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及政策创新_第1页
收入分配改革及政策创新_第2页
收入分配改革及政策创新_第3页
收入分配改革及政策创新_第4页
收入分配改革及政策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023/1/15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十八大报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十八大报告2023/1/15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扩展投资和租赁服务等途径,优化上市公司投资者回报机制,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完善慈善捐助减免税制度,支持慈善事业发挥扶贫济困积极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

二、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我国收入分配失衡的影响因素四、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政策及发展趋势一、新一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背景提纲2023/1/15一、新一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背景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现有的分配格局危及社会稳定现有的分配格局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党和政府对收入分配理论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背景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一)现有的分配格局危及社会稳定

目前,导致社会尖锐冲突的主要问题,还不在于收入分配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而是在于收入分配不公,特别是以腐败和以权力为背景的寻租行为,还有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的掠夺行为,比如有些地方强行征地,造成农民失地,生活没有着落。这是导致社会冲突和群体事件频繁发生,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所以目前看,我们面临着既得利益集团的膨胀和固化,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会对社会和谐造成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因此我国今后的发展,关键就是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风险来源于收入分配恶化。

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二)现有的分配格局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过去50年,中国消费率持续下降,储蓄率不断上升。现在我国总体的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都远远低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它们大部分的最终消费率在70%到80%之间。由于消费下降,储蓄太多,消费不足以拉动经济。生产了很多东西,但卖不出去,经济增长就越来越多地依赖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但靠投资或出口拉动需求又会形成新的问题,就是投资越多,生产能力增长越快,之后又需要消费增长来吸收生产能力,否则就形成过剩产能。现在过剩产能就非常严重,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由于过分依赖投资拉动经济造成的。因此,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未来增长,根本还在于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则要靠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和结构以及调整消费和储蓄结构,启动居民消费。2023/1/15效率公平民富国强国富民强

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三)我国党和政府对收入分配理论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三)我国党和政府对收入分配理论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

1、从“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的思辨

管仲曾说:“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论语》有子对哀公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到北宋,王安石明确指出两者的逻辑关系:“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也。”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18世纪也曾问道:“国家是先以民众贫困作代价而使自己变富呢?还是让国民先富起来再实现自己的富裕?”结论是:“只有个人的富裕才能很快推动国家的富强。”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康熙在位的62年间,不同程度地减免过天下的租赋有500多次,折合白银达1.5亿两,相当于当时4年多的全年财政收入。而乾隆更甚之,曾先后5次免除过全国所有州县的一年赋税,执政期间免除的赋银超过3亿两。据有关学者计算,康乾时代的个人税赋只有当时英国个人税赋的三十分之一。(三)我国党和政府对收入分配理论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过去50年,中国消费率持续下降,储蓄率不断上升,特别从2000年到2009年,最终消费占GDP的比例从62%下降到48%,储蓄率从38%上升到53%,其中居民消费率从46%下降到32%。因此,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还富于民”,走“富民强国”之路是推动我国未来发展的现实选择。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三)我国党和政府对收入分配理论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于公平与效率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们的分配政策,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十四大报告强调“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指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在实践中求解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冲突。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三)我国党和政府对收入分配理论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

十五大报告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回答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十七大报告则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十八大报告重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三)我国党和政府对收入分配理论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十三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四大效率与公平的博弈2023/1/15

二、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收入和财产分配关系不合理。二是收入和财产分配秩序混乱。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

(一)收入和财产分配关系不合理1、劳动者报酬和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而且持续下降。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1995年为67.3%,2005年降为54.1%,2007年再降为50.6%,十二年间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下降了16.7个百分点。而同期,政府、企业收入比重均有提高,政府收入比重提高更多。(劳动工资研究所数据:2000年以来,比重最低为2008年的58.7%,2009年为60.7%)

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

(一)收入和财产分配关系不合理1、劳动者报酬和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而且持续下降

