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锅教学课件_第1页
电饭锅教学课件_第2页
电饭锅教学课件_第3页
电饭锅教学课件_第4页
电饭锅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饭煲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赵浩电饭锅、煲发展历程1955年:东芝开发出世界第一台电气自动煮饭锅。

1960年:电气自动煮饭锅具有保温功能,同时也具有定时功能。

1970年:电饭锅用作米饭保温,但没有煮饭功能。

1972年:将电气自动煮饭锅和保温功能合二为一。

1979年:微电脑控制大小火,洗米后的浸泡过程自动化。

1985年:煮饭结束时间可以自由设定。(预约功能)

1988年:第一款方形电饭煲诞生。

1992年:IH电饭煲诞生销售至今。第一台电气自动煮饭锅IH电饭煲第一章概述(3升)适用于:1-4人(蒸米)

1-2人(煮粥)(4升)适用于:2-6人(蒸米)

2-4人(煮粥)(5升)适用于:4-8人(蒸米)4-6人(煮粥)(10升~25升)适用于:10人以上(蒸米)10人以上(煮粥)备注:商用型号1、电饭锅按容量分类第二章产品分类1、电饭锅按功能分类单功能操作适用于蒸米双功能操作适用于蒸米、煮粥、煲汤两档调节不容易溢锅第二章产品分类2、电饭煲按容量分类(5升)适用于:4-8人(蒸米)4-6人(煮粥)(4升)适用于:2-6人(蒸米)

2-4人(煮粥)(3升)适用于:1-4人(蒸米)

1-2人(煮粥)(2升~1.5升)适用于:1-2人(蒸米)

1-2人(煮粥)备注:小人口家庭第二章产品分类2、电饭煲按功能分类电子显示电脑板适用于:蒸米、煮粥、煲汤自动调节不溢锅,煮饭自动控温液晶显示电脑适用于:蒸米煮粥、煲汤自动调节不溢锅,煮饭自动控温,24小时定时、预约,安心、省心单功能操作适用于蒸米双功能操作适用于蒸米、煮粥、煲汤两档调节不容易溢锅第二章产品分类3、电压力锅按容量分类(4升)适用于:2-4人(蒸米)2-4人(煮粥)(5升)适用于:4-6人(蒸米)4-6人(煮粥)(6升)适用于:6-8人(蒸米)6-8人(煮粥)第二章产品分类3、电压力锅按功能分类机械板适用于蒸、煮、焖、炖一锅多用,手动调节功能电子显示电脑板蒸、煮、焖、炖一锅多用,电脑操作,12小时定时、预约安心、省心

液晶显示电脑蒸、煮、焖、炖一锅多用,电脑操作,24小时定时、预约安心、省心

按键板适用于蒸、煮、焖、炖一锅多用,自动调节功能第二章产品分类锅盖:一般是铝合金材质或不锈钢材质较多,主要是阻隔锅内蒸气快速蒸发。蒸笼:主要材质是铝合金或不锈钢,可在上面加热食物。外壳:与底座、中板相连,支撑锅体的重要零件,采用金属材质或不锈钢材质。电饭锅的主要组成第三章产品部件保温罩:位于锅体外壳内侧,冷扎板+喷涂高温树脂,材料厚1毫米,支撑整个锅体的配件。底壳:与外壳、保温罩相连起支撑作用。加热盘:主要发热元件,是一个内嵌电发热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其功率大小直接影响加热速度。底壳保温罩电热盘第三章产品部件杠杆开关:该开关完全是机械结构,有一个常开触点,煮饭时,按下此开关,给发热管接通电源,同时给加热指示供电使之点亮,饭好时,限温器弹下,带动杠杆开关,使触点断开,此后发热管仅受保温开关控制。感温杯:

