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部分区及学校化学九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部分区及学校化学九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部分区及学校化学九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部分区及学校化学九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部分区及学校化学九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朱砂为古代方士炼丹的主要原料,晋代葛洪曾写“朱砂为金,服之升仙者上士也”,下列对于朱砂的研究,不属于化学领域的是A.朱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B.朱砂其它用途是什么C.朱砂的炼丹原理是什么 D.哪些地方盛产朱砂矿石2.对现象微观解释合理的是()选项现象微观解释A用仪器移走部分硅原子形成“中国”两字原子在不断运动B盛有氨水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全部变红分子很小C2LCO和1LO2反应后生成2LCO2分子之间有间隔D氧气和臭氧性质有差异分子的构成不同A.A B.B C.C D.D3.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生成物B.化学反应的快慢C.反应条件D.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个数之比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D.磷在空气里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5.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活性炭除异味B.葡萄酿酒C.冶炼金属D.光合作用6.下图图标警示的是A.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B.当心挥发——有毒气体C.当心受伤——腐蚀品 D.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7.有A、B、C三种元素,它们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元素ABC其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A.它们之间可形成化学式为AC的化合物B.它们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A的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原子,B、C表示的是阳离子D.它们之间可形成化学式为B2A的化合物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9.下列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A.氧化铁——Fe3O4B.硫酸根离子——SO4C.镁离子—Mg2+D.两个氢原子—2H210.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 B.二氧化碳作燃料C.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D.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11.日常生活的下列放热现象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A.食物变质放热B.天然气燃烧放热C.电灯泡通电发热D.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12.科学家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出月球比地球至少早700万年形成。铪、钨元素的原子本质不同的是()A.核内中子数 B.核内质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数13.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高粱酿酒 B.燃放烟花 C.空气液化 D.牛奶发酵14.如图所示的是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B.硫元素和氧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D.硫、氧两种元素形成的SO3中硫元素为+4价15.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1 D.-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依图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是_____________;请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2)收集少量CO2气体应选择_____(填装置序号),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3)若A与D连接,则D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4)若A与E连接,E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5)若A与F连接,则F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说明了CO2具有___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因此CO2可用于_______________。(6)G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实验室加热分解多少克高锰酸钾可得到1.6g氧气?_____18.(8分)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反应前反应后实验数据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石灰石样品的质量烧杯及剩余物的质量150克12克157.6克(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求该石灰石中含CaCO3的质量分数。(写计算过程并计结果精确到0.1%)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水是生命之源,(1)某兴趣小姐在实验室模拟水厂将浑浊的东江水净化,其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②操作2是活性炭吸附,此操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③取少量的液体D于试管中,滴入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的浮渣产生,说明此液体为_____________(填“软水”或“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软化硬水。(2)水分解可获得氢气和氧气。①下图中,试管1产生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组成的。②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详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朱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朱砂其它用途是什么、朱砂的炼丹原理是什么均为化学研究的内容;而哪些地方盛产朱砂矿石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应属于地理学科研究的范畴。故选D。2、D【详解】A、用仪器移走部分硅原子形成“中国”两字,说明原子是真实存在的,A错误。B、盛有氨水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全部变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错误。C、2LCO和1LO2反应后生成2LCO2是因为化学反应后分子数目减少,C错误。D、氧气和臭氧性质有差异,分子的构成不同,D正确。故选:D。

3、B【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等号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可以确定生成物,故不符合题意。B、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确定化学反应的快慢,故符合题意。C、根据化学方程式等号上有无反应条件,可确定反应的条件,故不符合题意。D、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各物质计量数的比等于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个数之比,可确定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个数之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4、C【分析】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选择正确的。【详解】A、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能说生成四氧化三铁,不符合题意;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C、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符合题意;D、磷在空气里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看到白色烟雾,不符合题意。故选C。5、A【解析】A、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使其具有吸附性,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B、葡萄酿酒过程中有酒精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利用还原性物质将金属从矿石中冶炼出来,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有机物,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化学变化会伴随着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发光等,但这些特征却不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例如电灯通电发光就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看有无新物质生成。6、A【解析】由图可知,图中警示为当心火灾,属于易燃物质的标志,故选A。7、D【详解】A、根据A、C两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其中一种离子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另一种离子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在A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应相等,故A、C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CA;B、A原子的电子层数为2,B、C原子的电子层数为3,故不同。C、A的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B、C表示的是阳离子;D、根据A、B两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其中一种离子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另一种离子为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在A与B形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应相等,故A、B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B2A;故选D。8、C【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有溶解氧,氧气不易溶于水,不符合题意;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因为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符合题意;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但是不是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反应,如常温下,氧气与氮气不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9、C【详解】A、氧化铁是指三氧化二铁,化学式为:Fe2O3,不符合题意;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故硫酸根离子表示为:SO42-,不符合题意;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故镁离子表示为:Mg2+,符合题意;D、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分子是用物质的化学式来表示,多个分子,就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10、B【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故A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二氧化碳不可以作燃料,故B说法错误;C、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故C说法正确;D、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D说法正确。故选:B。11、C【解析】A、食物变质放热,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天然气燃烧放热,燃烧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电灯泡通电发热,电能转化为热能,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生成氢氧化钙溶液,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产生。12、B【详解】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成,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不同的属于不同种元素,故铪、钨元素的原子本质不同的是质子数,故选B。【点睛】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就属于同种元素,核内质子数不同,就不属于同种元素。13、C【详解】A、高粱酿酒过程中生成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燃放烟火过程中有物质的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空气液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牛奶发酵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14、B【解析】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结构示意图可知: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故错误;B、硫、氧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而不是“g”,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故错误;D、硫、氧两种元素形成的SO3中硫元素为x,则x+(﹣2)吃呢个3=0,x=+6,故错误.答案:B15、D【详解】氢元素显+1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4=0,则x=-4价。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长颈漏斗CaCO3+2HCl═CaCl2+H2O+CO2↑B将燃着的木条置于试管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灭火防止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没有【分析】【详解】(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少量的二氧化碳可用B装置;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置于试管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3)若A与D连接,则生成的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是一种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D中出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4)若A与E连接,则生成的二氧化碳会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故E中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若A与F连接,则F中出现的现象是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所以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6)G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明显影响。【点睛】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