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总额中的比重持续下降,据中国社科院有关研究数据显示,1990至2007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至39.74%,十五年下降了13.66个百分点;这一比例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般为50-60%,在一般发展中国家也达到50%左右。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收入法GDP反映的初次分配格局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劳动者报酬49.550.351.451.251.050.850.048.748.247.846.241.641.440.639.7固定资产折旧14.013.813.012.713.013.213.414.113.913.813.914.114.914.214.8生产税净额11.712.012.312.913.614.314.915.315.615.615.814.114.114.614.2营业盈余24.823.823.323.222.321.721.721.922.222.924.230.329.630.731.3收入法GDP反映的初次分配格局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劳动者报酬49.550.351.451.251.050.850.048.748.247.846.241.641.440.639.7固定资产折旧14.013.813.012.713.013.213.414.113.913.813.914.114.914.214.8生产税净额11.712.012.312.913.614.314.915.315.615.615.814.114.114.614.2营业盈余24.823.823.323.222.321.721.721.922.222.924.230.329.630.731.3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日本劳动者报酬占比和营业盈余占比变化1955195719591961196319651967196919711973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65%55%45%35%25%15%

劳动者报酬占比营业盈余占比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劳动者报酬占GDP份额的国际比较(2005‐2008)56.6%53.8%39.7%美国英国51.8%法国55.1%日本51.8%韩国中国49.5%德国49.5%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2、居民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一是城乡之间居民收入的差距。

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6倍,之后基本保持不断扩大的趋势,到2009年就达到历史最高3.33倍,近几年基本保持在3倍以上。2013年农村人均纯收入8896元,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也达到历史最高的18059元。

收入比为3.03倍。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

据初步测算,在2013年居民收入总量中,城镇居民收入占70%以上;农村居民收入占30%以下。这已经是一个相当高的比率,但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这个收入比率还不足以反映城乡之间的真实收入差距。部分原因是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涵盖城市居民所实际享有的各种实物性补贴,而对农村居民来说,这些补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2、居民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两者之比2000

6280

2253.4

2.792001

6859.6

2366.4

2.902002

7702.8

2475.6

3.112003

8472.2

2622.2

3.232004

9421.6

2936.4

3.212005

10493

3254.9

3.222006

11759.5

3587

3.282007

13785.8

4140.4

3.332008

15780.8

4760.6

3.312009

17174.7

5153.2

3.332010

19109

5919

3.232013

26955

8869

3.032、居民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2000年-2011年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2、居民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注:城镇居民使用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使用人均纯收入。以农村人均纯收入为1进行比较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2、居民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二是地区间居民收入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不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倾斜政策使我国各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数据显示,1985年城镇居民收入最高的5个省了(市、区)是西藏、青海、甘肃、上海、比京,收入最低的5个省是四川、湖北、河南、江西和安徽,最高省份的居民收入为最低省份的2.17倍。2009年城镇居民年收入最高的5个省(市、区)是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天津,收入最低的5个省(区)是甘肃、黑龙江、贵州、新疆、青海,最高省份的居民收入为最低省份的3倍。2011年,居民人均最高收入省与最低收入省的收入相差为24264.92元,收入之比为2.49:1。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2、居民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我国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1985年收入最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年平均工资为1275元,收入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年平均工资为878元,最高行业是最低行业的1.45倍。行业差距不是太大。但1985年以后,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到2008年,收入最高的石油、电力、信息传输、金融业等,年平均工资达到了50000元以上,而收入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年平均工资仅为11800元,行业收入差距由1985年的1.45倍扩大到4.24倍。2010年达到4.48倍。三是行业间收入的差距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2、居民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三是行业间收入的差距

