/4象限注意进行部位轮替注射步骤注射前评估血糖情况,检查胰岛素及注射装置选注射部位以75%的酒精消毒棉签消毒皮肤一遍,消毒范围直径为5-6cm。取一个无菌棉球夹于无名指和中指之间。排气、注射、停留10秒、拔针。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注项注射前饭菜准备好,洗手;准备注射装置,将胰岛素放置室温内复温。核对胰岛素剂型、有效期,仔细检查药液质量(有无结晶、冷冻、沉淀、颜色和透亮度有无改变)注射混悬型胰岛素时需充分混匀,防止低血糖和高血糖。混匀的正确方法:将胰岛素瓶或注射笔放置在两手掌中间,水平滚动10次;通过腕关节及前臂上下翻动10次,直至将胰岛素混匀。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注项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该每天监测血糖;定时定量进餐和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运动前后避免选择上下肢进行注射;交替选择注射部位,每两次注射部位之间应该至少间隔2.0厘米;胰岛素应该注射入皮下组织,如果注射入肌肉中,由于吸收较快,可能导致低血糖;禁止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重复使用笔用针头/胰岛素注射器的危害注射疼痛:会造成肉眼不易发现的针尖弯曲成钩型,导致注射部位流血、擦伤,增加患者注射的疼痛感针头折断:多次重复使用针尖部分可能折断在人体内而引起严重后果针头堵塞:使用过的针管内残留的胰岛素形成结晶造成阻塞,阻碍下一次注射新的针头使用1次使用2次使用6次重复使用笔用针头/胰岛素注射器的危害导致皮下组织增生和硬块的产生

未采用正确的注射部位的轮换模式 重复使用针头/胰岛素注射器

重复使用变形的针头会造成皮下组织的微型创伤,日积月累的微型创伤会刺激受伤组织析出(其它)生长因子,促使皮下硬块的形成

胰岛素笔使用时的要点每次要更换新的针头安全测试注射后停留10秒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确保注射入皮下层每次注射前都进行安全检测,以保证注射笔和针头是畅通的,安全测试可以同时排出气泡,保证注射剂量的准确性进行安全性测试后如果没有胰岛素溢出,重复上述步骤2次,如果仍然没有胰岛素溢出,针头可能堵塞,请更换一支新的针头,重复上述步骤;如果仍然没有胰岛素溢出,说明此注射笔可能已经损坏,请更换一支新的胰岛素注射笔安全测试注射后停留10秒胰岛素被完全注射后,剂量窗将显示为0;继续按住注射按钮,停留10秒钟以上再拔出针头,以保证胰岛素被完全注射

要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正确的注射部位为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四分之一处和臀部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如果使用8mm针头应捏起皮肤;使用5或6mm针头,不捏起皮肤;如需捏起皮肤,要用正确的方法确保注射入皮下层胰岛素的携带

避免阳光直射避免用干冰避免长时间振荡需准备备用的胰岛素乘飞机时不能将胰岛素放在托运行李中,要随身携带胰岛素的储存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可导致胰岛素失效;储存时应避免阳光直射,2-8ºC冷藏,不能冰冻;已经开封的胰岛素,2-8ºC冷藏30天后,剩余的部分应丢弃;已经开封的胰岛素,室温保存1个月后,剩余的部分应丢弃;应避免将随身携带的胰岛素放置于高温环境,如车厢内或贴身衣袋中第二部分自我血糖监测“教育”是核心,“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是武器,“监测”是保障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五驾马车”“心理健康”是糖尿病治疗的前提,五驾马车是基础,“预防并发症”是终极目标有效监控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坚持监测,控制血糖长期达标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自我监测帮助您血糖目标及控制状态分类状态理想良好差血糖(mmol/l)空腹4.4-6.1≤7.0>7.0非空腹4.4-8.0

10.0>10.0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血糖和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能反映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监测频率[1]: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一次,达到目标后每6个月测一次控制目标[1]:<7.0%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2.UKPDS35,BMJ2000;321:405-12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显著减少[2]…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适合进行血糖监测的人群血糖监测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下列糖尿病患者更应重视血糖的自我监测-1型糖尿病患者-刚开始用药物治疗的或血糖控制不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处于妊娠期间的患者-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的患者-平时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空腹血糖:指隔夜禁食8-10小时后进早餐前检测的血糖,正常值:4.4~6.1mmol/L

意义:决定全天血糖的主要因素,用药初期观察及评价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三餐前血糖:各主餐前的血糖值

意义:用于患者调整食物量及指导用药,利于检出低血糖“8”点血糖监测意义三餐后血糖:进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从进第一口食物开

始计时)正常值:4.4~7.8mmol/L。

意义:反映人体在糖负荷后血糖的水平,利于检出高血糖凌晨2-3时血糖:是人体24小时中血糖的最低点,利于发现

夜间的低血糖或高血糖;黎明现象:凌晨2-3时血糖高、空腹血糖高苏木杰效应:凌晨2-3时血糖低、空腹血糖高“8”点血糖监测意义“8”点血糖监测意义运动前后血糖:运动前后血糖的测定是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时间依据;低血糖时: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的频率监测频率适合人群1-4次/天注射胰岛素或口服促胰岛素分泌剂至少3-4次/天1型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监测频率基础上增加次数,最多8次/天生病或剧烈运动前后,血糖控制差、不稳定或急性病者1-2天/周血糖控制良好、病情稳定血糖记录单日期饮食情况运动情况口服药用量胰岛素用量血糖值(mmol/L)早中晚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前夜间其他备注记录测试结果和时间;取下试纸,并与针头丢在适当的容器中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测试前的准备测试中的要求测试后的要求准备采血工具、血糖仪、试纸;清洁采血部位;手臂自然下垂片刻一次性吸取足够的血样;不要按压或移动试纸和血糖仪测试之前调整血糖仪的编码初次使用一瓶试纸要标注使用日期轮换选择测试部位刺破皮肤后勿用力挤压保持血糖仪的清洁,切记不要用水清洗血糖仪何成.[J]中华护理杂志.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