居于加热盘中间,感温面与内锅锅底贴合主要元件是热敏电阻。主要起无锅、空锅及异常情况下的保护作用。杠杆开关感温杯热敏电阻第三章产品部件内胆:是电饭锅的核心结构位于加热盘上方,内胆的好坏与蒸出米饭的口感息息相关,电饭锅的内胆分为以下三种:1、铝材内胆:传热速度快,表面没有涂层,但蒸出的米饭容易粘锅,底部会粘合大量米饭,不易清洗。2、硬质氧化内胆:表面运用硬质氧化处理技术,表面涂层防刮耐磨,但蒸米饭时会有粘锅现像,不易清洗。3、不粘内胆:表面运用不粘处理技术,表面涂层光滑细腻,蒸米饭时完全不粘锅,但在清洗时须注意,不能用硬物清洗。第三章产品部件上盖:与锅体外壳相连,上盖分为顶盖和内盖,顶盖主要材质是塑料外壳,防烫、美观。内盖是由铝合金材质组成。蒸汽微压阀:位于上盖的一侧或顶部,主要作用控制锅内气体,并形成锅内最适合的烹饪压力和温度环境。锅体外壳:与底座、中板相连,支撑煲体的重要零件之一。电饭煲的主要部件第三章产品部件中板:与外壳及保温罩连接,如果它变形严重,会造成锅盖难扣合或使功能不能启动。保温罩:位于锅体外壳内侧,支撑整个锅体的零配件。加热盘:主要发热元件,是一个内嵌电发热铝合金圆盘,内锅就放在它上面,其功率大小直接影响加热速度。第三章产品部件感温杯:

在加热盘中间,感温面与锅底贴合具有检测锅底温度的功能,主要元件是热敏电阻。主要起无锅、空锅及异常情况下的保护作用。控制面板:电饭煲的核心元件,通过热敏电阻和干簧管反馈,断电、保温。底座:与外壳、保温罩相连起支撑作用。第三章产品部件内胆:电饭煲的核心部件,一般是由铝合金加上各种涂层制作而成。内胆要求底面弧度必须与加热盘相吻合,才能保证热效率高。目前,市面上运用较广泛的有两种:不粘内胆:表面运用不粘处理技术,表面涂层光滑细腻。蒸米饭时完全不粘锅,但在清洗时须注意,不能用硬物清洗。必免内锅面划伤,影响不粘效果。陶瓷不粘内胆:表面运用陶瓷纳米技术,表面涂层光滑细腻。蒸米饭时完全不粘锅,而且防刮、耐磨。锅内底部设计有蜂窝状可增大底受部热面积。第三章产品部件锅盖:优质不锈钢材质,主要是阻隔锅内蒸气快速蒸发。

密封圈:在锅盖内侧,启到锅盖与内胆之间的密封作用。电压力锅的主要部件第三章产品部件外壳:与底座、中板相连,支撑煲体的重要零件之一,易擦洗且具有防锈功能。

保温罩:冷扎板+喷涂高温树脂,材料厚1毫米,支撑整个煲体的零件装配。电热盘:主要发热元件,其功率大小直接影响加热速度。第三章产品部件中板:耐热塑料,与外壳及保温罩连接,它如变形严重时,会使锅盖难扣合或功能不能启动。感温杯:

居于加热盘中间,感温面与锅底贴合,主要元件是热敏电阻。在本产品中主要起无锅、空锅及异常情况下的保护作用。感温杯热敏电阻第三章产品部件底座:与外壳、保温罩相连起支撑作用。双金属片温控器:主要起保护加热盘的作用,温度值250℃。灯板(控制板)、电源板:微电脑电压力锅的核心元件,通过热敏电阻和干簧管反馈回来的信号作,发出操作指令,相当于人体的大脑。第三章产品部件热熔断线:

电压力锅的最后一道温度保护,防止在出现异常时锅体着火。干簧管:电压力锅关键元件,(接通或断开)在电压力锅中起传递信号作用。主手柄:耐热塑料,与不锈钢锅盖直接相连。第三章产品部件内胆:电饭煲的核心部件,目前,市面上运用较广泛的电压锅内胆有:不锈钢材质和铝合金材质加上各种涂层制作而成。内胆要求底面弧度必须与加热盘相吻合,才能保证热效率高。2、不粘内胆:表面运用不粘处理技术,表面涂层光滑细腻。蒸米饭时完全不粘锅,但在清洗时须注意,不能用硬物清洗。必免内锅面划伤,影响不粘效果1、不锈钢内胆:采用304医用不锈钢材质,持久耐磨,耐酸碱、耐腐蚀适用于煮粥、煲烫3、陶瓷不粘内胆:表面运用陶瓷纳米技术,表面涂层光滑细腻。蒸米饭时完全不粘锅,而且防刮、耐磨第三章产品部件第四章产品结构

