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哲学与法理学的关系研究,法哲学论文_第1页
法哲学与法理学的关系研究,法哲学论文_第2页
法哲学与法理学的关系研究,法哲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哲学与法理学的关系研究,法哲学论文内容摘要:自西学东渐以来,法理学与法哲学这两个法学概念皆陆续传入中国。法理学与法哲学二者之间固然只要一字之差,但其本质上却是有着天壤之别。然而,在我们国家的很多文献资料乃至于着作文章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却经常是不甚明晰,有时甚至还会出现混用的现象。但是实际上,此二者之间既有联络又有区别,应在在概念上进行明确的区分。法理学与法哲学在应用上出现的混淆现象表示清楚,我们国家的法学理论体系对于来自不同传统的法学概念没有能进行充分地消化与吸收,我们国家的理论法学的发展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关键词语:法理学;法哲学;一、词源探析从词语诞生的先后角度来看,法哲学这一概念的出现要早于法理学。所以我们的分析与讨论应当从前者开场。法哲学概念的英语表述为philosophyoflaw(philo的本义是指热爱,sophy的本义是指智慧);德语表述为Rechtsphilosophie;法语表述为philosophiedudroit。哲学一词来自希腊语,是以合成词为基础而构造出来的合成词,其本义就是指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由此能够推知,法哲学一词的含义就是指热爱法律智慧与追求法律智慧。从历史上看,最早使用法哲学这一名词的人是19世纪德国着名的哲学家黑格尔他将自个撰写的着作命名为(法哲学原理〕。[1]在这里之前,德国的哲学家或法学家一般以自然法学或法的形而上学来命名自个关于法学的着作。例如费希特的(自然法(权利)基础〕、康德的(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历史法学派创始人胡果的(作为实证法,十分是私法的哲学的自然法教程〕。实际上,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一书的副标题自然法与国家学纲要仍保有类似的色彩,但其正标题中的法哲学一词确实系其首创。[2]至于法理学这一词语,则能够讲是罗马法复兴运动的产物。从十二世纪起,以意大利的波伦那大学为中心,在广大注释法学家的努力下,古罗马的法律迎来了第一次复兴。[3]作为其文化遗产的拉丁语jurisprudentia(法学)一词亦在欧洲大陆广为流传。在英国,罗马法复兴运动的影响固然远不如其在德国、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的那样宏大,但是由于地缘因素的影响,英国吸收了很多罗马法上的概念和术语。拉丁语jurisprudentia就是华而不实的一则典例。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jurisprudentia一词在英语中逐步演变为英文单词jurisprudence。[4]在英国,上层社会曾经使用拉丁语或者古法语作为惯用语言。在拉丁语、古法语与本土语言的交融中,法理学与法学逐步融合成一个英文单词jurisprudence。(juris的意思是法律、权利,prudence从词根上讲,本义是指技术、技巧),其含义是指有关法律的技术(法律技术和对有关法律技术的研究)。中文中的法理学一词则是来源于日本。比拟公认的一个事实是:日本着名法学家穗积陈重在东京帝国大学讲授西方式方法哲学一门课程时,以为当时流行于日本的法哲学(德文Rechtsphilosophie)这一词语表述的形而上学气味太过浓烈厚重,进而提出了法理学这个译名,在日本历史上初次开设法理学课程,将西方式方法学理论体系中法哲学内容的部分以法理学一词冠名之。台湾学者洪逊欣亦以为:关于法及与法有关事项根本问题之研究,似应以法哲学命名之。但在详察之下,余以为:法理学之名辞,至少在当代吾国,仍为最允当。盖在我们国家古籍中,殊未见有法哲学一词。[5]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我们国家,法理学这一名词所指称的学问,其实就是指外国学者所称的法哲学这一理论体系。[6]二、哲学基础和语境谈及二者的哲学基础,法哲学的哲学基础是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哲学。(理性主义哲学又可称唯理论哲学,其本身有着强烈的形而上学特征)。理性主义哲学往往从先验出发,而非从经历体验出发。在认识论上,其采用先验主义的方式方法,以为只要从不言自明的公理出发,依靠人类天赋的理性与认识能力,运用演绎的方式方法才能够得出正确的认识。[7]理性主义哲学以为本身的感觉经历体验是不可靠的,只要运用理性才能够得出科学、准确的认识,人类的科学知识应当从本身固有的理性中孕育而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理念论即是华而不实的典型代表。到了17世纪,法国的哲学家笛卡尔成了这一思维方式的奠基者。