从行业大类看,2008年,工资最高的证券业人均17.21万元,最低畜牧业人均1.083万元,二者相差15.93倍,比2005年的7.78:1扩大了8倍。2010年证券业人均16.81万元,畜牧业人均1.42万元,二者相差11.86倍。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测算,石油、电力、电信、烟草等行业人员职工人数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其工资收入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60%左右。这里不包括工资以外的收入,如果考虑到工资以外的收入,最高行业的收入水平比最低行业的收入水平远不止4.48倍,而且这种扩大的趋势正逐步合法化。同时,目前我国行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不仅仅体现在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方面,也体现在同一行业内部的差距方面。根据上市公司年报分析,208家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近18倍,超过两成职工近五年间从未涨过资。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2、居民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四是农民、贫困居民、部分退休人员和企业普通劳动者收入低、财产少。

2011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2452元,低于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行业有7个,制造业36665元(88%);私营企业平均工资为24556元,只相当于全国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58.7%。这四部分人的财产也普遍偏少。五是普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偏慢、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提高慢。

劳动密集型行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慢;居民财产性收入占居民全部收入比重提高慢,2006年为1.9%,2011年仍只有不到3%,5年仅提高一个百分点左右。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1、部分用人单位、人员侵害劳动者薪酬权益、公有财产权益。◆

拖欠、克扣工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情况时有发生。◆某些单位、个人侵占国有矿产资源、资产获取暴利。2、同工不同酬、公民基本公共服务待遇不平等现象十分严重。◆各类经济组织都存在同工不同酬情况,农民工、临时工等其工资都明显低于正式工,只有同岗位正式职工的1/3左右。◆农民工及其子女无权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待遇,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分配秩序混乱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二)分配秩序混乱3、隐形(含灰色)和非法收入数量庞大

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

王小鲁(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持的一项抽样调查研究表明2008年全国存在9.3万亿元隐性收入,以及5.4万亿元灰色收入比2005年增加了约一倍,增长速度明显快于2005‐2008年期间GDP的增长速度。有关方面的专家估算,目前我国的灰色和非法收入已累计达到40多万亿。

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隐性收入的存在显著扩大了收入差距。以城镇居民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各10%的家庭来衡量,其人均收入差距应从统计数据显示的9倍调整到26倍。以全国居民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各10%的家庭来衡量,其人均收入差距应从统计数据显示的23倍,调整到65倍。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基尼系数上升过快

面积A基尼系数=————————

(面积A+面积B)

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

基尼系数是世界公认衡量个人贫富差距是合适度的基准。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说明收入差距比较合理,数值达0.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数值0.5以上说明收入差距悬殊过人0.6则被定为两极分化的警戒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1970年,我国农村基尼系数人致在0.21-0.24之间,城市居民的基尼系数在0.16-0.18之间,说明我国的居民收入分配基本上显现出平均主义的状况,而1998年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为0.455,2006年为0.496,这两年达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但超过0.5大概不算高估。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

这就是说,我国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这表明我们现阶段处于贫富差距较大的阶段。

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三、我国收入分配失衡的影响因素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

发展阶段和体制改革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收入差距扩大政策因素导致了收入差距扩大体制因素导致了收入差距扩大非法收入和灰色收入扩大了收入差距影响因素: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一)发展阶段和体制改革本身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我们现在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同时又经历了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的转轨。上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了城乡二元结构模型。他用美国历史数据研究发现,当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这个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的充分供给,即劳动力无限供应,抑制了工资水平上涨。城镇人口30年中从1.7亿上升到7亿人了,现在还有2亿多农民工在城镇打工,每年几百万新增农村劳动力到城市里来,这样一种劳动力供求状况,长时期压制了工资水平上升。

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一)发展阶段和体制改革本身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我国收入差别的扩大趋势,还来源于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由于市场化趋向的改革提高了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回报,改革之前大家工资都差不多,收入水平相当均等。改革开放后,分配方式过渡到通过市场调节,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由于人力资本供给稀缺,高素质人才、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回报迅速上升;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没有相应大幅度上升,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收入差别的逐渐拉大,并逐渐形成高、中、低各种层次的收入阶层,这不能不归结为体制因素作用的结果。

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城乡收入的扩大。另外,近年来,农民工进城务工,增加了农村居民的非农收入,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劳动力流动在一些富裕地区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同时,在一些贫困地区却起到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