电饭锅的工作原理涉及温度控制和电路控制两部分第四章工作原理一、限温1、磁钢限温器作用:磁钢限温器的作用是当电饭锅内的饭达到煮熟温度时,使电路自动断开。它主要由感温磁钢、弹簧、永磁体、杠杆和按键开关组成。磁钢限温器的结构

2、磁钢限温器工作原理

1)、其中感温磁钢是采用镍锌铁氧体制成的,它的磁性随温度而变化。在锅内的温度不超100℃时,感温磁钢与永久磁体保待闭合,开关触点闭合,电流通过电加热器进行加热。2)、当锅底温度超过感温磁钢的居里点温度(103±2℃)时,紧贴内锅底的感温磁钢失去磁性,变成非磁性材料。永久磁钢不能再吸合感温磁钢,这时降温弹簧弹开,传动片向下移动,致使开关触点断开,电路断电,停止加热,起到自动限温的作用。第四章工作原理二、恒温器

1、恒温器作用:当饭煮熟后,磁钢限温器将电饭锅电源切断,且不能复位,想要饭熟后自动保温,可在磁钢限温器上并联一个双金属片恒温器,它是两种热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经轧制而形成的开关。第四章工作原理

2、恒温器工作原理:

常温状态下,双金属片处于平直状态,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两层热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发生热膨胀的长度不同,热膨胀系数大的金属被热膨胀系数小的金属拉成弯曲状,温度越高,弯度越大,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弯曲点带动触点分离,达到断开电源的目的。当温度下降时,双金属片又逐渐恢复原来状态,触点再度闭合。如此反复工作,起到保温作用。通常恒温器使电饭锅的温度维持65℃±5℃左右。第四章工作原理2.电路控制

电饭锅的电气原理如图。第四章工作原理第四章工作原理

电路控制工作原理:1、从图中可以看出双金属片控制的触点S2和磁钢限温器控制的触点S1并联,指示灯电路和电加热器并联。S1和S2并联后与电加热器电路(包括指示灯)串联。2、当S1和S2全部断开,加热器不工作,S1和S2中有一个或全部接通时,电热器即开始工作。当接加电源后,由于电饭锅处冷态,S2处于闭合状态,电路接通,指示灯亮,电加热器升温。第四章工作原理

电路控制工作原理:3、按下按键S1,电路继续升温,当锅内温度高于65℃±5℃时,S2断开,此时只通过S1接通电路。4、当温度继续上升至居里点温度(103℃±2℃)时,感温磁钢控制器失磁,S1自动断开,指示灯熄灭,电加热器断电停止工作,电热盘的余热足以将饭焖熟。5、电饭锅温度逐渐下降,当温度下降至65℃±5℃时,电饭锅进入自动保温状态,依靠双金属片恒温器的反复通断,使锅内的温度保持在65℃±5℃左右,若不需要保温,拔下电源插头即可。第五章故障维修故障现象1:插上电源插头,电源保险丝马上熔断原因及检修:(1)电饭煲电源插座内进水或米汤,造成短路---这种情况可以将插座内吹干水分后继续使用。(2)电饭煲电源插座或插头由于长期使用,其表面碳化短路---这种情况可用细砂纸将其表面碳化层磨掉,并用酒精擦干净。第五章故障维修故障现象2:煮不熟饭原因及检修:(1)没有按下开关;(2)电热盘接触不良或断路---更换电热盘或接好电路;(3)磁钢限温器弹簧失灵---重新调整或更换同型号的弹簧;(4)永久磁铁失去磁性---更换永久磁铁。第五章故障维修故障现象3:煮夹生饭原因及检修:(1)此故障一般是限温器内的永久磁环磁力减弱造成的。此时可拆开电饭煲的限温器检查磁环是否断裂、吸力如何。若永久磁环断裂则必须更换相同型号的限温器;若吸力减小,可调节限温器上的调温螺钉,每次调节1/4圈,调节一次试煮饭一次。(2)内锅底没有清洗干净---清理内锅底并保持内锅底与电热盘接触均匀。(3)内锅底变形---校正内锅底必要的时候更换内锅。(4)电热盘发热不均匀---检查电热盘是否断路或更换。第五章故障维修故障现象4:煮煳饭原因及检修:此故障可能是保温开关的常闭触点烧结粘在一起,虽然饭已经煮好,限温器也跳下,但保温开关仍在继续给发热管通电,饭就煳了---此时可用小刀把触点分开,然后用细砂纸将触点表面清理干净。第五章故障维修故障现象5:煮好饭后不能保温。原因及检修:(1)感温磁钢失灵不能再规定的时间断开电路---更换(2)磁钢限温器弹簧失灵或卡死---更换弹簧或清除故障。第六章选购小常识1、可根据家庭人口的多少来确定购买不同功率的电饭锅,如500W1.5L的电饭锅,较适合三口之家使用,而功率为700W规格为1.8L的电饭锅,则更适合人数较多的家庭选用。