[8]笛卡尔主张通过普遍怀疑的方式方法来寻找知识的可靠基础,最后他把知识的立足点定位在我思故我在这一基本原则上。在理性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法哲学的理论大厦逐步地搭建起来,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理性的标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变化。例如:孟德斯鸠主张来源于所谓的根本理性而不是神的理性康德则以为法律要服从于道德这样的普遍理性,他坚持把对理性的解释建立在绝对命令上;最早使用法哲学一词的黑格尔主张:人们应当从历史理性中来考察法律,在他的着作(法哲学原理〕一书里,他把理性看成是一种绝对精神。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过:法理学一词流行于英语世界。从理论本身的哲学基础上看,法理学的哲学基础主要是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创立的经历体验论哲学。经历体验论哲学主张:人的知识不能到宗教教条中去寻找,而是来源于人类本身的感官和经历体验。在培根所处的那个时代,覆盖思想界的经院哲学正在禁锢着人们的头脑。[9]经院哲学是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它反对研究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让人们只能研究教义,信仰教义。[10]毫无疑问,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不利于人们认识的发展与思想的进步的。直到14世纪左右,培根发展出了经历体验主义哲学,才将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教义中解放出来。在经历体验主义哲学的支持下,人们的思想认识飞速发展。但在19世纪以前,英国尚无真正的法理学着作。在那个时代,法理学的内容更多地是作为哲学与政治学的附属品而存在的,因而并不存在着一个当代意义上的法理学理论体系。在欧洲大陆普遍接受了德国人创造的法哲学这一概念时,处在大洋彼岸的英国学者却有了另外一个选择。在经历体验主义哲学兴起的背景下,英国分析法学派的代表人物边沁、奥斯丁等人对唯理论的法哲学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反感,因而他们在命名的时候,没有选择法哲学这一艰深奥晦涩的词语,而是用法理学(jurisprudence)一词去表示清楚他们的实证主义主张。边沁的(法理学的范围〕便是这一主张的代表着作。奥斯丁继承与发扬了边沁的主张,其(法理学范围之确定〕一书被视为英国法理学的开端。[11]正是由于法理学与法哲学二者在哲学基础上的不同,才导致了其在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上的宏大差异。作为以法律中最本质、最抽象的问题为研究内容的理论,法理学与法哲学这两门学科各自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运用不同的研究方式方法,针对不同的理论焦点进行了有所区别的探究。关于两者在理论焦点上的差异,本文将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予以分析。三、理论焦点在前文的叙述中,我们已经阐述过,法理学与法哲学由于各自的哲学基础不同,在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那么其二者各自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什么?其关注焦点又在哪里存在区别呢?(一)法理学对于法理学而言,以经历体验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法理学愈加关注的是实然法,即关注是与不是的问题。英国牛津大辞典对法理学一词做出了三种解释,华而不实从边沁与奥斯丁开场,得到最广泛使用的一种解释是:法理学是作为最一般地研究法律的法律科学的一个分支,有别于某一特定法律制度的制定、阐释、解释和应用,是对法的一般性研究,着重于考察法律中最普遍、最抽象、最基本的理论和问题。[12]在前文中,我们曾经提到:在19世纪以前的英国,法学尚未从哲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中独立出来,其内部并未划分出当代意义上的法理学学科,因而那时的法学着作大多是哲学家所着,他们所研究的对象大都是应然法,而非实然法。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了边沁和奥斯丁的时代。在英美学界,真正对法理学这门学科的独立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1832年英国法学家约翰奥斯丁(JohnAustin,1790-1859)的(法理学范围之限定〕一书的出版。奥斯丁在其着作中强调,法理学只应该研究事实上是什么样的法律(即实在法),而不是应当是什么样的法律(即应然法)。