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三)政策因素导致了收入差距扩大一方面原因在于我国存在相当程度的要素配置失衡。

地方政府的目标是GDP,是增长、是大项目投资,各级政府过分热衷鼓励资本密集型投资,为大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而相对来说,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重视不够。但小企业才是我国就业的主体。据2004年的经济普查,工业中的小企业加上从事工业的个体户,他们的就业占了工业就业的71%,其中仅规模以下的小企业和个体户,就占工业就业的44%,而服务业中小企业的规模更大。可以肯定,规模以下的小企业大体上占我国非农业就业的半壁江山。

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三)政策因素导致了收入差距扩大小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就业吸纳最直接、影响最大,对劳动者的收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从0.4下降到0.1,也就是说原来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就业增长0.4个百分点;现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就业只能增长0.1个百分点。这里有供给方面的因素,但政策因素的影响也非常重要。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仅仅追求经济增长对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没有多大的帮助。一方面原因在于我国存在相当程度的要素配置失衡。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三)政策因素导致了收入差距扩大另一方面,非均衡的地区发展政策也促进了收入差距的扩大。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这一政策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是先富起来了,但还有很多人没有富起来,这就必然会使个人收入差距扩大。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在区域政策上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不平衡的区域发展政策,国家采取优先发展东部沿海的经济政策,在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沿海地区的比重在上世纪占到了55%以上,而对内陆地区的投资仅占30%多以点。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就导致了地区之间的收入不断扩大。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四)体制因素导致了收入差距扩大一是收入再分配体系不健全。

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在征管中存在漏洞,我国个人所得税是累进的,收入高,税率也高。但实际在征管过程中,累进税变成累退率。因为工薪劳动者个人所得税逃不了。但高收入阶层有大量不在税务系统掌握中的收入,他们利用非法手段逃税和偷税,进而减少纳税,于是越是高收入居民实际税率越低,这使本来的累进所得税变成了累退所得税,其结果就使得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另外就是转移支付效率偏低。二是社保体系不健全。

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四)体制因素导致了收入差距扩大三是是公共服务不到位。四是财税体制不健全。

我国的财税体制中缺乏合理的资源税、垄断利润调节税等。主要是资源型企业,实际上资源收益应纳入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而不是归少数占有这些资源的企业和个人所有。企业应得的是经营利润,而不是资源收益。但是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税,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另外,一些垄断性行业进入限制过多、缺乏竞争,使得垄断利润居高不下。加上我国反垄断措施不力,对垄断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这是造成行业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

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一方面,从纵向看,由于权力过分向上级部门倾斜,导致以权力为基础的寻租行为泛滥。另一方面,从横向看,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及有效地监督,各行其政,公共资金流失以及非法收入数额巨大。(五)非法收入和灰色收入扩大了收入差距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五)非法收入和灰色收入扩大了收入差距

非法灰色收入渠道主要有:

1、制假贩假。如一些个人和企业以极低的成本、劣质的原材料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在市场上高价出售,从中获得大量非法收入。2、走私贩私。沿海、沿边一些地区的不法分子,靠走私贩私逃避关税,获取非法收入。3、扰乱市场。利用证券市场不健全,部分人传播假信息,扰乱市场,从中牟取暴利。4、房地产交易。房地产市场开放之初,利用土地批租,无偿或低价获得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攫取巨额超额利润。5、贪污受贿。一些党政官员,贪污受贿,利用自己的职权,侵吞国有资产,牟取私利。有资料表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竟然有高达40万亿人民币的国家资源直接和间接地变为私人财产”。这些非法收入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使得真正付出劳动的人不能得到合理的回报,没有付出劳动的人却能获得较大的利益,加剧了收入差距的扩大。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对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总体判断2023/1/15四、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政策及发展趋势展望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基本政策及发展趋势展望◆主要目标、改革思路和基本原则◆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发展趋势展望◆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措施

◆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精神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一)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精神

