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华伦中学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华伦中学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华伦中学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华伦中学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华伦中学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上数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已知整数,,,满足下列条件:,,,依此类推,则的值为A. B. C. D.2.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现将折叠,使边与重合,折痕为,则的长为()A. B. C. D.3.用铝片做听装饮料瓶,现有100张铝片,每张铝片可制瓶身16个或制瓶底45个,一个瓶身和两个瓶底可配成一套,设用张铝片制作瓶身,则可列方程()A. B.C. D.4.点在线段上,则不能确定是中点的是()A. B. C. D.5.-5的绝对值是()A.5 B.-5 C. D.6.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出如下结论:①;②;③;④;⑤.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8.如图是某学校高中两个班的学生上学时步行、骑车、乘公交、乘私家车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已知乘公交人数是乘私家车人数的2倍.若步行人数是18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被调查的学生人数为90人B.乘私家车的学生人数为9人C.乘公交车的学生人数为20人D.骑车的学生人数为16人9.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5cm,BC=4cm,那么A,C两点的距离是()A.1cm B.9cm C.1cm或9cm D.以上答案都不对10.用式子表示“a的2倍与b的差的平方”,正确的是()A.2(a﹣b)2 B.2a﹣b2 C.(a﹣2b)2 D.(2a﹣b)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如图甲、乙、丙三艘轮船从港口O出发,当分别行驶到A、B、C处时,经测量得:甲船位于港口的北偏东31°方向,乙船位于港口的北偏东75°方向,丙船位于港口的北偏西28°方向,则∠AOB=_______,∠BOC=_______12.线段AB=10,C是线段AB上一点,AC=4,M是AB的中点,点N是AC的中点,则线段NM的长是________.13.若和是同类项,则__________.14.若是关于的方程的解,则的值为__________.15.若2a+b﹣4=0,则4a+2b﹣5=_____.16.公元前1700年的古埃及纸草书中,记载着一个数学问题:“它的全部,加上它的七分之一,其和等于1.”此问题中“它”的值为.三、解下列各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72分)17.(8分)如图,数轴上有两定点A、B,点表示的数为6,点B在点A的左侧,且AB=2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式子表示:_______;(2)设点M是AP的中点,点N是PB的中点.点P在直线AB上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求出线段MN的长度.(3)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当点P运动多少秒时?与点R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18.(8分)整式化简:(1)(2)19.(8分)在数轴上,把表示数的点称为基准点,记作点.对于两个不同的点和,若点、点到点的距离相等,则称点和点互为基准变换点.例如:下图中,点表示数,点N表示数,它们与基准点的距离都是个单位长度,点与点互为基准变换点.(1)已知点表示数,点表示数,点与点互为基准变换点.①若,则_______;②用含的式子表示,则_____;(2)对点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表示的数乘以,再把所得数表示的点沿着数轴向左移动个单位长度得到点.若点与点互为基准变换点,则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3)点在点的左边,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对、两点做如下操作:点沿数轴向右移动个单位长度得到,为的基准变换点,点沿数轴向右移动个单位长度得到,为的基准变换点,……,依此顺序不断地重复,得到,,…,.为的基准变换点,将数轴沿原点对折后的落点为,为的基准变换点,将数轴沿原点对折后的落点为,……,依此顺序不断地重复,得到,,…,.若无论为何值,与两点间的距离都是,则_________.20.(8分)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将直角三角板OCD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已知∠AOC的度数比∠BOD的度数的3倍多10°.(1)求∠BOD的度数.(2)若OE平分∠BOD,OF平分∠BOC,求∠EOF的度数.21.(8分)-12008-[5×(-2)-(-4)2÷(-8)]22.(10分)已知2a-1的平方根是±3,3a-b+2的算术平方根是4,求a+3b的立方根.23.(10分)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OE平分,OF是的角平分线.(1)说明:;(2)若,求的度数;(3)若,求的度数.24.(12分)如图,和都是直角(1)判断与图中哪个角相等,并简单写出理由;(2)若,过点O作的平分线OE,则的度数为________,并简单写出求解过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B【分析】根据条件求出前几个数的值,再分n是奇数时,结果等于;n是偶数时,结果等于;然后把n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n是奇数时,结果等于;n是偶数时,结果等于;∴;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根据所求出的数,观察出n为奇数与偶数时的结果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2、C【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度,再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E=DE,设,然后在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的值.【详解】∵,,∴由折叠可知CE=DE,AC=AD,设,则在中∵∴解得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方程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3、C【分析】设用张铝片制作瓶身,则用张铝片制作瓶底,可作瓶身16x个,瓶底个,再根据一个瓶身和两个瓶底可配成一套,即可列出方程.【详解】设用张铝片制作瓶身,则用张铝片制作瓶底,依题意可列方程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4、D【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特点,逐一判定即可.【详解】A选项,,可以确定是中点;B选项,,可以确定是中点;C选项,,可以确定是中点;D选项,,不能确定是中点;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线段中点的理解,熟练掌握,即可解题.5、A【详解】根据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可得的绝对值是1.6、C【分析】根据数轴上点的距离判断即可.【详解】由图可得:;;;;;∴②③⑤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数轴相关知识,关键在于熟悉数轴的定义与性质.7、B【分析】根据横纵坐标的符号,可得相关象限.【详解】解:∵,,∴点在第二象限,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象限内点的符号特点.8、B【分析】根据步行人数以及所占百分比求出总人数,再求出每一部分的人数进行判断即可.【详解】18÷30%=60(人)所以被调查的人数为60人,故选项A错误;骑车的人数=60×25%=15(人),故选项D错误;(60-18-15)÷(2+1)=9(人),所以乘私家车的人数为9人,故选项B正确;因为乘公交人数是乘私家车人数的2倍,所以,乘公交人数是9×2=18人,故选项C错误.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扇形统计图,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列出算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C【分析】由已知条件知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做本题时应考虑到A、B、C三点之间的位置,分情况可以求出A,C两点的距离.【详解】第一种情况:C点在线段AB上时,故AC=AB-BC=1cm;第二种情况:当C点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C=AB+BC=9cm,故选C.10、D【分析】根据代数式的表示方法,先求倍数,然后求差,再求平方.【详解】解:a的2倍为2a,与b的差的平方为(2a﹣b)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的知识,列代数式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比如本题中的倍、差、平方等,从而明确其中的运算关系,正确的列出代数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分析】先根据方位角的定义分别得出的度数,再根据角的和差即可得.【详解】如图,由方位角的定义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方位角的定义、角的和差,熟记方位角的定义是解题关键.12、1【解析】根据M是AB的中点,求出AM,再根据N是AC的中点求出AN的长度,再利用NM=AM−AN即可求出NM的长度.【详解】解:∵线段AB=10,M是AB的中点,∴AM=5,∵AC=4,N是AC的中点,∴AN=2,∴NM=AM−AN=5−2=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段中点的运用,线段的中点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以及线段的和与差.13、1【分析】根据同类项的定义得出a,b的值,进而代入解答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可得:a−1=2,b+1=3,解得:a=3,b=2,所以ab=3×2=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同类项的定义,同类项定义中的两个“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是易混点,因此成了中考的常考点.14、1【分析】把代入方程,即可得到一个关于m的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把代入方程得:,解得:,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把代入方程是解题关键.15、1.【分析】把看作一个整体,代入所求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2a+b﹣4=0,∴2a+b=4,∴4a+2b﹣5=2(2a+b)﹣5=2×4﹣5=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16、.【分析】设“它”为x,根据它的全部,加上它的七分之一,其和等于1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即可确定出“它”的值.【详解】设“它”为x,根据题意得:x+x=1,解得:x=,则“它”的值为,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弄清题中的等量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下列各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72分)17、(1)-14,6-4t;(2)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MN的长度为10cm;(3)点P运动11秒或9秒时,与点R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分析】(1)根据点B在点A的左侧及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即可得出点B表示的数,利用距离=速度×时间可表示AP的距离,即可表示出点P表示的数;(2)根据中点的定义可求出AM、BN的长,根据MN=AB-BN-AM即可求出MN的长,即可得答案;(3)利用距离=速度×时间可得出点R和点P表示的数,根据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列方程求出t值即可.【详解】(1)∵点表示的数为6,点B在点A的左侧,且AB=20,∴点B表示的数为6-20=-14,∵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点P表示的数为6-4t,故答案为:-14,6-4t(2)如图,∵点M是AP的中点,点P的速度为每秒4个单位长度,∴AM=×4t=2t,∵点N是PB的中点,∴BN=×(20-4t)=10-2t,∴MN=AB-BN-AM=20-(10-2t)-2t=10,∴点P在直线AB上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MN的长度为10cm.(3)∵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点R表示的数是-14-2t,∵点P表示的数为6-4t,点P与点R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PR==2,即=2,解得:t=11或t=9,∴点P运动11秒或9秒时,与点R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和两点间的距离等知识,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题关键.18、(1);(2).【分析】(1)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即可;(2)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即可.【详解】解:(1)==;(2)==.【点睛】本题考查整式的加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法则.19、(1)①;②;(2);(1)1或1【分析】(1)①根据互为基准变换点的定义可得出,代入数据即可得出结论;②根据,变换后即可得出结论;