2、购买时应注意电饭锅外观涂漆均匀,无凸凹、划痕等缺陷;锅盖与锅体之间配合良好;内锅无凹陷,形状圆整,且与电热板接触紧密,将内锅放入锅体内,用手左右转动几下,若锅底与电热板间磨擦力较大,即表示两者接触良好。

3、接通电源后,指示灯应立即显示,且锅体逐渐有微热。按键开关弹跳良好灵活,并不可有漏电现象。质量较好的电饭锅大多操作简便、灵活、安全、加热、保温性能优良。

4、为易于清洗,尽量选择内锅为不粘涂层的电饭锅。第七章使用小常识1、电饭锅的电源插头不应接在灯头或台灯的分电插座上。因为一般台灯的电线较细,载流量小,并且容易老化、或遇热熔化。而电饭锅的功率较大,电流也大,会使灯线发热,造成触电、起火等事故。2、不要用电饭锅煮太酸或太咸的食物。因为电饭锅内胆是铝制品,用它煮太酸太咸的食品会使内胆受到侵蚀而易损坏。另外,煮饭、炖肉时应有人看守,以防汤水等外溢流入电器内,损坏电器元件。3、不要经常磕碰电饭锅。因为电饭锅内胆受碰后容易发生变形,内胆变形后底部与电热板就不能很好吻合,导致煮饭时受热不均,易煮出夹生饭来。所以在使用电饭锅时应轻拿轻放。4、第一次使用的电饭锅,最好先煮一锅开水。烧开后5--7分钟,磁钢限温器不失磁落下,不仅说明电饭锅性能正常,而且能把新锅洗刷干净。第七章使用小常识5、使用电饭锅时,注意锅底和发热板之间要有良好的接触,可将内锅左右转动几次。6、饭煮熟后,按键开关会自动弹起,此时不宜马上开锅,一般再焖10分钟左右才能使米饭熟透。7、在清洁过程中,切勿使电气部分和水接触,以防短路和漏电。内锅清洗后,要用布擦干净,底部不能带水放入壳内。8、使用完电饭锅后,应立即把电源插头拔下,否则,自动保温仍在起作用,既浪费电力,也容易烧坏元件。不用时,应放置在干燥和没有腐蚀性气体的地方。第八章保养

电饭锅保养不当会缩短其寿命。为延长使用寿命,在使用和保养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后,内锅经洗涤后外表的水必须擦干后再放入电饭锅内。2:内锅底部应避免碰撞变形,否则会因为与发热盘吻合不好而煮夹生饭。3:发热盘与内锅间必须保持清洁,否则会影响发热效率甚至损坏发热盘。4:发热盘与外壳切忌浸水,只能在断电后用潮湿的抹布擦洗。5:不宜用电饭锅煮酸、碱类食物。6:使用时应先将蒸煮食物放入锅内再通电,反之应断电后再取出食物,以避免触电。7:电饭锅功率较大,忌与其它小功率如台灯之类的共用一插线板。第八章省电小决窍1、做米饭时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