一全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两翻番: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两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两提高:“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两兼顾:“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一脉络:提低、调高、保护合法、取缔非法、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二)主要目标、改革思路和基本原则

主要目标有:◆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力争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更快一些◆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收入分配秩序明显改善----有力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有效规范隐性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收入分配格局趋于合理----两个比重逐步提高,社保、就业等民生支出占比明显提升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总体思路:

未来时期调整优化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要坚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政府职能”两个根本性方向,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基本分配制度,以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和促进和谐为根本出发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进一步处理好个人、企业和国家在收入分配中的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继续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基本途径,遏制并扭转城乡差距拉大趋势,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加大二次分配调节力度,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改善居民长期预期,尽快扭转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趋势,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公平分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二)主要目标、改革思路和基本原则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二)主要目标、改革思路和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坚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立足点。●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改善收入分配关系的基础。●坚持把提高效率、促进机会平等和起点公平作为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重要条件。●坚持把改善民生,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作为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落脚点。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三)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发展趋势展望1、发展方向和三步走战略

从收入分配改革的中长期发展看,需要采取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十二五”期间,着力“提低控高”,坚决控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初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使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第二步“十三五”期间,基本健全收入分配体系,规范分配秩序取得明显进展,理顺分配关系取得重要成果,使中等收入者群体比重达到从业人口的38%左右,按期完成中央确定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第三步2021年及以后,随着我国逐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相应完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收入分配体系,建立健全新的收入分配机制,全面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全面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形成“两头小、不悬殊,中间大、分层次”的“橄榄型”分配格局,真正实现全国人民的高水平的共同富裕。

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三)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发展趋势展望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望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五大方面建设目标人均GDP59872元(9364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18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3649元(11838元)恩格尔系数0.35以下,其中,城镇0.3左右,农村0.35城镇化率60%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50%以上失业率3-6%基尼系数0.3-0.4大学生入学率30%每千人医生数3人中等收入者比重40%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2.8:12020人均GDP59872元(9364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18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3649元(11838元)恩格尔系数0.35以下,其中,城镇0.3左右,农村0.35城镇化率60%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50%以上失业率3-6%基尼系数0.3-0.4大学生入学率30%每千人医生数3人中等收入者比重40%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2.8:12020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3、面临的挑战(三)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发展趋势展望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成各项指标特别是实现“倍增”指标,我们将面临如下挑战: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要继续保持年增速比较稳定地维持在不低于7%,且要切实提高质量。

二是物价控制,CPI需控制在3%左右。

三是人口、适龄劳动力占比和城镇化率要合理。

四是产业、职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素质结构要调整,达到合理比例,以促进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提高。

五是制约、影响收入和财产分配公平的各种经济社会体制弊端要消除。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四)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措施1、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目前主要是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1)调整政府、企业与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通过适当减少税收增长和增加转移支付等措施增加居民收入,中央和地方政府可在本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计划中明确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比重的目标并贯彻落实。(2)调整政府与企业收入分配关系,“多收和少征”。一方面,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利润和国有股权转让收入上缴制度以及垄断行业资源占用税等制度并抓好落实;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低工资行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减免税费力度。(3)调整企业与劳动者收入分配关系,建立资本所得与劳动报酬增长宏观、微观比较制度。

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2、加快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支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四)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措施◆公共财政要加大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大幅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功供给的总量与质量。◆中央政府要统筹全国各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中央政府应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逐步界定为中央政府专有职能;社会福利与最低生活保障应作为省级政府专有职能;义务教育主要由中央政府与省级两级政府承担支出责任。

◆加快建立健全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完整透明的政府预算体系。

◆进一步上调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2023/1/15学习贯彻十八大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四)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措施3、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财政优惠政策上扶持以实现城乡、区域之间协调发展。◆财政转移的资金应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项目,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公共投入和公共服务要更多地向农村、农民、农业倾斜,加强建设农村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保护他们应有的权利,如享有社区公共资源的权利、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等等。

2023/1/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