(2)设点A表示的数为x,根据点A的运动找出点B,结合互为基准变换点的定义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1)根据点Pn与点Qn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P4n-1=2-m,Q4n-1=-m+4n-8;P4n=m、Q4n=m+8-4n”,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出关于n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①∵点A表示数x,点B表示数y,点A与点B互为基准变换点,

∵,

当时;故答案为:;

②∵,

∴,

故答案为:;

(2)设点A表示的数为x,

根据题意得:,

解得:;

故答案为:;

(1)设点P表示的数为,则点Q表示的数为,

由题意可知:表示的数为,表示的数为,表示的数为,表示的数为,表示的数为,…,

表示的数为,表示的数为,表示的数为,表示的数为,表示的数为,表示的数为,…,

∴,;,.

①令||=4,即||=4,

解得:或,

又∵为正整数,

∴为4的倍数,

∴6和14不符合题意,舍去;

②令||=4,即||=4,

解得:或.

故答案为:1或1.【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图形的变化类、数轴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根据互为基准变换点的定义找出是解题的关键.20、(1);(2).【分析】(1)先设,从而可得,然后根据角的和差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得;(2)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然后根据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设,则,,,,解得,即;(2)OE、OF分别平分、,,,,,,.【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和差、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点,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关键.21、1【分析】先计算乘方,再计算中括号里的乘除法,然后去中括号,最后计算减法.【详解】原式=-1-[5×(-2)-16÷(-8)]

=-1-[-10+2]

=-1+8

=1.【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注意运算过程中符号的变化及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按顺序运算;若有括号,先小再中最后大,依次计算.22、2.【分析】根据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得到3a-b+2=16,2a-1=9,则可计算出a=5,b=1,然后计算a+b后利用立方根的定义求解.【详解】∵2a-1的平方根是±3∴2a-1=9,即a=5∵3a-b+2的算术平方根是4,a=5∴3a-b+2=16,即b=1∴a+3b=8∴a+3b的立方根是223、(1)见解析;(2)57.5º;(3)40º【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OB=2∠COE,然后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AOD=∠COB,从而证出结论;(2)根据对顶角相等和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出∠BOD和∠COB,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求出∠EOB,从而求出∠EOD,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