[13]更进一步的讲,其在实然法里愈加关注的是判例法。(欧洲大陆的法律传统是成文法传统,其愈加关注的是立法环节;而英美的法律传统则是判例法传统,其愈加关注的是司法环节。(二)法哲学以理性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法哲学关注的焦点和法理学不同其是哲学的分支学科。法哲学是从哲学的角度和用哲学的方式方法来研究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一门学科,它以法学世界观和方式方法论为研究对象,它既是应用哲学的一个门类,又是理论法学的一个分科,是介于哲学与法学之间兼具二者属性的一门综合性、穿插性和边缘性学科。[14]例如,在黑格尔的着作(法哲学原理〕中,其既讨论了以绝对精神为内容的哲学问题,又讨论了以所有权、契约、不法、责任、家庭、国家等为内容的法学问题。法哲学的基调与主要倾向是:其关注应然的法,其关注应该是还是不应该是的问题。法哲学关注的是理想的法。从传统意义上讲,自然法更靠近法哲学,十分是近代以前的古典自然法。在成文法和法典化的问题上,法哲学愈加关注的是立法环节,立法问题实际上我们是指其关注立法环节中的法哲学问题。另外,从法律研究方式方法上看,法理学注重的是实证主义研究方式方法,而法哲学愈加重视的是理性主义方式方法,法哲学属于哲学的分支学科。因而,总结而言,法理学是一门独立的法律科学,若予以定位,它就是有关法的一般理论(它得出的都是一般性的、普适性的结论,它研究的是共同的那些东西和问题研究一般的法律现象,得出适用于所有法律的普适性的理论。于法哲学而言,一个宏观上的恰当的定位就是法学中的哲学。在法理学中,有相当一部分不属于法哲学,但有一部分属于法哲学,二者之间是存在穿插关系的。因而,我们能够得出如下结论:法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用哲学的立场与方式方法来研究法学。而法理学是法学中的哲学法学的立场与方式方法来进行理论的研究的!四、中国的法理学对于我们国家,无论是法理学还是法哲学,都其实是舶来品。在前文中,我们已经阐述过:中国的法理学一词来源于日本,而日本则来源于德国。在德国,起初并不存在法理学这一概念,是随着学科的发展才逐步出现的新名词。而在日本,法理学一词的开山鼻祖被公以为法学家穗积陈重。在我们国家历史上,由于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法理学与法哲学这两个概念的接受都存在着一个长期的经过:在1949年以前,法理学与法哲学这两个概念因被视为资产阶级法权思想而遭到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国家与法的理论与法学基础理论。50年代时期,我们国家学者撰写、出版、翻译的着作大都以这两者来进行命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70年代末。直到80年代初期,随着法学学科体系的恢复,法理学与法哲学这两个名词双双复活,学者们对其的研究也逐步展开。[15]在法哲学领域中,李步云教授是我们国家法哲学研究的创始者之一,他提出了法哲学是法学与哲学的穿插学科的观点;1992年,吕世伦教授撰写了(主义法哲学体系论纲〕。文正邦教授也撰写了大量法哲学领域的相关论文,是我们国家法哲学领域最多产的学者之一。[16]到了1994年,由国家教委组织、着名学者沈宗灵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法学教学资料(法理学〕问世,这是我们国家法学界第一本以法理学为命名的法学着作。由此,法理学的名称在我们国家得以正式确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我们不难看出,在我们国家,法理学与法哲学已经被接受为两门不同的学科体系。在我们国家,法哲学更多地与哲学,尤其是主义哲学结合在一起,其内容也多半是有关国家与政治、法理的理论,其往往是作为哲学(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而存在的。但谈及法理学,其内容则更多地与法学联络在一起。事实上,我们国家的法理学基本上是一个综合体,其内容牵涉到各个部门法的方方面面。关于法理学研究的范围,现代的学者们一般都超越了奥斯丁对其所做出的限定。如哈里斯指出的:法理学是一个杂货袋关于法律的各种各样的一般思辨都可放到这个袋中:法律是干什么的?法律要实现什么?我们应重视法律吗?对法律怎样加以改良?因而,有人讲,法理学研究的是法学中的剩余部分,即剩余法学。回首历史,审视现实,在我们国家现行的法学理论体系中,法理学与法哲学已经被接受为两个不门的学科领域,其各自指称的亦是有着相当区别的理论体系。法理学应当具有批判主义与反思精神,其应当将理论的焦点着眼于现实的法律,关注实际存在的法。对法理学与法哲学进行准确地界定,理清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络,不仅有利于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更能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